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ZIP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历史七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zip

    • 资源格式: ZIP        下载积分:4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4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孙红松)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部编版历史七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zip

    1、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米饭米饭 水稻水稻 小米小米 粥粥 粟粟 如果让你来拍一部如果让你来拍一部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 原始居民原始居民,可以包,可以包 含哪些内容?含哪些内容? 壹壹 农之始农之始 稻粟黍的人工栽培稻粟黍的人工栽培 贰贰 农之工农之工 先民的劳作与生活先民的劳作与生活 叁叁 农之用农之用 原原始始农农业业的的兴兴起起和和发发展展 壹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 遗址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 河姆渡遗址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 半坡遗址 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 距今约6 000年 距今12 000多年

    2、至 10 000年 距今约7 000年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水 稻 粟 和 黍 时间线索 旧 石 器 时 代 新 石 器 时 代 识读教材第9页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 图,回答问题。 (1)找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位置。 (2)从地图上看,分析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 址的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主要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空间分布 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位于,位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 半坡遗址位于北方半坡遗址位于北方,位于,位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 贰 贰 河姆渡人 食 用 住 半坡人 材料一材料一 水稻是由野生稻经过

    3、培育改良而产生出来水稻是由野生稻经过培育改良而产生出来 的的人工品种人工品种。这些炭化稻谷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这些炭化稻谷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 由于堆积层位浸没在水位线以下,与空气隔绝,水稻出土由于堆积层位浸没在水位线以下,与空气隔绝,水稻出土 时,谷粒尚呈金黄色,可以看出外形完好,芒刺清晰,稻时,谷粒尚呈金黄色,可以看出外形完好,芒刺清晰,稻 秆碧绿挺直,稻粒近椭圆形,秆碧绿挺直,稻粒近椭圆形,与野生稻区别较大与野生稻区别较大。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食:炭化稻谷 说明这些稻谷和野生稻区别很大,说明这些稻谷和野生稻区别很大, 是是人工栽培的品种人工

    4、栽培的品种。 材料二材料二 在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的地板下面,在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的地板下面,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包括大量稻谷、稻壳、稻秆、稻叶和芦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包括大量稻谷、稻壳、稻秆、稻叶和芦 苇在内的堆积物,其厚度约为苇在内的堆积物,其厚度约为20-50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厘米,最厚处超过 1 1米。堆积中的稻类遗存如果换算成新鲜稻米,可达数万米。堆积中的稻类遗存如果换算成新鲜稻米,可达数万 斤。斤。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食:炭化稻谷 稻类遗存数量很多,说明当时水稻产量大,稻类遗存数量很多,说明当时水稻产量大, 单靠采集植物不会有这么多的剩余

    5、。单靠采集植物不会有这么多的剩余。 材料三材料三 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附近河姆渡附近的田螺山遗址的田螺山遗址 还发现了一块还发现了一块古稻田遗迹古稻田遗迹。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食:炭化稻谷 以以上上这这些些证证据据都都表表明明,河河姆姆渡渡 人人已已将将稻稻米米作作为为主主食食,稻稻作作农农业业已已 经进入到经进入到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古古稻稻田田遗遗址址的的发发现现说说明明河河姆姆渡渡 人确实种植了水稻。人确实种植了水稻。 用:农具骨耜 材材料料一一 耜耜是是一一种种铲铲状状工工具具,一一般般是是木木制制的的,由由于于 木木质质容

    6、容易易腐腐朽朽,木木耜耜的的实实物物资资料料罕罕有有发发现现,河河姆姆渡渡遗遗址址 中中保保存存比比较较完完好好的的木木耜耜仅仅发发现现了了1 1件件,而而骨骨耜耜却却发发现现了了 170170多件多件。 相比木耜,相比木耜,骨耜骨耜耐磨、耐磨、耐用耐用,更,更耐保存耐保存。 专专家家依依据据骨骨耜耜边边缘缘的的磨磨蚀蚀痕痕迹迹判判断断骨骨耜耜经经常常用用于于 生产劳动,可以用来生产劳动,可以用来平地、挖沟、引水、排水平地、挖沟、引水、排水。 材材料料二二 这这些些骨骨耜耜边边缘缘磨磨蚀蚀得得都都很很厉厉害害,农农业业专专家家 认认定定它它们们是是河河姆姆渡渡人人在在水水田田中中使使用用的的农

    7、农具具,主主要要用用于于 (挖土)平地、挖沟、引水、排水(挖土)平地、挖沟、引水、排水等。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用:农具骨耜 材材料料三三 河河姆姆渡渡遗遗址址出出土土的的骨骨耜耜均均用用大大型型 哺哺乳乳动动物物的的肩肩胛胛骨骨加加工工制制成成,使使用用时时在在骨骨耜耜 正正中中的的浅浅槽槽处处安安装装长长木木柄柄,再再用用藤藤条条绑绑紧紧木木 柄柄头头。用用骨骨耜耜翻翻地地,可可改改变变土土壤壤结结构构,增增加加 地力,延长土地可供种植水稻的年限。地力,延长土地可供种植水稻的年限。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大量骨耜的发掘,说明河姆渡遗址大量骨耜

    8、的发掘,说明河姆渡遗址稻作农业已经十稻作农业已经十 分成熟分成熟,完全脱离了刀耕火种的最初阶段,进入耜耕农,完全脱离了刀耕火种的最初阶段,进入耜耕农 业阶段。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业阶段。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用骨耜翻地可以增加地力,延长土地可供种植水稻用骨耜翻地可以增加地力,延长土地可供种植水稻 的年限。的年限。 钵体表面的猪纹,尖嘴、竖鬃钵体表面的猪纹,尖嘴、竖鬃 ,形态生动逼真。它的前半身比,形态生动逼真。它的前半身比 现代猪要长很多,保留了较多的现代猪要长很多,保留了较多的 野猪的特征。野猪的特征。 猪纹陶钵的出土为研究河姆渡猪纹陶钵的出土为研究河姆渡 文化的陶器制作提供

    9、了文化的陶器制作提供了实物资料实物资料 ,也使人看到了,也使人看到了7 7 000000多年前野多年前野 猪向家猪过渡阶段的形态,为人猪向家猪过渡阶段的形态,为人 们研究原始农耕时代家畜饲养的们研究原始农耕时代家畜饲养的 发展提供了史料。发展提供了史料。 用: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 钵钵 河河姆姆渡渡人人对对以以猪猪为为主主的的家家畜畜饲饲养养比比较较熟熟悉悉,我我 们从中可以看到远古时期们从中可以看到远古时期家畜饲养家畜饲养的发展。的发展。 住:干栏式建 筑 材料一 长江中下 游游地地区区地地势势低低洼洼,潮潮湿湿闷闷 热热,我我国国先先民民为为了了居居住住地

    10、地 能能有有良良好好的的通通风风和和防防潮潮功功 能能,发发明明并并建建造造了了干干栏栏式式 房屋房屋。 材材料料二二 干干栏栏式式建建筑筑 复原图复原图 结合材料,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河 姆渡人为什么建造干栏式房 屋。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 ,你认为干栏式建筑有哪些 功能? 为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势低洼、潮湿闷热的自然 环境。 通风和防潮。 住:干栏式建 筑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材料二材料二 半地穴式圆形半地穴式圆形 房屋复原图房屋复原图 材材料料一一 半半坡坡居居民民生生活活 在在黄黄河河流流域域,气气候候寒寒冷冷,雨雨 水水稀稀少少,他他们们建建造造的的这这种种半半 地

    11、地穴穴式式房房屋屋,既既能能遮遮挡挡风风雨雨 又能保暖又能保暖。 结合材料,思考: (1)半坡人生活的黄 河流域,气候有什么特 点? (2)他们为此建造的 半地穴式房屋起到什么 作用? 气候寒冷,雨水稀少, 风沙大。 遮风挡雨,保暖防寒。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建造 的房屋、种植的农作物 的差异,都和什么因素 有关? 气候、环境因素。 用: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彩陶是红底黑色,纹饰多是 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以 鱼纹、鹿纹为多,说明半坡人日 常生活中与鱼和鹿联系密切。 黑陶杯最薄处只有0.2毫米,极 度精致。黑陶杯有快轮制作的 痕迹,用快轮制作如此薄的陶 器可以看出,原始先民

    12、工艺高 超。这种高端的器皿只能被少 数人使用,体现了当时社会权 力和等级分化的变化趋势。 贰 项项 目目河姆渡河姆渡 人人半坡半坡 人人 所在地区 距今年代 住房样式 生产工具 粮食品种 牲畜品种 贰 项项 目目河姆渡河姆渡 人人半坡半坡 人人 所在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距今年代距今约 7 000年距今约 6 000年 住房样式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骨耜 磨制石器、 骨器 、角 器 粮食品种水稻粟 牲畜品种猪、狗、水牛猪、狗 叁 原始农业兴起的标 志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农作物的种 植 家畜饲养的出 现 聚落的出现 磨制石器的使 用 水稻、粟、黍水稻、粟、黍

    13、猪、狗、水牛猪、狗、水牛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出土大量磨制石器出土大量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发展的意 义 农农业业的的发发生生是是人人类类历历史史演演进进过过程程中中的的一一次次重重 大大革革命命。它它不不仅仅表表现现在在生生产产技技术术方方面面人人类类对对于于动动 物物、植植物物以以及及生生态态环环境境操操纵纵能能力力的的提提高高,更更重重要要 的的是是,农农业业经经济济使使人人口口得得以以较较大大规规模模地地聚聚居居,从从 而可以而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

    14、定了重要的物质 基础。 课堂小结 随堂练 习 1 1. .下下列列关关于于我我国国原原始始农农业业的的叙叙述述 ,错误的是(,错误的是( ) A A. .长长江江流流域域是是栽栽培培粟粟的的最最早早起起源源 地地 B B. .耒耒耜耜等等翻翻土土工工具具的的使使用用,提提高高 了农业生产水平了农业生产水平 C C. .中中国国农农业业起起源源于于距距今今1 10 0 0 00 00 0年年 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D D. .原原始始农农业业为为古古代代文文明明社社会会的的形形 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A 2 2. .能能够够制制造造色色彩彩鲜鲜丽丽的的彩彩陶陶

    15、的的是是( ) A.A.北京人北京人 B.B.山顶洞人山顶洞人 C.C.河姆渡人河姆渡人 D.D.半坡人半坡人 3 3. .远远古古时时期期,中中国国境境内内半半坡坡人人的的房房屋屋 为为半半地地穴穴式式建建筑筑;而而河河姆姆渡渡人人则则住住“干干 栏栏式式”房房子子,可可以以防防止止南南方方气气候候的的潮潮湿湿 和避开野兽虫蛇。这反映出当时(和避开野兽虫蛇。这反映出当时( ) A.A.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密切联系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密切联系 B.B.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C.C.南北方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巨大南北方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巨大 D.D.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D A 4

    16、 4. .许许倬倬云云教教授授认认为为:现现在在常常说说的的“新新 石石器器”与与“旧旧石石器器”时时代代,是是以以人人类类生生 产产食食物物来来维维持持生生计计的的方方式式为为分分界界线线的的。 从从旧旧石石器器时时代代采采集集食食物物,到到新新石石器器时时代代 生生产产食食物物。从从中中我我们们可可以以看看出出,许许倬倬云云 认认为为划划分分新新旧旧石石器器时时代代的的分分界界线线是是( ) A.A.天然火的运用天然火的运用 B.B.打制石器的使用打制石器的使用 C.C.群居生活的出现群居生活的出现 D.D.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农业的兴起 D 5 5. .原原始始人人类类经经历历了了从从群群

    17、居居到到聚聚居居,从从 采采集集到到种种植植,从从狩狩猎猎到到饲饲养养家家畜畜的的演演变变 过过程程。推推动动上上述述演演进进的的主主要要因因素素是是( ) A.A.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 B.B.种植技术的改进种植技术的改进 C.C.自然环境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变迁 D.D.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的发展 A 板书设计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耕生活 1-、农之始:稻粟黍的人工栽培 1.1.时间:时间:距今距今1010 000000年年左右左右 2.2.长江中下游:稻长江中下游:稻 3.3.北方地区:粟、黍北方地区:粟、黍 1-1- 二、农之工:先民的劳作与生活二、农之工:先民的劳作与生活 1.1.河姆渡人河姆渡人 2.2.半坡半坡人人 三、农之用三、农之用: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的的兴起和发展兴起和发展 1-1- 1.1.标志标志 2-2- 2.2.意义意义 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历史七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zip)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