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8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五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5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分 1.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 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说明明初() A.货币政策源于经济情势B.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C.百姓左右国家货币政策D.冶铜技术水平下降 2.有学者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
2、宋朝值得注意的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 大陆有重要的意义。”以下选项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 恰克图及俄国境内贸易的华商都是晋帮商号,商号在莫斯科、鄂木斯克等俄国较大城市都设有分庄 A.B.C.D. 3.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进程一 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农民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 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农业从单到多元经管权与
3、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向近代社会转型B.增加白银储备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资本原始积累 4.1939 年,国民政府颁布巩固金融办法纲要,将法币准备金范围从原有金银外汇扩大到包括短期商业 票据、货物栈单、生产事业之投资和公债等范围,为增发法币作了准备。当时,国民政府增发法币() A.满足了抗战需要B.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C.激化了中日矛盾D.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形成 5.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这样,在欧元、美元、 英镑、日元之后,人民币成为了第五种加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
4、,而且占的权重还比较大,为 10.92%,仅次 于美元和欧元,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据此说明() A.中国改革成就突出成为世界一极B.人民币和欧元等结盟对抗美元 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D.新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导 6.1933 年 6 月 5 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 年 1 月 31 日,联邦政府颁布了 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 35 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 1900 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 59.06%,即美元贬值近 41%。美国的这一做法() 第 2 页 共 8 页 A.实现了美国银行业的迅速恢复B.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有利于美国
5、扩大商品出口D.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7.1172 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公债;17 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 成立; 19 世纪, 伦敦银行的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20 世纪中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B.国际贸易机制的创新调整 C.资本主义经济的纵深发展D.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 8.汉武帝时期,政府颁布了算缗令,即对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 2000 钱纳税一算(120 钱), 同时实行告缗令,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 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 A.
6、引发了统治危机B.导致吏治严重腐败C.加强了中央集权D.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9.有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须纳夏秋两税将名 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D.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 10.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 不事蚕桑,(高)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这一变化表明() A.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B.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C.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
7、主义萌芽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11.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 年张居 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 料说明了明朝时期()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赋税政策变革利于商业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 12.清朝王庆云熙朝纪政记载:“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以次摊入地亩惟均 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这一现象的深远影响是() A.减轻了人身依
8、附关系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社会经济转型完成D.废除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 1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写给当时政府的信中写道:“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贿,俱无征税 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 外货竞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民族工业在中国社会中发展艰难B.民族工业希望得到当时政府的保护 C.外商企业得到不平等条约的保护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4.1928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 月, 第 3 页 共 8 页 美国首先与南京国民政府订立
9、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国民政府陆续与英、法 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B.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 C.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D.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15.1992 年前,我国进出口平均关税税率高达 47.2%。之后则逐年降低关税水平,到 2002 年关税总水平已降 至 12%,2011 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 9.8%。这一时期关税税率的调整()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 B.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 C.是履行加入 WTO 承诺义务的需要 D.是落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
10、共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3 题,共题,共 55 分。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 分) 材料一材料一 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除此,统治者往往巧立名目,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 除政府规定的徭役外,百姓往往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等。 材料二材料二 唐初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丁纳绢二丈、绵二两,或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材料三 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材料四材料四 两税法实行后不久,唐德宗一行在郊外打猎,问一户农民生活快乐吗。农民说:“不快乐。” 因为“诏
11、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按价收购 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唉,就是倾家荡产也交 不完皇粮国税啊!”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唐代初期百姓的负担与汉代相比,总体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两税法同汉代以来赋役制相比有何变革。变革的原因及影响各是什么?(6 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往 往不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的根本原因。(7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12、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 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 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法”。“一条鞭 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 第 4 页 共 8 页 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 代。 摘编自蔡昌元明清时期赋税 材料二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农业的田
13、赋收入所占比重为 70%80%,而来自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 20%30%。咸丰以后,特别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 降,由 1849 年的 77%逐渐下降到 1911 年的 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 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 1849 年的 23%逐渐上升到 1911 年的 73%。 摘编自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材料 1950 年 1
14、月,政务院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指出,中央人民政府海关部署,必须是统一集中的和独立自主的国家机关,海关部署负责对各种 货物及货币的输入输出执行实际的监督管理“以此来保护我国不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决定 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税则的基本原则:对国内能大量生产的或将来有发展可能的工业品及半制品的 进口采用保护税率;对于一切奢侈品和非必需品,订征更高的税率;对国内很少或不能生产的设备器材、 工业原料、粮食种子及肥料等,其税率要低或免征关税;一切必需的科学图书,防治病虫害等物品及若干 国内不能生产的或国内药品所不能代替的药品的输入,免征或减征关税;
15、对于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贸 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要规定比一般高的税率;为了发展我国的出口货物的生产,出口只订低税或免税。 依据这些原则,1951 年 5 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税则按照商品 的自然属性、用途和加工程度的不同,分为 17 大类、89 组、939 个税号,共 1700 多个税目。这一税则实 施了 30 多年,直到 1985 年国务院颁布新的税则和条例为止。 据黄天华中国关税制度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税税率政策的基本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实施的积极意义。(9 分)
16、第 5 页 共 8 页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基于铜钱的原材料不足,国家决定顺应百姓习惯,恢复纸币。据此联系所学可知, 这说明了明初货币政策受到了当时经济情势的影响,A 项符合题意;在铜钱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下,国家顺 应百姓习惯,用宝钞代替铜钱,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不是百姓左右着国家货币政策,更不能 说明冶铜业的“技术水平”有所下降,B、C、D 三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有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纸币交子的出现、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发达、草市具备完整的饮食服务设施等,其中属于商业革命
17、的 表现范畴,故 B 项正确。“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体现的是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与题意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 因此与题意不符,故 A、C、D 项错误。故选 B。 3.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晚明赋役折银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推动了农 村的开放,使市镇兴起,进而有利于城市化进程。这些进程有助于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故 选 A 项。赋役折银表明征税标准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白银储备增加,故 B 项错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赋役折银导致,故
18、C 项错误;赋役折银并未推动资本的原始积累,故 D 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A.依据材料“将法币准备金范围从原有金银外 汇生产事业之投资和公债等范围,为增发法币作了准备”并结合当时的国家状况可知,全面抗战爆发 以后,大量产业和人口内迁,大后方各种事业发展迅速,对于货币的需求大增,而且抗战导致军费开支高 涨,因此增发法币有利于满足当时抗战的需要,故 A 正确;B.巩固金融办法纲要颁布前期,国民政府 对通货膨胀的冲动尚能克制,故 B 错误;C.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增发货币,与中日矛盾的激化无关,故 C 错误;D.1927 年以后,官僚资本主义已经形成
19、,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5.答案:C 解析: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故 C 项正 确;中国早就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排除 A 项;材料只是说明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至于多 种货币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排除 B 项;D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美国的货币政策。根据所学可知,1933 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美元贬值有利于扩 大商品出口,故选 C 项;罗斯福新政通过令银行停业整顿的方法逐步实现了银行业的恢复,排除 A 项;美 元贬值政策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根源不会根除,排除 B 项
20、;美国实行美元贬值政策会引起贸易 摩擦,加剧各国矛盾,排除 D 项。 第 6 页 共 8 页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72 年至 20 世纪,世界金融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了公债、证券交易 所、银行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体现出世界金融发展日渐体系化、专业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纵深发展的趋 势,C 正确;题干所列的几个城市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无法得出世界经济中心兴替转移的结论, 排除 A;题干涉及的主要是金融领域的变化,而非国际贸易机制,排除 B;威尼斯的融资方式和自由主义思 想无关,排除 D。 8.答案:C 解析:汉武帝通过算缗令和告缗令打击了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增加
21、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其在政治和军 事上的诸多举措提供了物质保证,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选 C 项,排除 D 项。汉武帝此举旨在抑 商,而小农经济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引发了统治危机”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A 项。材料中 的举措针对的是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与官吏无直接关联,故排除 B 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可知,两税法的实行,起到 了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D项正确;A项“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两税法规范了赋税制度, 并不一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两税法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排除C项。 1
22、0.答案:A 解析:材料“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体现的是赋税制度变革对民间手工业的影响, 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C 项排除;我国古代经济重 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 D 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581 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 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可知,明朝赋税制度采用“折银缴纳”的办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活跃 了商品经济,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朝赋税政策,而未涉及抑制商业的发展,排 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政策变革对商业的影响
23、,而非强调农产品商品化对农民的影响,排除 C 项。材 料未将江南地区的经济与北方做比较,无法推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排除 D 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以次摊入地亩惟均之于田”“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可知,这反映了清朝赋税 制度将丁税摊入地税,这一征税标准在客观上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故选 A 项。这一现象提高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但不是深远影响,故排除 B 项;从材料来看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完成” 一说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项;材料只是强调征税标准的变化,赋税并没有废除,故排除 D 项。 13.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设问“本质上反映”的要求,根
24、据材料可知,外商在中国享有特权,而民族工业税负沉重, 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就是中国主权的丧失,即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故 D 项正确。A 项是材料 的表象。B、C 两项均不能体现“本质上反映”。 第 7 页 共 8 页 14.答案:D 解析:A 项史实错误。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并未实现关税自主,B 项错误。此时中国并未发生对外战争,排除 C 项。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实现关税自主,这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故 D 项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关税总水平的降低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需要,故 D
25、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21 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产业结 构调整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关税的调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是履行 加入 WTO 承诺义务的需要,故 C 项错误。 16.答案: (1)变化:唐代比汉代农民的负担有很大减轻。 原因:唐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2)变革:改变过去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 原因: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稳定财政,巩固封建统治;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破坏。 影响: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扩大税源;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3)原因:中央政权的削弱,政
26、府信用的降低;地方官吏的腐败;地主、官僚阶级转嫁负担给农民。 根本原因:封建政权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和材料二“唐初每丁每年纳租粟 二石,调随乡土所出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等信息可知唐代比汉代农民的 负担有很大减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第(2)问,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税法的变革主要是改变过去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原因”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有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出于稳定财政,巩固封建统治
27、的需要;当时均田制遭到 破坏,租庸调制也随之结束。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扩大税源;封建政府 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第(3)问,根据材料四“诏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 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及所学知识可知不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主要是中央政权的削弱,政府信用 的降低;地方官吏的腐败;地主、官僚阶级转嫁负担给农民。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封建政权制定政策的出发 点是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 17.答案: (1)内容:赋役合并(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以银代役(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赋役征银; 官府统一直接征收。 作用:
28、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的作用;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推动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清初“摊丁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变化:税收总量迅速增长;农业税比重下降,工商税比重上升(税收主体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 第 8 页 共 8 页 原因: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辟 财源;战争赔款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一条鞭法”和晚清赋税的变化。(1)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一中的“具体政策是把原来 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取 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
29、解”等信息分析得出“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赋役合并、以银代役、 赋役征银和官府统一直接征收。第二小问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一“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同时又扩 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等信息并联系 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盐课、关税、厘金, 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 1849 年的 23%逐渐上升到 1911 年的 73%”等信息分析得出。第二小 问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战争赔款的需要等方 面来回答。 18.答案: (1)特点:实行全面的
30、保护关税政策;实行高关税,关税优惠面相对狭窄;重积累、轻消费;将贸易与政 治(外交关系)挂钩;长期性,缺少变通和适时调整等。(言之成理即可) (2)积极意义:实现了国家统一管理,促进了贸易管理的制度化;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维护 国家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 解析:本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税税率政策的制定,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成就。 (1)要 求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税税率政策的基本特点,要注意从材料中进行概括,注意语言的精炼、准 确。从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的内容“以此来保护我国不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侵略”可以看出带有政治色彩,侧面反
31、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状态,贸易与政治(外交关系)挂钩;另外 结合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基本原则可以看出实行高关税、贸易保护、重积累, 轻消费;另外从“对国内很少或不能生产的设备器材、工业原料、粮食种子及肥料等”“一切必需的科学 图书,防治病虫害等物品及若干国内不能生产的或国内药品所不能代替的药品的输入”才实行关税优惠, 可知其优惠涉及面有限;从“这一税则实施了 30 多年”还可以得出,具有长期性,缺少变通和适时调整等。 (2)积极意义,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环境来分析,注意从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工业化 建设的角度出发认识关税政策的作用;关税税率政策是通过 1950 年 1 月,政务院公布中央人民政府关于 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和 1951 年 5 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共同确定的,由此可以看出实现了国家统一管理,促进了贸易管理的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