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第2课《伟大的中国梦》教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doc
-
文档编号:1712206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TECH)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
第4讲第2课《伟大的中国梦》教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doc
1、伟大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目标 1:通过阅读时事小册子、知识问答,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加深对中国 梦的认识。 目标 2:结合考点展开联想,构建相关知识点的知识结构图。 目标 3:分析典型例题,根据材料变式训练并体验自主命题。 目标 4: 在活动探究中看到圆梦面临的困难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看到圆中国梦的 优势,坚信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目标 5:联系自身实际,在中考的征程上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教学重点、难点】 1、构建课本相关知识点的知识结构图; 2、探究活动的归纳和提升。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后设计学案; 2
2、、学生按要求做好学案的相关练习,教师批阅并找出典型答案; 3、教师分析练习效果后做好教学设计并制作 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筑梦篇 1、热身运动:知识问答 参与抢答加深了解 过渡: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今天就让我们紧跟时代的脉搏,走进中国梦 我的 梦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个初步的了解,加深 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追梦篇 1、教师设问:关于伟大的中国梦这个主题,你联想到了课本的.哪些知识?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有梦就一定要追,马上追。中考在即,关于 中国梦这个热点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考点, 而要实现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的追梦过程也是很艰难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中国梦”有关的课本知识点,特别是指导书新增加的内 容,为后面的课程奠定基础。】 (一)基础知识我掌握 1、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忙补充好连线和填上空格中相应的内容。(图略)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构建与中国梦相关考点的课本知识体系。(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考点) 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 过渡:知识点和知识点不是割裂开来,而是相互联系的。只要发散思维,你的小 宇宙就有机会爆发。 【设计意图:对基础的知识进行检测,给学生的答题树立信心,并为后面的知识 体系的建构提供范例。 给学生展示平台, 引导学生对课本
4、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研学拓展我提升 活动探究一: 我们坚信中国梦会实现,但梦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谈谈制约我国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的因素有哪些? 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过渡:有信心,有忧患。同一段材料命题的角度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辩能力,联系课本知识点,让学生在分析中看到圆梦路 上的困难与挑战】 活动探究二: 假如你是中考命题者,请就“实现”二字,自主设计问题并设置参考答案。 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展示样题。 例 1: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 谈谈实现“中国梦”我们所肩负
5、的责任。 例 2: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而梦想成真的未来路程仍充满风险挑战。 要实现“中国梦”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面要如 何做? 例 3: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而梦想成真的未来路程仍充满风险挑战。 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梦向国家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例 4: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而梦想成真的未来路程仍充满风险挑战,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样去圆梦? 过渡:要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中国梦才能美梦成真。 你的梦呢? 【设计意图: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视野,激发思维,深化对课本 知识的理解,提高变式训练的效果。】 三、圆梦篇 1、建立中国梦与我的梦的联系 2、我的感悟: (1)做完基础知识我掌握,我的感悟: (2)做完活动探究后,我的感悟 3、老师寄语:圆梦广雅。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设计意图:感悟复习阶段的复习技巧,如:复习阶段要注意知识点与知识点的 联系;要善于发散思维;要懂得举一反三等。激励学生,触动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