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761645       资源大小:36.3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49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49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4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docx

    1、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学短评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了解文学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 结合的特点,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把握“叙”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 读和进行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艺术之美, 提高文学艺术鉴赏的 水平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把握文学短

    2、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探讨文学评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区分“评论”和“读后感”的界限;把握“叙”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识特征一、识特征 1.什么是短评? 顾名思义,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 “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2.什么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 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 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

    3、术特色等。 二、明方法二、明方法 1 “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短评写作之前,一定要先置身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评价作 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只有入乎其内,才能细 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才能准确把握评论对象;而只有出乎 其外,才能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 能是泛泛而谈。 怎样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呢?首先,一定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

    4、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 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 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其次,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借此可帮助我们探知作者写作此文 的意图、目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呢?我们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总体” ,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 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部分” ,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 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 “总体” ,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 对作品全面完整的认识,最

    5、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题小巧,选准角度。定题小巧,选准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作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 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选择自己有所 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文学短评写作的角度与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 构思技巧、 语言特色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而巧,做到突破一“点” , 兼顾

    6、全部。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 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表现一个怎样的主 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 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 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

    7、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 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 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等; 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8、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 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

    9、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其他方面比如粗笔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 ;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惟妙惟肖(描写 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语言特点(准 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 深沉、洗练,淋漓酣畅,情韵悠长,回味无穷)等等。 3 3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观点鲜明,视角新颖。观点鲜明,视角新颖。 文学短评,顾

    10、名思义,就是要“评”要评论,要论述,要讲道理。写文学短评要单刀直入、开门 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或引用,应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阐释自己的看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有明确的评价。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 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 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 灵魂。 评论、说理是短评的重头戏,决定着一篇短评的价值高低和分量轻重。要写好短评的评论说理部分, 除了注意议论的三要素和运用各种逻辑推理外,关键是要说新理要有

    11、新的评论角度,要提出独到的见 解,写出独到的认识,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视角要新颖,要能有独到的、恰当的见 地与发现。如评登高“无边落木”一联,可解读出“杜甫绵长的心思如江水流动无法停止”的蕴意; 也可解读出“落叶归根,长江东去”,诗人在寻找归处,由景及人,表达了无尽的哀愁。 4 4 “慧眼识得东风面,文内文外总是春慧眼识得东风面,文内文外总是春” -安排结构,注重写法。安排结构,注重写法。 文学短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 总” 、 “总分” 、 “分总”的结构模式。“总” ,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 文

    12、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分” ,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 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总”就是结尾对全文 进行归纳总结。 在文学评论中,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 “议” 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 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要注意处理 “叙” “议”关系“叙” “议”要把握一个完美的分寸,即“叙” “议”的比重-“叙”为轻, “议” 为重; “叙”概括,

    13、 “议”详尽。 “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与论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叙” 是为“议”服务的; “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与论点的关系, “析”是为“评”服务的。我 们知道,在议论文中,材料与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 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夹叙夹议、精叙详议、评析结合,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 显现出来的。 三、析实例三、析实例 1.课堂练习:请从本单元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鉴赏短文,500 字即可。 2.误例分析:甲同学写了一篇名为“书生误国”的文段,请大家对他的习作给出诊断。 书生误国书生误国 声声慢的文学造诣值

    14、得肯定,叠词被李清照用得出神入化,家仇国恨、悲愁无奈透于字里行间, 其悲惹人哀叹。 这首词固是佳作,但透出的却是宋人对国家的无力。宋朝的文人,太平时吟诗作赋风花雪月,战乱时 高淡阔论纸上谈兵,国破后凄凄惨惨戚戚,难怪宋朝会亡。 固然不要求李清照提刀上阵,且她也确是乱世的牺牲品,但她身后的那些文人,却是宋朝积贫积弱、 腐朽不堪的根由。 若是这些文人能多点血性,也就不会催生出李清照这样凄苦的词人,当然也就难有山河破碎后如声 声慢一般悲愁的名篇。 在声声慢中,我看到的是书生误国。 分析分析:这不是文学短评,而是读后感。是结合作者的经历,联系当时社会现实写感想、体会。文学短 评不是读后感,文学评论与读

    15、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 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提高文体的区分意识, 区分“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文体差异。就文学短评而言,我们更应该进入作品的内里,以作品本身 的艺术为评论对象。 3.正例分析。 声声慢叠词之妙声声慢叠词之妙 光阴荏苒,原以为前方会有设想过千万遍的细水长流,却不曾想,那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丈夫的离 去,引起了词人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参戚戚”。 我寻寻觅觅着丈夫的身影,猛然回头,却发现只有冷冷清清的厅堂,一宵海棠零落尽,从此清秋再无 人,剩下的,大概只有我心中的凄凄惨惨威

    16、戚了吧。 词人用的十四叠字,虽无一“愁”字,却无不言“愁”。绵长的叠字,将她的“愁”不断延伸。岁月 蹉跎,故人已长逝,早已是几年踪迹几年心,而红颜白发,刹那芳华,独留一人,情何以堪。若词人舍去 这叠词的用法,变成“寻觅,冷清、凄惨戚”的话,哪里还会有“期待是最漫长的绝望”之说。爱不可说, 忆不可说,愁不可说,痛不可说,只能让这不断重复的字表达心中所感: 烟波渺渺梦几度,良辰美景虚无数。 待到秋时花开尽,暮雨相思离人误。 分析分析:该评论语言很流畅,辞藻特別华美,显示了她很好的文学素养。本文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文辞兼 备。文学短评需要兼顾文学性,诗词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特别是面对这样的精品,用诗

    17、化的语言营 造诗化的意境,是评论本词的必需。关注音韵,从叠词音律产生的绵长来写愁之不绝如缕,并且运用了对 比论证。用最直观的方式感知两者的差异与差距。 4. 名家赏析:同样是评论这十四个字,有人说,著名文学评论家傅庚生的评论最能传达开篇十四字 的美妙- 声声慢中叠词之妙声声慢中叠词之妙 词苑丛谈云:“李清照声声慢秋闺词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也。”辞亦不甚了了,若论其音韵,似稍有所会矣;若论其字之重叠,错落如珠,则只是皮相观耳,未尝 搔到痒处也。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 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 。寻寻之未

    18、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 ; 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 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 , 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 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 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 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设使其征人为女,居者为男,吾知其破

    19、题儿便已确信伊人 之不在迩也,当无寻寻觅觅之事,男儿之心粗故也。能词之士,多昂藏丈夫勉学莺莺燕燕者,故不能下如 此之十四迭字耳。 分析:分析:从行文的构思来看,对叠词的分析更深入且渐次分层,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论述,不蔓不枝。 文学短评在文体范畴上属于议论文,所以要求论点明晰,论证有条理性和逻辑感,这种逻辑推进可依托一 些连词或者关联词来实现,如“不然”“且也”。论证方式多样,比如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假设论证, 由浅入深,有深度与见地。 四、四、展才华展才华 1.布置作业:从本单元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鉴赏短文。 2.实例参考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1 1】 音

    20、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 提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 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 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 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 在诗中的音乐描写中,诗人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瑟曲中复杂、 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有形象、 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

    21、人们在 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 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 、 “冰下”的 “泉 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 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拔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语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生 动形象、具体之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 淋漓尽致。 【2】 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 在一起

    22、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琵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 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 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 【3】无 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 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 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偏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 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23、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 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声声乐曲、滴 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 戛然收束。 【4】 【5】 总的来说, 琵瑟行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典范的存在。它的创作手法,它表现诗 人情感与琵琶女身世的巧妙结合,它的对音乐的透彻的理解,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文学创作都会起到很好 的示范作用。 【6】 亮点评析亮点评析 【1】题目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 琵琶行并序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

    24、、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 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选点的精心独到。 【2】从原文中举出实例, “叙” “议”有机结合。 【3】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 【4】选择恰当的评析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第段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点评,第段从情感的角度点 评,第段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和人物命运的角度进行点评,注意了点评角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5】段从分析原文中音乐摘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分别分析了音乐描写中的比喻手读、以声传 情和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回纵深发展的描写亮点,做到了“叙” “议”有机结合。 【6】采用文学评论的总一分一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段是文学短评的总纲,段开头 画线句子是分条论述,第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点评点评本篇文学短评有如下亮点:一是精心选点,以小见大;二是切口虽小,挖掘颇深;三是论据充分, 评论深刻。同时能够做到“叙” “议” 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学短评。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