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峨眉山月歌 随堂测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作者依次经过 ( )( )( )( )( ) ,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极为精巧。 2、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 )的美景,同时暗点( )之事。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 4、 “月”在古诗中经常被赋予( )的感情, “柳”在古 诗中经常被用来表达( )的感情。 四步学习法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3、感悟诗情,深入诗境; 4、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 李李白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又号“
2、谪仙人”。中国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 称。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 ,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 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 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 四年(726),李白“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在途中,他 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 人教版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 江水流。 夜发 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 州。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2) 半轮:半边,半个。 (3)秋:为了押韵倒置,也点明时令。 (4)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北。 (5)发:出发。 (6)清溪:指清溪驿,
3、在峨眉山附近。 (7)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 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8)下:顺流而下。 (9)渝州:今重庆一带。 2、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上,半轮秋月 高高地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 ,一直随着行船向下 游流去。 诗人出游的季节? 诗人出游的交通工具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君”指什么? 指“峨眉山月”, 也象征“友人”。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 向三峡,今天要离开蜀 地,再也见不到你了。 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 州就在眼前了。 “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 “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乾隆皇帝 千里蜀江远
4、游图 峨眉山平羌清溪 三峡渝州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人身在何处? 会看到什么? 可能想到什么? 心情怎样? 3、感悟诗情,深入诗境;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距离故乡渐行渐 远,诗人心情有 什么变化?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哪个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 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4、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5、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完成随堂测,背诵默写峨眉 山月歌。 2、按照四个步骤自学春夜洛城 闻笛,并尝试从诗意、抒发的感 情、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巩固学习古诗方法步骤,初步学习赏析诗歌。 3能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初步感 受意象在古诗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学法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
6、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 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来说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指名说古诗) 2、那谁能来背诵你喜欢的古诗?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喜欢 的理由,根据回答随机板书) 3、那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些古诗的呢?(指名回答) 4、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古诗;喜欢诗歌的理由即为赏析诗歌的切入点,渗透赏析 的方法;巩固诗歌学习的方法步骤,授之以渔。 )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理解“歌”即歌咏之意。回顾咏柳之“咏” , 石灰吟之“吟” 。 2、谁能给我们介绍下李白(指名介绍李白)
7、3、课件展示,指名读。 (设计意图:解释诗题,建立知识联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为下一步理解诗 意和感悟诗情做铺垫。 ) (二)诵读诗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 3、指名读诗,同桌对读,互相纠正。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 ,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 (三)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分组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8、 (2) 半轮:半边,半个。 (3)秋:为了押韵倒置,也点明时令。 (4)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5)发:出发。 (6)清溪:指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 (7)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8)下:顺流而下。 (9)渝州:今重庆一带。 3、小结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 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 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组员间的协作、 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形成互助学习的氛围) (四)悟情入境 1、引导想象
9、诗的意境。 (1)观看视频,深入诗境。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 (3)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4)距离故乡渐行渐远,诗人心情有什么变化? 2、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感悟诗歌情境,了解赏析诗歌途径) (五)拓展延伸 1、理解诗中“月”的意象。 2、感受古诗中“柳”等其他意象。 (设计意图:了解诗歌中“月”的意象,认识“柳”等其他意象,为进一步学习 古诗提供更多途径) 三、作业 1、完成随堂测,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 2、按照四个步骤自学春夜洛城闻笛 ,并尝试从诗意、抒发的感情、表现手法等 方面进行赏析。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