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586392 9+( )=11 7+( )=12 6+( )=14 5+( )=11 9+( )=12 8+( )=17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18-5= 19-3= 15-2=19-8= 17-7= 16-4=13111610131215-9=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一个一个地减 615 9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6 6把9分成5和4,15 - 9=10-4=615-5=10,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想:9 + ( )= 15615 9 =6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109=1,61+5=615 - 9 =从10里减去9,绿色
2、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1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5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9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2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10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7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4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8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6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看图列式计算看图列式计算 1 1 -9= (颗)41313颗?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15朵 6?朵159 = (朵)看图列式计算2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9+211-811-7
3、11-611-511-411-311-211-912-812-712-612-512-412-312-913-813-713-613-513-413-914-814-714-614-514-915-815-715-615-98+47+59+316-816-716-917-817-918-920以内退位减法表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2.你还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2020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 20 以内退
4、位减多种算法的实践应用,找出最优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 重点:20 以内退位减的算法。2、难点: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思想。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达标测试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1、复习 20 以内进位加,为“想加算减”做铺垫。9+( )=11 7+( )=126+( )=14 5+( )=119+( )=12 8+( )=17 2、复习十几减几口算法,制造认知冲突。 18-5= 19-3= 15-2=19-8= 17-7
5、= 16-4=最后出示 15-9= ,学生发现个位减个位不够减。二、激发兴趣,探究新知。1、探究 20 以内退位减的算法。师:个位减个位 5-9 不够减怎么办?(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交流。(2)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先算 10-9=1 再算 1+5=6,所以 15-9=6。B、先把 9 拆成 5 和 4,再用 15-5=10 10-4=6,所以 15-9=6。C、因为 9+(6)=15,所以 15-9=6。D、一个一个的减,最后也能得出 15-9=6。(注:如果学生有发现不了的算法,教师要适当的引导。 )2、探究 20 以内退位减算法的优化。(1)先用课件演示一遍各种算法,同
6、时让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简便?(2)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意见。师:到底哪一种算法更简便呢?咱们在计算中实践一下就知道了。接下来的口算,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但要说出口算过程。(3)课件出示第一组练习题。11-7 12-7 13-711-8 12-8 14-811-9 12-9 15-9师:用哪种方法的多?(这时学生会惊奇的发现,还是“破十法”最简便)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课件出示第二组题目。12-9= 10-9= 14-9= 18-9= 11-9= 19-9= 16-9= 13-9= 17-9= 15-9=(注:要让学生说口算过程,当说到 10-9 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这是 10 以内加减法,早就学过去了;当说到 19-9 时,教师要及时追问还有别的口算方法吗?提醒孩子个位够减时就用以前的算法算。 )2、课件出示第三组题目。(1)先让学生列出算式。(2)再让学生口算结果。四、达标测试,及时反馈。(1)让学生独立做题。(2)每组找一个算的又对又快的同学负责批阅本组其他同学的测试题。(3)集中反馈。五、全课总结,情感渗透。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学会了 20 以内退位减的口算方法,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给大家听?(注:教师可适当引导,借机实现第三个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