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能借助课文词语注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意和诗句的意思,也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和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但他们对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需要教师引领他们去体会和感悟。所以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节课上, 我去除繁琐的讲解词意、 诗意; 以 “关键词”入文,为体会诗境、感悟诗情的切入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看画面、 想画面、 角色体验中, 感悟诗情、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师通过让学生借助课文词语注释、工具书,让学
2、生同桌交流预习的成果初步理解词意和诗句的意思.诗中“烟花三月”的美,李白送别时间的长是学生学习此诗中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送别情境,想象李白在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李白送别时间的长,朋友间无限依恋的情怀。整个教学流程就按照“一、故事导入、解读课题,二、初读诗文、感知诗韵,三、学生同桌交流预习情况尝试读懂诗意,四、创设情境、进入诗境,角色体验、体会诗情,五、反复诵读、体验诗情,六、课外拓展”来进行。现将每个教学环节反思如下:一)、故事导入、解读课题本课教学课始以“故事激情”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故事中了解到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和这首诗的背景, 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
3、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诗情做好了铺垫。二)、初读诗文、感知诗韵本环节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自由诵读、齐读和在教师范读中,将诗读正确、读通顺和初步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三)、学生同桌交流预习情况尝试读懂诗意本环节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注释、看插图等已经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揣摩句意、理解文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学古诗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学,让学生与同桌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可先跟同桌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四)、创设情境、进入诗境,角色体验、体会诗情在赏析
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诗句时,理解“烟花三月”是这首诗的一个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烟花三月”,并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形容春天的美景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使学生对其内涵有了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在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来表现三月的美丽, 不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时又辅以课件展示烟花三月的美丽,让学生感到三月的美丽,美得并不空洞,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奠定了基础。并创设情境对话:当与好友告别时,假如你是李白会跟“孟兄”说什么呢?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结合插图,由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展开想象李白与孟浩然分别的情景
5、,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到诗情。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 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 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 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在赏析: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句时。老朋友走远了,此时此刻李白在想什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送别的现场,通过“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
6、白也该回去了吧” “李白一直看着老朋友坐的船渐渐走远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黄鹤楼边,心中会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歌曲烟花三月,感受诗人与好友分别时的心情、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和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情。在解决深层次的疑难后,我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最后两句诗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 就使孩子们与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五)反复诵读、体验诗情语近情遥、含吐不
7、露。是这首诗的特点,李白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让学生再三品读,在朗诵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诗人的心灵直接交流,更进一步整体的、深刻的体会诗情。 使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 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浓浓的惜别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六)、课外拓展课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做为拓展学习扩大阅读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
8、系, 这样课内外有机结合, 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更进一步体会诗人与好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和对朋友的离别依依不舍的感情,并延伸了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心灵也得到洗礼和启发。既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使诗歌中的所表现的情景、所抒发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对调动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总之,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大,加之学生对人物以及古诗的背景了解又浅,学生就很难与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让诗歌中的景象在学生心中丰盈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 我通过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和创设情境,尽力拉近文中人物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在课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课堂上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