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844218       资源大小:60.5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4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第 1 页 共 14 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 A.玉米B.丝织品 C.马铃薯D.烟草 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 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C.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原 3.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

    2、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 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 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落后 D.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4.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出现一些分支,其南线是沿昆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西越帕米尔高原, 经由阿富汗,向西通往地中海东岸,向南通达的目的地是 () A.阿富汗B.印度 C.波斯D.大食 5.历史上,“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它交换的是商品,交流的却是文化。这说明 () A.商品交换就是文化交流和传播 B.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文化交流总是在商品交换中实现 D.通过丝

    3、绸之路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播 6.古代贯通中外的一条交通要道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 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这条线路被称为 () A.草原丝绸之路B.西南丝绸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D.汉志商路 7.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 第 2 页 共 14 页 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8.由于从丝绸之

    4、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 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 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9.19 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采用龙凤、花鸟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 第 3 页 共 14 页 造”。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中国传统技术领先当时欧洲 B.中国丝绸产品畅销欧洲 C.中国制造垄断当时国际市场 D.欧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 10.著名的“大使厅

    5、”壁画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城,它创作于 7 世纪,描绘了大唐、 波斯、 白匈奴、 印度、高丽等使臣与粟特贵族济济一堂的景象,并且出现了武则天划龙舟和唐高宗狩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国际交流 B.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C.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D.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 11.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 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

    6、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12.16 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 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 A.奴隶贸易的进行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价格革命的发生 13.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材料表明 () A.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C.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 D.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贸易 14.17至18世纪的英国人普

    7、遍喜欢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农民到贵族,英国人 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第 4 页 共 14 页 B.开始崇尚东方的思想文化 C.贵族与平民的界限日益模糊 D.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15.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一款服装。下列有关中山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基础是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体现了中国服饰对西装改革的推动作用 C.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主要特点 D.前身四个口袋象征“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16.红楼梦描写刘姥姥见到某种新式器械的文字:“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

    8、一 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 中想着: 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 又是一连八九下。”这反映了() A.自鸣钟等商品开始传入中国 B.官宦人家使用钟表的情况 C.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 D.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7 题 14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2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 17.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

    9、张骞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 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 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 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价值观 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 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 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

    10、。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 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 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 内容。(4 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代相比有何新变化?(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其影响。(4 分) 第 5 页 共 14 页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1600 年,

    1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 这 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发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 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 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 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 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 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7 世纪中期,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 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 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3 年,英 国议

    12、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 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 18 世纪初 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方殖民者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 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大宗贸易货物。“南京 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 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 19 世纪 20 年 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19 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 历

    13、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 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兼论丝绸之路衰落与变迁的内在原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1819 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7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学者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一书中论述世界贸易发展的状况时, 用到了以下一些词汇:丝绸、瓷器、茶叶、服饰、钟表、呢绒、鸦片。 请从以上词汇中选择 3 个,并参考课本第 51 页的“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4、,确定一个观点或者视角,对 19 世 纪及以前的世界物质文化交流情况进行论证。(12 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 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 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等。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 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5001800 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 不

    15、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 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使欧洲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 第 6 页 共 14 页 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 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 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要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 可能从未实现”的观点。(6 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

    16、800 年的世界市场有 哪些发展变化。(6 分)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 A.玉米B.丝织品 C.马铃薯D.烟草 解析:由材料“丝路花雨”可知该贸易通道为丝绸之路,流通的主要商品是丝织品,故 B 项正确。 答案:B 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 第 7 页 共 14 页 是() A

    17、.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C.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原 解析:“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欧亚大陆的商路,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没有经过丝绸 之路,所以答案选 B 项。 答案:B 3.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 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 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落后 D.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东西文化 的交流,故 D

    18、项正确。 答案:D 4.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出现一些分支,其南线是沿昆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西越帕米尔高原, 经由阿富汗,向西通往地中海东岸,向南通达的目的地是 () A.阿富汗B.印度 C.波斯D.大食 解析:丝绸之路南线经昆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西越帕米尔高原,过阿富汗,南下目的地是印度, 因此答案为 B 项。 答案:B 5.历史上,“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它交换的是商品,交流的却是文化。这说明 () A.商品交换就是文化交流和传播 B.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文化交流总是在商品交换中实现 D.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播 解析:“丝绸之路”交换

    19、的是商品,交流的却是文化,说明在商业贸易中进行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商业贸易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 项符合题意;商品交换就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观点是错误的,A 项错误;文化交流有 很多途径,并不是只有商业贸易这一种,C 项错误;D 项说法明显错误。本题答案选 B 项。 答案:B 6.古代贯通中外的一条交通要道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 第 8 页 共 14 页 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这条线路被称为 () A.草原丝绸之路B.西南丝绸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D.汉志商路 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题干描述的商路是西南丝绸之路,因此答案为 B 项

    20、。 答案:B 8.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 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 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 B 项正确;本图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 第 9 页 共 14 页 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21、,政府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传统观念,故 D 项错误。 答案:B 8.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 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 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解析:根据材料“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 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丝绸之路通过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连接了东西方的经济

    22、文化,故选 B 项;材料仅涉及中 国与古罗马间的经贸文化联系,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古罗马人因地制宜改造纺织品,不涉及两地纺织技术 的高低,排除 C 项;材料“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与崇尚 廉俭无关,排除 D 项。 答案:B 9.19 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采用龙凤、花鸟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 造”。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中国传统技术领先当时欧洲 B.中国丝绸产品畅销欧洲 C.中国制造垄断当时国际市场 D.欧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19 世纪欧洲生产的丝绸,“大量采用龙凤、花鸟等图案,并注明中

    23、国制造”,这种“赝 品”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丝绸产品畅销欧洲,故选 B 项。根据“19 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可知 A 项 错误;C 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0.著名的“大使厅”壁画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城,它创作于 7 世纪,描绘了大唐、 波斯、 白匈奴、 印度、高丽等使臣与粟特贵族济济一堂的景象,并且出现了武则天划龙舟和唐高宗狩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国际交流 B.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C.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D.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 解析:乌兹别克斯

    24、坦的撒马尔罕城位于丝绸之路上,据材料“描绘了大唐、波斯、白匈奴、印度、高丽等 第 10 页 共 14 页 使臣与粟特贵族济济一堂的景象”可以得出体现了当时国家间的交流,故 A 项正确;丝绸之路是陆上贸易通道, 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国家间的交流,而不是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故 C 项错误;“大使厅”壁画中 没有关于宗教因素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1.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 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

    25、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李充是在官方“公凭”许可下去的日本,“公凭”是市舶司发给经营海外贸易商人的凭 证,说明当时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A 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仅是中国商人与日本贸易,无法体现中日之间 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方面,C 项与材料无关;从李充的随船货物可以了解 到“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2.16 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 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 A.奴隶贸易的

    26、进行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价格革命的发生 解析:根据“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特权贸易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故 C 项正确。 答案:C 13.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材料表明 () A.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C.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 D.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贸易 解析:题干主要论述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没有体现国际经济秩序问题,故 A 项错误;题

    27、干没有 涉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故 B、 D 两项错误;题干表明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然后利用当地的资 源进行组装和生产,这反映了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故 C 项正确。 第 11 页 共 14 页 答案:C 14.17至18世纪的英国人普遍喜欢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农民到贵族,英国人 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B.开始崇尚东方的思想文化 C.贵族与平民的界限日益模糊 D.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解析:材料中的“农民到贵族”都“消费茶叶”,不一定能反映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茶叶又不是当地特产,更 不能说明生

    28、产力水平的提高,A 项错误;B、 C 两项通过材料无法推断,排除;茶叶之所以在英国能够大量被消费, 这与英国的海外贸易有关,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D 15.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一款服装。下列有关中山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基础是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体现了中国服饰对西装改革的推动作用 C.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主要特点 D.前身四个口袋象征“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解析:中山装是民主革命的产物,与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很大的差别,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将中国 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相结合,因此 B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表述均正确。 答案:B 16.红楼梦描写

    29、刘姥姥见到某种新式器械的文字:“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 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 中想着: 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 又是一连八九下。”这反映了() A.自鸣钟等商品开始传入中国 B.官宦人家使用钟表的情况 C.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 D.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描写的是钟表,反映了官宦人家使用钟表的情况,故 B 项正确;

    30、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自鸣钟等商品开 始传入中国,故 A 项错误;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的结论,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 不出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故 D 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7 题 14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2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 17.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第 12 页 共 14 页 材料一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 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

    31、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 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 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价值观 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 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 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 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

    32、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 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 内容。(4 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代相比有何新变化?(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其影响。(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使亚洲中部地 区恢复了和平”可以概括得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商品”“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可以提炼得出。 第(2

    3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以及其他各 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身着中国的丝绸”“摆放着中国瓷器”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取道海 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说明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商品”“带着 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材料二“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身着中国的丝绸”“摆放着中国瓷器”可 以概括得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相对和平的地区环境。 内容:商品;宗教文化

    34、或价值观念。 (2)原因: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的经济交流。变化: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 瓷器等商品成为大宗。 (3)特征: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具有双向性、互惠性。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1600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 这 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发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 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 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 的体制,终归难以

    35、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 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 第 13 页 共 14 页 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7 世纪中期,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 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 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3 年,英 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 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 18 世纪初 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方殖民者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

    36、个局限于中国境内 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大宗贸易货物。“南京 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 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 19 世纪 20 年 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19 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 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 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兼论丝绸之路衰落与变迁的内在原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37、识,归纳 1819 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7 分)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政府大力 支持海外贸易(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由特许垄 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制;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 (2)影响: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推动东西 方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学者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一书中论述世界贸易发展的

    38、状况时, 用到了以下一些词汇:丝绸、瓷器、茶叶、服饰、钟表、呢绒、鸦片。 请从以上词汇中选择 3 个,并参考课本第 51 页的“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确定一个观点或者视角,对 19 世 纪及以前的世界物质文化交流情况进行论证。(12 分) 解析:参考“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可以论述 19 世纪及以前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贸易发展、文明交流 方面的作用。 答案:示例: 中国古代的中西交流 在古代的贸易中,丝绸之路占据着重要地位。19 世纪及以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通过陆上和海上丝 绸之路到达欧洲,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品一直在中西贸易中占据优势,同时世界各地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促 进了中国农耕文明

    39、的发展,也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东西方文化的交 流通道,促进了中西之间的友好往来;西方的科技、文化等传入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手工生产技术等也传入 西方。 第 14 页 共 14 页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 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 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等。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 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摘编自斯

    40、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5001800 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 不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 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使欧洲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 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 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 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要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 可能从未实现”的观

    41、点。(6 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 年的世界市 场有哪些发展变化。(6 分) 答案:(1)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海上丝 绸之路”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评价: 合理性: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走向海洋缺乏经济动力;明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古 代中国没有成为近代意义上真正的世界海上强国。 片面性:汉唐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是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古代中国在一定时期内是世界海洋大国。 (2)变化:从区域性市场发展为世界性市场;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从农业、手工业产品发展 为工业制成品;从和平经济文化交流到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全球化进程加快。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