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歌唱祖国-聆听 歌唱祖国-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音乐(配套课件编号:90dde).docx
-
文档编号:1840461
资源大小:14.7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老黑)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
第1课 歌唱祖国-聆听 歌唱祖国-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音乐(配套课件编号:90dde).docx
1、歌唱祖国教学设计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歌曲歌唱祖国,创作于 1950 年 9 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奋进 的步伐。 学情分析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本课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极佳教材。 所以本课的重点放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和感受歌曲的情 绪上。另外,本课还要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歌乐曲的旋律,并 能够记忆演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 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 段体歌曲的方
2、法。 3、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歌唱气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弱起,一字多音。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正确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呼吸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聆听模仿、实践创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视频, 林妙可演唱 歌唱祖国 , 让学生感受我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2、节奏练习 二、教授新课: 学习歌曲 师示范演唱歌曲 生跟音乐视唱歌曲 完整演唱歌曲 及时纠正 视唱旋律: 1、指导弱起(划拍法) 2、边挥拍边视唱一
3、遍。 矫正: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 3、视唱旋律: 1)先据歌词的标点断句,并标出强拍。 2) 注意: A,每句皆弱起,且结束于强拍。 B、长音时值。 C、八度大跳与四度音程。 4、随音乐视唱一遍: A、比较节奏 XX XX 与的艺术表现力的优劣。 四、简介作品,概括主体。 1、初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 2、简介作品: 这是王莘同志于 1950 年 9 月创作的, 作者怀着对心中国的深厚感情, 向往者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 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 五、演唱,分析歌曲:(分组探究) 1、随音乐演唱第一乐段 小结: 1、句类似号角,雄壮有力、平稳流畅、
4、变化重复,统一中求变化, 即增强了美感又强调了主题。 2、随琴习唱,习唱矫正:一字多音易唱的软弱无力。 小结: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 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气势。 3、复听歌曲挥拍轻唱一边,尔后用自然声唱。 提示:注意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 六、处理歌曲: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学生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 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 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 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 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 “祖 国”,“家乡”,“人民”。 3、歌曲
5、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 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 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七、实践活动 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 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 都很熟悉的歌曲, 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 很多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 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 1、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 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2、给学生做演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八、音乐知识 1、二段体 A + B 例:“游击队歌” 2、三段体 A + B + A 或 A + B + C 例:“歌唱祖国”A + B + A 八、布置练习作业, 总结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