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12.古诗三首.docx

    • 文档编号:1900565       资源大小:186.1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49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4.49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4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12.古诗三首.docx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时,先简介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为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做好铺垫。在反复的吟诵、朗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歌的表达特点。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的语言训练。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掌握“乃、熏”等 5 个会认字和“祭、乃”等 8 个会写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古诗。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朗诵诗歌,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古诗。教学难点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初读古诗,自主学习,理解大意。(2)再读古诗,深入诗意,理解诗情。(3)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课前查阅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他们生活的时代状况,他们写的其他忧国忧民的诗篇等。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示儿示儿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 会认“乃“”

    3、1 个生字,会写“祭” “乃”2 个字。2. 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2. 指两名学生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韵味。当学生读通、读顺了古诗,对古诗也有初步的了解后,这时的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又可以为后面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做铺垫。二、解读古诗,品悟诗情。二、解读古诗,

    4、品悟诗情。师:同学们,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1.1.了解作者及背景:了解作者及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2.2.指名朗读示儿指名朗读示儿 ,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提示(提示: “示示”的意思是告诉的意思是告诉,告之告之。 “示儿示儿”

    5、是写给儿子看的诗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3. 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适时点拨:理解“元、但、乃”的意思。 )交流归纳:死后无牵无挂;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告慰统一的消息。4.4. 逐句缩减,理解遗愿。逐句缩减,理解遗愿。(1)如果陆游只能对儿子们说三句话,留下哪三句?(2、3、4)(2)如果只能说两句话,留下哪两句?(3、4)(3)如果只能说一句话,留下哪一句?(4)(4)陆游的遗愿是什么?( “告乃翁” ,即在九泉之

    6、下也要知道“北定中原”的消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注解,自主解读;逐句缩减,领会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概括的能力。5.5. 还原语境,沿情设问。还原语境,沿情设问。(1)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下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乾道二年,他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以此来体会陆游“国”重于“家” “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而这种情怀是非常人所能及的。 )(2)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以此体会陆游“悲”情背后的复杂情感: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 ;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

    7、“悲壮” ;为“家祭告慰”而“悲欢” 。 )(3)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从这“空”与“悲”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的伟大情怀。这个“悲”是民族之情,是国家之爱!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4)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从这一“不可知”与“告乃翁”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对收复中原、 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 至死不改、 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 )(5)有感情地诵读诗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生活经验和矛盾冲突入手,提出四个触及诗人深层情感的问题,犹如打开了一道道解读之门

    8、,看到诗人未曾言说的内心世界和伟大情怀。这便是读诗的路径,也是思考的路径。而还原的方式,则将学生带入了诗人创作时的独特心情与心境,体会尤为真切而深刻。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1.诗人从诗人从 2020 岁岁,一直盼到一直盼到 8585 岁岁。这这 6565 年间的每一天年间的每一天,诗人作为北宋遗民诗人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的另一篇佳作。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的另一篇佳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提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9、并提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在“望”也在“盼” ,一年又一年,陆游已到 85 岁的垂暮之年,可他还在“南望王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希望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 )3.3.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直到临终之际,还念诗人就是

    10、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直到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悲)为什么悲?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小结小结: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 要留下的话语, 是千头万绪的。 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补充学习,是对诗人主题情感的补充和渗透,让学

    11、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2.12.古诗三首古诗三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题临安邸题临安邸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 会认“熏”1 个生字,会写“熏” “杭”2 个字。2. 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解读古诗,品悟诗情。一、解读古诗,品悟诗情。1.1.过渡过渡: 就在陆游临终之际还在盼望统一的时候,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呢?(男生齐读题临安邸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2.2.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公元 112

    12、6 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 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榨;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学生齐读诗。学生齐读诗。) )3.3.讨论讨论: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 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试着在这首诗中找到答案。 (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

    13、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4.4.通过这个通过这个“醉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 “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5.5.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达官贵人吹得像喝醉了酒一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达官贵人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不是)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不是)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6.6.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

    14、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不是)那些家伙简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不是)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师: 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 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7. 教师解说:教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 100 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 ,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的确是这样,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这

    15、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达官贵人手中。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8.8.你怎样理解这句诗?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9.9.这些楼是谁建的?这些楼是谁建的?( (皇帝及权贵皇帝及权贵) )他们建这些楼的用途是什么?他们建这些楼的用途是什么?( (为自己为自己享乐享乐) )师:是啊,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多美啊!他们

    16、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还想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课件出示:杭州美丽的风景图片)10.10.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 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 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急不着急?你们着急不着急?(着急着急)着急什么?着急什么?( (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又会把杭金兵又会把杭州占领了。州占领了。)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再和诗人一起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啊!那些权贵在西湖边上

    17、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11.1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课件出示全诗课件出示全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全诗围绕一个“醉”字,通过“醉”交流看到的、想象到的景象, 感受当权者的灯红酒绿, 烂醉如泥, 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词语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情感的共鸣。二、领悟情感,总结诗篇。二、领悟情感,总结诗篇。1.1. 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时,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的场景,一面是作为遗民代表的诗人临终前还在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景, 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你

    18、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2.2.全班再齐读两首古诗全班再齐读两首古诗, 边读边想边读边想: 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相同: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同:1.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无限愤慨。2.示儿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题临安邸则是借景抒情。【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总结中让学生从情感上找到这两首诗最大的异同点, 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走进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的内心。三、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三、课内外结

    19、合,拓展延伸。1.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2. 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旺。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如腾飞的巨龙跨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昂头挺胸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倘若陆游在天有灵,他也该含笑九泉了。3.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搜集多首南宋爱国诗,并熟读成诵。适度的拓展,扩大学生的古诗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2.12.古诗三首古诗三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20、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己亥杂诗己亥杂诗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的“亥、恃、擞”3 个会认字, “亥、恃、哀、拘”4 个会写字。2.学习己亥杂诗 ,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题目激趣,营造学习氛围。一、题目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1.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2.2. 板书板书:己亥杂诗。(提示:不要把“己”写成“已” , 注意“己”和“已”的区别,指

    21、名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3.3.指名读诗题后全班齐读诗题,解释诗题。指名读诗题后全班齐读诗题,解释诗题。(1 1)读了诗题,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读了诗题,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亥”两个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教师适时出示:“己”是“天干”的第六位, “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农历的干支纪年,即 1839 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的途中所作, 他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 首日记体组诗。(2 2)你们知道你们知道 18401840 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

    22、的事情吗?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学生根据课前的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1839 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这是他的日记体组诗中的第 220 首。4.4.简介龚自珍。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搜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 学生平时缺少此类知识的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

    23、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提示学生书写时的易错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能正确地读顺诗句,掌握朗读节奏。2.看看通过自学, 能读懂什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主汇报学习结果。 )(二)师生诵读。(二)师生诵读。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2.师范读。师: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3.学生再齐读整首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

    24、在学生产生读的兴趣的基础上,我再给学生配乐,让学生获得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进一步激发想读的欲望。4.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5.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生气”真的是指九州“发脾气”吗?(在这里用“朝气蓬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中“万马齐喑”指什么?(指社会政局毫无生气,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句中的“重抖擞”指再次振作精神。那“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呢?(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

    25、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 “不拘一格降人材”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升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就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并说一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7.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 “风雷”这些词语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首诗的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设

    26、计意图【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的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上。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1.1.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2.2.学生仔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学生仔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3.3.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4.4.读诗的第一、二句,课件出示:读

    27、诗的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1)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的热闹、壮观!而“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2)这里龚自珍说的只是大清朝的马呢?他实际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诗人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3)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4)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课件出示图片 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 )(课件出示图片 2)

    28、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他们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百姓!(课件出示图片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在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课件出示图片 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鸿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孩子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 ,还“掩怀拭泪不敢哭”小结小结: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心情。(悲哀、愤恨)这悲愤交加的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 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一个字:

    29、“哀” 。大家再次读一读这句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 ,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 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 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的语言训练。(5)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九州生气恃风雷他希望的“九州生气

    30、”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唤醒什么?(学生汇报)他真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的到来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九州生气恃风雷”!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九州生气恃风雷”!让这场变革来得更猛烈些吧!读“九州生气恃风雷”!小结: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 ,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行诗。(学生齐读)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都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吧!放声读吧!5.5.读诗的第三、四句。读诗的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

    31、拘一格降人材。(1)大家读一读这两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2)小结:小结: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就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首诗写下二十年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等许多不平等条 约。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6.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

    32、、二句,生读第三、四句。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二句,生读第三、四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对字、词的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整体把握,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联系上下文地学习古诗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教学目标,即形成整体观念的体现。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1.1.将整首诗完整地读一读,体会了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愿望,你一定将整首诗完整地读一读,体会了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

    33、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2)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读这首诗?全班诵读。2.2.感悟写作方法。感悟写作方法。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 “风雷” “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既相同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地感受他的情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堂开始时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1.1.拓展:课件出示己亥杂诗拓展:课

    34、件出示己亥杂诗 (其五)(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2.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本上。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本上。【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课外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对搜集能力的培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2.12.古诗三首古诗三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本首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我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 把握大意的原则

    35、。具体方法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图片、声音,范读、齐读等方式,渲染意境。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其次是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的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的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会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学、多思、多请教、多观看专家们的讲座,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


    注意事项

    本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12.古诗三首.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