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文档编号:1776704       资源大小:23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1、第 1 页 共 10 页 统编版高统编版高中中历史历史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中试卷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 条件、生活待遇、邮驿机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完善秦朝法律制度的需要B.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D.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 2.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 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

    2、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 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皇权空前强化 3.1077 年, 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 教皇宣布 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 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 事件反映出()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4.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行政人员、法官不得

    3、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担任政府的 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此规定旨在() 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B.规定各种权力的制衡 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5.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 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 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6.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

    4、之废”。与“煮粥 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7.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 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慎、公、勤 第 2 页 共 10 页 等多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 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8.隋唐时期“工商不得入仕”;992 年,

    5、宋太宗下诏“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 群者,亦许解送”。此后,参加科举的工商业子弟比比皆是。这表明() A.工商皆本已经成为时代主流B.参加科举需由州郡长官推荐 C.门第成为选官入仕重要条件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变革 9.18 世纪末英国的执政党一上台便利用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培植政治小集团, 官员的 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和品格。 “政党分赃”一定程度上导致英国出现政治混乱的局 面。这反映当时英国() A.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B.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封建势力根深蒂固D.国家权力被贵族控制 10.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

    6、 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 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 30 个专业。这一划分()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 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 11.20 世纪 50 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 “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 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 么天下一定大乱。 ”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D

    7、.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12.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 为。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 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这反映出秦朝() A.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B.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 C.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D.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 13.古罗马的诉讼由法律所确定的执法官负责审查诉讼行为的合法性和确定适用的诉讼程 序,由当事人选择的审判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这一制度() A.简化了案件的诉讼程序B.维护了审判量刑的合理化 C.利于避免司法权过于集中D.杜绝了法官的贪污腐败行为 14.“基督

    8、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 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 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会在欧洲的作用是() 第 3 页 共 10 页 A.控制人们思想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C.宣传人文思想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15.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 条,包 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题,共 55 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 上他无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 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 “吾国中央 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 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 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

    10、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 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 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材料二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 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 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 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 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

    11、巡抚,并逐步扩 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 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 地方之事,俱听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 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 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2、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5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5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第 4 页 共 10 页 材料一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 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 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 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 而中 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 许可证制度等。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 9602

    13、030 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8 分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7 分) 18.中国谏议文化积淀深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 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所执也。 韩非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 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 墨子 材料二材料二 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除。 董仲舒 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 汉书 (1)根据材料一,概

    14、括先秦时期的谏议文化。(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谏议文化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5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 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其弟房任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 第 5 页 共 10 页 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被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 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 这更显得君主不德 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处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 则。”这对唐律疏议的

    15、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实”, 改为“情理切实”。后来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也 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材料二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 元 527公元 565 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其法学基本理论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 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等学说的集中体现。这一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 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 法,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法学阶

    16、梯 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才发生了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7 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8 分) 第 6 页 共 10 页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完善秦朝的法律制度并非主要目的,故 A 项错误;“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 制、邮驿等法令”不属于社会公共事业,是为了解决政府需要,故 B 项错误;邮政通信网 络是近代开始建立的,故 C 项错误;“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表 明为了确保信息的畅通,通过立法来进行

    17、保障,故 D 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依据材料“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常设的地方最 高官府”“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可知该制度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 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严格节制,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 合,故 C项正确,排除 A项;行省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排除 B项;皇权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D 项。 3.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中世纪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之争, 由于教皇权力及影响 比较大,世俗王权只能选择屈服,这阻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 C 项。罗马教皇的 权力并没有完全取代世俗

    18、权力,故 A 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王权对天主教会的制衡,以及 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故 B、D 两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此规定旨在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制衡,故选 B 项。 美国 1787 年宪法中的“妥协”主要指各利益集团,即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 州之间的妥协,以此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选 举和任期,无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排 除 D 项。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民主制度是指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制度和政党制度,再根 据材料“核子”“小”而“

    19、重”,“电子”“轻”而“自由”,且“环绕”“核子”的相互 关系可知,毛泽东这是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比喻为了“核子”与“电子”的 关系, 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新中国的政党制度,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故选C项。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应该靠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政党 制度,排除A项。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主要应该依靠“一国两制”而不是政党制度,排 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与法治建设无关,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 了水利, 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

    20、复和促进农业发展, 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 第 7 页 共 10 页 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 C 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能够减轻政 府的救灾负担,修建水利工程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 A 项。其他的赈灾方式也 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效果,B 项不符合设问要求。王安石招募饥民兴修水利,这不属于 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 D 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员考察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水平是现象,并非材料中变化所反 映的实质,故 A 项错误;对县官考核制度的完善,反映了中央注重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其 实质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 B 项正确;监察制度不

    21、断完善仅是现象,故 C 项错误;君 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D 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隋唐时期工商不得入仕”到宋朝以后“参加科举的工商业子弟比比 皆是”可知,宋朝时期科举选官向工商业子弟开放,这说明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 业者的地位有所提高,推动了科举制的变革,故选 D 项。中国封建时代的主流经济思想是 重农抑商,工商皆本只是个别人物的思想,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提及工商业者参加科举需 要州郡长官推荐,排除 B 项。门第成为选官重要条件是指九品中正制,排除 C 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代议制民主。“政党分赃”使英国出现政治混乱的局面,说明当时英国 政

    22、治存在弊端,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故选 A 项;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君 主立宪制确立,排除 B 项;执政党并非封建势力的代表,排除 C 项;当时英国的执政党是 资产阶级政党,并非贵族,排除 D 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材料体现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实行分类考查,细 分各种具体技术职位,该措施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科 学化程度,故选 C 项。从 1929 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 1933 年颁布公务员任用 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故排除 A 项。材料只说明官僚机构趋向专业化,看不出 官僚机构膨胀,故排除 B 项。材料

    23、仅反映出专业细化,不等于实践经验,故排除 D 项。 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初”及“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如果 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天下一定大乱”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亟须加 强干部廉政建设,以此维护国家的稳定,从而巩固新生政权,故选 D 项。 12.答案:A 解析: 古人认为损害身体及鬓发、 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 因此秦朝颁行强制剃除头发等刑罚, 才能起到惩罚罪犯的作用,说明秦朝刑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第 8 页 共 10 页 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 B 项;秦朝时期法律严酷,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

    24、的法律制 度,没有涉及法律的执行,排除 D 项。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古代罗马实行执法官同审判员相分离的制度,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司法权过于集中,因此 C 项正确;案件的诉讼程序会因此增多,A 项错误;审判量刑的合 理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B 项错误;D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督教会对西欧社会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会既传承了古代文化遗 产,又发展了社会教育,可见基督教会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故 D 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 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15.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

    25、的需要而制定的,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故选 D 项。民法典的出发点是对经济社 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而非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排除 A 项。中 共十八大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 B 项。民法典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并不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排除 C 项。 16.答案: (1)特点:中枢权力逐渐被削夺、分散或转移;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权力机构沿革 呈渐进性;中枢权力机构之间彼此监督、相互制衡;皇权至上。 影响:有利于保证各种政治力量在法定的程序内活动,提高国家机器的运转效能;皇帝执掌 着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使专制皇权得到扩张并不断强化。 (2)相同:处理地方事务;

    26、受制于中央。 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 (3)作用: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在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 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和民族 团结。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变化的特 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 “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 中枢权力的转移、权力的运作机制、权力机构的变化、中枢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皇权至上 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 并

    27、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提高效率、专制皇权的加强等方面分析答案。第(2)问,相同点方 面,根据材料二“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 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皇帝以派 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 第 9 页 共 10 页 增设巡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三司和巡抚都是负责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 不同点方面,根据材料二“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 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

    28、 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以概括得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不同点。第(3)问,根据材料二“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 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并结合明朝的史实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即可。 17.答案: (1)特点: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2)不同点: 行政权力不同:中国,中央行政控制强,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西方,城市自治权较充 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城市商业中国家占据主导,实行垄断或官营;西方,商业影响 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国家特点及西欧与中国文明

    29、的比较。(1)根据中世纪的封建等 级示意图,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根据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可 得出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2)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可以从行政权力不同、经济发 展模式不同两个方面进行概括。行政权力方面,根据“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 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可得出中国中央行政控制强,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 护;根据“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 利” , 可得出西方城市自治权较充分, 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模式方面, 根据“中 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

    30、官窑),食盐贸易的 许可证制度等”,可得出中国城市商业中国家占据主导,实行垄断或官营,根据“欧洲城市 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可得出西方商业影响较大。 18.答案: (1)谏议文化:注重功利性;强调君主监督百官的必要性;纳谏是君主的一项义务;臣下 要勇于进谏。 (2)新特点:“天人感应”理论得到贯彻;注重吸取秦亡教训。 影响:提高了汉代监察思想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程度;提高了汉代吏治管理水平;为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深刻影响了后世监察文化的发展。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谏议文化。“谏议文化”,根据材料一“知其可以致 功也”可知,劝谏注重功利性;根据材料一“术者,因任而授官

    31、,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所执也”可知,强调君主监督百官的必要性;根据材料一“君有大 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可知,纳谏是君主的一项义务;根据材料一“有过则谏, 第 10 页 共 10 页 此为人臣之道也”可知,臣下要勇于进谏。(2)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谏议文化。第一小问 “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除”可知,受到“天人 感应”影响;根据材料二“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可知,注重吸收秦亡教训。第二小问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对汉代监察、吏治、民族国家发展和对后世监察文化的影 响等方面来阐述。 19.答案: (1)立法思想:唐律

    32、:德主刑辅,礼法结合。 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 背景: 唐律: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发达。 罗马法: 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 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 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2)唐律疏议: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大多国家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 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的需要。 法学阶梯: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的统一执行;基督教意识形态占 据了主导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唐律和罗马法。(1)第一小问立法思想,唐律:根据材料一中“因为风俗 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得出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根据材料二中 “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 (因为 根据自然法,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得出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第二 小问背景,应从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2)原因,唐律:中国古代的法律 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是与外儒内法相一致的,符合统治者发展需要,建立在小农经济的 基础之上。罗马法: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法 学阶梯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得出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 的统一执行;基督教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