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第 1212 课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知识与能 力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代表人物及著作;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过程与方 法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 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 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与价值观 通过学 习, 使学生认识到,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
2、在新时代 条件下的民主 与科学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难点:新文化运动为 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一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来源来源: :学科网学科网 在我们过去一年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帝王将相和各国精英 这些大人物,但今天我想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平凡的人物:大学老师的老太,也就 是外婆的妈妈。 展示:大学老师的老太,林张氏,1901 年出生,17 岁经媒妁之言嫁给比 她小三岁的老太爷,半年后,她怀孕,老太爷到上海上学。 提问:经过这样一段讲述,大家能不能说一下,我的老太,她生活在怎样一 个环境之下?注意时间结合历史背景。
3、 谨守三从四德的老太与接受西式教育的老太爷,他们生活在一起,会幸福 吗? 这也就是传统观念与西方先进观念的结合。可是这个时候,中国正在经历一 场翻天覆地的运动。两人的命运会不会因此发生转变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场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运动:新文化运动。 二二.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概念 材料: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 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 第一期 从材料得出:“新”指的是西方文化,旧指的是中国固有文化。 2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
4、什么的 背景下兴起的? 并展示上的图片:孙中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跟“袁世凯称帝”。 学生讨论后回答。 归纳总结: 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 主政治。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 不两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口号等 基本要素? 展示材料一: 终身以 “新青年” 自居陈独秀;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
5、迅;获有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适 材料二:陈独秀、辜鸿铭等人的图片 材料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 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 1915 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 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 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口号:民主、科学。 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展示: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2. 总结强调:抨击
6、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 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展示材料: 材料一: 3 新文化运动前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表 新文化运动后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表 材料二: 展示图片:1918 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1919 年 5 月 4 日北大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 材料三: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文字,采用“世界语”。 钱
7、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 ” “若是绝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 揭乱。” 陈独秀 提问: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作用: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新文化运动使人们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 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局限:3、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网 ZXXK 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 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 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
8、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三、课堂总结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 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 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四、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尊孔复古逆流的兴起 、标志: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科学 序号被崇拜者票数
9、 1孔子157 2孟子61 3孙中山17 序号被崇拜者票数 1孙中山473 2陈独秀173 3蔡元培153 14孔子1 4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积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消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五、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 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 比, 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完善情感、 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 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来源:学科网 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