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巩固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015229       资源大小:348.7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大布丁)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巩固练习).docx

    1、第一章第一章 巩固提升巩固提升一、单选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壮族、傣族、蒙古族、回族主要聚居的省区依次为()ABCD2以上四省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BCD3以上四省区中,黄河流经的是()ABCD读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A北部沿海地区B中部内陆地区C西部高原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5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河流交通气候地形开发历史长ABCD2020 年 11 月 1 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式开启,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

    2、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 。人口普查时发现,目前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为严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的危房改造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严格的户籍管理ABCD7“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A广东省B四川省C上海市D江苏省8缓解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有效措施是()A大量接纳城市移民B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C控制人口出生率D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 20 世纪 90 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

    3、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是()A广西B江西C云南D广东10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城市高技术人才短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ABCD11当前我国民工潮带来的影响有()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农村出现农田抛荒出现“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缓解城市劳动力不足ABCD“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里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如图为 19872015 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

    4、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13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可采取的措施有()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完成下面小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4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生产潜力小ABCD15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消费水平迅速上升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

    5、生态环境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自然灾害的增多ABCD二、综合题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境内湖泊众多,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芬兰森林覆盖率达 80%,林业发达,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全国可划分为耕作区、森林区和驯鹿区三大区域,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南部。下图为芬兰位置与轮廓示意图。(1)简述芬兰气温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成因。(2)判断森林区为图中 A、B、C 三个区域中的哪个,并说明判断依据。(3)说明芬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南部的自然原因。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

    6、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四川攀枝花市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攀枝花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市具有四季不分明,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发展交通,开发旅游景点,构建特色文化,积极进行产业转型,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变。材料三如图为四川省攀枝花人口分布和迁入统计图,(1)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和迁入的特点。(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条件?(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

    7、极影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数据截止 2019 年 12 月)地级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吴忠市面积(平方千米)9025.4531017441.610541.421400人口(万人)229.3180.59117.46125.05142.25材料 2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 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 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8、1982 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 年 11 月 16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B2A3C解析 1根据图中省区的轮廓可知,为内蒙古自治区,为云南省,为宁夏回族自治区

    9、,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壮族、傣族、蒙古族、回族主要聚居的省区依次是广西、云南、内蒙古、宁夏,即是对应,故选 B。2内蒙古面积较大,地广人稀,平均人口密度最小,A 正确;云南和广西位于我国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东南侧,平均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宁夏为回族聚集区,且宁夏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平均人口密度应大于内蒙古。故选 A。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黄河流经了内蒙古和宁夏,并未流经云南和广西,正确,错,故选 C。解析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 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4D5C解析 4由图可以看出,

    10、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分布十分稀疏,故选 D。5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人口是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和地形,在河流的中下游、气候适宜的温带地区和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稠密,正确;交通、开发历史不是自然因素;故选 C。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6C7B8D解析 6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青壮年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引发人口流动,造成“人户分离”,正确;因

    11、为教育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不少人选择到外地求学,造成“人户分离”,但求学的大学生不属于广大务工人员,错误; 旧城危房改造不会造成“人户分离”, 错误; 严格的户籍管理, 使得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籍,造成“人户分离”,正确。故选 C。7四川省人口数量大,经济较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去经济发达地区寻求就业机会,造成“有户(籍)无人”,B 正确;广东、上海、江苏都是经济发达地区,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8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民就地就业,减少乡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从而缓解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压力,D 正确;乡村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难以吸引城市移民,乡村生态环境较好

    12、,能吸引的也主要是城市中的退休老人等,A 错误;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会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农业收益,不利于留住青壮年劳动力,B 错误;控制人口出生率,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中少年儿童占比降低,不利于缓解老龄化,C 错误。故选 D。解析“人户分离”反映了我国流动人口多, 流动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 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9D10B11D解析 9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广东人口承载系数最小,即其实际人口密度远小于论人口承载密度,故人口负担最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10根据所学知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图示人口大规模从内地流向沿海,内地经济欠发

    13、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故本题符合题意的为,正确答案为 B。11根据所学知识,农民工进城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因此错,对。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会造成农村大量农田空置,出现农田抛荒的问题,同时,也会导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故、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解析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的流动迁移行为的主导因素。人口流动的影响应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层面分利弊两个角度讨论。对于迁入地而言,人口流入能够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但同时易导致流入地市区环境质量下降,引发各类公共设施拥挤和治安管理等问题;对于迁出地而言,人口流出缓解当地人口压

    14、力和环境压力,但大量人口流出会加剧当地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带来空心化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12B13C解析本题以地球生态超载日为资料,涉及资源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12由图可知,从 1987 年到 2015 年,“地球生态超载日”逐渐提前。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则人类可用资源可能会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A 项错误。地球上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则使资源的使用量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B 项正确。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会使人类可用资源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C 项错误。图示时间段全球经济整体呈上升趋势

    15、,D 项不符合实际。13本题问的是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可采取的措施。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可取,A、D 项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资源量等计算出的一个估算值,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没有影响,B 项错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C 项正确。解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影响。,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16、14D15A解析 14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这里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所以环境承载力小,故不符合题意。自然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所以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这一项,错误,故选 D。1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的消费水平迅速上升,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减少,故正确。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资源量,使人口合理容量减少,故正确。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提高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故错误。生态环境破坏,诱发的自然灾害的增多,减少当地的资源总量,使人

    17、口合理容量减少,故正确。综上,正确的是,故选 A。解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包括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以及消费水平,其中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其他因素与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16 (1)特征: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温差大(东西温差小) 。 成因: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2)B依据:B 区域位于芬兰中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年均温在 0上下,地形、气候适宜森林生长;B区域面积最大,与芬兰森林覆盖率高吻合。或者答:A 区域位于沿海平原,面积较小,为耕作区;C 区域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适宜森林生长,且面积较小,为驯鹿区。(3)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

    18、温和(热量条件较好) ;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地形较平坦,适宜生产和生活。解析本题以芬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线类地理事物的描述,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以及影人口分布的因素,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区域认知能力。解析(1)考查学生对等温线空进分布的描述,据图芬兰等温线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且南北温差大,东西方向上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是由于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导致的。(2)考查区域差异分析,结合材料芬兰可划分为耕作区、森林区和驯鹿区三大区域,且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南部,南部 A 地区,地形以沿海平原为主,芬兰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应为耕作区;北部的 C 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不利于植被

    19、的生长,植被稀少,应为驯鹿区;中部的 B 地区,气温在 0以上,地形以丘陵为主,加上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适合森林的生长。根据芬兰森林覆盖率达 80%,进行判断,说明森林区是芬兰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而 B 区域是三大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地区,符合题意。(3)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南部地区,地形以沿海平原为主,芬兰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从气候角度分析,南部沿海地区,度较低,气温较高,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量较大。从地形分析,主要为平原,地势平坦。从水资源角度分析,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居

    20、住。17 (1)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 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本题以养老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重点考查知识和迁移和图表信息的阅能力。解析(1)特点:由图可知,该地人口分布不均,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东部和北部人口密度大;1965 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2)结合当地的纬度、光照、交通、环境、旅游资

    21、源等方面分析。攀枝花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多条铁路穿过,交通便利;当地环境保护较好,环境优美;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3)本题考查人口迁入对环境的影响。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可以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文化交流。解析18 (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就

    22、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风俗习惯相近。(4)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解析本题考察宁夏的区域特征,同时紧贴国家的脱贫政策实施。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和材料二的图片,可以看出人口和城市这个整体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2)根据材料二“1972 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说明西海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低。 从材料“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 300mm,蒸发量却在 2000mm 以上。”得,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

    23、缺;而且地形崎岖,耕地不足。(3)西海固的生态移民要规避迁出地“山大沟深、降水少”的地理环境,所以迁入地应该具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耕作业,人口密度小,就业机会多,风俗习惯接近”。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4)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西海固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西海固地区脱贫致富。解析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巩固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