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764135       资源大小:34.3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4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alice)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docx

    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总结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生产关系特 点 共同占有生产资 料,地位平等、共 同劳动、在生产中 结成平等互助关 系,平均分配劳动 产品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和生产资料;奴隶毫 无人身自由,在奴隶 主强制下劳动,奴隶 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 奴隶主占有支配,奴 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 度的生活资料 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 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 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 果 2、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 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 果除缴纳地

    2、租外, 还能留 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有 一定的人身自由, 能够比 较自主地劳动, 但与地主 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 关系 3、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 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 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 动力, 受雇于资本家, 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互助合作,按劳分配 补充 1、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以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 劳动被以家庭为单 位的个体劳动代 替,生产资料由氏 族公有变家庭私 有,土地变为私有,土地变为私有 财产标志着私有制财产标志

    3、着私有制 确立,确立,贫富分化加 剧、氏族成员地位 越来越不平等、原 始社会逐渐解体 2、血缘结成的氏族 是基本单位氏族制 度下氏族议事会管 理集体事务一切大 事由氏族成年人讨 论决定 1、奴隶主阶级和奴 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最 早形成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 级 2、主要矛盾: 奴隶阶 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 的矛盾 3、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 用 城市的出现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的分工 促进生产力发展 使人类由野蛮步入文 明时代的门槛,这是 历史的进步 4、 人类历史上最早最早的 国家,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产 生 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封建社

    4、会内部萌生。 建立的条件: 1、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 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大量的货币充当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2、直接原因: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 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 的矛盾 (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 的矛盾。 3、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弊端: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批判、揭露资本 主义的弊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看不到无 产阶级的力量,找不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 历史前提资

    5、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 (1)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 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3)揭示了阶级斗争在 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剩余价值学说 (1)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2)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3)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为无 产阶级的斗争指明方向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 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 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

    6、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 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四、三次飞跃 1、空想到科学: 共产党宣言 2、从理论到现实:十月革命 3 从一国到多国:二战以来 决 定 反 作 用 总 和 决 定 反 作 用 184019191921194919561978 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期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历史 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一化三改 发展社会生产力,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改革开放 内容 资本主义道 路在中国行 不通的原因 1、帝 国 主 义

    7、为把中国 变成其殖民 地或半殖民 地,维护自 身特权,不 允许中国强 大起来。 2、中 国 封 建势力勾结 帝国主义, 阻碍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 展。 3、中 国 民 族资产阶级 自身的软弱 性和妥协性 1.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十月革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 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

    8、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 人民艰苦奋斗于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含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民主革命。 (2)三个新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 具有决定性意义,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 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所属世 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内容: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使中国社 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9、;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 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 族已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 现实道路。 (3)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 东方战线,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 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10、争取解放的斗争。 一、逐步实现国家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化”) ,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三 改”) 二、必然性 (1) 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迅速发展,逐 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的主导因素, (2) 国家积累了利用、 限制和管理私营工 商业的经验,不同 程度地开始了对它 们初步的社会主义 改造 (3) 个体农业 经济难以适应国家 工业化建设的新形 势,迫切需要组织 起来 (4) 国际形势 有利于中国加快向 社会主义阵营的转 变 三、社会主义制度 的确立:1956 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

    11、的转变,进 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人民对 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是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二、成就 (1) 工业建设: 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 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 (2)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 了占世界四分之一 人口的基本生活需 求(3)建筑、交通 运输等基础设施建 设获得较快发展 (4) 教育医疗事业 得到长足进步,人 们的精神面貌得到 了极大改变,科技 发展取得重要突 破,成为在世界上 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人民

    12、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一、改革开放的开启 1978年12月召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 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对内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 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 迈出重要步伐。 三、对外开放 1980 年,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13、深、珠、汕、厦)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 关键步伐。 1984 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 济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格局基本形成。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完善展开,3、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 平。4、2003 年召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部 署,5

    14、、2013 年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 突破,6、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7、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 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改革开放的意义 1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 共产党的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 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六、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2.改革

    15、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 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的原因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 退没有出路。 (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一)改革开放后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16、会主义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作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之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7、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回答的时代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制定 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科学回答 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回答的时代课题: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 建设什么样的党 、 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18、: :党的十六大以后,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 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回答的时代课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回答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创立的背景 角度创立背景 世界局势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 和不断发展。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

    19、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 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坚持”。 “八个明确”内容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20、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 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 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强调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

    21、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 为世界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 地位 地位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 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 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

    22、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十四个坚持” 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并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 坚持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坚持“一国两制

    23、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地位 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 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关系 “八个明确”是源头,是旗帜,是方向;“十四个坚持”是承接,是展开,是具体实践。“八个明确” 通过“十四个坚持”在实践中把理论落到实处。两者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思想的理 论和实践中,既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和使命,又明确了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和路径。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 角度时代价值 伟大贡献一一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坚持了老祖 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 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历史地位一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5、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指导意义一一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 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4)怎样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 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 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2.作用: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四)中国特

    26、色社会主义制度 1.内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作用: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 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 度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容: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27、义伟大实践。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作用: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六)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 二、二、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一)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从伟大事业看: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从奋斗目标看:

    28、这个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从人民期待看:这个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时代 从历史使命看:这个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从世界角度看:这个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 了中国特色社

    29、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 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 进入新时代的背景 (1)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 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 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人世界前列。 (2)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30、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进入新时代的标志: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三)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四)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1)“变”的角度: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 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

    31、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 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不变”的角度: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 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四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32、的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 社会革命的继续。 (二)如何一以贯之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 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 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

    33、命,强体魄于伟大的 自我革命。 五五、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中国梦的本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2)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 步前进。 (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

    34、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 14 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 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三)实现中国梦的要求 (1)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 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 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六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应对重大挑

    35、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二)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三)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四)关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 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七七、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两步走战略 步骤时间目标 第一步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36、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第二步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要求 (1)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立美丽中国;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一 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 (3)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