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5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 20202020门头沟一模门头沟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2121414 题题。 (共(共 8 8 分)分)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甲】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2、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岂不诚 大丈夫哉”诚 不能免心悦诚 服诚 惶诚恐 B. “丈夫之冠 ”冠 冕堂皇衣冠 楚楚沐猴而冠 C. “往送之 门”大道之 行处处志之 举手之 劳 D. “富贵不能淫 ”淫 雨霏霏骄奢淫 逸乐而不淫 12. A解析考查一词多义理解。A.加点词均解释为“的确、确实”;B.举行加冠礼/官员的帽子/帽子;C.到、 去/无意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指记号/结构助词,的;D.使迷惑/过多、过甚/放纵、沉溺/过分。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
3、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翻译: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理解理解:女子出嫁时,母亲会叮嘱她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不要违背自己的丈夫。孟子通过妾妇之道来 巧妙的比喻君臣之道,认为臣对于君,也应该完全顺从。 【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 宽广的道路“义”上。 理解理解:孟子赞赏的大丈夫要遵循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还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的胸怀和节操,那就能够成为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13.乙 解析 本题考
4、查名句翻译及含义理解。文中,孟子以“妾妇之道”的顺从来抨击张仪之流对秦王的顺从,进而提出真 正的大丈夫之道,内心要有对仁义礼的坚守。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 第 2 页 共 45 页 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可见,甲对于句子的理解是有误的。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对“大丈夫”的论述,这对后人品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结 合下面【链接材料】 ,分别说说在董宣和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大丈夫特点的。 (共 4 分) 【链接材料一链接材料一】 董宣 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 门亭候之,
5、乃驻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 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 杀之。宣叩头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垂,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 ,流血被 面。帝令小黄门 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节选自后汉书董宣传 【链接材料二】【链接材料二】 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 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董宣字少平,河南陈留人。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北海相,以打击豪强闻名。 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
6、。 苍头奴 仆的通称。骖(cn) 乘陪乘。数:列举、责备。 箠(chu)鞭子,这里指杖刑。 楹(yn)殿堂前的明柱。 黄门太监。 皇上指元世祖。 14.示例: 【链接材料一】中的董宣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特点。虽为洛阳令,敢于斥主藏杀人之奴的过失,并且当主之 面杀死了家奴。 在帝大怒欲杀之时, 没有畏惧而是以自杀的方式忠谏。在帝令之叩头谢主时,两手据地, 终不肯俯。 【链 接材料二】中的文天祥体现了富贵不能淫的特点。面对高官的诱惑,拒不投降。 解析综合考查材料探究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结合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联系 人物在典型事件中体现出的品质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论述“富贵不
7、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加以比 照,从中找出人物品质与其的一致性。材料一重点记叙了董宣执法的故事,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表 现他不惧公主的权势敢于秉公执法的精神以及他不惧皇权以死劝谏来捍卫法律公正的大勇。这与孟子的“威武不 能屈”的论述是一致的。材料二写洪范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却被文天祥拒绝。主要采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他面 对富贵的诱惑而不动摇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贞,这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的论述是一致的。 【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 官吏无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
8、乘 车走 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 车,当场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 “皇帝神圣明智, 使汉家 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 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 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弘范说: “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 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泪如雨下,说“
9、国家灭亡,为臣者却不能挽救, 即使是死了也不能免除罪过,怎能苟且偷生而对自己的国家君主有二心呢?” 20202020丰台丰台区二模区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4 题。 (共 8 分) 第 3 页 共 45 页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必敬必戒 引以为戒 戒 备森严戒 骄戒躁 B.以顺 为正天下顺 之逆来顺 受百依百顺 C.与民由 之由 是感激必由 之路咎由 自取 D.独行其道 圣贤之道 道 听途说能说会道 12. 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理解。A.谨慎/警戒/防备/警惕;B.加点词均解释为“顺从”;C.遵从、遵循/由 于/经过/原因、缘故;D.道路/学说/路上/说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理解:景
11、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纵横家,一举一动能左右天下的局势,是大丈夫;而孟子不以为然,认为 他们“以顺为正” ,算不得大丈夫。 【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重视“仁” “礼” “义” ,在“富贵” “贫贱” “威武”面前能坚守做人的原则,得志时能 “独善其身” ,不得志时能“兼善天下” 。 13. 甲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翻译及含义理解。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 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乙】后半句理解与此整好相反,错误。 14.阅
12、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说说苏秦和于谦是否称得上“大丈夫” 。 (4 分) 链接材料一 (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 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 “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 父母不子 ,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 【链接材料二】 (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 “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固辞,不允。乃取前后 所赐玺书、袍、锭之属,悉加封识,岁时一省视而已。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 注:谢表达歉
13、意。倨倨傲,不敬。季子即苏秦。不子不把他当儿 子。忽不重视,忽 第 4 页 共 45 页 略。 14.示例:苏秦不能说是大丈夫。得志后的苏秦把权势与富贵看得过重,在家人面前有傲慢之意,不符合孟子所说的大 丈夫“富贵不能淫”的主张。于谦可以称得上是大丈 夫。国家多难,于谦厉行节俭,不为钱财动心,可谓“富贵不能 淫”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材料探究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材料一叙述了苏秦游说时,父母、妻子、嫂子的反映,苏 秦和嫂子的对话以及自己的感叹表现出苏秦对富贵的重视以及对嫂子的的傲慢,可见苏秦与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不可相提并论。材料二,写于谦的生活简朴、拒绝皇帝赏赐,表明其不慕荣利、为国分忧的品
14、质,这与孟子的“富 贵不能淫”的论述是一致的。 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 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 “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 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 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 于谦一向节俭,家中的房屋仅能遮风挡雨,皇帝就赐给他一处位于西华门的府第,于谦辞谢道:
15、现在国家多 难,臣子怎么敢安居呢?他坚决推辞,不接受皇帝的赏赐。他把皇帝赏赐的诏书、袍子、银锭之类的都全部封存 好做好标记,一年查看一次。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20202020密云密云区区一模一模 阅读愚公移山 (节选) ,完成 12-14 题。 (7 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年且 九十得过且 过穷且 益坚且 战且退 B.帝感其诚 精诚 所至诚 惶诚恐开诚 布公 C.无穷 匮也穷 途末路一穷 二白穷 凶极恶 D.惧其不已 壮心不已 死而后已 有增无已 第 5 页 共 45 页 12. D解析
1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将近/暂且/连词,表转折/一边;B.诚心/诚心/实在,的 确/诚心;C.穷:穷尽/达到极点/贫穷/极端;D.停止。意思相同。 13.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你的力气,曾经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 在哪里? 理解:其妻对移山存有疑虑,轻视愚公,既担心愚公的力量,也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B.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
18、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 理解:这句话表明智叟对愚公的轻视和嘲讽,与上文的遗男跳往助之形成对比,更显示出智叟的目光短浅,态 度冷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这句话表现了愚公的信心。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挖下去,就有完成的希望。 13. A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和理解。A 项,有误,理解错误,其妻对移山存有疑虑,既担心愚公的力量, 也担心无处放置土石,没有轻视愚公。 14. 20202020密云密云区区一模一模 【链接材料】与上文前两段均叙述愚公移山之事,但有些内容比上文详细。请你
19、概括其中一 处并简要分析这样详写对塑造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作用?(3 分) 【链接材料】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 。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激 老氏之志,且欲移山。乃言:我将拔本塞源,使无孑遗 。得则为功之美,否则为身之耻。终当诒厥孙谋,施于翼子。 于是协室而一乃心力,荷担而三夫杰起。一之日土垦石凿,二之日崩崖陨崿,三之日夷峰弥壑。云林摧以盖偃 , 火石迸而星落。尔其洞突堙塞,阴阳交错。飞禽走兽,魄褫 气慑,而不复巢居穴托;王乔偓佺,低徊频蹙,而无所 骖鸾 驾鹤。 (节选自愚公移山赋) 【注】作固:坚固。纠纷:交错杂乱。回互:回环交错。爰:yun
20、 于是。孑遗:遗留,残存。诒厥 孙谋:为子孙的将来善做安排。偃:倒下。褫:ch夺去。王乔偓佺:传说中的仙人。骖鸾:cn lun 仙人 驾驭鸾鸟云游。 14.示例:材料详写了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更能突出愚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材料详写了愚公决定移山时表示决心的话语,表现了愚公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材料详写了愚公一家移山的过程以及移山所带来的变化, 体现了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愚公的顽强毅力) 。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言行进行分析。“太行、王屋二山, 第 6 页 共 45 页 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昔太行耸峙,王屋
21、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 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写了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写出了愚公移山之难,从而突出愚公不怕困难、迎难而 上的精神;“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我将本塞源,使无孑遗。得则为功之美。否则为 身之耻。终当诒厥孙谋,施于翼子。”通过愚公的话表明愚公决定移山时的决心,表现了愚公的远大抱负和坚定 信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之日土垦石凿,二之日崩崖陨崿,三之日夷 峰弥壑。云林摧以盖偃,火石进而星落。尔其洞突埋塞,阴阳交错。
22、”详写了愚公一家移山的过程以及移山所带 来的变化,体现了愚公改造自然的顽强毅力。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过去太行山高耸矗立,王屋山坚不可摧。山峦叠嶂,高峰遮掩,冰雪累积夏天不化,山间流泉飞瀑常年不断。有个 年老无力的老头,面对着这山林,居住在这低洼狭小的山间,苦于天寒地冻,激发了老头的志向,下定决心移山。于 是说:我要从根本上清除堵塞的根源,不让有所残留。成功了就会留得美名,否则就是我的耻辱。最终要为子孙的将 来善做安排,施恩与子孙后代。 于是带领着家人齐心协力(去移山) ,挑选了挑担子的三人。第一天挖土凿石,第二天毁崖塌山,第三天削平山顶, 填埋沟壑。山林被摧毁,纷纷倒下,火花飞溅,入星辰坠
23、落。山洞被暴露填满,明暗交换。飞禽走兽吓得魂飞魄散, 不再敢到原来的巢穴居住;仙人王子乔和偓佺在低空中徘徊,眉头紧锁,无处去驾驭鸾鸟云游。 20202020通州通州区区一模一模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阅读文言文,完成第 12-1412-14 题。题。( (共共 8 8 分分) )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列子列子汤问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24、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 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 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馬。 1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年且 九十得过且 过B.指 通豫南指 日可待 C.杂 然相许杂
25、乱无章D.帝感其诚 坦诚 相见 第 7 页 共 45 页 12.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A.将近/苟且;B.直/指定;C.纷纷/多种多样。D.诚心。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 “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好吗? ” 理解:因为愚公一家一直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所以愚公才想到集合全家人的力量移山,解决出 行难题。 【乙】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26、、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 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理解:妻子提出的疑问确实是愚公面临的现实困难;愚公年纪较大,单凭自己能力极其有限,曾尝试削平魁父那座小 山都没能成功,更别说移动大山了。 13.甲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及理解句子含义。 【乙】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表示“连都” 。 “曾尝试”理解有误。 14.坚定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 ,简要说明坚定的信念是如何在苏武身上体现的。作为中 学生,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精神品质的。(4 分) 【链接材料】
27、卫律知武 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 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 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 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删改) 注:苏武(?一前 60):西汉使臣。字子卿,公元前 100 年任中即将,奉命出使匈奴。白禀告,报告。旃 通“毡” 。毛织物。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羝(d)公羊。能乳公羊生小羊。 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去即“弆(j)
28、” ,收藏。节旄(m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4.示例匈奴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他们把苏武囚禁起来,不给吃喝。但苏武仍然坚守回汉 的信念,雪天嚼雪、毡毛充饥;发配北海后,匈奴不给苏武粮食,他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即便匈奴放下狠话, 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时,他也没有放弃,最终在北海牧羊十九年之后实现了回国的心愿。 (得分 点:结合链接材料分析精神、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阅读启示。苏武在被“幽”“置大窖中,绝不饮食”以及“天雨雪”的艰苦环境中没有屈 服,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被迁移到更艰苦的“北海上无人处”孑然一身,
29、“羝乳,乃得归”他也没有放弃, “杖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 ,可知他回国的志向坚定。作为中学生应该把苏武作为自己的榜样,学习他这种这种不忘初心,坚 守执着的品质。 第 8 页 共 45 页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 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 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 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
30、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 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白了。 20202020石景山石景山区二模区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共 8 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
3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年且 九十道阻且 长得过且 过 B. 杂然 相许屋舍俨然 焕然 一新 C. 汝之 不惠览物之 情持之 以恒
32、 D. 始一反 焉窥谷忘反 辗转反 侧 9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的理解。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理解词语。A.将近/又/暂且。B.都为“的样子” 。 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助词,的/代词,指某件事。D.同“返”,往返/同“返”,回去/反复。 10.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我跟你们尽力克服艰险,让道路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理解:愚公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移山之易,说服家人积极投入移山大业之中。 B.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
33、是山并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坚信人力是无穷无尽的,对移山大业定能成功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10B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和理解重点语句。A.“可乎”是询问,不是反问的语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强调 第 9 页 共 45 页 的是移出成功后的美好前景,并不是强调“移山之易”。 11.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 ,说说愚公和蜀地贫僧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4 分) 【链接材料】 蜀之鄙 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 一瓶一钵 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
34、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钵: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 11自身条件有限;不惧困难;积极行动;坚信能够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与比较阅读能力。文中的“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和材料里的“吾一瓶一钵足 矣”可知两人自身条件都非常有限。文中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志向坚 定,不惧困难,积极行动。材料中的“吾一瓶一钵足矣”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可知贫僧同样有
35、着 坚定的志向,并且积极行动,不惧困难,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 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 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 ,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 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 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0202020海淀海淀区二模区二模
3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共 8 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37、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 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惩 山北之塞惩 前毖后惩 一儆百 第 10 页 共 45 页 B固 不可彻固 若金汤根深蒂固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不毛 之地轻于鸿毛 D且焉置 土石本末倒置 置 之度外 10.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苦于/警戒/惩罚。B.固执,顽固/坚固、牢固/坚固、牢固。C.草/长草/羽毛。D.
38、都 为“放”的意思。 11结合上下文内容,对下面语句的进一步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理解:寒来暑往季节交替,愚公一家开始折返回家。这句话写出了移山进程之快,表现出愚公一家干劲十足。 【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理解:这是智叟讥笑、阻止愚公移山的语句。智叟认为愚公不可能完成移山任务,他不理解愚公的坚定执着。 【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理解:愚公认为自己的子孙繁衍不断,但山不会加大增高,移山任务终将完成。这体现了愚公超越一般人的见 识。 11.甲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及理解。“始一反焉”的意思是
39、“才往返一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这句话表现出了愚公一家移山时间长、移山之艰难,“移山进程之快”,理解错误。 12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谈谈这种精神是如何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4 分) 【链接材料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40、,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链接材料二】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之巅修建了红旗渠。 20 世纪 60 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解决当地干旱缺水的问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修建红旗渠这一 水利工程。太行山绵延陡峭,在山腰修建沟渠本就十分困难,加上每延伸 8000 米才允许垂直高度降低 1 米的施 工要求,使得修建过程难上加难。修渠民工从峭壁高耸的山顶,腰系大绳,下到山腰,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 渠线,在坚硬的石英岩构成的悬崖上抡锤打钎,劈山凿石。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
41、术 设备落后等困难。修渠民工凭着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最终削平了 1250 座山头,开凿了 211 个隧洞,挖 砌土石达 2225 万立方米。最终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第 11 页 共 45 页 12.示例一: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 最终学有所获,体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物资短缺、技术落后 等诸多困难,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建成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也是克服 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示例二: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
42、、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 终学有所获;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建 成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他们都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共 4 分。宋濂表现 1 分,体现的精神 1 分,修渠民工表现 1 分,体现的精神 1 分。分别写两则材料的示例, 最后总说精神,可正常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分析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愚公精神的内涵, 然后提取概括链接材料中相关的事例分析作答。 愚公精神首先是敢想敢干、不满足现状的精神气魄,其次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
43、拓进取的精神。 【链接材料一】讲述宋濂凭借自己好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求书、求师、求教的难题终有所成的故事。 【链接材料二】讲述河南省林县人民面对山势陡峭、施工艰难的情况以及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术设备落后 等困难凭着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终于修成红旗渠。他们不怕困难的态度,迎难而上的勇气,攻坚克难 的实干,正是愚公精神的体现。 20202020门头沟门头沟区二模区二模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214 题题。 (共 8 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4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 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甲】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 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45、。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年且 九十苟且 偷安得过且 过穷且 益坚 B.寒暑易 节以小易 大移风易 俗平易 近人 C.惧其不已 死而后已 赞叹不已 壮心不已 D.山之一毛 不毛 之地轻于鸿毛 九牛一毛 12. 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A将近/暂且,姑且/暂且,姑且/还,表示进一层。B更替/交换/ 改变/平和。C 都是“停止”的意思。D草木/长草木/大雁的毛/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第 12 页 共 45 页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
46、进一步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 (2 分) 【甲】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理解理解: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连换牙的儿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可见愚公移山的行为 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理解:愚公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而山只能是越挖越少。这是对人力和自然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令 人信服,智叟也哑口无言。 13.甲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理解。【甲】 “愚公移山的行为
47、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有误,“智叟”就不支 持。 14.结合上文愚公移山的做法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4 分) 【链接材料】【链接材料】 臣闻鲧障洪水,九年无功。禹得洪范五行之书,知水趋下之性,乃因水之流,疏决就下,而水患乃息。然 则以大禹之神功,不能障塞其流,但能因势而疏决尔。今欲逆水之性,障而塞之,夺洪河之正流,斡以人力而回注, 此大禹之所不能,此其必不可者四也。 欧阳修集奏议卷十三 注释鲧:鲧(gn) ,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斡: (w)旋转。 14.要点:愚公认为人是无穷无尽的,而山不会增加,所以人可以移山,这是对人和自然变化发展的深刻认识;
48、欧阳修 则认为治水要遵循水本身的属性,只能疏通,而不能堵塞。启示我们与自然相处,要遵循自然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大致读懂课外文言文是解答的前提,分别抓住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做 法来分析。愚公排除异议和克服困难,坚持移山,是因为他对人力和自然变化有自己的主张。“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力无穷尽,而山不会增高加大,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把山移走。大禹认识到“水 驱下”的特性以后,采取疏导的方法治水得以成功,欧阳修认为这是“因势而疏决”的结果,也就是治水要遵循 水本身的属性,只能疏通,而不能堵塞。这就启示我们与自然相处,要遵循自然规律。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我
49、听说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九年没有功效。禹得到洪范这本关于五行的书之后,懂 得了水往下流就顺畅的特点,于是就顺着水流的方向,清除障碍,水就冲破堤岸直流而下,水患才得以平息。既然这 样,那么凭着大禹的神功,都不能围堵水流,只能顺势疏导,让水流顺畅流下。现在想要违背水的特点,阻挡、堵塞 水流,改变黄河本来的流向,用人力来旋转,使水流回旋灌注,这是大禹做不到的,这也一定是行不通的。 20202020房山房山区二模区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 ,完成第 1214 题。 (共 8 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0、,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第 13 页 共 45 页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