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热传递 8.物体的传热本领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涉及课标】【涉及课标】 6.3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 现形式。 6.3.3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 物体。 5-6 年级: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 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传导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而设计的。在本课的学习中,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
2、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 样的,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 择不同导热性的材料。 教材首先展示五种不同材料的勺子,设疑: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 慢是否相同?进而本课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对比实验发现 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活动二,由 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的讨论,引出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最直 接的感受入手,说出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和地毯上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关注点引 向厨房用具,说说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最后将 学生带到室外,为了抵御严寒,讨
3、论冬季时人们是怎样保护树木和怎样为自己房子保 温的。活动三:设计一个保温盒,比一比谁的保温盒效果好。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旨在使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热传导的知识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对于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五年 级学生而言,他们很容易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但是对于几种热的良导体或 不良导体,如何进一步区分,还是比较模糊的,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比较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将材料 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2.能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3.学会在不同的实验设计中选择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案;学会在科学探究过程 中获取事实,经历对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 4.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感悟科学与生活紧密相 联。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难点:怎样设计实验,以便在实验中获取准确信息。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保温饭包、PPT。 学生分组材料: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铜棒、铝 棒,烧杯、电子温度计、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调出生活经验,引发探究欲望。一、调出生活经验,引发探究欲望。1. (ppt 出示厨具图)调
5、出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厨具,它们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 料制成的?(铁、铝、木头、塑料)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不同部位为什么 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呢?(铁、铝传热快,木头、塑料传热慢,手握的地方用木头、 塑料防止烫手) 2.预测勺子传热快慢,引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啊,请同学们看(出示:各种勺子)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勺子,有塑料的、木头的、铜的、铝的、钢的。你认 为它们传热谁快谁慢? 分组交流预测,汇报。 师: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的排序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些材料的传热到底谁快 谁慢呢?怎么做才能找到答案?(生: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厨具不同
6、部分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用不同,让学生意识 到不同物质的传热性能是有差别的,通过预测不同材质勺子的传热快慢,引发学 生探究不同物质传热性能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获取事实。二、实验探究,获取事实。 (出示: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铜棒、铝棒、铁棒,烧杯,热水,电子温度 计)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器材,怎么设计实验,才能让我们观察到它们的传 热快慢?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2.组织交流 3.师生综合出最佳实验方案,教师明确实验要求:烧杯中倒入热水,将六根 连接好温度计的棒棒放入烧杯,动作要轻,(PPT 出示摆放图) 。观察温度变化, 2 分钟后记录温度。(PPT 倒计时 2 分钟) 4.分组
7、实验,填写观测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为了保证对比实验的公平性,对教材中设计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让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一是解决六根棒站立不稳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个烧杯盖, 上 面钻六个孔,使棒棒正好通过,这样保证棒棒垂直站立并在烧杯中不交叉。二是六 根棒和盖固定在一起,可同时放入热水中,并且接触热水的高度是一样的, 保证了 实验受热时间的一致性。三是用现代测量技术,解决观察温度变化的问题, 舍去了 凡士林粘绿豆这种模糊、间接观察的设计,改用电子温度计直接测量棒棒上端的温 度,电子温度计的显示屏,让学生更直观地测得实验数据。科学实验在保证探究自 然本质的基础上,采集证据的技术手段应该
8、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的测量技术有助于提 高效率和准确性,由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使证据更可靠,结论更可信。】 三、分析记录,形成概念。三、分析记录,形成概念。 1.各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实验结果填在大记录表上。 2.学生依据记录的温度总表,形成概念。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相应板书传热快的是哪些材料,传热慢的是哪些材料, 并 说明: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铜、铁、铝这类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 热的良导体,像木头、玻璃、塑料这类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 ) 【设计意图:用大数据统计的方法,汇总全班各组的数据得出真实、可信的结 论。】 3.3.拓展观察:热成像仪测量物体传导热的情况(
9、视频素材) 四、强化概念四、强化概念 1. 体验活动: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的感觉,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差别。 2. 冬季,为什么要用塑料布把树干包起来?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为什 么要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防止热传导) 3.请分析下面的事例,说明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 4.生活中用气泡膜给食品打包装,除了防震、防碰外,还有什么作用?(防 止空气对流,起到保温的作用) 5.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防止热辐射) 6.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同(视频实验) 7.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保温瓶是不是做到这三点?(防止热传递的三种方 式发生) (出示保温瓶解剖图)保
10、湿瓶是如何保温的?你知道吗?(保温瓶保温原理 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生活事例及物品的结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要想做到保 温效果好,就要考虑防止热传递。知道选用不同的材料、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来发生,也就可以做到保温效果好。】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探讨:保温盒材料的选用。 师:“热传递”单元,前三节课我们学习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节 课我们又学习了物体的传热本领,通过保温瓶保温原理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要想 做到保温效果好,要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考虑到。有了这些知识,现在要你自 制一个保温盒。(ppt 出示保温盒) 先看一下老师这个保温饭包,各部分是什么材料?它们
11、分别有什么作用? (出示铝箔气泡膜) 请想一想,制作保温盒你要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分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课后准备材料,下节课我们制作保温盒,看谁的保温盒保温效果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下课。 【设计意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的最后部分设计了“制作一个保温 盒”的实践活动,作为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拓展应用,要完成这个任务, 除了 要综合前几节课传导、对流、辐射的内容,还需要技术工程中的设计、材料选择、 加工等经验和能力的支持。】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物体的传热本领 传热快:铜棒、铁棒、铝棒热的良导体 传热慢: 木头、玻璃、塑料热的不良导体 保温好:防
12、止热传导 防止热对流 防止热辐射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针对学生与生活实际,有所思考,有所创新,这节课是成功 的,是有亮色的。一是,在活动设计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 自主探究,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可以说彰显了课堂的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二 是,改进实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搭建从实验到思维的脚手架,利用电子温度计 代替凡士林和小珠子,实验效果更明显;用大数据统计的方法,汇总全班各组的 数据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三是,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四 是,课堂教学中,让科学探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1.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播放的红
13、外摄像视频,此视频展现的是现象,其 低于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课堂上可以不用,做为课后拓展内容给学生更好。2. 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瓷砖把脚的热量吸收了,所以感觉到凉”。 这里用的“吸收”会让人误解为热量传递进去且驻留在内,而实际上不仅有热传进 脚底接触的瓷砖,还有瓷砖之间、瓷砖与水泥、地面等的热传导,改用“瓷砖把 热快速传走了”的说法更准确一些。“棉花里的空气不容易流动,不容易对流”。 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只要是空气,无论体积大小,它都会对流,只不过, 棉花里的 空气被隔离到了无数小空间里,它们难以与相邻空间里的空气对流,而且空气是热的 不良导体,从而产生保温效果。这样的说法更准确。 3.做保温箱活动的前期铺垫不足,且用问答的方式一步步领着学生分析和了 解,缺少整体性。工程实践的步骤,应先提出制作保温箱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借 鉴事物,分析原理,如浅色较多反射蕴含热量的光、保温品的保温方法和原理等等, 其后,再让学生设计保温箱并制作,下节课来交流产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