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章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6.6.中位数与众数中位数与众数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 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二、教学任务分析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 掌握中位数、 众数的概念, 多角度地
2、认识 “平均水平” ,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在具体情境中, 能搞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并会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2.2.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3.3. 情感
3、情感与态度:与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过程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达标检测;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一、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2学生表演话剧:提出平均收入、中等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导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与众数。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1 能说出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2 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等的数据代表;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与特点。(二)
4、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活动一:探索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经理是否欺骗了应聘者?2. 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为什么?3.你认为用哪个数据反映职员实际收入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归纳总结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活动二:活动二:通过习题巩固对定义的理解。1、数据1,3,5,2,5,3,3的中位数是(),众数是()3A、1B、2C、3D、52、某班参加体育测试
5、,第一组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如下(单位:个)6,9,11,13,11,10,8,13.这组男生成绩的中位数是_ ,众数是_。小组讨论:每组根据身边的数据提出问题用高拍仪展示各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其他组回答。活动三:活动三:典型例题1.如图是某中学男田径队队员年龄结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田径队共有多少人?(2)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3)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有5个整数, 它们的中位数是5, 唯一众数是7, 则这5个数可能的最大和是多少?(三)达标检测(三)达标检测小组大屏幕展示4幅图片,每幅图片后面链接一道题,任选一道并回答。(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1.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那么这三种统计量各自有什么特点呢?结合具体实例总结。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应用最广;中位数:计算简单,只与其在数据中的位置有关,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众数:计算简单,只与其在数据中的重复次数有关,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适用范围:平均数反应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反应中等水平;众数反应大多数水平。42.师生互动,梳理本节内容。 (本节课你的收获,你的疑惑)(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1、教材 P144 习题 6.3第 2 题和第 4 题2、预习:如何在统计图当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