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课程目标 1.培养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2.学会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3.体会稳重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4.品味鉴赏文章的写作艺术,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体会科学的精神 2.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高考导航 1.培养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客观题、主观题均可 能涉及。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这是实用类文本主观题 的常考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
2、力要求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知人论世 1、作家作品 加来道雄(MichioKaku)博士,美籍日裔人,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 论物理学教授,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著名的科学畅销书作者, 超弦理论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 、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 、 平行宇宙 , 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 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 、 60 分钟 、 早安美国 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什么是理论物理学家? 对应于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 物理学家也可以分为理论物理学家 和实验物理学家。当然,物理学中
3、理论和实验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 时候这样的分类很难界定。 只不过在一个物理学家更偏重理论的情况下, 他 (她) 被称为理论物理学家,例如爱因斯坦;而如果偏重实验,则称为实验物理学家, 例如法拉第。 加来道雄,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 教授,科普作家,超弦理论的专家。他秉持着爱因斯坦的精神:探寻“所有事物的 原理”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 平行宇宙 构想未来 。其著作 超越时空把超空间理论讲述得普通人也能理解,把“高维空间”这一极其难 懂的前沿课题写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这位纽约市州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是超弦理论的奠基人, 而超弦理论则 是
4、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 “万物至理”(theoryof everything)的一把钥匙。 出生在日裔家庭中的加来道雄比同龄人更擅长思考。 1947 年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因 为战争而受到影响的科学探索也纷纷回到正轨。这一年的 1 月 24 日,加来道雄 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一个日本移民家庭。“我的祖父年轻时来到美国,他 当时是为了参加旧金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后来就留在了这里。” 加来道雄的父亲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加利福尼亚人。 但是为了不忘自己的出身, 他被送回日本接受教育。自小就生活在两种文化当中,这让加来道雄有了比同龄 人更多的思考机会:
5、 “这件事为什么是这样的?在美国我们怎么处理?在日本又 会有什么不同?” 童年时他的父母时不时地带他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 当大人们饮茶 的时候,他就蹲在那里的小池塘边上看着睡莲下五彩斑斓的鲤鱼,想着: “水里 的鲤鱼该怎样观察它们周边的世界?它们的看法应该和我们的不同吧?那么, 它 们的世界一定是奇妙无比! ” 这个长着东方面孔的小朋友逐渐爱上了思考, 他的游戏不是捉迷藏或者其他 什么,而是国际象棋。在念库伯利高中念书的时候,他成为学校国际象棋队的第 一人。与此同时,他对身边一切事物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对爱因斯坦的热爱让他从一个普通学生变成物理天才。 童年时对很多事情的好奇让加来道雄成
6、为一个“问题儿童” ,而他上初中时 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他对物理沉迷不已。 “我的老师在班上给我们讲故事, 提到了一个物理学家。 ”加来道雄回忆说: “他极其崇敬地提到这个物理学家的名 字, 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他的发现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 的一切。但是却很少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 ” 这个物理学家就是爱因斯坦。 小小年纪的加来道雄还不能体会老师的崇敬之 情到底来自何处,但那种口气他却永远也忘不了。而且,老师最后提到“爱因斯 坦还没来得及完成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就撒手人寰” ,“尚未完成的论文就放在自己 的办公桌上” 。这种结局引起了加来道雄的好奇心,这位大物理学家没有完成的 工
7、作到底是什么?什么问题会如此难以解决却又如此重要? 出于好奇心,加来道雄开始学习他能够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他跑了 很多图书馆,花很多时间在阅读和理解上,以至于“现在想起来那段时光还温暖 如春” 。 超弦理论的提出让整个物理学观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来道雄在图书馆、实验室以及他能够找到爱因斯坦所有著作的地方奔波, 不久之后他就发现吸引自己的那个故事比任何小说中都要更加激动人心, 也比他 所能想到的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他决定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他立志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 他在高中时期就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关于“统一场论”的书籍,后来他进入 哈佛大学然后又获得加州大学
8、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 其间他明白了爱因斯 坦的主要课题,就是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结合起来。但是,爱因斯 坦这位大科学家花了 40 年也没有完成这个工作。 在爱因斯坦的计算中,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互相间并不自洽,所以如果想 要统一二者必须要有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才行。 更多的物理学家沿着爱因斯坦的 足迹前行,加来道雄是其中之一。1984 年,他和其他几名科学家提出了“超弦 理论”,称“原本我们认为构成物质的粒子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弦在超级空间 中的运动。”“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震动模式而已。”“自然界所 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包括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理解。”
9、在超弦理论下,爱因斯坦曾经研究的两个课题被结合,整个物理学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过去所学到的很多东西变成了错误。加来道雄成了超弦理论 的奠基人,更多年轻的物理学家们开始投入到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中来。 对他来说对普通人进行科学普及和做理论研究同样重要。 作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 加来道雄把自己的工作不仅定位在科学研究方面, 也重视科学普及。 他出版了包括 超越时空 平行宇宙 超越爱因斯坦 和不 可思议的物理等科普书籍,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并且爱上物理。 在书中, 加来道雄并不像是个学问高超的物理教授, 而更像一个科幻爱好者。 他在不可思议的物理中引用了很多经典动画片以及科幻影片,包括星际迷 航以
10、及飞侠哥顿等,然后再从中引导出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例如力场会不 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真正产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利用虫洞做跨越星际的旅行? 人工智能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永动机到底存不存在?这本书一上市就流 行全美, 科克斯书评将其看做“一部货真价实的力作,高超地从亚原子结构 到宇宙定律的一切进行了可靠描述” 。而他的另外一部畅销作品超越空间则 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选为年度最佳科普图书。 除了通过书籍做科普工作之外, 他同时也是电视节目的常客, 曾经是 “夜线” 、 “赖利金脱口秀”以及“六十分钟”的座上宾。他还数度出现在美国公共电视 的纪录片中,并且为 BBC、TechTV、SciFi、Chan
11、nel 等频道制作专题。他做科 学节目的解说能力超强, 任何乍看起来玄妙无比的理论他都可以用浅显的语言解 释清楚,而且其声音中还有一种很能打动人的深邃感。 2、文题解读 本文属于人物简介类说明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的“历程”指 经历的过程, 如“成长的历程”“辉煌的历程”等。 在本文不仅指“教育历程”, 也包括“教育内容”。 三、初读文本 1、字音 刨根究底(po)撒手人寰(hun)湮没(yn)惊诧(ch) 棚栏(zh)畏葸不前(x )五彩斑斓(ln)目眩(xun) 鄙视(b)冷嘲热讽(fng) 杜撰(zhun)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怪诞(dn)荒诞离奇古怪 2、结构 本文是一篇带自
12、传性质的文章,通过童年和青少年阶段的三件小事,简述了 作者成为一名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 教学本文时,可以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开门见山地指出“童年的两件趣事”对“我”成为理论物 理学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2-11 段)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对鲤鱼世界的观察和想象。作者 对司空见惯的鲤鱼世界的强烈兴趣和无限的遐想,初步展示了“我”在探究大自 然时所表现出的想象力。鲤鱼们看不到水池之外的世界,并不代表那个世界没有 意义。作者进一步设想一个鲤鱼“科学家”被抓走然后返回的情节,表现了它们 认识的局限性。在激发读者的探究兴趣的同时,让人忍不
13、住为作者头脑中的奇特 幻想而大加赞赏。 第三部分(12-18 段)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的强烈兴趣与青 少年时期的探究尝试。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竞事业” ,激发了他的 探究兴趣。文章连续提出几个疑问,表达了一个少年人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和急 切的求知愿望,和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接着又更进一步,描写作者青少年时 期开展科学实验的经历。高中时代,本应自由自在地玩要,享受青春年华,但作 者却不辞辛劳,到处寻找材料,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 正是因为他有这样脚踏实地、不惧艰辛、不怕寂寞的探求精神,后来才成为了一 名真正的物理学家。 从水池边对鲤鱼世界的幻想,到对爱因斯
14、坦未竟之业的好奇,再到高中时期 的科学实践,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他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历程,也展示了想象力、 兴趣和实证精神在科学研究事业中的重要性。 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 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 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 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基本脉络: 童年的两件趣事(1) 童年的第一件趣事(2-11) 童年的第二件趣事(12-18) 第一部分(1 段)全文总括:记叙了作者在童年的两件趣事,以及作者是如 何由这两件趣事来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的。
15、 第二部分(2-11 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1.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 2.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12-18 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 1.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 2.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四、研读文本 1、 【提问】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情大大地丰富 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成为一个理论物理的历程,请找出是哪两件趣 事? 明确:童年观看鱼世界而换位想到鲤鱼是如何思考理解未知世界的。 童年听过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第一件趣事是指作者小时候在父母的带领下, 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
16、 作者在那里发现了丰富多彩的非常有趣的鲤鱼世界。 第二件趣事是指作者在八岁时曾听过的一个有关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科学家的故事。 2、 【提问】文章中说到“鲤鱼科学家”时,都要把“科学家”加上引号。请 问:引号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加引号的“科学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确:这里的引号,表示所引的词语有特殊意义,它不同于我们通常使用的 “科学家”一词的含义,而是假想的鲤鱼世界里的“有智慧的鲤鱼” 。 3、 【提问】 “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 “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 “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 自己的无知。
17、 “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 ,是“可 怖的事情” ,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 ,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 认为“胡说八道” ,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 4、 【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人们应该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积极探索钻研未知事物。 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 ,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 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 “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 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不肯改变思考问题
18、的方式。 “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 ,表现出思 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4、 【提问】在作者所说的第二件趣事中,除了作者自身的兴趣外,还有没有其它 外在的因素在影响着作者? 有,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中学的老师,他们给作者讲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科学家的故事,这是第二件趣事产生的直接因素。 【提问】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 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限制,自己的学说 很难得到实验的验证,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功。这样的人必须耐住寂寞,必 须有奉
19、献精神。 “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5、 【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 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的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 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 的问题是重视理论, 轻视基础实验, 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 思想上浮躁, 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通。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 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实现生活的启迪。 6、 【提问】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
20、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 这三个事例已经把 “教育历程” 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 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 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7、总结全文: 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大大丰富他对世界理解力, 并且引导他成为 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这两件事给他的启示是:大胆地想象、怀疑和饱和猜 测,不要故步自封,兴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但要到达成功的彼岸 离不了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或许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后辈的。
21、 五、探究思考 1、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 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明确:科学精神(一)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构图能带来创造力。 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 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科学精神(二)趣味性: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 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 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
22、游戏” ,也是人生的“境 界” 。 “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 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科学精神(三)实验精神:“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 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应有格物 致致知精神 实验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 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 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 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 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
23、头脑创建黑洞理论, 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 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 年 11 月 25 日)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 生于中国上海。1957 年,他 31 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 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 年 10 月 1 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 。若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丁肇中: 祖籍山东日照县; 1936 年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 (Ann Arbor) ;
24、 父亲是丁观海,他在台北读中学,在密西根大学读大学本科与研究院,於 1962 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辐射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 1974 年,与里希特各自 独立地发现了 J/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 197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 【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 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 突出他成长为一名 “物理学家” 的“教育历程” ,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 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
25、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 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 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 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3、艺术鉴赏 形象的描述 作者借助于想象,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让鲤鱼“科学家们”会看会想,会 提出问题会说话,这样就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语言准确.严密 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恰如其分的词句来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精巧的构思巧妙的开头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 并且引导我走上成
26、为一个理论物 理学家的历程。 巧妙的结构安排渲染激趣 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老师在班里讲 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 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 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 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 个理论,他死之后,他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 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层层追问) 精巧的构思形象
27、化说理 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 鱼冷嘲热讽。它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 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 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普通的鲤鱼一一鲤鱼“科学家” 鲤鱼“科学家”我们的科学家 精巧的构思逻辑严密 在水池边对鲤鱼世界的幻想想象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 对爱因斯坦未竞之业的好奇好奇心、兴趣、有恒心 高中时期的科学实践实证精神、不畏艰辛 成为一名物理学家每个故事都体现了科学家的品质,不可或缺 精巧的构思重点突出 比如, 只选出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
28、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展示他成长为一 名“物理学家”的 “教育历程” ,重点突出。 视角独特 文章以儿童视角、青少年视角来展开描写,这使得文章有了极强的现场感、亲切 感。 4、品味语言 (1)生动形象 丰富的修饰语 如: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池水的表面。 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 陶醉。 感叹、夸张的语气 如:我想, 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 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 拟人手法 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 提
29、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2)言简意丰 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 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3)巧用数字 在我的车间建造一个 230 万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 这个加速器完全有能力 产生一束反电子。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说服父母亲让 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 22 英里长的铜线。我们把整 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 50 码长的线路上,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这种线 圈将使高能电子的运动路径发生弯曲。 5、阅
30、读方法 思考:如何阅读这样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知识性读物呢? 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品味文章语言。 体会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与精神内涵。 六、作业设计 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十分有趣, 如果我们以动物的眼光观察人类 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假如有一位“动物(狗、猫、鸡、燕子等)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的某些 行为,他写了一篇“科普文”:人类行为之谜。你替这位“动物科学家”做一回 代笔人怎样? 七、课后积累 1、赏经典句 我没有特殊天赋,我只是极为好奇。 整个科学只不过是每日思考的精练。 想象力比只是更重要。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题罢了。 在我审视我自己和我的思维方式时,我
31、的结论是:在吸收有益的知识方面, 奇思玄想的天赋对我而言,比我的才能更重要。 爱因斯坦 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 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 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 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 发现。 牛顿 A=X+Y+ZA 代表成功,X 代表艰苦的劳动,Y 代表正确的方法,Z 代表少说空 话。 爱因斯坦 常常有同学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我想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 P:Perception,Persistence,andPower。 Perception-眼光,看准了什么东西,就要
32、抓住不放; Persistence-坚持,看对了就要坚持; Power-力量,有了力量能够闯过关,遇到困难你要闯下去。 杨振宁 2、加来道雄划分的三类不可能事物 第一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实现,但它们并不违背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它们 可能在 21 世纪或 22 世纪变成现实,它们是:力场、隐形术、移相器和死星、隐 形传送、心灵感应、意志力、机器人、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星际飞船、反物质 和反宇宙。 第二类不可能:它们是一些位于我们现在了解的物理学领域边缘的技术。人 类或许能在一千年或数百万年后真正弄明白它们。这些科技是:比光速更快的旅 行、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 第三类不可能:它们是一些违背人们现在已
33、知的物理学理论的技术。如果它 们最终被证实有可能实现,这些科技将让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些科技是:永动机和预知。 3、多维空间 0 维:没有长宽高,单纯的一个点,如奇点。 一维:只有长度二维:平面世界只有长宽 三维:长宽高立体世界我们肉眼亲身感觉到看到的世界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 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 种度量。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引进的多维空间概念,是在三维空间基础上所作的 科学抽象。四维:一个时空的概念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 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 时空”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时空的关系,是在空间的架构上 比普通三维空间的长、宽、高三条轴外又加了一条时间轴,而这条时间的轴是一 条虚数值的轴。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说: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三维 空间加上时间构成所谓四维空间。 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了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