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暑假作业暑假作业 17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基因频率为 80%,a 的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 的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B.50%C.42%D.21%2.用若干基因型为 Aa 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获得大量子代。用某种杀虫剂处
2、理该棉铃虫的子代种群,发现基因型 AA、Aa、aa 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 80%、40%、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对棉铃虫发挥选择作用,并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B.杀虫剂的使用使棉铃虫 Aa 的基因型频率降低C.淘汰后棉铃虫 A的基因频率为 36.4%D.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会逐代增加3.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 25%,Aa 的个体占 50%,aa 的个体占 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 aa 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 AAAaaa 的比例是( )A.323B.441C.110D.1204.X植物容易受到 Y 害虫的侵害,X植物的某突变株含有一种抗虫基因,该基
3、因使突变株具有了对Y害虫的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虫基因的产生是 X 植物为抵抗 Y 害虫主动定向突变的结果B.该突变株的出现说明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也可以形成新物种C.X 植物产生的突变株对 Y 害虫是不利的,会阻碍 Y害虫的进化D.Y害虫长期采食 X 植物可能会使 X 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5.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 13 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经研究推测,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来自南美洲大陆,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因不同岛上的生存环境不同,地雀的喙出现了显著差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3 种地雀的全部基因构成了地雀种群的基因库B.不同地
4、雀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相同的C.喙大小的差异是地雀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地雀个体来影响其种群的基因频率6.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且 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是 50%,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若 a 的基因频率变为 9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B.此时该种群中 A的基因频率为 5%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D.a 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环境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只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决定变异的方向B.隔离导致新物种产生C.基因重组促进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D.共同进化
5、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8.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9.淡色库蚊是多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科研人员对使用杀虫剂的四个地域的淡色库蚊种群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基因型地理种群数量检测总数AA(敏感型)Aa(敏感型)aa(抗药型)甲85391630乙83164423丙875526
6、6丁91463015A. 淡色库蚊四个地理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差异B. 杀虫剂诱导淡色库蚊由敏感型突变为抗药型C. a 基因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甲乙丁丙D.杀虫剂对四个地理种群的定向进化发挥一定作用10.下列有关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B.当某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剧减时,可能增加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C.若一种群中基因型为 Mm 个体占 22%,基因型为 mm 个体占 2%,则基因库中 M 的基因频率为76%D.因为男性色盲患者较多,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二、多选题二、多选题11.假设羊的毛色由一
7、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毛个体数量与白毛个体数量相等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保持不变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 BB 和 Bb 的频率均逐渐增加D.白毛羊至少要淘汰 2 代,才能使 b 基因频率下降到 25%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种群的基因库发
8、生改变即发生了适应性进化三、填空题三、填空题13.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 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杀虫剂。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 A 点到 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2)从 B 点到 C 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害虫起作用,这是通过杀虫剂与害虫之间的实现的,杀虫剂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
9、群中的,使害虫向抗药性强的方向演化。(3)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14.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海龟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海龟游泳能力较弱。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 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千万年后,W的基因频率变为 0.2,w的基因频率变为 0.8。(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杂合子占分趾海
10、龟的比例为_。(2)该种群中海龟多种多样的类型来源于可遗传的变异,但由于变异是_的,因此只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进化的方向则由_决定。(3)该海龟种群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 1 中 AA=64%,Aa=32%,aa=4%,种群 2 中 AA=36%,Aa=48%,aa=16%,则二者合并后,AA=50%,Aa=40%,aa=10%,所以 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 Aa=270%30%=42%。2.答案:C解析: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杀虫剂不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A 错误;AA 被淘汰得更多,导
11、致 Aa 的基因型频率增加,B错误;Aa 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121,由于基因型 AA、Aa、aa 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 80%、40%、20%,则淘汰后 AAAaaa=164,计算 A 的基因频率=(12+61)/(2+12+8)100%36.4%,C正确;继续使用该杀虫剂,由于种群中 AA 个体越来越少,棉铃虫的死亡数量减少,死亡率降低,D 错误。3.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某种群中 AA 的个体占 25%,Aa 的个体占 50%,aa 的个体占 25%,且 aa 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该种群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 AA 占 1/3,Aa 占 2/3;所以 A
12、 的基因频率为 AA 基因型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1/3+2/31/2=2/3,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1-2/3=1/3。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一代中 AA 个体占 2/32/3=4/9,Aa 个体占 21/32/3=4/9,aa 个体占 1/31/3=1/9,所以子代中 AAAaaa=441,B正确。4.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抗虫基因的产生不是 X 植物主动定向突变的结果,A 错误;X植物突变株不是一个新物种,B 错误;现有环境下 X植物产生的突变株对 Y害虫是不利的,但它们是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C 错误;Y害虫长期采食 X 植物会发生自然选择,长期的
13、自然选择可能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正确。5.答案:D解析:13 种地雀属于 13 个物种,同时也是 13 个种群,而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错误;不同岛上的生存环境不同,因此不同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不同的,B 错误;自然选择是地雀进化的动力,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地雀个体影响其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6.答案:C解析: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可能环境发生变化,A正确;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和为 1,a的基因频率为 95%,所以 A 的基因频率为 5%,B 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
14、产生了新物种,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a 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环境,D正确。7.答案:C解析: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诱发与选择的作用,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而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A正确;甲与乙存在捕食关系,二者长期共存,不断发展,共同进化,B 错误;若甲是动物,其捕食的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 正确;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捕食压力发生变化,造成乙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可引起乙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9.答案:D解析:10.答案:
15、B解析: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个体是不可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的,且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A错误;当某七星瓢虫的种群数量剧减时,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加,可能会使某些基因消失,B 正确;若一种群中基因型为 Mm 个体占 22%,基因型为 mm 个体占 2%,则基因型为MM 个体占 1-(22%+2%)=76%,M 的基因频率=76%+22%2=87%,C 错误;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是因为男性 X 染色体只要带色盲基因就会患病,但并不意味着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 错误。11.答案
16、:BD解析:淘汰前,该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但黑毛个体数量与白毛个体数量不一定相等,A 错误;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因此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B 正确;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 B 的频率逐渐增加,但基因型 Bb 的频率不是逐渐增加,C错误;淘汰一次后,BBBb=12,再随机交配一次,BBBbbb=441,淘汰掉 bb,BBBb=11,b 的基因频率是 1/21/2=1/4,D正确。12.答案:ABD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利害是相对的,有害突变也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
17、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B 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正确;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13.答案:(1)种群中有少数个体对杀虫剂具有抗性(2)遗传选择生存斗争基因频率(3)生殖隔离解析:(1)从 A点到 B 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故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2)由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因此从 B点到C 点曲线回升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而
18、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说明了两种甲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4.答案:(1)基因库;8/9(2)不定向;自然选择(3)是;种群基因频率已经改变解析:(1)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由题意可知,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后,WW 的基因型频率=0.20.2100%=4%,ww 的基因型频率=0.80.8100%=64%,Ww 的基因型频率=1-64%-4%=32%,因此杂合子占分趾海龟的比例为 32%(4%+32%)=8/9。(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海龟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海龟发生了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