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724320       资源大小:121.4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3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3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33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第 1 页 共 11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见客、不收书、 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 定有利于() 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 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 2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

    2、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 分。谏官之位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 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台谏分职加强了相权 B台谏分离削弱了皇权 C标志了官僚制度的成熟 D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3对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革命是其产生的重要背景 B有益于建立英国的文官制度 C涉及公共服务人员的晋升 D其撰写人受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影响 4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 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

    3、理解准确的是()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5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主要职责是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第 2 页 共 11 页 6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其小说儒林外史中描写了一个穷书生范进,为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 子母亲饿肚子,遭到了街坊四邻的讥笑嘲讽,最终范进考取了举人,但因兴奋过度而疯癫的故事。范进参 加的是()

    4、 A皇帝的殿试B吏部的面试 C礼部的会试D各省的乡试 718301834 年,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詹姆士格雷厄姆曾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力任命文 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务的秘书的谴责。这说明() A文官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B资产阶级革命势在必行 C政党分肥制阻碍社会进步 D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8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 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9英国曾于 1855 年、1870 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

    5、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 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 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 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10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官吏的任用一直沿用“恩赐官职”,革命后出现了所谓“政党分肥制”,导致腐 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 度的呼声不断高涨。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

    6、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 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由此可知,促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建立的重要推动力是() A革命斗争B工业革命 第 3 页 共 11 页 C政党政治D思想解放 11不属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的是() A不搞“政治中立” B坚持党管干部 C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 D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121906年,清政府彻底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3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汉 宣帝曾斥责郡国“

    7、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这表明当时西汉() 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 C君主专制趋向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 14188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 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 开始只占 10%,1930 年占 80%,1970 年达到 85%,此后一直在 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 成()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15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

    8、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 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 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 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部的选任标准 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 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 16魏晋时期大族子弟以“簿阀”(即祖、父两代在本朝的官爵)定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士族是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者 B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 4 页 共 11 页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

    9、依据 D“世卿世禄”制造成“累世公卿”现象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南 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 加考试的权利。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 1931 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 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

    10、八个 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 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 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

    11、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南 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 加考试的权力。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 1931 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 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 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 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

    12、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 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第 5 页 共 11 页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 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 “德行”的考核被 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 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

    13、于 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 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材料二为适应封建专制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 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 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沿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 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 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

    14、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 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官员考察机制的特点。 第 6 页 共 11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 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 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时省试 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

    15、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 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 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 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 材料二康有为曾痛陈八股取士之祸。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1901 年,清廷宣布科举改制: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 5 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 5 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五经。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1905 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 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原为

    16、科举而备的专项钱款均先后拨充兴办学堂之用。1895 年以前,全 国仅有新式学堂 20 所,18951898 年又增 19 所,1905 年达到 8 277 所,以后每年增加 10 000 多所。新式 学堂学生 1904 年近 10 万人,1909 年高达近 164 万之众,他们立志“以制造新国民为起点,以组织新政府 为终局”“把过时的清朝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摘编自千年科举制的崩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分析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科举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第 7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7、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朝对各地巡视御史制定诸多限制,减少与被监察地方官吏的接触,这一做法 有利于巡视御史秉公行使监察职能,提升监察效果,故选 B 项。 2D 【解析】依据题干“谏官之职在谏皇帝”“遇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可以看出,台谏分离, 各司其职,能够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 D 项正确;台谏分职提高办事效率,主要是直 言规正皇帝错误,不是加强相权,故 A 项错误;古代皇权至高无上,台谏分离主要是职责分离,并不能削 弱皇权,故 B 项错误;这一制度并不能说明官僚政治

    18、的成熟,故 C 项错误。 3D 【解析】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撰写于 1853 年,当时工业革命早已结束,但克里米 亚战争还未失败;其中有“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之类的规定,它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 基础,综合以上分析,D项错误,符合题意。 4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故 A项错误;宋代科举 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 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 C 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 D项错误。 5D 第 8 页 共 11 页

    19、 【解析】A、B、C 三项符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能 对皇帝的权力产生制约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了决策的失误,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 6D 7C 【解析】1834 年英国文官制度还没形成,故 A 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 1688 年完成,故 B 项错 误;“按能力任命文官”“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说明当时政党分肥制阻碍社会进步,C 项正确;材料体现 不出曲折前进,排除 D 项。 8C 【解析】根据材料“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说明科举对于寒门和王 孙的公平选拔,故选 C 项。材料表明的是在科举选拔方面的平等,不是寒门和

    20、王孙的绝对平等,排除 A 项;科举制是促进阶层流动,不是改变社会阶层结构,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五代时”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 国家处于分裂,排除 D 项。 9A 【解析】“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 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 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选 A项。 10B 【解析】“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度的呼声 不断高涨”,由此 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

    21、是工业革命发展在 上层建筑上的要求,故 B 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的是“政党分肥制”,故 A 项错误;17 世纪,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政党政治,故 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故 D 项错 误。 11C 第 9 页 共 11 页 【解析】我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故选 C 项。 12D 【解析】1906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后,1912 年清政府宣告灭亡,所以 D 项说法存在问题,符合要 求,故选 D项。A、B、C 三项说法皆属于废除科举制的作用,叙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13B 【解析】根据“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可知,西汉时期

    22、的“计簿”是为了征收赋税 提供依据,而地方官员对于“计簿”准备不足,由此可以说明西汉政府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故选 B 项。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时期政府的运行机制,没有体现财政出现危机和君主专制趋向强化,排除 A、C 两项; “已崩坏”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D项。 14C 【解析】不受党派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占据美国政府的绝大部分,这种做法有利于使政府行政避免 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故选 C 项。“两官分途”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 性,并非是削弱精英政治的影响,与缓和两党矛盾也没有必然关系,更不一定会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 力,排除 A、B、D 三项。 15B 【解析】材料

    23、反映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村干部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村干 部的选任标准,故 B 项正确。宗法习俗未操控农村民主选举,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仅仅适合改革 开放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本题选 B 项。 16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簿阀”使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维护封建等 级秩序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定品依据,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 B 项错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 度为九品中正制,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24、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成立专门主管机构;制定法律保障实施;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代科 第 10 页 共 11 页 学知识。 (2)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步。服务于国民党 的一党私利;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考生须从意义、局限两方面回答)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 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可知,成立专门主管机构;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先后

    25、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 监视法等法律法规”可知,制定法律保障实施;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 权利”可知,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材料“此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 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 畴”可知,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代科学知识。第(2)问,根据材料“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 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可知,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 才;考试允许女性参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步。根据材料“南京国民

    26、政府时 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可知,服务于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根据材 料“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 绝实施文官制度”可知,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 18(1)成立专门主管机构;制定法律保障实施;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代科 学知识。 (2)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步。服务于国民党 的一党私利;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

    27、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得 出成立专门主管机构;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 得出制定法律保障实施;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权力”可知,文官考试对女 性开放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材料“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得出文官考试注重考查现 代科学知识。第(2)问,根据材料“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 6738 人;高等考试录取 4069 人;特种考试录取 155220 人”得出为政府部门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根据材料中文官制度设置专门主 管机构、制定法律保障和对女性开放可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平等,推动了社会进

    28、步;根据材料“党 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得出服务于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根据材料“地方势 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 制度”得出地方势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斗争阻碍了文官制度的实施。 19(1)特点: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重视文档资料;考核走向程式化;监察形 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 (2)表现: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加强 第 11 页 共 11 页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 【解析】第(1)问,根据

    29、材料一中“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可 归纳出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可归纳出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 核;根据材料一中“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可归纳出重视文档资 料;根据材料一中“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可归纳出考核走向程式化;根据材 料一中“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可归纳出监察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中“考察结果向本人 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归纳出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 中的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可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根据材

    30、料二中“明代制有宪纲 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可归纳出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第二小问,可从统治者的重视、加 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发展:录取范围扩大;考试机会增加;考试过程更严格;考试内容更实用化。原因:加强君主 专制的需要;笼络北方士人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国家政治变革选拔人才的需要;唐代科举制度的不完 备。 (2)特点:形式上废除八股;内容上中西结合;过程循序渐进。影响:有利于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有利 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利于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参政意识;有利于推动资产 阶级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31、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可归纳出录取范围 扩大和考试机会增大;根据材料“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可归纳出考试过程 更严格;根据材料“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可归纳 出考试内容更实用化。第二小问,可从君主专制的强化、扩大统治的需要、改革的需要及传统制度的不完 善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可归纳出形式上废 除八股;根据材料“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 5 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 5 道”可 归纳出内容上中西结合;从改革的过程来看,过程循序渐进。第二小问,结合改革的特征及当时的时代背 景可从促进西学的传播、促进新式知识分子的形成、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提高民族的参政意识、推动革 命的爆发及社会转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