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情调研要吃透国情调研要吃透“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提高工作本领”。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选调生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有关工作的提示要求从严规范选调生到村开展国情调研工作。选调生是青年人才的储备军, 每一位到村任职的选调生都需开展国情调研,这是组织部门对选调生的严管厚爱,是推动选调生了解基层、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建强选调生人才储备“蓄水池”的有效举措。选调生应该积极学好这项“入门必修课”,要吃透国情调研的“注意事项”,确保调研任务取得实效。知其知其“义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选调生从校园踏入社会,
2、第一步就迈进了情况复杂、矛盾多样的基层一线,要想尽快了解社情民意、涵养基层情怀、进入工作状态,第一步就是要修炼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入山问樵,入水问渔”,选调生要自觉更新“知识库”,除了抓紧理论学习外,更要向身边的镇村干部与党员同志看齐,学习他们破难攻坚本领,不断提高协调沟通、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思考的能力,做到“耳听八方”听民意、“眼观六路”辨方向,进一步明确“选”“调”的意义,为做好国情调研打牢思想根基。践其践其“行行”: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涉深水者见蛟龙。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想写好国情调研报告,抓实痛点、难
3、点、堵点,调查研究就绝不能走过场。“纸上得来终得浅”,调查研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要避免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走好“群众路线”,通过问卷、走访、合作交流等多样的调研方式, 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 切实把情况摸清楚、 把问题看透彻,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使自己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找准答题之道、破题之策。述其述其“思思”: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调而不研”“学而不思”,对问题的认知就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调查研究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文以载道,以用为贵”,调查研究要注重知行合一,在出谋划策上既要倒箧倾囊,也要
4、避免东拼西凑,提出的建议要切合实际,以免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国情调研虽然是选调生对于基层某一方面问题的调查研究,但在报告撰写上,要学会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用“解剖麻雀”的方式盘活整体,形成实践导向的结论,而非纸上谈兵让其束之高阁。国情调研要把国情调研要把“三关三关”树树“三观三观”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选调生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有关工作的提示指出,从严规范选调生到村开展国情调研工作。选调生是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组织选调生开展国情调研,让选调生在基层大舞台“墩墩苗”“练练兵”,体现了组织部门对选调生的严管厚爱。我们选调生要把好国情调研的“选题关、走访关、质量关”,牢固树立“大局观、宗
5、旨观、发展观”,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笔墨践行初心,确保调研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把好把好“选题关选题关”,树立树立“大局观大局观”。选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导航仪”,做好选题工作,国情调研才有“定盘星”。选调生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用更辽阔的视野和胸怀发现分析问题。要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战略“大局”,围绕制约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堵点,精心谋划“高质量” “接地气”选题。同时,要结合自身选题,深入了解村情村况,拿到国情调研的“一手资料”,通过查阅报刊、网络搜索等方式,学习发达地区解决相似问题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出契合自身发展的“干货”,
6、在实地走访前做到“心中有数”。把好把好“走访关走访关”,树立,树立“宗旨观宗旨观”。国情调研不能“闭门造车”“异想天开”,而要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为撰写调研报告“攒底气”“接地气”。选调生要走进农家村舍,来到田间地头,主动跟群众拉家常,听群众烦心事,“原汁原味”收集好群众的“真心话”。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好政策,传播党的“好声音”,让群众做政策上的“明白人”。要用心发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想办法、出主意。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加强与村干部和组织部门沟通,寻求党组织的指导支持,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推动解
7、决,切实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好把好“质量关质量关”,树立树立“发展观发展观”。撰写调研报告不能“蜻蜓点水”“以偏概全”,而要“打大算盘”“算大账”,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问题实质。 选调生要坚持实事求是, 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不掩饰、不回避,在反映人民群众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把原始信息“升级”,确保报告既“原汁原味”、又别有创新。要解剖好“麻雀”,总结经验典型,动笔时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刻在心、把群众冷暖刻在心、把乡村振兴刻在心,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深入思考研究,最终形成一篇兼具理论深度、人民情怀、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基层是选调生踏入工作岗位的 “第一站” , 也是选调生成长的 “练兵场”“蹲苗田”,我们要珍惜在基层“大课堂”的锻炼机会,认真开展国情调研,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让青春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