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教学教学课例课例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 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 慧选择。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 路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增强绿色发展理念,选择节能、低碳、环保、文明的绿色 生产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
2、法、竞赛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 环环 节节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导 入入 新新 课课 播放视频: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思考:你 看到了什么:这种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 师: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相互 依存,共生共荣。那么,我们如何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呢?今天让我们带着问 题一起走进今天内容的学习-共筑生命家 园。 欣赏视频, 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 欣赏, 激发 学生的积 极性 展展 示示 目目 标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懂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 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明确我国选择走绿色发展
3、道路的现实意 义。 3.增强绿色发展理念,选择节能、低碳、环 保、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学 生集 体 朗读, 明确 学习目标。 通过朗读, 学生大体 了解本课 学习的主 要内容 自自 主主 学学 习习 多媒体展示:(3-5 分钟) 1.当今社会,人类为什么仍要追求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生自读 教材 81-87 内容, 做到 圈点勾画, 学生自学, 群学, 充分 发挥小组 的集体智 2 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及国家该怎么 做?对公民有哪些要求? 后小组合 作交流, 找 到问题的 答案。 慧, 同时注 重学生对 文本的研 读。 探探 究究 与与 分分 享
4、享 活动一:追求和谐共生活动一:追求和谐共生 (1)展示几张风景优美的图片。 思考: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2)出示四张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的图片 思考:人类采取的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后 果?我们将如何应对? 教师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 衰;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 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 目标 教师板书:两大基本国策和五大发展理念 (3)知识拓展: 播放视频: 解读五大发展理念 过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 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 识。 活动二:坚持绿色发展活动二:坚持绿色发展 (1) (多
5、媒体展示)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 以前, 河水清澈见底, 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 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 1.请你对王婶、小清的父亲和厂长的行为进 行评析。 教师总结:王婶的说法是正确的,有前瞻性, 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 2.作为当地居民,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 做? 教师总结:向厂长反映,要求安装排污设备; 向当地环保部门反映等。 3.如果你是该厂的厂长,你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居民要加强宣传和监督。企业要 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科技创新, 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环保投入,实行节能 减排。 4.总结: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 生集 体 回答: 人与 自 然和 谐 共生 学
6、生看 图 片, 小组合 作,交流, 并 派代 表 发言, 教师 适时点拨: 实 现人 与 自 然和 谐 共生, 是人 类 对生 态 危 机作 出 的 智慧 选 择。 学 生 2 人 小组合作, 交 流, 展 示, 教师适 时点拨: 坚 持 绿色 发 展, 这是每 个 公民 的 责 任和 义 务, 作为企 业 一定 要 处 理好 经 济 发展 与 生 态环 境 保 护之 间 的关系。 活动设计 了 2 个问 题, 让学生 通过看图 思考, 在合 作交流中 体会: 人与 自然和谐 共生的重 要性, 明确 人类的正 确做法。 同 时也锻炼 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 能力。 突破 本课难点。 承上启下 通过
7、具体 事例-小 清家旁的 小河, 设计 情景, 让学 生学会具 体问题具 体分析, 提 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突出本课 重点 3 探探 究究 与与 分分 享享 过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除了居民和企 业外,还需要谁做? 活动三:建设美丽甘肃活动三:建设美丽甘肃 (多媒体展示) 2018 年 8 月 23 日,为扎实推进我省大 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甘 肃省环保厅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甘肃 省大气污染防止条例 。条例对部分条款进行 了完善细化,增加了错峰生产、网格化管理、 高排放车辆限行、文明祭祀等条款内容;细 化完善了形象化建设、扬尘污染防治、烟花 爆竹燃放等条款内容。 阅读材料
8、,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生态文明 理念? (2)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止条例部分条款 进行了完善细化,有何重要意义? (3)为建设美丽甘肃,请你向甘肃省政府提 几点合理化建议? (4)作为甘肃青少年,我们可以为建设绿色 家园做些什么? 教师总结: 国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 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富民;坚持节约 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严守资 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过渡:我们是甘肃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 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过渡:我们是甘肃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 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建设美丽甘肃,政府和青少年的做法。 过渡:今天的内容
9、我们学会了吗? 学 生 4 人 小组合作, 交 流, 展 示, 教师适 时点拨: 坚 持 绿色 发 展, 这是每 个 公民 的 责 任和 义 务, 作为政 府 和青 少 年 为建 设 美 丽甘 肃 贡献智慧。 承上启下 活动以甘 肃地方文 化材料为 背景, 首先 让学生切 实感到为 美好家园, 要做到绿 色生活。 这 不只是嘴 上说说, 更 重要的是 实际行动。 其次, 让学 生了解题 型的同时, 更要注意 解题思路 和步骤。 从 而突破本 节课的重 点。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多媒体展示) 畅所欲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伟大使命。 学 生畅 所 欲
10、言, 谈知 识,方法, 感受, 明确 本 节课 的 主要内容。 让学生感 受收获的 喜悦, 同时 培养学生 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 语言表达 能力。 4 课课 堂堂 检检 测测 (砸 金蛋 赢大 奖) 好题精选好题精选: 1.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初步形成布局 基本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 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等方面 作出了积极努力。建设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 要意义在于() A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自然生态 平衡 B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智力 支持 C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然 资源 D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 需求 2.有人说:“我们生
11、活的大地上, 每一处沙滩, 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 是圣洁的。 ”若要使大地永远保持“圣洁” , 我们应该() 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实施计划生育基本 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的理念 A. B C D 3.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绿色是永续发 展的必备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 体现,为此,我们必须()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优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原则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 ABCD 好题精炼好题精炼: 4.实现蓝天梦,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必须坚 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
12、核心素养提升核心素养提升: 5.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建设绿色家园做 些什么? 学 生抢 答 -砸金蛋, 回答问题, 小组奖励。 区 分本 课 易 错点 和 易混点。 趁热打铁, 知行结合, 让学生在 游戏中学 习、 实践和 运用, 同时 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 这既是对 整个教学 内容的总 结, 更是检 验学生实 践运用能 力的一次 测试。 5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掌 握本 节 课 的知 识 框架 清晰展示 本节课的 知识框架, 让学生懂 得内容之 间的联系。 课后课后 延伸延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环 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
13、也是幸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 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明 确今 后 的 发展 方 向, 懂得如 何 更好 地 保 护自 己 的家园 课后作业 的设计, 增 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 践行环保 行动。 易易 错错 记记 录录 1.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2.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理念 课 堂识 记 3 分钟。 通过课堂 检测, 让学 生加以区 分。 课后课后 反思反思 成功之处:成功之处: 1.视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 考,浅显易懂,直奔主题。 2.在课堂教学中,我从细节着手(3 个活动) , 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 头脑去思考,用经历去感受,还他们说话的自 由,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 时运用视频拓展知识,化难为易。 3.课后作业的设计,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知 行合一,践行行动。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 为建设美丽中国,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 企业和个人等方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 题,不够具体,讲解不到位。 发现教学 中的优点 和不足, 在 今后的教 学中扬长 避短, 不断 提高教学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