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猜一猜,他是谁?猜一猜,他是谁? 1.1.他因写诗而闻名他因写诗而闻名 2.2.他生活在唐朝他生活在唐朝 3.3.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 映现实,抒发壮志,吟咏豪情映现实,抒发壮志,吟咏豪情 4.4.人们称赞他的诗可以人们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泣鬼神” 5.5.他的字他的字“太白太白” 李白李白 李白,字太白,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 唐代的伟大诗人。其唐代的伟大诗人。其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他,音律和谐多变。他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善于从民歌、神话中 汲取营养
2、私素材,构汲取营养私素材,构 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 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的色彩,是屈原以来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 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新高峰。与杜甫并称 “李杜李杜”。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正确、正确有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节奏地朗读诗歌 , 背诵诗歌背诵诗歌。 2、理、理解解诗句诗句意意思思,感,感悟诗悟诗 词词意意境境,体会作体会作者的情者的情 感。感。 读诗:读诗: 请请同学同学们以们以自己喜欢自己喜欢的的方式朗读诗歌方式朗读诗歌。 读诗歌读诗歌,要,要读读出出诗歌诗歌的的韵律韵律和和节奏节奏。 峨眉峨眉/ /山月山月/ /半轮半轮秋,影秋,影入入/ /平羌平
3、羌/ /江水流江水流。 夜夜发发/ /清溪清溪/ /向向三三峡峡,思君思君/ /不不见见/ /下渝洲下渝洲。 李白李白的人生的人生经历经历(大(大致分六个阶段致分六个阶段): 一一、出出蜀蜀以前以前(701-72(701-725 5年年) ) 李白李白出身出身豪商豪商,自自幼生长幼生长在在今今四川江油县附四川江油县附近,近, 旧彰明县青莲乡旧彰明县青莲乡。上安州裴上安州裴长长史史书书云云:“:“五五 岁诵六甲岁诵六甲。”六甲六甲,唐代唐代的小的小学识字学识字课课本本。十五十五 岁岁,已已有有诗赋多首诗赋多首,并得并得到一些到一些社会名流社会名流的的推崇推崇 与奖掖与奖掖,开始从事,开始从事社会
4、干谒活动社会干谒活动。 二二、循江东、循江东游到游到离离开开安陆安陆(72(725 5-73-735 5年年) ) 李白李白二二十五岁十五岁出出蜀蜀,目目的就是的就是访访道道、求友、求友和游和游览览 山水山水。李白李白也是为了也是为了寻找机会、机寻找机会、机遇,遇,能够能够有有所所 成就!成就!他在上安州裴他在上安州裴长长史史书书中中说说: :以为以为士士 生生则桑弧蓬矢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射夫四方,故,故知知大大丈夫必丈夫必有有方之方之 志志,乃乃仗剑去国仗剑去国,辞亲远辞亲远游游,是,是很很有有抱负抱负的。的。 三三、移家东鲁、移家东鲁到到离南陵入离南陵入长长安安(736-742(736-
5、742年年) ) 李白李白从从安陆移居山东安陆移居山东,在在任任城安家城安家。又隐居徂又隐居徂 徕山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人时时酣饮酣饮,号称竹溪六号称竹溪六 逸逸。其间曾回汉、襄其间曾回汉、襄一一次次,并且北并且北游游东东都都、南、南 阳阳,返东鲁返东鲁不不久久,又南下吴越又南下吴越,遇到道,遇到道士吴筠士吴筠。 天天宝宝元元年年( (公公元元742742年年) )在南陵奉召入在南陵奉召入长长安安。 南陵别南陵别儿儿童入京更活童入京更活现了现了奉召入京奉召入京时的时的毫毫不不 掩饰掩饰的的喜悦之喜悦之情和情和异常异常的的兴奋之兴奋之情。情。 四、在四、在长长安安(742-744
6、(742-744年年) ) 李白随同李白随同道道士吴筠士吴筠到长到长安安,又因玉又因玉真真公主、贺公主、贺 知章等知章等人的人的推荐推荐,经唐玄宗亲自召见经唐玄宗亲自召见,任为,任为翰翰 林供奉林供奉,而没而没有有正式正式的的官职官职,对对这样的这样的遭遭遇,遇, 看来看来他并他并不不满满意,意,再加纵酒狂放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目中无人,人, 就就难免难免开开罪于罪于一些小人,一些小人,终于蒙谗终于蒙谗出出京京。 五、离五、离开长开长安安到长到长流夜郎流夜郎(74(745 5-7-75 57 7年年) ) 李白离李白离开长开长安安以后,以后,漫漫游游南北南北。值得值得大书大书特特书的书的 是是
7、在此初期在此初期,他他和和杜甫结下杜甫结下了不了不朽朽的的友谊友谊,两两人人 又又一一起起和和高适高适,李邑等诗李邑等诗人和大书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法家登山临水 ,诗酒往诗酒往还。还。安禄山乱起安禄山乱起,碰上永王璘碰上永王璘过过浔阳浔阳, 相邀参加幕府相邀参加幕府。至德至德二二载载( (公公元元7 75 57 7年年) )永王违抗肃永王违抗肃 宗宗的的诏命东巡诏命东巡,兵败丹阳兵败丹阳,他他受到受到牵累牵累,下浔阳下浔阳 狱狱,定罪定罪长长流夜郎流夜郎。 六、巫山六、巫山遇遇赦赦到到病逝当涂病逝当涂(7(75 58-7628-762年年) ) 李白李白长长流夜郎流夜郎,行至巫山行至巫山,遇遇
8、赦东赦东还还。临卒临卒前一前一 年年,李光弼东镇临准李光弼东镇临准,抗拒史朝义抗拒史朝义,他闻讯他闻讯请请缨缨 ,还,还想想为为国效力国效力,不,不幸中途因病折回幸中途因病折回,于宝于宝应元应元 年年( (公公元元762762年年) )在当涂令李阳冰在当涂令李阳冰任任所所逝世逝世,享年六享年六 十十二二岁岁。 南陵别南陵别儿儿童入京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黄鸡啄黍(sh(sh ) )秋秋正肥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儿女嬉笑牵女嬉笑牵人人衣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游说(shu)(shu)万乘万乘(shng)(
9、shng)苦不苦不早早, 著著(zhu)(zhu)鞭跨马涉远鞭跨马涉远道。道。 会稽会稽(ku(ku j)j)愚妇轻买臣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仰天大天大笑笑出出门去门去,我,我辈岂辈岂是是蓬蒿蓬蒿(ho)(ho)人。人。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教学案教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意境。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分析五个地名的运用,体悟作
10、者情感。分析五个地名的运用,体悟作者情感。 【课时课时】1】1 课时课时 【课型课型】新授课新授课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四环节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案 【寻疑质疑寻疑质疑】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结合学习目标把收获、疑惑写到下面: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结合学习目标把收获、疑惑写到下面: 我的收获: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我的疑惑: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1、猜谜导入、猜谜导入 2 2、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二、读中求索读中求索 1 1、学生自读诗歌,要读出节
11、奏和韵律。、学生自读诗歌,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峨眉峨眉/ /山月山月/ /半轮秋,影入半轮秋,影入/ /平羌平羌/ /江水流。江水流。 夜发夜发/ /清溪清溪/ /向三峡,思君向三峡,思君/ /不见不见/ /下渝洲。下渝洲。 2 2、听示范朗读,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听示范朗读,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 3 3、品读诗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品读诗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 1、“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中中“君君”指的是月亮吗?指的是月亮吗? 2 2、诗歌中用了五个地名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连用五个、诗歌中用了五个地名共十二字,这在万
12、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连用五个 地名有什么作用?地名有什么作用?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 1 1、 诗歌第诗歌第 1 1、2 2 句写了什么景色?请用优美的语言说一说。句写了什么景色?请用优美的语言说一说。 2 2、“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中中“君君”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3 3、连用五个地名的作用?、连用五个地名的作用? 4 4、学生跟唱、学生跟唱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歌曲,跟伴奏演唱,体会诗歌的美感。歌曲,跟伴奏演唱,体会诗歌的美感。 5 5、学生在米字格中默写、学生在米字格中默写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展示书法。,展示书法。 6 6、学生口
13、琴演奏、学生口琴演奏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讲到作者写此诗的情感,可以结合作者写此诗时所处的人生阶段,顺而讲到作者写此诗的情感,可以结合作者写此诗时所处的人生阶段,顺而 拓展李白一生的经历,扩充一首李白诗拓展李白一生的经历,扩充一首李白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南陵别儿童入京,体会作者满以,体会作者满以 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的那种毫不掩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的那种毫不掩 饰的喜悦之情和异常的兴奋之情。继而教育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饰的喜悦之情和异常的兴奋之情。继而教育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李白人生的六个阶段:李白人
14、生的六个阶段: 一、出蜀以前一、出蜀以前(701-725(701-725 年年) )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旧彰明县青莲乡。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旧彰明县青莲乡。上安上安 州裴长史书州裴长史书云云:“:“五岁诵六甲。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十五岁,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十五岁,已 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出峡前游过成都和峨眉。出峡前游过成都和峨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
15、家 的烙印。的烙印。 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725-735 年年) )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他在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长上安州裴长 史书史书中说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很有抱负的。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是很有抱负的。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 夏、到浔阳登庐山夏、到浔阳登庐山; ;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 ;
16、再回舟上,由江夏溯再回舟上,由江夏溯 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 ;又从临汝到安陆又从临汝到安陆( (公元公元 727727 年年) ), 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开元二十三年的生活。开元二十三年( (公公 元元 735)735)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安陆不久,就移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安陆不久,就移 家东鲁。家东鲁。江夏行江夏行,抒写他对平民如商人妇的同情,抒写他对平民如商人妇的同情; ;而而淮南卧病书怀寄南淮南卧病书怀寄
17、南 中赵蕤中赵蕤可以找出他的纵横家思想根源。可以找出他的纵横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736-742 年年) ) 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 酣饮,号称竹溪六逸。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酣饮,号称竹溪六逸。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 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天宝元年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天宝元年( (公元公元 742742 年年) )在南陵奉召入长在南陵奉召入长 安。安。五月东
18、鲁行答汶上翁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可见他有信心从正道入仕,可见他有信心从正道入仕;南陵别儿童入京南陵别儿童入京 更活现了奉召入京时的欣喜若狂,也反映了他对功名富贵的热衷。更活现了奉召入京时的欣喜若狂,也反映了他对功名富贵的热衷。 四、在长安四、在长安(742-744(742-744 年年) ) 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 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以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布衣侍丹墀”,而没有正式的官职。他以经,而没有正式的官职。他以经 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
19、唤去做一些所谓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做一些所谓“应制应制” 之作。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不满意,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之作。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不满意,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 开罪于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终于蒙谗出京。春风得意,不啻昙花一现。开罪于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终于蒙谗出京。春风得意,不啻昙花一现。 可惜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对当时日趋可惜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对当时日趋 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他搜罗了大量的诗歌素材,丰富和充实了作品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他搜罗了大量的诗歌
20、素材,丰富和充实了作品 的内容。的内容。古风第二十四首古风第二十四首-大车扬飞尘大车扬飞尘明目张胆地讥刺时政明目张胆地讥刺时政;天马天马 歌歌是以马自喻,悲叹未遇知人的明主。而是以马自喻,悲叹未遇知人的明主。而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表明长表明长 安的十丈红尘,没能使他放弃对神仙的向往。安的十丈红尘,没能使他放弃对神仙的向往。 五、离开长安到长流夜郎五、离开长安到长流夜郎(745-757(745-757 年年) )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他从梁宋、齐鲁而幽燕,又多次来往会稽、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他从梁宋、齐鲁而幽燕,又多次来往会稽、 金陵、宜城之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
21、此初期,他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金陵、宜城之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 两人又一起和高适,李邑等诗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诗酒往还。安禄山乱两人又一起和高适,李邑等诗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诗酒往还。安禄山乱 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辗转溧阳、剡中,天宝十五载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辗转溧阳、剡中,天宝十五载( (公元公元 756756 年年) )避居庐山避居庐山 屏风,碰上永王璘过浔阳,相邀参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载屏风,碰上永王璘过浔阳,相邀参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载( (公元公元 757757 年年) )永永 王违抗肃宗的诏命东巡,兵败丹阳,他受到牵累,下浔阳狱,定罪长流
22、夜郎王违抗肃宗的诏命东巡,兵败丹阳,他受到牵累,下浔阳狱,定罪长流夜郎 以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抛别妻子,独冒洞庭三峡的险恶风涛,登上生死莫以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抛别妻子,独冒洞庭三峡的险恶风涛,登上生死莫 卜的漫长道路。这一阶段,李白的生活经验最丰富,传世诗歌也最多。卜的漫长道路。这一阶段,李白的生活经验最丰富,传世诗歌也最多。将将 进酒进酒及及宣城见杜鹃花宣城见杜鹃花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心,朝政的不满,两次进取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心,朝政的不满,两次进取 功名失败的懊恼,以及对家人、好友、山水、神仙的瞥恋功名失败的懊恼,以及对家人、好友、山水、神仙的瞥恋 。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当涂六、巫山遇赦到
23、病逝当涂(758-762(758-762 年年) ) 李白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东还,在江夏、巴陵、衡阳、零陵一带稍李白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东还,在江夏、巴陵、衡阳、零陵一带稍 事盘桓,就回到浔阳。以后又重游金陵,来往宣城,历阳等地。临卒前一年,事盘桓,就回到浔阳。以后又重游金陵,来往宣城,历阳等地。临卒前一年, 李光弼东镇临准,抗拒史朝义,他闻讯请缨,还想为国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李光弼东镇临准,抗拒史朝义,他闻讯请缨,还想为国效力,不幸中途因病 折回,于宝应元年折回,于宝应元年( (公元公元 762762 年年) )在当涂令李阳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在当涂令李阳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
24、岁。 这一阶段李白渐入凄凉老病的晚境,然而他的诗情酒兴,还是不减当年。这一阶段李白渐入凄凉老病的晚境,然而他的诗情酒兴,还是不减当年。 江夏别宋之悌江夏别宋之悌反映了暮年李白对国家无奈之情。反映了暮年李白对国家无奈之情。 纵观李白一生和传世之纵观李白一生和传世之 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兼纵横家,也掺杂了儒家的影响。他景慕傅说、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兼纵横家,也掺杂了儒家的影响。他景慕傅说、 吕尚、范蠡、鲁连、张良、谢安等所谓吕尚、范蠡、鲁连、张良、谢安等所谓“安邦定国安邦定国”的大人物,也企羡专诸、的大人物,也企羡专诸、 侯嬴、荆轲等刺客、游侠者流。他颇有一济苍生的宏愿而未能牛刀小试,
25、固侯嬴、荆轲等刺客、游侠者流。他颇有一济苍生的宏愿而未能牛刀小试,固 然是客观的社会条件限制了他,也是他自己主观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热然是客观的社会条件限制了他,也是他自己主观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热 爱袓国人民,痛恨邪恶奸伪的性格是不用怀疑的。爱袓国人民,痛恨邪恶奸伪的性格是不用怀疑的。 峨眉山月歌赏析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 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 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 。以“秋”字又形容月
26、色之 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 ,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 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 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 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 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 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
27、不 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 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 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 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 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 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 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
28、情,令人陶醉。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 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 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 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 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 (王麟洲语) ,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 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 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峨眉 山月” 、 “平羌江水”
29、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 、 “向三峡” 、 “下 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李白 一、出蜀以前(701-725 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旧彰明县青莲乡。出峡前游过成都和 峨眉。下面所选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的烙印。 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 年)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是 很有抱负的。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
30、 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又从临汝到 安陆(公元 727 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开元二十 三年(公元 735)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安陆不久,就移家东鲁。 下面所选江夏行 ,抒写他对平民如商人妇的同情;而淮南卧病书怀寄南中赵蕤可以 找出他的纵横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 年) 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酣饮,号称 竹溪六逸。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 道士吴筠。天宝元年(公元 7
31、42 年)在南陵奉召入长安。下面所选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 可见他有信心从正道入仕;南陵别儿童入京更活现了奉召入京时的高与若狂,也反映了 他对功名富贵的热衷 四、在长安(742-744 年) 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亲自召见, 任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 ,而没有正式的官职。他以经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 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做一些所谓“应制”之作。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不满意, 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开罪于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终于蒙谗出京。春风得 意,不啻昙花一现。可惜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对当 时日趋
32、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他搜罗了大量的诗歌素材,丰富和充实了作品的内容。 下面所选古风第二十四首-大车扬飞尘明目张胆地讥刺时政;天马歌是以马自 喻,悲叹未遇知人的明主。而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表明长安的十丈红尘,没能使他放 弃对神仙的向往 五、离开长安到长流夜郎(745-757 年)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他从梁宋、齐鲁而幽燕,又多次来往会稽、金陵、宜 城之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两人又一起和高适, 李邑等诗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诗酒往还。安禄山乱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辗转溧阳、 剡中,天宝十五载(公元 756 年)避居庐山屏风,碰上永王璘过浔阳,相邀参加幕府
33、。次年, 至德二载(公元 757 年)永王违抗肃宗的诏命东巡,兵败丹阳,他受到牵累,下浔阳狱,定 罪长流夜郎以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抛别妻子,独冒洞庭三峡的险恶风涛,登上生死莫卜 的漫长道路。这一阶段,李白的生活经验最丰富,传世诗歌也最多。下面所选的将进酒 及宣城见杜鹃花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心,朝政的不满,两次进取功名失败的懊恼,以 及对家人、好友、山水、神仙的瞥恋 。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当涂(758-762 年) 李白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东还,在江夏、巴陵、衡阳、零陵一带稍事盘桓,就 回到浔阳。以后又重游金陵,来往宣城,历阳等地。临卒前一年,李光弼东镇临准,抗拒 史朝义,他闻讯请缨,还想为国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在当 涂令李阳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岁。这一阶段李白渐入凄凉老病的晚境,然而他的诗情 酒兴,还是不减当年。下面所选的江夏别宋之悌反映了暮年李白对国家无奈之情。 (右图为李白手迹) 纵观李白一生和传世之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兼纵横家,也掺杂 了儒家的影响。他景慕傅说、吕尚、范蠡、鲁连、张良、谢安等所谓“安邦定国”的大人 物,也企羡专诸、侯嬴、荆轲等刺客、游侠者流。他颇有一济苍生的宏愿而未能牛刀小试, 固然是客观的社会条件限制了他,也是他自己主观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热爱袓国人民, 痛恨邪恶奸伪的性格是不用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