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ZIP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部教案及课件(共8课时).zip

    • 资源格式: ZIP        下载积分:1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副主任)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新教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部教案及课件(共8课时).zip

    1、1 新教科版 2021-2022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 术 全部教案(共 8 课时) 1.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 1 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一 方面它承担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是“工具和技术”的任务,要探讨的是 “工具和技术的联系” 。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帮助教师调查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 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今,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我 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使用的过程中 感受工具和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起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 产生探究的

    2、兴趣也就成了本课的重要任务。本课从让学生举例入手,唤醒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进而说一说生活中用过的工具和技术。探索环节创设的生 活情境是“取核桃仁” ,取出核桃仁的活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取出核桃仁,二 是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这里面既包含了对工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也包含 了对完成任务的经验、操作使用工具的技巧等的积累和改良。学生从不用工具, 到选用工具,再到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体验的基础上联系生 活经验,分析生活常见工具,再进行比较、评价,建构对“工具和技术”的个 体理解,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历程。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

    3、之间 的联系时,就会感到很困难,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时候只关注二者中的其 一,只觉得一个工具好用,而容易忽略背后工具的发明需要技术的支撑。使用 同一工具,新手和熟手之间也存在经验上的差异,这种技术上的差异也会直接 影响到工具的使用效果。当然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 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评价,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 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2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使用工具,并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 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4、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工具并取出核桃仁。在体验中感受使用工具和正确选取工 具的重要性。 难点:在活动中进行正确评价,并认识到工具和技术的联系(异同点) 。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核桃(较硬少缝) 、核桃夹、羊角锤、木棍、轮子、砖头、扳手、老 虎钳、螺丝刀、任务单 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 1、聚焦:工具和技术的关系(聚焦:工具和技术的关系(6 6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部分简单工具老虎钳、扳

    5、手、螺丝刀等 1. 出示图片(石斧)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工具吗?石斧。远古时代,为了砍伐木材, 人们利用石头打磨成斧头,方便砍伐。这样的工具现在还用吗?为什么? 预设:材料不合适、太笨重、不够锋利等等。 2. 随着技术的发展,斧头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出示(青铜斧、铁斧) 。 3.为了方便我们的使用材料在改变,工具也在革新。 3 3.举例:生活中你用过什么工具和技术?用他们来做了什么? 预设:列举工具和使用方法 列举某项技术(比如通信技术等等) 2 2、探索:勇闯核桃关(探索:勇闯核桃关(2828 分钟)分钟)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看看同学 们是不

    6、是真的会用工具和技术,有信心吗? 任务: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第一关:核桃徒手开第一关:核桃徒手开 1.出示主角(核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不同任何工具,借助身体力量能 取出核桃仁吗。哪些方法可以呢? 2.是的,可以用手捏、压,用脚踩等等。. 温馨提示:为了安全卫生,科学课堂不建议用牙齿咬的方法。大家快试试 吧!请把效果和感受记录在表格中。 3.通过尝试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核桃太硬了,看来不用工具,不仅费时费力,手脚疼痛,还打不开 核桃呢。 第二关:勇士工具开第二关:勇士工具开 1.请任选一些工具,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取出较为完整的核桃仁,将看到效果 和感受记录下来,说说你的发现! 2.温馨提示:在

    7、使用工具中,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 3.学生汇报。 (突出评价的语言简洁:是否省力、是否费时、是否操作方便、 是否安全等,可边演示边讲解) 选择工具使用方法效果和感受(用力情况、操作、用时、完整度) 木棍敲击、碾压用大力,碾压不容易,碎,费时 砖头砸稀碎,危险,不干净,费力 羊角锤(小) 砸、敲击用力要均匀,有部分碎块,省力省时 玩具轮胎敲击没有用处 4 螺丝刀敲击危险,用大力,碎块明显,费力 扳手敲击危险,用大力,碎块明显,费力 老虎钳夹碎用力较小,但碎块明显,省力 播放视频 2 3.预设发现:不同工具使用的效果不同,砖头、羊角锤等,通过敲、砸的 方法可以取出核桃仁,力气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

    8、样。 如果同时采用不同工具,可以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总结:使用工具,确实容易许多,但是这些工具不一定完全适用,有时不太省 力或不太安全。由此可见,工具的选择很重要。 4.你知道生活中有没有更好的取出核桃仁的工具呢? 预设并出示:核桃夹 第三关:勇士完整开第三关:勇士完整开 1.使用核桃夹并取出核桃仁 想一想,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操作技巧和新的发现! 播放视频 3 预设:夹的方法、取的技巧、用力的方法 总结:看来啊,要省时省力地要取出完整的核桃仁,不仅需要专业的工具, 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工具的使用也需要技术的支持。 探索活动二:生活中的工具 除了核桃夹,生活中还有很多工具,你知道这些工具是

    9、用来做什么的?怎 么用?有什么便利吗? 出示图片:手机、温度计、螺丝刀、自行车 三、研讨(预设:三、研讨(预设:4 4 分钟)分钟) 1.通过今天的体验和讨论,你觉得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 预设角度:是否省力、是否省事、是否安全 2.用过体验,说说你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预设:四、课堂小结(预设:2 2 分钟)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使用方法,也适用在不同的场合。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5 【板书设计】 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工具技术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 下列最佳取出完整核桃仁的工具是( ) A

    10、.羊角锤 B.核桃夹 C.木棍 D.螺丝刀 2.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一件工具只有一种使用方法 B.不同的工具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C. 同一个任务中只能使用一个技术 D. 工具的使用不需要技术的支持 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 用技术 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 改进的 6 2.2.斜面斜面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 这一课例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 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 聚焦板块,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斜面的概念, 为探究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首先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

    11、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 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再通过用工具测量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 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斜面省力的认知。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可以发现,不管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搬 运,利用斜面比直接搬运都要省力。 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对斜面的应用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 科书拓展部分列举了许多斜面应用的例子,既是巩固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 又进一步凸显了“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这一单元大概念。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对斜面并不陌生,公路上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都是学生熟 悉的。虽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这些工具有认识、有了

    12、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 具和斜面有关, 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斜面作为一种 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7 2.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2.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 力的大小。 3.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

    13、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塑料槽、塑料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 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 小组:塑料槽、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 带钩的木块、抹布 、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认识斜面(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认识斜面(预设 4 4 分钟)分钟) 1. 出示竹筒引水的图片和诗句。 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 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

    14、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 ,斜面是一种 简单机械。 追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8 二、探索:模拟测试(预设二、探索:模拟测试(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活动一 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 教师出示任务,学生读一读。 任务 1: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 任务 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 处引到低处。 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 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 A 沿斜面滑到底处 B 的任务中, 我们可以设定哪些

    15、指标? 集体交流后,确定把“是否完成任务”和“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作为实 验的评价指标。 教师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 活动二 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 教师介绍任务。 任务 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 B 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 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力的大小。 任务 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 B 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 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力的大小。 教师提示: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沿斜面拖动时,尽量用 力均匀。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 三、研讨:斜面的作用(预设三、研讨:斜面的作用(预设 8 8 分钟)分钟) 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6、。 1. 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 是否相同?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 受。 设问:如果没有斜面,我们把物品从 A 点搬到 B 点来会怎样? 9 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 对比任务 3 和任务 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 汇总各小组情况,达成共识。 2. 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四、拓展(预设四、拓展(预设 3 3 分钟)分钟) 教师出示刀的图片,提问:同刀的哪个地方是斜面

    17、的应用,作用是什么? 小结:刀、斧、剪刀、指甲剪这些工具的刃都是斜面,使用起来省力。 出示更多的图片(螺丝钉、车库出入口等)学生说说斜面在这些地方的具 体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2.斜面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生活中有许多斜面,下面没有利用斜面的是( ) A盘山公路 B.水渠 C.汽车方向盘 D.桥的引桥 2.对于斜面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斜面无论是向下搬运物体还是向上搬运物体都需要用力 B. 斜面不仅可以省力还能节省搬运的距离 C. 螺丝能轻松的转进木板中,是因为它的螺纹也是斜面 D. 斜面不一定会省力,也有可能费力 10 3. 城市中很多地方都有专门为残

    18、疾人设计的无障碍通道,这种通道利 用的是 ( ) A.杠杆原理 B.斜面原理 C.滑轮原理 D.轮轴原理 11 3.3.不简单的杠杆不简单的杠杆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 3 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 生 已经学习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本课中学生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 杠杆。聚焦部分通过工人用铁棒撬物体引出杠杆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杠杆类 的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用 斜面一样的模拟测试的方法进行探究。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 利用已有材料将大石块撬动起来,在撬动过程中要调整木块的位置才能完成; 二是在撬动的基础上,

    19、要将大石块撬一段距离,从 A 点撬到 B 点,观察移动的 距离和杠杆装置图并记录;三是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本课中主要是看到木 块的放置位置和高度会影响撬动的距离,也就是会影响到杠杆的作用效果。拓 展部分主要是了解杠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前一课内容是斜面 ,学生已经做过关于简单机械的研究,本课是在学过 简单机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是运用了模拟测试的方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 说,这样的安排难度并不是很大。本课需要学生边实验操作边观察记录,对于 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之前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 记录的能力,所以这些技能储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

    20、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2 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 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

    21、任务,并用图示记录撬动大石块的 装置。 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的装 置。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课件 小组: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3 3、聚焦:(预设聚焦:(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出示书本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个工人在干什么。 2.揭示:像工人手里这样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 。 3.提问: (1)你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 (2)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预设:它可以让我们撬起东西更方便,更加省力;它也可以改变了用力 的方向等)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二、探索和研讨:(预设 30

    22、3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 (一)利用小石块和木棒撬动大石块 1.谈话: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像斜面一样模拟测试 的方法来知道杠杆的作用。我们有以下材料: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 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设计成一个杠杆装置,利用小石块把大石块 13 撬动起来呢? 2.小组内思考、讨论设计方法。 (预设:按照跷跷板的方式设计,木块靠近小石块或者在中间,不能撬动 大石块,慢慢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移动木块位置可以改变撬动情况)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法。 设计装置:木块放在木棒的下面,大石块放在木棒的一端,小石块放在木 棒的另一端。木块

    23、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 4.小组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 教师提示:石块较重,注意安全,不要砸到手。 (预设:小组内都将木块靠近大石块,都能撬动大石块) (二)将大石块从 A 处撬到 B 处 1.谈话:我们已经能够撬动大石块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将大石块从 A 处 撬到 B 处。 2.小组合作一起试着将大石块从 A 处撬到 B 处。 (预设:小组都能按照撬动方法尝试着将大石块从 A 处撬到 B 处) 3.谈话:我们已经尝试过将大石块从 A 处撬到 B 处,有了经验,接下来再 做一次测试,在撬动过程中着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同时把杠杆装 置图用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多测试几次,以获得更多的实

    24、验发现。 4.小组一起操作测试,并记录。 (三)研讨,思考更多关于杠杆的作用 1.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交流: (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成功地将大石块撬动到 B 点?杠杆在撬动中 有什么作用? (2)测试过程中,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2.小结:(1)木块离小石块近,不能撬动大石块。(2)木块靠近大石块, 能撬动大石块。(3)木块越靠近大石块,越容易撬动大石块。(4)木块立起 来,大石块撬得更远。 像木块这样,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而不移动的点叫支点;像 大石块这样,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像小石块这样,在杠杆上用 14 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三、拓展(预

    25、设:三、拓展(预设:3 3 分钟)分钟)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那里有运用了杠杆,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预设:撬棍,增大了力的作用;打捞网,扩展了力的作用范围;塔吊, 省力) 2.交流: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杠杆? 四、课堂小结(预设:四、课堂小结(预设:2 2 分钟)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杠杆这样的装置,它不仅是一种工具,也 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了有些杠杆用 小石块能撬动大石块,省力,有些杠杆用小石块不能撬动大石块,不省力。如 果杠杆两端是相同的石块,又会有怎样的作用呢?课后,我们再去找找这样的 杠杆,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

    26、计板书设计】 3.不简单的杠杆 一、杠杆:像工人手里这样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 。 大石块不能被撬动 不省力 二、杠杆的作用: 改变木块的位置、高度 大石块能被撬动 省力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如图所示 在这个模拟测试中,木块放置( )大 1 2 3 石块被撬动最远。 A.1 号位置 B.2 号位置 C.3 号位置 D.1 号位置立着放 2.大石块从不能被撬动到能被撬动,改变了( )的位置。 15 A.木块 B.木棒 C.大石块 D.小石块 3.在撬动大石块的过程中,以下杠杆省力的是( ) 。 A. B. C. D. 16 4.4.改变运输的车轮改变运输的车轮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

    27、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 4 课。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 经了解并探究了几种具体而且广泛使用的工具,这节课继续介绍新的工具与它 背后蕴含的原理。这一课的主题是车轮(轮轴) ,聚焦部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 哪些工具上是装有车轮的,并思考这些车轮的用途。探索部分分为两个实验: 一是用手推车和平板在相同直线距离运输相同重量的物体,比较二者情况;二 是用这两种工具在同一曲线路线上搬运一样多的水,比较二者情况。完成观察 和记录。完成体验任务后学生对这两种工具进行评判,总结二者的优劣,理解 车轮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合理性。最后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轮轴,让学生明 白车轮是轮轴中的一种,轮轴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提

    28、供了巨大便利。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中,学生对轮子虽有了解,但没有研究,所以关于它的作用,学生 的分析都比较简单。探究活动置于室外,学生能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探索,能注 意实验中必须遵守公平性原则,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经过探究活动,学生能 够结合自身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并做出评价。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平板或者推车完成运送物品的任务。 17 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损耗等多个指标来判断运输过程的 效果。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能遵守规则,与小组成员互相

    29、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轮子的发明和改进,改变了人类的运输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 要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了解工具安装轮子的优点。 难点: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损耗等多个指标来判断运输过程 的效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小组:金属平板(无轮) 、手推车(四轮) 、秒表、重物、水、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4 4、聚焦:身边的轮子(预设聚焦:身边的轮子(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出示一大堆石头的图片,讨论如何将这一对石块运走。 提问: (1)要

    30、将这些石块运走,你能想到哪些运输方法? (2)你们提到的运输工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3)在轮子出现以前,人们如何运输重物? (预设:用绳子绑住拖走,用牛拉走,用车运走) 2.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装有轮子,为什么要安装轮子 呢,这对运输而言有什么帮助呢? 3.板书课题:改变运输的车轮。 (预设:省力、省时)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二、探索和研讨:(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金属平板(无轮) 、手推车(四轮) 、秒表、重物、水、实验记 录单 18 1.探索: (一)直线运送重物 利用平板和小推车在直线路线上运输重物,比较两种运输方式 (1)学生四人一组,两人负责推车

    31、,一人计时,一人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 (2)室外(操场)进行实验,教师提前布置好场地,标好合适长度的直线 距离。 (3)小组独立实验,在起点线后方分别准备平板和小推车,在平板和小推 车上各安放重量适宜且相同重量的重物。 (4)计时开始,由两名力气差不多的同学负责推动这两种运输工具,按照 路线进行运输,中途不停歇。 (5)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测试记录表。 任务目标工具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用力情况其他指标 搬运物体 (预设:推手推车的同学更快到达终点,且更加省力) (二)曲线运送水 1.利用平板和小推车在直线路线上运输液体(一盆水),比较两种运输方 式 (1)学生四人一组,两

    32、人负责推车,一人计时,一人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 (2)室外(操场)进行实验,教师提前布置好场地,在操场弯道处选取合 适长度,做好标记。 (3)小组独立实验,在起点线后方分别准备平板和小推车,在平板和小推 车上各安放一样多的一盆水。 (4)计时开始,由两名力气差不多的同学负责推动这两种运输工具,按照 路线进行运输,中途不停歇。 (5)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测试记录表。 任务目标工具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用力情况其他指标 19 搬运物体 (预设:推手推车的同学更快到达终点,除了省力之外,运输过程拐弯也 方便,用平板运水的过程中水不断洒出) 2.交流研讨:两种工具运输重物的效果相同

    33、吗? (预设:不同) 在运送过程中,使用这两种工具存在哪些差异? (预设:手推车更省时省力、转弯更容易,平板不够平稳) 总结:运输工具安装车轮,运输过程更加省时、省力、灵活、平稳、便利. 三、拓展(预设:三、拓展(预设:3 3 分钟)分钟) 1.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 (预设:年代、材料、大小、外观.) 2.车轮是一种轮轴,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如: 水龙头、扳手、门等。 四、课堂小结(预设:四、课堂小结(预设:2 2 分钟)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运输方式出现了很大的进步,轮子的应有使 运输变得更加便利,车轮在运输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板

    34、书设计】 4.改变运输的车轮 装有车轮的好处:运输过程更加省时、省力、灵活、平稳、便利.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 正确的是( ) 。 A.推车走直线,平板走曲线 B.推车运输的重物比平板上的重 C.两位推车的同学一位强壮,一位瘦弱 D.两种工具同时从起点出发 2.以下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 。 A.天平 B.剪刀 C.扳手 D.螺丝刀 20 3.下列做法不能让运输过程更加省力的做法是( ) 。 A.用带轮子的推车运输 B.运输轻一点的物体 C.用平板进行运输 D.在光滑的场地上推车 5.灵活巧妙的剪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35、灵活巧妙的剪刀来自教科版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第五课。本课以剪刀为案例,创造使用场景,以特定任务的方式探讨不同用途 下工具的选择。 在教材聚焦部分,提出剪刀是学生熟悉的工具,学生具备生活经验,进而 激发从材质、结构、使用感受等角度展开联想。此部分激发学生探究、进一步 了解剪刀的兴趣。在探索部分,分为两个活动:在活动 1 中,学生通过对剪刀 的观察,应用此前的学习知识,容易得到剪刀运用了杠杆和斜面原理。活动 2 的任务 1 中,以剪刀裁剪布料和纸张的简单应用深入理解剪刀在裁剪过程中为 我们带来的便利,从而理解结构与作用之间的联系。任务 2 是模拟医生进行外 科手术。采用网线和解剖剪

    36、的方式给予学生新的挑战,从而体现解剖剪在特定 用途中的优越性,加深学生对剪刀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理解。研讨部分教材提 出了 2 个问题:即如何评价剪刀,有哪些指标可以评价这种工具的优劣性。此 问题激发学生结合活动任务过程进行充分反思和迭代。另一个问题是分析剪刀 的作用,它的作用和结构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此问题结合任务 2,主要是让 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剪刀有独特的设计,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拓展部分对剪刀的 特点和作用做了总结与归纳。课本提供了裁衣剪刀、解剖剪、理发剪刀三种剪 21 刀的图片,通过观察异同,分析更多使用场景,感受特定任务下需要特定工具、 工具在生活中不断发展的特点。 此课通过对生活中铁制

    37、工具的聚焦及对不同剪刀和材料的体验,充分进行 对生活中工具的分析,帮助学生意识到,人们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些任务,不断 地对工具进行改进,工具和技术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前 4 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诸如杠杆、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已经有 了一定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认识。但在生活中,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所使用 的机械往往是几种简单机械叠加的结果,本课以剪刀为例,感受、分析其“灵 活巧妙”之处,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机械具备更多的复杂性、特定性、发展性。 此外,学生对本课的研究主题剪刀已经有了充分的生活经验,但却很少深 究其材质、结构、功能上的特点。特别是模拟外壳手术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

    38、 有较强的挑战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剪刀完成裁剪和模拟外科手术的探究任务。 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方便等多个指标来评价剪刀使用的效 果。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能遵守规则,与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各种各样的剪刀是人类在解决特定问题时,不断思考、创新发明出来的, 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39、便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使用剪刀,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方便等多 22 个指标来评价剪刀使用的效果,理解剪刀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难点:使用解剖剪模拟外科手术,感受特定工具的独特设计,理解特定场 景下人们不断创造新的工具,特定工具也给予我们极大的便利。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普通剪刀、解剖剪、网线、相应课件。 小组:普通剪刀、解剖剪、标记圆形和正方形的纸张和布料、网线、活动 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一、聚焦(预设 3 3 分钟)分钟) 1. 复习旧知:教师出示刀、核桃夹的图片,进行提问:随着科技发展,金 属成为了工具的主要材料

    40、,我们通过熔化、拉伸、弯曲、成形和再成形等方法, 制造出了许多工具。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这两个工具从结构上来看他们有什 么特点? (预设:核桃夹使用了杠杆结构,刀使用了斜面结构。 ) 2. 出示剪刀图片,进行提问:剪刀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请你回忆剪 刀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预设:一般是由刀刃、把手、转轴组成的,其功能是可以等。 ) 教师进行“功能”方面的板书。 二、探索活动二、探索活动 1 1 和研讨:(预设和研讨:(预设 2 2 分钟)分钟) 教师提问:请你结合图片,说说看剪刀在结构上和核桃夹、刀分别有什么 共同点? (预设:剪刀和核桃夹都使用了杠杆结构、和刀都使用了斜面结构。

    41、) 教师进行“结构”方面的板书。 三、探索活动三、探索活动 2 2 和研讨:(预设和研讨:(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一)任务 1:感受剪刀的特性 1. 发布任务: 教师总结并提出探索任务:看来剪刀并不是单一结构的简单机械,这样来 裁剪物体有什么优势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体验中感受吧。 2. 任务说明: 23 (1)材料:纸片、布料、普通剪刀(美工剪刀) 、记录单 (2)过程: 进行观察材料 尝试用手撕的方式将纸片分割为圆形,布料分割为正方形 尝试用剪刀裁剪的方式将纸片分割为圆形,布料分割为正方形 完成记录表格 (3)要求:过程中要尽量慢和平直。 3. 学生完成活动。 4. 研讨:展示学

    42、生记录单(单一展示和对比展示) ,并进行研讨: (1)请你对比指标说一说剪刀的优劣性 (预设:方便、安全、速度快、灵活) 教师依据学生所答进行“优势”方面的板书。 (2)请你分析剪刀能够产生这些优势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杠杆的结构让我们能够活动更大的裁剪距离,增加效率;刀刃的 斜面让我们剪裁起来更加省力) (二)任务 2:模拟医生进行外科手术 1. 发布任务: 展示解剖剪,教师提出:医生在做外科手术的时候剪刀也是必不可少,解 剖剪就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工具。它和我们平时使用的剪刀有很大不同,用 解剖剪来做外科手术有什么优势呢?接下来让我们用解剖剪给网线来模拟一场 外科手术。 2. 任务说明

    43、(1)材料: 网线(教师说明网线内部具有许多细小导线,网线可以模拟人 类表皮和内部器官) 解剖剪(教师讲解正确握持方法:大拇指和无名指伸进把手的 圆圈内,食指放在转轴处,中指放在把手的圆圈之上) (2)过程: 通过图片学习解剖剪的正确握持姿势 24 沿着网线的方向将外皮剪开 观察网线内部结构,并分离出其中的 2 根导线 剪断这 2 根导线 (3)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弯折网线,切口要小。 3. 学生活动 4. 研讨: (1)可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外科手术”后的网线,并进行研讨:在模 拟外科手术的过程中,解剖剪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剪开、分离、剪断 如有学生提到剪开稍有不容易,则教师说明:在

    44、生活中,外科手术所使用 的工具还有很多,比如切口的一般都是用手术刀完成的,但身体存在一些特殊 部位,医生也会用解剖剪来开口。 ) (2)教师展示普通剪刀和解剖剪剪开外皮的对比图片,进行研讨:这里是 普通剪刀和解剖剪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对比图,解剖剪为什么能达到比普 通剪刀更好的效果? (预设:解剖剪的刀刃锋利,刀柄较长,方便我们剪开外皮和剪断。刀尖 细、刀刃薄,方便我们分离) (3)教师总结:解剖剪的结构上的这些特征,让医生在外科手术中更加精 细、灵巧。 四、拓展(预设四、拓展(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 教师引导:生活中的剪刀远远不止解剖剪一种,比如还有裁衣剪、理发 剪。请你仔细观察

    45、,他们有什么异同? (预设:裁衣剪的刀刃厚而长,理发剪的刀刃薄而长且刀刃是梳齿状的, 解剖剪的刀刃短而尖) 2.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吗? (预设:裁衣剪需要长的刀刃来增加效率,需要厚的刀刃增加稳定性;理 发剪需要薄的刀刃增加灵活性,长的刀刃增加效率,梳齿能打薄头发,保证剪 的过程保证一部分头发不被剪断;解剖剪需要尖的刀尖精准手术,短的刀刃省 力) 25 3.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拓展部分。 4. 教师课堂总结:剪刀有许多不同的分类,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完成某些任 务,对剪刀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特定的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2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5.

    46、5.灵活巧妙的剪刀灵活巧妙的剪刀 功能功能结构结构优势优势 剪刀 灵活剪裁 杠杆结构 斜面结构 方便 安全 灵活 速度快 特定工具 27 【记录单设计记录单设计】 任务任务 1 1:感受剪刀的特性:感受剪刀的特性 实验描述:剪刀并不是单一结构的简单机械,这样来裁剪物体有什么优势呢?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在体验中感受吧。 实验材料:美工剪刀、A4 纸、布料。 实验步骤:1.进行观察材料 2.尝试用手撕的方式将纸片分割为圆形,布料分割为正方形 3.尝试用剪刀裁剪的方式将纸片分割为圆形,布料分割为正方形 4.完成记录表格 温馨提示:操作注意安全,剪的过程尽量慢一些。 实验记录: 任务方法是否完成完成快慢

    47、是否方便 其他指标 (比如安全) 手撕 分割纸张 使用剪刀 手撕 分割布料 使用剪刀 任务任务 2 2:模拟医生进行外科手术:模拟医生进行外科手术 实验描述:用解剖剪来做外科手术有什么优势?让我们用解剖剪给网线来模拟一场外 科手术。 实验材料:网线、解剖剪 实验步骤:1.通过图片学习解剖剪的正确握持姿势 2.沿着网线的方向将外皮剪开 3.观察网线内部结构,并分离出其中的 2 根导线 4.剪断这 2 根导线 温馨提示:操作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弯折网线,切口要小。 解剖剪正确握持姿势: 28 大拇指和无名指伸进把手的圆圈内 食指放在转轴处 中指放在把手的圆圈之上 【 【作作业设计业设计】 】 1.剪

    48、刀使用起来方便灵活,是因为它( ) 。 A.用了杠杆原理 B.用了杠杆原理,也用了斜面原理 C.用了斜面原理 D.没用杠杆原理,也没用斜面原理 2.解剖剪能比普通剪刀更方便剪开网线的原因不包括不包括( ) 。 A.刀刃比较锋利 B.刀刃比较薄 C.刀尖比较细 D.刀柄比较短 3 将纸片分割为正方形的过程中,相对于手撕,采用剪刀的优势是( ) 。 A.灵活方便 B.增加效率 C.精准细致 D.以上都正确 4.观察下面四种剪刀,最适合修剪树枝的是() 。 A.B. C.D. 29 6.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 6 课。本

    49、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 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本课指向让学生了解印刷过程,同时也 感受技术和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聚焦部分帮助学生对 活字印刷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探索部分分为二个环节:一是模拟活字印 刷的活动,学生将在活动体验中了解活字印刷的简单工序,感受它的魅力;二 是通过与手工抄写的对比,学生将深刻体会到活字印刷的省时、省力,感受它 对文化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拓展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不断发明, 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印刷术不断发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印刷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看过相关的文字介绍和图片, 在美术课或者其他场合,还有可

    50、能亲自尝试过“印刷”过程。虽然学生对印刷 术的发明和历史演变有一定认识,但这些认知都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对印刷术演变过程中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学生在前面 5 课的学 习中,对简单机械和工程技术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究和了解。本课设计了模拟活 字印刷的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学生将了解活字印刷的简单工序,感受它的魅 力。通过与手工抄写的对比活动,学生将深刻体会到活字印刷的省时、省力, 感受它对文化传播所起的巨大贡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 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参与体验活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部教案及课件(共8课时).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