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复习)31.高中语文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doc

    • 文档编号:1924179       资源大小:539.50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49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4.49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4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高考语文复习)31.高中语文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doc

    1、高中语文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必修一内容梳理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

    2、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 “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二、学习要点:第 1 课沁园春长沙一、文学常识: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

    3、格式相同。二、课文再现背诵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三、写作素材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第 2 课诗两首雨巷戴望舒一、课文再现背诵重点语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二、写作素材春雨带来生的喜悦。踏着雾湿的小路,撑一把伞,一把戴望舒雨巷中的油纸伞,轻轻走进杨柳成荫、烟雨如织的江南小道。江南的

    4、烟雨,细细地、密密地、柔柔地、悠悠地飘落。柳岸风堤撑纸伞的仕女们,走在云雾之间一般,带起梨花的清甜的香味。江南的生活充满诗意。再别康桥徐志摩一、课文再现背诵再别康桥全文二、写作素材1、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第 3 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辛勤劳作的人民的歌颂,看到了作者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无私奉献的母爱的伟大。1 / 51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第 4 课烛之

    5、武退秦师一、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二、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一词多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6、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四、古今异义若 舍 郑 以 为 东 道 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今义:妻子。五、词类活用(补充)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意动用法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2 / 51六、写作素材1、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2、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

    8、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烛之武从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第 5 课荆轲刺秦王一、成语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

    9、声:常作悲壮之声。二、文学常识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三、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卒起不意。通“猝”,仓促,突然。四、 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

    10、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五、一词多义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3 / 51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教乃今得闻

    11、教名词,指教,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六、写作素材 1、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何

    12、等地令人为之惊叹!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2 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第 6 课鸿门宴一、词语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短小、浅陋。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二、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

    13、立下大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三、文学常识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四、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4 / 5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具”通“俱,全5。沛

    14、公不胜杯杓。“杓”通“勺”,酒器6、要项伯。“要”通“邀”,邀请。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五、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副词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结婚之事5、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长寿6、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7、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8、沛公已去(古)离开;(今)往、到9、持剑盾步走(古)跑;(今)步行10、再拜献大王足下(古)

    15、两次;(今)又一次六、写作素材 1、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2、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3、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第三单元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都是回忆性、纪

    16、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则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

    17、心世界。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体现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以前语文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册第一单元里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于本单元。本单元品文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

    18、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揣摩和赏析的。二、学习要点:1。抓住细节;2。分析个性;3。体察倾向;4。品评亮点;5。圈点批注。6背诵: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第 7 课记念刘和珍君一、成语:5 / 51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桀骜不驯:形容性情倔强,不顺从。二、内容回顾背诵第二、四部分第 8 课小狗包弟一、成语绿草如茵:茵,草垫子。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二、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 101 岁。他被公认为 20 世纪不

    19、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 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作品描述了两条狗:一条是艺术家邻居的狗,一条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前者被“专政队的大棒”打断了腿,不

    20、食而死;后者被担惊受怕的主人送给了医院。尽管作家还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难,但我们只要从两条狗的命运上,就可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虽是忏悔,以自己对爱犬包弟的“出卖”与“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这从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没有这场浩劫,这种忏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文革”的无情揭露,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第 9 课记梁任公先生

    21、的一次演讲一、了解梁任公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 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

    22、新诗。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梁启超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23、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第四单元一、复习要点1、短新闻两篇都是新闻,“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应当具有真实、 及时、有价值的特征。6 / 51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特写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香港回归。它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视角,详细地描述了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的交接仪式,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

    24、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 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譬如,这儿“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在高兴地嬉戏,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2、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 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它所反映的人和事必须是真实的,但允许有一定的艺术 加工。包身工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即起床、 吃饭、工作,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飞向太空的航程在叙述我国

    25、“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基础上,用很大的篇幅叙述我国的航天史,这些资料的披露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既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又指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进步的探索过程。第 11 课包身工一、课内成语:1、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2、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二、文学常识:1、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 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1994 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2、报告文学

    26、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第 12 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成语: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2、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3、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二、文学常识: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表达交流部分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写作时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时要凸显

    27、个性,弘扬美好的人性。叙事时要根据对象和表达的重点选好角度,写出事件的波澜。梳理探究部分的三个专题活动分别是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 文化。优美的汉字积累并梳理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所承载的文化等知识,要 求我们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以及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汉字的形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的构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奇妙的对联介绍了平仄、对仗等有关对联的知识,要求我们学习欣赏对联,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知道对联仄声起平收、上右下左。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讨了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关注语言,学会从语言变化与发展的轨

    28、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并能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7 / 51必修二内容梳理第一单元一、考试目标1、感受文章意境,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2、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品味文中精彩语句,领略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3、背诵名篇名段,积累语言材料。二、复习要点1、荷塘月色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 冲突以及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表现了“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文章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描写荷叶荷花以及荷塘四周的景物,以此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将难以描

    29、摹的月色写得充盈饱满、具体可感。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2、故都的秋以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主体部分依照“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象。作者依凭一个普通 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北平的秋,从寻常甚至破败的景象中体验出美来。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表现了一种独特而细腻的感受、 忧郁而优美的情怀。3、囚绿记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的强烈意愿的委婉诉说。

    30、作者采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借两枝绿藤的想象描写,制造了深沉的意境,留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三、学法指导1、分析写景在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能充分地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力和语言才华。品味景物描写是解读这类散文首先要学会的方法。在不同作者笔下,景物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趣味,所以不仅要认真细致地品味每一篇文章,最好还要比较分析、综合评判不同文 章,以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2、体会情感写景状物散文都是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而设,所以要特别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感情线索、感情的发展变化等。3、课文朗读朗读,一是为了体会情感,二是为了品味语言。运用反复诵读的方法体味作者

    31、融在景物之中的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品味语言的色彩、音韵、节奏,品味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的语言,获得美的熏陶。4、读写结合要将写作与散文学习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提高散文鉴赏水平,又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 力。可以鉴赏散文作品的写作技法,将其借鉴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或者学习课文后趁热打铁,写点片段或小文章;挑出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仿照名家作品写点赏析文章。第 1 课荷塘月色一、文学常识1、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2、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

    32、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3、写作背景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的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二、重要语段背诵第四、五、六三段三、写作素材8 / 511948 年,朱自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背着沉重的家累,带着一身重病

    33、,毅然在抗议美帝收买中国知识分子的宣言书上签字,拒领美国“救济”面粉,表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可贵气节和高尚情操,书写了他一生最重要最辉煌的一笔。毛泽东曾赞扬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口,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第 2 课故都的秋一、文学常识郁达夫:(1896-1945),1921 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 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34、”。二、重要语段(1)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2)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3)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

    35、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4)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景物。)三、文章鉴赏1933 年 4 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到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而这篇散文写于 1934 年,作者正处于苦闷时期。郁达夫在散文故都的秋中为我们描写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从写作上看,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材料方面:选材是

    36、零碎的。文中情感所及而刻意描绘的有五种景物,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时空关系,却都能相提并论。表达方面: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交替出现。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清。这就是以清驭景,以清显景的写景抒情方法。四、写作素材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 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国,星洲

    37、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 年 9 月 17 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 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第 3 课囚绿记一、文学常识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二、鉴赏文章“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

    38、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三、写作素材1942 年 4 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蠢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9 / 51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 月 21 日临刑时,年仅 34 岁。第二单元第 4 课诗经两首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

    39、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二、重要内容背诵氓全文,背诵采薇最后 8 句三、重要字词1、一词多义谋:(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动词,商量。(2)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名词,计谋,计策。贿:(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名词,财物。(2)厚贿之。动词,赠送财物。(3)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动词:用财物

    40、收买。陨:(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动词,枯萎,衰败。(2)陨身灭国。动词,灭亡。罔:(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动词,没有。(2)罔疏则兽失。名词,渔猎用的网。(3)罔罪而众。副词,不。靡:(1)靡有朝矣。动词,没有。(2)望其旗靡。动词,倒下。(3)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动词,浪费。宴:(1)总角之宴。形容词,快乐。(2)宴安鸩毒。形容词,安逸,安闲。(3)添酒回灯重开宴。名词,用酒饭招待客人。载:(1)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连词,又。(2)载以牛车。动词,装载。(3)怨声载道。动词,充满。(4)春日载阳。副词,开始。岁:(1)岁赋其二。名词,年。 (2)岁月如流。名词,泛指时间,光阴。(

    41、3)成有子九岁。名词,年龄。(4)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名词,年成,收成。2、古今异义10 / 51(1)氓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 mng。如:氓之蚩蚩今义:流氓,音 mng。(2)贰古义:不专心。如:世贰其行。今义:作数词,“二”的大写。如:贰佰。四、写作素材氓从氓的角度:背信弃义,言而无信;虚伪无耻,喜新厌旧;男权至上,狡诈欺骗。从女子角度:勤劳善良,诚恳坚强;勇于反抗,不屈从命运。从主旨角度:批判社会对弱者的压榨和欺凌,赞扬勇于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采薇抒写对故乡的殷切思念。控诉战争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摧残,表达反战主题。第 5 课离骚一、文学常识屈原(约公元前 340约前

    42、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 多句,2400 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二、重要内容背诵全文三、重要字词1、一词多义弥:(1)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形容词,长久。(2)芳菲菲其弥章。副词,更加上。(3)弥山跨谷。动词,满,遍。犹:(1)唯昭质其犹未亏。副词,还是。(2)民之归也,犹水之就下。动词,如同,好象。其:(1)苟余其情信芳。副词,确实。(2)其若是,孰能御之。连词

    43、,如果。(3)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语气词,难道。之:(1)哀民生之多艰。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3)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4)曾子之妻之市。前面“之”为助词,的。后面“之”为动词,到去。(5)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代词, 它(赵国)2、古今异义 (1)民生 古义:百姓的生活。如:哀民生之多艰。今义:人民的生计。 (2)浩荡 古义:荒唐,没有准则。如:怨灵修之浩荡兮。今义: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3)蛾眉 古义:喻指高尚德行。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11 / 51今义: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指美人,形容女子美貌。(4)流亡古义:随流水

    44、而消逝。如:宁溘死以流亡兮。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5)工巧古义:善于取巧。如:固时俗之工巧兮。今义:细致、精巧。四、写作素材从屈原角度:要洁身自好,保持精神上的高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从怀王角度:重用小人,谗害忠良。从主旨立意角度:只有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才能强盛。第 6 课孔雀东南飞一、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

    45、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二、重要内容背诵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语段三、重要字词 1、一词多义相 儿已薄禄相(xing,相貌) 相见常日稀叶叶相交通(互相) 及时相遣归(我)会不相从许(你) 还必相迎取(你)久久莫相忘(我) 好自相扶将(她)嬉戏莫相忘(我) 誓不相隔卿(你,与“卿”复指) 誓天不相负(你) 不得便相许(你)登即相许和(他) 蹑履相逢迎(他)怅然遥相望

    46、(他)故:(1)大人故嫌迟。副词,总是,老是。(2)知是故人来。形容词,旧。(3)故作不良计。副词,故意,有意。(4)君何以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适:(1)始适还家门。 动词,古代指女子出嫁。(2)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按照。(3)适得府军君书。副词,刚才。(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动词,到,往。令:(1)莫令事不举。动词,让,使。(2)县令遣媒来。名词,古代官名。(3)便言多令才。形容词,美好。遣:(1)寻遣丞请还。动词,派遣。(2)遣去慎莫留。动词,送。谢:(1)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2)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谢绝。(3)多谢后世人。动词,劝告,劝诫。(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

    47、王。 动词,道歉(5)哙拜谢。动词,致谢。12 / 51举:(1)举身赴清池。动词,抬起。(2)举动自专由。名词,举动,行动。(3)莫令事不举。形容词,成。(4)举家庆贺。形容词,全。幸:(1)幸复得此妇。 副词,侥幸,幸亏。(2)幸可广问讯。 表示敬意的副词,希望。意:(1)何意致不厚。动词,意想,想到。(2)吾意久怀忿。名词,内心,心中。见:(1)渐见愁煎迫。介词,被。(2)昨夜见军帖。动词,看见。(3)君既若见录。助词,起指代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作用,可译为“我”。(4)项伯即入见沛公。动词,拜见,会见。会:(1)于今无会因。名词,机会。(2)会天大雨。副词,恰巧,正碰上。(3)会不相

    48、从许。副词,一定,应当。2、古今异义(1)共事古义:一起生活。 如:共事二三年。今义:一块儿工作。(2)床古义:在古代,坐具也叫“床”,小的只能坐一人。如:槌床便大怒。今义:指睡觉的睡具。(3)教训古义:教养。 如:本自无教训。今义:从错误中得到认识或训斥。(4)大家古义:大户人家。 如:汝是大家子。今义:我们。(5)交通古义:互相穿插重叠。 如:叶叶相交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6)处分古义:处理。 如:处分适兄意。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7)逢迎古义:迎向前去。如:蹑履相逢迎。今义:说话或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四、写作素材从刘兰芝角度:忠于爱情,坚强勇敢,

    49、不惜以死抗争。从焦仲卿角度:胆怯懦弱,但对爱情忠贞不屈。 从焦母角度:为了儿子的幸福却牺牲了他的人生。 从劳动大众角度:美好、善良与对爱情的忠贞,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从主旨角度: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和压榨。第 7 课诗三首一、内容梳理1、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多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13 / 51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通过写主人公采芙蓉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无穷的思念之情。2、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曲,曹操这首短歌

    50、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写了作者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并写出了面对短暂人生要广招人才,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愿望。3、陶渊明 41 岁弃官归隐,一年后,作归园田居五首,最能显示陶诗的风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的欢快心情。二、重要字词1、一词多义顾:(1)还顾望旧乡。动词,回头。(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3)顾念慈母。动词,关心,照顾。(4)卿非刺客,顾说客耳。副词,不过。厌:(1)山不厌高。动词,满足。(2)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动词,饱。去:(1)一去三十年。动词,离开。(2)卿可去成婚。动词,前往。(3)替汉家除残去秽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复习)31.高中语文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