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ZIP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全册知识提纲(18课).zip

    • 资源格式: ZIP        下载积分:10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0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alice)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全册知识提纲(18课).zip

    1、1 第第 1 课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发展展 第 1 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1 1.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3 1.1.时间.3 1.1.1.夏商西周 .3 1.2.演变.3 1.2.1.夏 .4 1.2.2.商 .4 1.2.3.西周 .4 2.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6 2.1.皇帝制度.6 2.1.1.核心 .6 2.2.中央.6 2.2.1.三公九卿 .6 2.2.2.九卿 .7 2.3.地方.7 2.3.1.郡县制 .7 2.4.文书系统.7 2.4.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 .7 2.4.2.建立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7 3.制

    2、作.7 3.1.历史老师任俊.8 4.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8 4.1.两汉.8 4.1.1.汉承秦制 .8 4.2.隋唐.9 4.2.1.中央 .9 4.2.2.地方 .10 4.3.两宋.10 4.3.1.中央 .10 4.3.2.地方 .11 4.4.元.11 4.4.1.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 .11 4.4.2.地方 .11 4.5.明.12 2 4.5.1.中央 .12 4.5.2.地方 .12 4.6.清.12 4.6.1.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12 4.6.2.地方 .13 3 1. 先秦先秦时时期的政治体制期的政治体制 1.1.时间时间 1.1.1.夏商西

    3、周夏商西周 1.2.演演变变 4 1.2.1.夏夏 约约公元前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王朝年禹建立王朝 世世袭袭制取代禅制取代禅让让制政治制政治传统传统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传贤传贤-传传子子 父死子父死子继继 兄兄终终弟弟继继 1.2.2.商商 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内服 王畿之地王畿之地 商王直接控制区域 外服外服 王畿四周王畿四周 已已经经有有较较系系统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类事事务务的官吏的官吏 1.2.3.西周西周 实实行行贵贵族等族等级级分封制政体分封制政体 周天子周天子 国家最高国家最高统统治者,控制着治者,控制着镐镐京和京和东东都洛

    4、阳附近的王畿地区都洛阳附近的王畿地区 5 分封制分封制 对对象象 同姓同姓贵贵族、异性功臣或者旧族、异性功臣或者旧贵贵族族 内容内容 授土授民授土授民 森森严严等等级级 天子天子-诸诸侯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 层层分封 权权利与利与义务义务 享有受封土地的享有受封土地的统统治治权权 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宗法制 嫡嫡长长子子继继承制承制 大宗、小宗大宗、小宗 君臣、兄弟君臣、兄弟 礼礼乐乐制制 周礼成周礼成为维护为维护等等级级制度、防止僭越行制度、防止僭越行为为的工具的工具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乐制相配合制相配合 6 政治政治权权力分配

    5、与血力分配与血缘缘关系相关系相结结合合 2. 秦朝君主秦朝君主专专制中央集制中央集权权的建立的建立 2.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 2.1.1.核心核心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帝独尊皇帝独尊 皇皇权权至高无上至高无上 不可僭越不可僭越 王位世王位世袭袭 不可不可转转移移 2.2.中央中央 2.2.1.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丞相丞相 百官之百官之长长、行政中枢、秉承皇帝、行政中枢、秉承皇帝、统领统领百官百官 太尉太尉 掌掌军军事事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副丞相副丞相 掌管掌管图图籍、文籍、文书书、监监察百官察百官 7 2.2.2.九卿九卿 诸诸卿卿 分掌各分掌各类类政政务务的机构的机

    6、构 2.3.地方地方 2.3.1.郡郡县县制制 分郡分郡县县两两级级 郡郡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郡守、郡丞、郡尉 监监察御史察御史 掌监察 县县 根据根据户户数多少,置数多少,置县县令(令(长长)、丞、尉)、丞、尉 主要官吏都有中央直接任命主要官吏都有中央直接任命 2.4.文文书书系系统统 2.4.1.各各级级官僚机构以文官僚机构以文书书行政行政 2.4.2.建立以建立以邮驿为邮驿为中心的文中心的文书传书传送系送系统统 保障皇帝和中央政令能保障皇帝和中央政令能够传够传送到全国各地送到全国各地 3. 制作制作 8 3.1.历历史老史老师师任俊任俊 4. 两两汉汉至明清至明清时时期行

    7、政体制的演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变 4.1.两两汉汉 4.1.1.汉汉承秦制承秦制 中央中央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行政中枢的行政中枢的权权力逐力逐渐渐由丞相由丞相转转移到皇帝移到皇帝亲亲信手中信手中 中朝中朝 目的目的 加强集权 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发发展展 西汉晚期 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 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 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地方地方 西西汉汉 9 郡国并行制度郡国并行制度 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 郡设太守,下设郡丞、郡尉,太守开府分曹理事分管具体事务 东汉东汉 原来的原来的监监察区察区“州州”变为变为一一级级行政机构行政机构 州刺史 4.2.隋唐隋唐

    8、4.2.1.中央中央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三省 中中书书省省 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 门门下省下省 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 尚尚书书省省 执行机构 六部 三省三省长长官中官中书书令、令、门门下侍中、尚下侍中、尚书书令并称宰相、分掌宰相令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职权 10 政事堂 六部六部 吏部、吏部、户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工部部、礼部、刑部、兵部、工部 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特征特征 体系完整、体系完整、职责职责分明、相互制分明、相互制约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职能能 4.2.2.地方地方 隋朝隋朝 以州以州统县统县,实实行州、行州、县县二二级级

    9、制制 唐朝唐朝 根据山川形根据山川形势势把全国划分把全国划分为为10道,作道,作为为中央派出的中央派出的监监察机构察机构 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后 道道变变成州成州县县以上的一以上的一级级行政行政实实体体 唐朝中期后唐朝中期后 在一些在一些战战略重地略重地设节设节度使度使 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4.3.两宋两宋 4.3.1.中央中央 二府三司二府三司 11 三省三省虽虽置但置但职职能能废废弛弛瘫痪瘫痪 中中书门书门下省下省 佐天子,佐天子,执执大政大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职权 参知政事 行政 枢密院枢密院 军军事事 三司三司 盐铁盐铁、度支、度支、户户部部 财政 4.3.2.地方地方 改道改道为

    10、为路路 将唐朝作将唐朝作为军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事管理机构的府变变成一成一级级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形成路、府、形成路、府、县县三三级级制制 4.4.元元 4.4.1.中中书书省省总总理全国政理全国政务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的一省制中枢体制 4.4.2.地方地方 行中行中书书省省 12 作作为为中中书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 简简称行省称行省 后演后演变为变为地方常地方常设设的最高一的最高一级级行政机构行政机构 形成省、路、府、州、形成省、路、府、州、县县的多的多级级行政体制行政体制 4.5.明明 4.5.1.中央中央 明太祖明太祖废废除中除中书书省和丞相省和丞相 内内阁阁 内内阁阁大学士

    11、大学士协协助皇帝助皇帝处处理大量政理大量政务务 成成为为事事实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脑 4.5.2.地方地方 废废除行中除行中书书省省 权权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挥使分割使分割 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抚、巡按逐、巡按逐渐总揽渐总揽一省之一省之权权 4.6.清清 4.6.1.雍正帝雍正帝设设立立军军机机处处 军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 跪受笔跪受笔录录、上、上传传下达下达 简简、速、密、速、密 13 4.6.2.地方地方 承明制承明制 巡巡抚抚成成为为一省一省长长官官 设总设总督掌管数省督掌管数省军军政大政大权权 省省-

    12、府(直隶州)府(直隶州)-县县三三级级体制体制 1 第第10课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设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 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2 1.1.概念.2 1.1.1.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2 1.2.发展进程.2 1.2.1.初创时期 .2 1.2.2.破坏时期 .3 1.2.3.重建与完善时期 .3 1.2.4.全面依法治国时期 .4 2.制作 .6 2.1.历史老师任俊.6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 3.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6 3.1.1.背景 .6 3.1.2.成就 .7 3.

    13、1.3.意义 .7 3.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7 3.2.1.背景 .7 3.2.2.内容 .7 3.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2 1. 新中国的法治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设进程程 1.1.概念概念 1.1.1.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法制是社会主法制是社会主义义国家国家实实施的体施的体现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1.2.发发展展进进程程 1.2.1.初初创时创时期期 20世世纪纪50年代年代 背景背景 新中国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和成立,国家和经济经济建建设设急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急需制定相关的法律 内容内容 建国初期制定了建国初期制定了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人民共和

    14、国婚姻法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法等法律、法令等法律、法令 3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制定制定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宪宪法法中中华华人人 民共和国国民共和国国务务院院组织组织法法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组织法法中中华华人人 民共和国人民民共和国人民检检察院察院组织组织法法 意意义义 国家立法开始国家立法开始 确立社会主确立社会主义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设的基的基础础 1.2.2.破坏破坏时时期期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15、 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法制遭到法制遭到严严重破坏重破坏 1.2.3.重建与完善重建与完善时时期期 1979-80年代年代 背景背景 文革的文革的历历史教史教训训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强调为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须加加强强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法制法制 目目标标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执法必法必严严、违违法必究法必究 4 保保证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允不允许许任何人又超越法律之上的特任何人又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权 内容内容 1982年通年通过过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宪宪法法 同同时时制定了制定了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中华

    16、华人民共和国刑事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诉讼法法 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资经营企企业业法法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经济经济合同法合同法 等一批基本法律等一批基本法律 意意义义 中国法治建中国法治建设进设进入新的入新的发发展展时时期期 1.2.4.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时时期期 20世世纪纪9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 背景背景 20世世纪纪90年代我国全面拖年代我国全面拖进进社会主社会主义义市市场经济场经济建建设设,对对法治建法治建设设提出更提出更 高的要求高的要求 内容内容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五大报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依法治国,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

    17、义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 ,将以往的,将以往的“建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法制国家法制国家”改改为为“建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 1999年到年到2004年年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宪宪法修正案法修正案先后将先后将“实实行依法治国,行依法治国, 建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和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权”写入写入宪宪法,法治建法,法治建设设得得 到到进进一步加一步加强强 到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法律体系法律体系 5 意意义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使中国经济经济

    18、建建设设、政治建、政治建设设、文化、文化 建建设设、社会建、社会建设设、生、生态态文明建文明建设设的各个方面的各个方面实现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 推推动动我国社会主我国社会主义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发展,展,为实现为实现中中华华民族民族伟伟大复大复兴兴 奠定了奠定了坚实坚实的法制基的法制基础础 十八大以来十八大以来 特点特点 建建设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法治体系和建法治体系和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依法治国是依法治国是坚坚持和持和发发展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的内在要求的内在要求 表表现现 党党领导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强宪法法实

    19、实施和施和监监督,督,维护宪维护宪法法权权威威 推推进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进发展,保障善治展,保障善治 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设 深化司法改革,深化司法改革,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义 成就成就 2018年年13届全国人大一次会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通通过过的的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宪宪法修正案法修正案, 把中共把中共19大确定的重大理大确

    20、定的重大理论观论观点和重大方点和重大方针针政策,特政策,特别别是是习习近平新近平新时时代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思想思想载载入国家根本法,体入国家根本法,体现现了党和国家事了党和国家事业发业发展的新展的新 成就,新成就,新经验经验和新要求和新要求 2020年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通通过过了了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 民法典民法典 地位地位 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础性地位,性地位, 被称被称为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书 特点特点 系系统统整

    21、合了新中国成立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多年来长长期期实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规范范 汲取了中汲取了中华华民族民族5000多年多年优优秀法律文化,借秀法律文化,借鉴鉴了人了人类类法治文明建法治文明建设设有益有益 成果成果 是一部体是一部体现现我国社会主我国社会主义义性性质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顺应时代代发发展要展要 求的民法典求的民法典 是一部体是一部体现对现对生命健康,生命健康,财产财产安全,交通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安全,交通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严等等 各方面各方面权权利平等保利平等保护护的民法典的民法典 是一部具有是一部具有鲜鲜明中国特色,明

    22、中国特色,实实践特色,践特色,时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代特色的民法典 2. 制作制作 2.1.历历史老史老师师任俊任俊 3. 社会主社会主义义精神文明建精神文明建设设 3.1.社会主社会主义义革命和建革命和建设时设时期期 3.1.1.背景背景 面面对对百百废废待待兴兴、物、物质匮质匮乏的困乏的困难难局面,中国人民局面,中国人民发扬发扬英勇英勇奋奋斗的革命斗的革命传统传统和和 艰艰苦苦奋奋斗的精神斗的精神 7 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的精神引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的精神引领领 3.1.2.成就成就 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风尚。尚。热爱热爱党,党,热爱热爱社会主社会主义义的

    23、政治氛的政治氛围围,关,关 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为人民服人民服务务的行的行动动准准则则,互相关心,互相,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爱护 ,互相帮助的新型人,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际关系关系 全国全国劳劳模范孟泰、模范孟泰、时传时传祥,祥,铁铁人王人王进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军好好战战士士 雷雷锋锋,科学家李四光,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华罗庚等庚等 3.1.3.意意义义 极大地激极大地激发发了全国人民的了全国人民的热热情和干情和干劲劲 3.2.社会主社会主义现义现代化建代化建设设新新时时期期 3.2.1.背景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建改革开放

    24、以后,我国在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物物质质文明的同文明的同时时,加,加强强社会主社会主义义精神文精神文 明建明建设设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颁颁布有关加布有关加强强社会主社会主义义精神文明建精神文明建设设指指导导方方针针的决的决议议,号召并鼓励,号召并鼓励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创建活建活动动 3.2.2.内容内容 80年代年代 五五讲讲四美三四美三热爱热爱是是20世世纪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设最响亮的口号最响亮的口号 90年代年代 开展以开展以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镇,文明行,文明行业为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创建活建

    25、活 动动,对对促促进进社会社会风风气好气好转转起到起到积积极作用极作用 8 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年,中共中央先后颁颁布了布了爱爱国主国主义义教育教育实实施施纲纲要要关于关于进进一步加一步加 强强和改和改进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见,把,把爱爱国主国主义义教育作教育作为为加加强强精神文明精神文明 建建设设的基的基础础工程加以推工程加以推进进 21世世纪纪 2001年,中共中央在年,中共中央在总结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设经验的基的基础础上上颁颁布了布了公民道公民道 德建德建设实设实施施纲纲要要,从以德治国的角高度,从以德治国的角高度进进一步一步规规划思想道德

    26、建划思想道德建设设 2006年年10月,中共月,中共16届六中全会在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义和和谐谐社会社会 若干重大若干重大问题问题的决定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中第一次提出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核心价核心价值值体系的体系的战战略任略任 务务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义核心价核心价值值体系是社会主体系是社会主义义意意识识形形态态的本的本质质 体体现现 2012年中共十八大年中共十八大进进一步提一步提炼炼、概括,形成、概括,形成简简明扼要、便于明扼要、便于传传播和弘播和弘扬扬社社 会主会主义义核心价核心价值观值观 3.2.3.社会主

    27、社会主义义核心价核心价值观值观 内容内容 国家国家层层面面 富富强强、民主、文明、和、民主、文明、和谐谐 社会社会层层面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个人层层面面 爱爱国、敬国、敬业业、诚诚信、友善信、友善 9 特点特点 当代中国精神的体当代中国精神的体现现,凝,凝结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值追求追求 1 第第11课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对外交往外交往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3 1.1.秦朝.3 1.1.1.地位 .3 1.1.2.周边民族 .4 1.1.3.民族机构 .4 1.1.4.民

    28、族政策 .4 1.2.汉朝.4 1.2.1.民族机构 .4 1.2.2.民族政策 .4 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5 2.1.隋唐时期.5 2.1.1.民族机构 .5 2.1.2.民族关系 .5 2.2.宋朝.8 2.2.1.民族关系 .8 3.制作 .8 3.1.历史老师任俊.8 4.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8 4.1.元朝.8 4.1.1.行汉法 .8 4.1.2.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8 4.1.3.西藏地区 .9 4.1.4.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 .9 4.2.明朝.9 4.2.1.管理民族事务中央机构.9 4.2.2.民族关系 .9 4.2.3.官员 .9 4.2.4.

    29、西藏 .10 4.3.清朝.10 4.3.1.民族机构 .10 4.3.2.民族关系 .10 5.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1 5.1.先秦时期.11 5.1.1.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流交往 .11 5.2.秦汉时期.11 5.2.1.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扩大 .11 2 5.2.2.汉朝已经打通陆海通道 .11 5.3.隋唐.11 5.3.1.概况 .11 5.3.2.陆路 .11 5.3.3.海路 .12 5.4.宋朝.12 5.4.1.陆路 .12 5.5.元朝.12 5.5.1.陆海通道都很畅通 .12 5.6.明朝.12 5.6.1.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 .

    30、12 5.6.2.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止 .12 5.7.清朝.13 5.7.1.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13 3 1. 秦秦汉时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期的民族关系 1.1.秦朝秦朝 1.1.1.地位地位 4 是我国是我国统统一多民族国家一多民族国家历历史的开始史的开始 1.1.2.周周边边民族民族 东东北的夫余、北的夫余、乌乌桓桓 北方的匈奴北方的匈奴 西北羌、氐西北羌、氐 南方夷、越南方夷、越 1.1.3.民族机构民族机构 设设典客、典属国等官典客、典属国等官职职来管理民族事来管理民族事务务 1.1.4.民族政策民族政策 北逐匈奴,修筑北逐匈奴,修筑长长城城 南南抚抚夷、越,夷、越,设设立南海郡

    31、、桂林郡、象郡等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1.2.汉汉朝朝 1.2.1.民族机构民族机构 设设立大立大鸿胪鸿胪管理民族事管理民族事务务 1.2.2.民族政策民族政策 北方北方 汉汉初初对对匈奴和匈奴和亲亲政策政策 白登之白登之围围 汉汉武帝派武帝派卫卫青、霍去病三次北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击匈奴匈奴 5 东汉东汉89年年窦宪窦宪北北击击匈奴匈奴铭铭刻燕然山刻燕然山 西域西域 西西汉汉在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设设立武威、立武威、张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掖、酒泉、敦煌四郡 西西汉设汉设西域都西域都护护府,作府,作为为管理西域的管理西域的军军政机构政机构 东东北北 西西汉设护乌汉设护乌桓校尉桓校尉 边边疆疆

    32、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 在西域在西域设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2. 隋唐至两宋隋唐至两宋时时期的民族关系期的民族关系 2.1.隋唐隋唐时时期期 2.1.1.民族机构民族机构 尚尚书书省的礼部省的礼部 礼部司礼部司负责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领的礼的礼仪仪 主客司主客司负责负责各族朝各族朝见见事宜事宜 鸿胪鸿胪寺寺 负责宾负责宾客接待礼客接待礼仪仪 2.1.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隋朝隋朝 6 背景背景 隋朝隋朝结结束了束了统统一国家一国家长长期分裂的局面期分裂的局面 关

    33、系关系 突厥、土谷突厥、土谷浑浑、党、党项项等周等周边边各族先后各族先后归顺归顺 隋朝嘉隋朝嘉庆对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岭南地区的治理 589年百越冼归顺 册封为谯国夫人 边边疆推行郡疆推行郡县县制制 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 隋朝加隋朝加强对强对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唐朝唐朝 西北西北 贞观贞观初期,唐朝大初期,唐朝大败东败东突厥,俘突厥,俘获颉获颉利可汗,利可汗,东东突厥突厥灭灭亡亡 唐高宗派兵大破西突厥,西突厥唐高宗派兵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灭亡亡 西北西北边边疆各族尊称唐太宗疆各族尊称唐太宗为为“天可汗天可汗” 唐太宗征服高昌唐太宗征服高昌设设置

    34、安西都置安西都护护府、武府、武则则天天设设置北庭都置北庭都护护府,分治天山南府,分治天山南 北北 东东北北 7 8世世纪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设设置都督府,任其首置都督府,任其首领领做都督,黑水靺鞨划入做都督,黑水靺鞨划入 唐朝版唐朝版图图 7世世纪纪末,粟末部落首末,粟末部落首领领大祚荣建立政大祚荣建立政权权 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为渤海郡王,渤海郡王,统辖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 粟末靺鞨以渤海粟末靺鞨以渤海为为号,划入唐朝版号,划入唐朝版图图 西南西南 7世世纪纪前期松前期松赞赞干布干布统统一青藏高原一青藏高原 唐太宗唐

    35、太宗时时期文成公主入藏期文成公主入藏 唐结为姻亲之好蕃 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8世世纪纪初金城公主入藏初金城公主入藏 9世世纪纪中期唐蕃会盟中期唐蕃会盟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长庆会盟 南部南部 南南诏诏13个王中个王中10个个经过经过唐朝加封唐朝加封 8世世纪纪前期南前期南诏诏首首领领皮皮罗阁统罗阁统一六一六诏诏,唐玄宗封他,唐玄宗封他为为云南王云南王 边边疆管理机构疆管理机构 主要是大都主要是大都护护府、都督府、府、都督府、羁羁縻州縻州 8 西北西北设设立安西都立安西都护护府、北庭都府、北庭都护护府府 北方北方设设立安北、立安北、单单于都于都护护府府 东东北北设设安安东东都都护护府府

    36、 南方南方设设置安南都置安南都护护府府 都督府都督、都督府都督、羁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领担任,由大都担任,由大都护护府直接管府直接管辖辖,上,上 统统于中央政府于中央政府 2.2.宋朝宋朝 2.2.1.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长长期并立期并立 各民族政各民族政权权都吸收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都吸收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经验和文化和文化 即使在局部政即使在局部政权权割据、争割据、争战战状状态态下,各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下,各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 3. 制作制作 3.1.历历史老史老师师任俊任俊 4. 元明清元明清时时期的民族关系期的民族关系 4.1.元朝元朝 4.1.1

    37、.行行汉汉法法 4.1.2.实实行明行明显显的差的差别对别对待政策待政策 蒙古人蒙古人 色目人色目人 9 南人南人 汉汉人人 4.1.3.西藏地区西藏地区 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为帝帝师师,领领宣政院事宣政院事 4.1.4.还还在在东东北、云南等地北、云南等地设设行省行省 4.2.明朝明朝 4.2.1.管理民族事管理民族事务务中央机构中央机构 礼部、礼部、鸿胪鸿胪寺寺 提督四夷提督四夷馆馆 负责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译人才人才 4.2.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北方北方 修筑修筑长长城、防范蒙古入境,沿城、防范蒙古入境,沿线设线设置置军镇军镇(九(九边边)

    38、开放开放马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贸易易 东东北北 设设都司、都司、卫卫、所,、所,对对女真女真进进行管理行管理 西北西北 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卫 西南西南 10 土司土司 4.2.3.官官员员 卫卫所和土司官所和土司官员员由各族酋由各族酋长长世世袭袭任任职职,统领统领部属,按部属,按时时向朝廷向朝廷进贡进贡土物,接土物,接 受朝廷征受朝廷征调军调军兵兵 4.2.4.西藏西藏 明朝赦封西藏僧俗明朝赦封西藏僧俗领领袖袖为为“王王”“法王法王”,建立,建立羁羁縻性縻性质质的都司等机构的都司等机构对对西藏西藏进进 行管行管辖辖 4.3.清朝清朝

    39、4.3.1.民族机构民族机构 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管理边边疆民族事疆民族事务务 4.3.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满满蒙蒙联联姻姻 加加强对强对漠南蒙古控制漠南蒙古控制 军军事斗争事斗争 平定蒙古准噶平定蒙古准噶尔尔部叛乱部叛乱 土土尔尔扈特部回扈特部回归归祖国祖国 册封册封 册封五世达册封五世达赖为赖为达达赖赖喇嘛喇嘛 册封五世班禅册封五世班禅为为班禅班禅额尔额尔德尼德尼 11 设设置机构置机构 在青海、西藏在青海、西藏设设立西宁立西宁办办事大臣、事大臣、驻驻藏藏办办事大臣事大臣 西南西南 沿沿袭袭土司制度,后来改土土司制度,后来改土归归流,流,废废除世除世袭袭土官,土官,选选派有任期的流官派有任期

    40、的流官进进行管行管 理理 5. 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对对外交往外交往 5.1.先秦先秦时时期期 5.1.1.以中原以中原为为核心的核心的华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流交往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流交往 5.2.秦秦汉时汉时期期 5.2.1.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扩扩大大 5.2.2.汉汉朝已朝已经经打通打通陆陆海通道海通道 陆陆路路 经经河西走廊向中河西走廊向中亚亚、西、西亚亚延伸延伸 97年甘英奉西域都年甘英奉西域都护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带 海路海路 从合蒲郡徐从合蒲郡徐闻县闻县出出发发,最,最远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东

    41、汉时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赐予予“汉汉委(倭)奴国王委(倭)奴国王”金印一金印一 枚枚 5.3.隋唐隋唐 12 5.3.1.概况概况 政治政治统统一、一、对对外关系空前外关系空前发发展、展、经济经济文化交流活文化交流活跃跃 5.3.2.陆陆路路 西域商路通常西域商路通常 隋隋炀炀帝命裴矩帝命裴矩驻张驻张掖管理通商事宜掖管理通商事宜 唐朝通唐朝通过过与大食接触把中国技与大食接触把中国技术传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到阿拉伯地区 5.3.3.海路海路 交流活交流活跃跃 隋朝常隋朝常骏骏从南海郡出从南海郡出发发到达赤土国,国王遣其子随常到达赤土国,国王遣其子随常骏

    42、骏来中国来中国 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将唐文化次,将唐文化带带到日本到日本 5.4.宋朝宋朝 5.4.1.陆陆路路 交通阻隔交通阻隔 海运海运发发达达 恢复唐朝由广州出恢复唐朝由广州出发经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 开辟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阳半开辟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阳半岛岛的航路的航路 泉州成泉州成为为重要的重要的对对外外贸贸易港易港 5.5.元朝元朝 5.5.1.陆陆海通道都很海通道都很畅畅通通 13 马马可波可波罗罗来来华华 5.6.明朝明朝 5.6.1.致力于致力于维护维护朝朝贡贡体制和朝体制和朝贡贸贡贸易体系易体系 5.6.2.民民间贸间贸易和走私易和

    43、走私贸贸易屡禁不止易屡禁不止 5.7.清朝清朝 5.7.1.对对外关系外关系缓缓慢慢转转型型 1689年中俄年中俄尼布楚条尼布楚条约约 清政府清政府签订签订的第一个的第一个边边界条界条约约 18世世纪马纪马戈戈尔尔尼使尼使团团来到中国来到中国 试图试图打开中国市打开中国市场场 1 第第12课课近代西方民主国家与国家法的近代西方民主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发展展 第12课近代西方民主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1 1.近代西方民主国家的产生.3 1.1.专制王权国家.3 1.1.1.背景 .3 1.1.2.建立 .3 1.1.3.表现 .3 1.1.4.特点 .4 1.2.近代民族国家.4 1.2.1.民族语言

    44、的形成 .4 1.2.2.民族意识的觉醒 .4 2.制作 .5 2.1.历史老师任俊.5 3.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5 3.1.国际法形成.5 3.1.1.背景 .5 3.1.2.原因 .5 3.1.3.形成 .6 3.1.4.影响 .6 3.1.5.传播 .6 3.2.外交制度的建立.6 3.2.1.基础 .6 3.3.维也纳体系.6 3.3.1.时间 .7 3.3.2.内容 .7 3.3.3.特征 .7 3.3.4.影响 .7 3.3.5.局限 .7 4.20世纪国家法的发展.7 4.1.一战.7 4.1.1.背景 .7 4.1.2.表现 .7 4.2.1928年8月非战公约.8

    45、 4.2.1.内容 .8 4.2.2.结果 .8 4.3.二战.8 4.3.1.背景 .8 4.3.2.表现 .8 2 4.4.二战后.9 4.4.1. 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 展9 4.4.2.国际化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9 4.5.局限.9 4.5.1.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9 3 1. 近代西方民主国家的近代西方民主国家的产产生生 1.1.专专制王制王权权国家国家 1.1.1.背景背景 15世世纪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权得到加

    46、得到加强强 宗教改革运宗教改革运动动沉重打沉重打击击了教会了教会势势力,力,强强化了各国的世俗化了各国的世俗权权力,国家和民族力,国家和民族认认 同同观观念日益念日益显现显现 1.1.2.建立建立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议会通会通过过至尊法案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 的首的首脑脑,摆摆脱脱罗马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专制制统统治治 1.1.3.表表现现 路易十四路易十四统统治治时时期,法国王期,法国王权权达到达到顶顶峰峰 4 欧洲国家欧洲国家纷纷纷纷成成为专为专制王制王权权国家国家 1.1.4.特点特点 国王

    47、即国家国王即国家 版版图图因因为为国王的婚姻或者国王的婚姻或者继继承关系承关系发发生改生改变变 1.2.近代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 1.2.1.民族民族语语言的形成言的形成 英英语语 13世世纪纪以以伦伦敦方言敦方言为为基基础础形成的英形成的英语语就出就出现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在英国官方文件中 法法语语 16世世纪纪法国国王法国国王签签署敕令,署敕令,规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须用以巴黎方言用以巴黎方言为为主形主形 成的法成的法语语撰写撰写 影响影响 对对民族民族语语言的重言的重视强视强化了民族化了民族认认同,促同,促进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形成 1.2.2.民族意民族意识识的

    48、的觉觉醒醒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仑战争争 传传播自由平等思想播自由平等思想 促促进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识的的觉觉醒醒 表表现现 个人个人对对国家的忠国家的忠诚诚越来越超越来越超过对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国王和宗教的忠诚诚 5 各国各国纷纷纷纷鼓励和鼓励和组织对爱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国人士的崇拜 出出现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节日日 影响影响 国家在人民的意国家在人民的意识识中越来越重要中越来越重要 欧洲各欧洲各专专制王制王权权国家逐国家逐渐变为渐变为具有独立主具有独立主权权的民族国家的民族国家 2. 制作制作 2.1.历历史老史老师师任俊任俊

    49、 3. 国国际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3.1.国国际际法形成法形成 3.1.1.背景背景 随着国家主随着国家主权权意意识识的加的加强强,各国都,各国都强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间利益利益纷纷争加争加剧剧 人人们们希望通希望通过过一定的法律制度来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处理国家之理国家之间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荷荷兰兰人格人格劳劳秀斯秀斯1625年出版年出版战战争与和平法争与和平法一一书书中提出君主中提出君主应该应该制定条制定条约约 并接受并接受约约束,确定了国束,确定了国际际法的主体是主法的主体是主权权国家国家 奠定了国奠定了国际

    50、际法的基法的基础础 3.1.2.原因原因 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间爆爆发战发战争争 争争夺领夺领土、王位和霸土、王位和霸权权 三十年三十年战战争争 6 3.1.3.形成形成 1648年交年交战战各方各方签订签订威斯特伐利威斯特伐利亚亚和和约约 结结束了欧洲的混束了欧洲的混战战局面局面 形成了威斯特伐利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亚体系体系 3.1.4.影响影响 威斯特伐利威斯特伐利亚亚体系确立了国体系确立了国际际关系中的国家关系中的国家领领土、主土、主权权与独立等原与独立等原则则 开开创创了用国了用国际际会会议议和通和通过谈过谈判达成判达成协议协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全册知识提纲(18课).zip)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