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793320       资源大小:224.5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44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6.44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44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

    1、第 1 页 共 23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 1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见客、不收书、 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 定有利于() 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 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 2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

    2、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 谏官之位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 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台谏分职加强了相权 B台谏分离削弱了皇权 C标志了官僚制度的成熟 D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3对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革命是其产生的重要背景 B有益于建立英国的文官制度 C涉及公共服务人员的晋升 D其撰写人受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影响 4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 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3、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5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主要职责是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第 2 页 共 23 页 6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其小说儒林外史中描写了一个穷书生范进,为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 子母亲饿肚子,遭到了街坊四邻的讥笑嘲讽,最终范进考取了举人,但因兴奋过度而疯癫的故事。范进参 加的是

    4、() A皇帝的殿试B吏部的面试 C礼部的会试D各省的乡试 718301834 年,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詹姆士格雷厄姆曾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力任命文 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务的秘书的谴责。这说明() A文官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B资产阶级革命势在必行 C政党分肥制阻碍社会进步 D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8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 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9英国曾于 1855 年、1870 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

    5、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 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 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 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10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官吏的任用一直沿用“恩赐官职”,革命后出现了所谓“政党分肥制”,导致腐 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 度的呼声不断高涨。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

    6、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 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由此可知,促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建立的重要推动力是() A革命斗争B工业革命 第 3 页 共 23 页 C政党政治D思想解放 11不属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的是() A不搞“政治中立” B坚持党管干部 C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 D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121906年,清政府彻底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3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汉 宣帝曾斥责郡

    7、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这表明当时西汉() 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 C君主专制趋向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 14188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 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 开始只占 10%,1930 年占 80%,1970 年达到 85%,此后一直在 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 成()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15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

    8、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 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 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 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部的选任标准 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 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 16魏晋时期大族子弟以“簿阀”(即祖、父两代在本朝的官爵)定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士族是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者 B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 4 页 共 23 页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

    9、主要依据 D“世卿世禄”制造成“累世公卿”现象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南 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 加考试的权利。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 1931 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 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

    10、学等八个 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 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 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

    11、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南 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 加考试的权力。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 1931 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 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 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 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

    12、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 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第 5 页 共 23 页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 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 “德行”的考核被 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 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

    13、。对于 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 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材料二为适应封建专制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 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 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沿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 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 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

    14、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官员考察机制的特点。 第 6 页 共 23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 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 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时省试 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

    15、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 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 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 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 材料二康有为曾痛陈八股取士之祸。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1901 年, 清廷宣布科举改制: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 5 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 5 道; 第三场,考四书义、五经。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1905 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 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

    16、止。原为科举而备的专项钱款均先后拨充兴办学堂之用。1895 年以前,全国仅 有新式学堂 20 所,18951898 年又增 19 所,1905 年达到 8 277 所,以后每年增加 10 000 多所。新式学堂 学生 1904 年近 10 万人,1909 年高达近 164 万之众,他们立志“以制造新国民为起点,以组织新政府为终 局”“把过时的清朝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摘编自千年科举制的崩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分析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科举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第 7 页 共 23 页 参考答案

    17、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朝对各地巡视御史制定诸多限制,减少与被监察地方官吏的接触,这一做法 有利于巡视御史秉公行使监察职能,提升监察效果,故选 B 项。 2D 【解析】依据题干“谏官之职在谏皇帝”“遇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可以看出,台谏分离, 各司其职,能够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 D 项正确;台谏分职提高办事效率,主要是直 言规正皇帝错误,不是加强相权,故 A 项错误;古代皇权至高无上,台谏分离主要是职责分离,并不能削 弱皇权,故 B 项错误;这一制度并不能说明

    18、官僚政治的成熟,故 C 项错误。 3D 【解析】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撰写于 1853 年,当时工业革命早已结束,但克里米 亚战争还未失败;其中有“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之类的规定,它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 基础,综合以上分析,D项错误,符合题意。 4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故 A项错误;宋代科举 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 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 C 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 D项错误。 5D 第 8 页 共

    19、23 页 【解析】A、B、C 三项符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能 对皇帝的权力产生制约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了决策的失误,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 6D 7C 【解析】1834 年英国文官制度还没形成,故 A 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 1688 年完成,故 B 项错 误;“按能力任命文官”“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说明当时政党分肥制阻碍社会进步,C 项正确;材料体现 不出曲折前进,排除 D 项。 8C 【解析】根据材料“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说明科举对于寒门和王 孙的公平选拔,故选 C 项。材料表明的是在科举选拔方面的平等,不

    20、是寒门和王孙的绝对平等,排除 A项; 科举制是促进阶层流动,不是改变社会阶层结构,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五代时”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家 处于分裂,排除 D 项。 9A 【解析】“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 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 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选 A项。 10B 【解析】“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度的呼声 不断高涨”,由此 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依据所学知识

    21、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发展在 上层建筑上的要求,故 B 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的是“政党分肥制”,故 A 项错误;17 世纪,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政党政治,故 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故 D项错误。 11C 第 9 页 共 23 页 【解析】我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故选 C 项。 12D 【解析】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后,1912年清政府宣告灭亡,所以 D项说法存在问题,符合要求, 故选 D项。A、B、C 三项说法皆属于废除科举制的作用,叙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13B 【解析】根据“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可知,西汉时期的

    22、“计簿”是为了征收赋税 提供依据,而地方官员对于“计簿”准备不足,由此可以说明西汉政府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故选 B 项。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时期政府的运行机制,没有体现财政出现危机和君主专制趋向强化,排除 A、C 两项; “已崩坏”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D项。 14C 【解析】不受党派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占据美国政府的绝大部分,这种做法有利于使政府行政避免 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故选 C 项。“两官分途”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并非是削弱精英政治的影响,与缓和两党矛盾也没有必然关系,更不一定会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 除 A、B、D三项。 15B 【解析】材料反映

    23、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村干部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村干 部的选任标准,故 B 项正确。宗法习俗未操控农村民主选举,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仅仅适合改革 开放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本题选 B 项。 16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簿阀”使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维护封建等 级秩序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定品依据,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 B 项错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 度为九品中正制,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

    24、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成立专门主管机构;制定法律保障实施;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代科 学知识。 第 10 页 共 23 页 (2)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步。服务于国民党 的一党私利;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考生须从意义、局限两方面回答)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 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可知,成立专门主管机构;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

    25、了考试法典试法 监视法等法律法规”可知,制定法律保障实施;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 权利”可知,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材料“此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 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 畴”可知,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代科学知识。第(2)问,根据材料“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 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可知,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 才;考试允许女性参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步。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

    26、时期, 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可知,服务于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根据材料 “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 实施文官制度”可知,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 18(1)成立专门主管机构;制定法律保障实施;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代科 学知识。 (2)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步。服务于国民党 的一党私利;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

    27、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得 出成立专门主管机构;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 得出制定法律保障实施;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权力”可知,文官考试对女 性开放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材料“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得出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 代科学知识。第(2)问,根据材料“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得出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根据材料中文官制度设置专门主 管机构、制定法律保障和对女性开放可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步;

    28、根据材料“党 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得出服务于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根据材料“地方势 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 制度”得出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 19(1)特点: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重视文档资料;考核走向程式化;监察形 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 (2)表现: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加强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 第 11 页 共 23 页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

    29、一中“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可 归纳出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可归纳出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 根据材料一中“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可归纳出重视文档资料;根 据材料一中“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可归纳出考核走向程式化;根据材料一中 “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可归纳出监察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中“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 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归纳出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中 央和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可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根据材料二

    30、中“明代制有宪纲条例, 清朝则有钦定台规”可归纳出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第二小问,可从统治者的重视、加强封建专 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发展:录取范围扩大;考试机会增加;考试过程更严格;考试内容更实用化。原因:加强君主 专制的需要;笼络北方士人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国家政治变革选拔人才的需要;唐代科举制度的不完备。 (2)特点:形式上废除八股;内容上中西结合;过程循序渐进。影响:有利于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有利 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利于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参政意识;有利于推动资产 阶级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解

    31、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可归纳出录取范围 扩大和考试机会增大;根据材料“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可归纳出考试过程 更严格;根据材料“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可归纳 出考试内容更实用化。第二小问,可从君主专制的强化、扩大统治的需要、改革的需要及传统制度的不完 善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可归纳出形式上废 除八股;根据材料“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 5 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 5 道”可 归纳出内容上中西

    32、结合;从改革的过程来看,过程循序渐进。第二小问,结合改革的特征及当时的时代背 景可从促进西学的传播、促进新式知识分子的形成、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提高民族的参政意识、推动革 命的爆发及社会转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 12 页 共 23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卷 2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西方国家绝大多数文官都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 成绩优

    33、秀者开放,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了 制度。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 C改变了西方的阶级结构D得益于工业化的完成 2美国文官部门是由各类专门委员会和上千个类似的官僚机构组成的。这些官僚机构对国会制定的 每一项立法都要再宣布二十条规章细则。美国此举() A导致国会的立法权受到冲击 B有助于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 C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D完善了司法机构的法律依据 3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封建制度的腐败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国家治理的需要 D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

    34、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 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 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 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 第 13 页 共 23 页 5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实行职务常任制度B国家设文官委员会 C推行考试录用制度D文官政治中立制度 6列宁曾说:“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 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 者。”由此可知列宁() A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指出了公务员制度的实质 C意在揭露文官制的弊端 D全面否定西方的文官制度 7

    35、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 年进 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岁月中说:“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差错和最 高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这主要得益于() A责任内阁制B君主立宪制 C文官考试制D文官常任制 91841 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

    36、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 年,林肯当选总统, 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 年,因分官不均导致了加菲尔德总 统被刺事件的发生。这表明() A“政党分肥制”影响政治稳定 B美国总统权力失去制度约束 C恩赐官职制度已在美国泛滥 D美国政治制度具有不稳定性 10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 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 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 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 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1119 世纪中期,

    37、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 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 第 14 页 共 23 页 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121906年,清政府彻底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3下表为明朝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永乐九年考满赏罚补充规定() 初考再考 三 考 最终 等第 称职 未予 考核 称

    38、职 称职 未予 考核 未予 考核 称 职 称职 未予 考核 称职 平 常 平常 平常 未予 考核 称 职 平常 未予 考核 平常 不 称职 不称 职 A对官员考核结果是官员升降的唯一依据 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 C对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 D力图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 14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 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 丝、邮电等 30 个专业。这一划分()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 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 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

    39、的重点 第 15 页 共 23 页 15西汉对于官僚权力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 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 汉() 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16下面是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情况统计表。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考试名称 考试 日期 应考 人数 录取 人数 录 取率 史料来源 第一届高 等 文官考试 1915年 6 月 不确定194 不 确定 东方杂 志第 12 卷 第六号 第一届普 通 文官考试 1917年 4 月 2482405 1

    40、6.3 2% 政府公 报1917年 4 月 27 日第 464 号 续表 考试名称 考试 日期 应考 人数 录取 人数 录 取率 史料来源 第二届高 等 文官考试 1919 年 10 月 7800480 6.15 % 申报 1919 年 10 月 7 日 文章文官考 试杂谈 第二届普 通 文官考试 1920 年 10 月 400040010% 申报 1920 年 10 月 11日报道 A文官考试分为高等和普通两种 B文官考试录取率处上升趋势 C申报比东方杂志可信 D北洋政府时期政局相对稳定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41、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科举制的演变 第 16 页 共 23 页 时间事件 1888 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 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戊戌政变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 年 清廷实行新政,各地官吏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 科 1904 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虽未废除,但已改八股为 策论 依据材料,概括科举考试在近代出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42、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 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 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 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

    43、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 第 17 页 共 23 页 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 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 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 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

    44、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 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833 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 步。1855 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 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 度初步形成。1870 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 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充, 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 英国

    45、 19 世纪 70 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尽管竞争、通才、中业、常任等原则一直未变,但政 府的职能、文官的任务却不断地变革,以使其不断完善。 摘编自唐莹莹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 19 世纪英国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 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 第 18 页 共 23 页 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 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

    46、于,这种过 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 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 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 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 19 页 共 23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A 【解析】西方国家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文官制度法律化、规范化,保证各级政府均选用成绩 优秀者担任文官,提高了政府的行

    47、政效率,故选 A 项,排除 B、C、D 三项。 2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主要是从宏观上制定法律,文官机构为法律制 定了详细的规则,有助于美国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故选 B 项;文官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并没有损害国会的 立法权,排除 A项;C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文官部门属于行政机构,排除 D 项。 3D 【解析】1718 世纪,西方已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A项与事实不符;B、C 两项不是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故 D 项正确。 4B 【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

    48、到庶人子弟,这有 利于教育的普及,是科举制促进教育发展的表现,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 入学资格的变化,无法体现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排除 A 项;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 学校入学资格逐步放宽,无法体现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排除 C 项;材料信息与理学无关,排除 D 项。 5C 【解析】西方文官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中国科举制影响,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故选 C 项。 6B 【解析】根据“公务特权”可知列宁说的是公务员制度,根据材料“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 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可知,公务员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49、故 B 项 正确。A、D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揭露弊端是表象,故 C 项“意在”表述错误,排除。 第 20 页 共 23 页 7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责任制内阁建立后,政府官职由胜选派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职 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和国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这在一定 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保证具体行政过程的稳定,故 B 项正确。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执政 党在议会选举基础上产生,政党政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文官制度是英国 民主制改革的根本,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君主立宪政体,C 项错误;责任

    50、制内阁具 有分权制衡的特征,D 项错误。 8C 【解析】根据材料“绝对专业化素养最低差错和最高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应是文官考试选拔制, 故 C 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与专业化素养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A、B 两项;文官常任制与政权 结构稳定、连续有关,故 D 项错误。 9A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政党分肥制”带来了政局不稳等种种弊端,这表明其影响政治稳定, 故选 A项;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宪法的制约,排除 B 项;美国并未实行恩赐官职制度,排除 C 项;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排除 D 项。 10B 【解析】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将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