1、第 1 章种群及其动态第 1 节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个体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征,如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答案 B2.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开始
2、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答案 A3.(2020 六安高三月考)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 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A.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B.现有人口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人口性别比例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A项正确。答案 A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跳蝻,用标记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 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
3、法,A 项错误;马尾松个体较大,应扩大样方面积,B 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C 项错误。答案 D5.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6 只,第二次捕获 25 只,其中有标记兔 12 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A.46 只B.125只C.88 只D.96 只解析已知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6 只,第二次捕获 25 只,其中有标记兔12 只,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 N46=2512,N96(只),因此此种兔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96 只。答案 D6
4、.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的是()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 B7.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分别代表、和等种群特征。其中,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只影响出生率。(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5、答案(1)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2)迁入率和迁出率(3)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4)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能力提升8.右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与这种变化相符的坐标曲线图是()解析在外来物种未入侵前,该生物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物,那么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故 A项正确。答案 A9.(多选)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6、 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类型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只/hm2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 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7、,即 m 值减小,N 值会偏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 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只/hm2。答案 BD10.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 100 个鼠笼,放置 1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布氏田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M)重捕只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m)32364(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
8、密度相比可能会偏。(2)右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下表是该班级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组别 123456 78910种群密度(株m-2)02334124233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 N,第一次捕获数为 32,第二次捕获数为 36,其中标记数为 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数)n(标记数,即第一次捕获数),即可得出 N=288 只。该样方面积为2 hm2,所以种群密度=2882=144(只/hm2)。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则 m 值偏小,所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图见答案。(3)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给出了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由于第 1 组数值和第 6 组数值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应舍去,然后用剩下的 8 组取平均值作为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即(2+3+3+4+4+2+3+3)8=3(株/m2)。答案(1)144大(2)如下图所示(3)3 株/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