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 课时测量降水量 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 1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官来判断降雨情况的,如毛毛雨、倾盆大雨等。这 节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雨量,并根据降雨量等级表判断降雨量的 等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常见的雨、雪、冰雹等。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自制雨量器,并用它来测量降雨量。 *完成“天气日历”中降雨量的测量和降雨量等级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2、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借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测量降水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雨量器,并能够利用自制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 难点课后持续地进行降雨量的测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 学生准备直筒透明玻璃杯、纸条、透明胶带、喷壶、水槽、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一、聚焦 1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提问:视频中下的雨是小雨 还是大雨呢?(学生回答) 2追问:那到底下了多少雨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 3用课件展示雨量器,介绍:这就是用来测量降雨量的工具雨量 器。利用它我们可以测量一场雨的降雨量,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降 雨
3、量的等级进行判断。 4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测量呢?(学生自由讨论) 5小结: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再进行测量。 从日常经历(下雨天)入 手,激发学生测量降雨量的 兴趣。 、探索 活动一:自制简易雨量器。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材料的用途。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 答) 2 播放自制简易雨量器的实验指导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注 意事项并探讨: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 、探索 (1)为什么要选择直筒、透明的杯子? (2)刻度条应该从哪里贴起? (3)在贴刻度条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制作中讨论分析遇到的问题。 活动二: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4、。 1.提问:模拟降雨时,喷壶的高度要不要一致?喷壶的大小是否要一 致? 预设:每个小组的喷壶高度、大小都要一致。 2追问:喷壶停止喷水后直接读数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要等雨量器中的水面稳定后再读数。 3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4,用课件展示降雨量等级表,讲解我们应该如何去根据记录的数据 来一一确定对应的等级。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实验 前需引导学生思考制作雨 量器的难点并进行突破, 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使 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留足时间。 2 利用简易雨量器模拟测量 降雨量,不仅能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实 际测量降雨量打好基础。 、研讨 1.观察气象站的雨量器照
5、片,将自制雨量器与气象站的雨量器进行对 比,说一说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量降雨量时又要注意什 么。 2展示装有雪(或冰)的自制雨量器照片,请学生想办法读出一 场雪的降水量。 3师生小结:可以用雨量器把雪收集起来,等到雪完全融化了以 后再对雨量器内水的高度进行读数,这样就可以得出一场雪的降水 量了。 1通过对比,使学生了 解雨量器主要的构造及其 特点,掌握使用自制雨量 器测量降雨量的 2引导学生理解冰雪融 化成水之后用相同直径的 玻璃杯进行测量才能得出 准确的数值。 四、拓展 坚持测量连续一段时间内的降雨量,并记录下来,依据“降雨量等级 表”来确定每天的降雨量等级。 培养连续观察记录的科学 习
6、惯。 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直筒透明玻璃杯 制作简易雨量器竖直贴刻度条(注意 0 刻度线) 胶带(防水) 降雨量等级:6 个单位:毫米(mm)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聚焦环节以观看一段下雨的视频入手,让学生描述视频中的雨有多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降雨的兴 趣。同时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的下雪和下冰雹等场景,探讨它们属于降水的一种吗?(可以结合 第一单元中关于水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思考)这个时候,学生们基本上都能理解降水的形式包括雪和冰雹等。在后 面的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由于操作不规范,步骤不熟悉等因素,学生们完成雨量 器的制作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了预期,造成后面的研讨分析环节的深度不够。最后通过出示降雨量等级表,可 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降雨量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