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

    • 文档编号:1654305       资源大小:30.3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6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副主任)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

    1、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全部教案(共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全部教案(共 7 7 课时)课时) 第第 1 1 课课 在观察中比较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内容: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明白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 较。 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 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 与同学讨论、交流。 3.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

    2、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等(要求:长短不同、 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 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2.聚焦问题。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 “图中 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二、引导学生探索:

    3、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 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 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 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 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要 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 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 确?21cnjycom 三、学生交流讨论: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4、比较恐龙的大小? 我们该怎 样描述比较结果? (1) 个别学生发言:自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 (2) 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出不同的方法。 3. 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 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完成 P8 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234 从长到短:1234 从胖到瘦:2431 第第 2 2 课课 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引导学生明白确

    5、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让学生掌握测量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 识。 4.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 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

    6、一支彩笔,胶水、剪刀、 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2. 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 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 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 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

    7、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 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 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 比较。 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 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 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21 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纸蛙跳远比赛。 (1)老师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2)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 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3)学生自己练习。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

    8、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 跳远距离。 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 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 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 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 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 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 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对齐起点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

    9、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展示活动: 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第第 3 3 课课 用手来测量用手来测量 教学内容:用手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 首尾相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引导学生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 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

    10、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重点: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 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1. 问题引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 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 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 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2.

    11、 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 离作为 “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 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探索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 1. 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 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 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 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 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 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 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 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

    12、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 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 测量纸带的长度。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 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的手 指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纸带上写 上姓名、日期。 5. 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 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 (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组织学生讨论: 1. 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 么原因导致测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 们有什么不同?” 3.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

    13、提出自 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 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 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 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4.教师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 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四、拓展与思考 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 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2.完成 P10 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 第第 4 4 课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内容: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4、1.引导学生明白我们除了可也用手作为测量工具外,还可以有 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如小棒、橡皮、书本等。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的好 习惯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测量学习事物的长度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手中各种各样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 握基本的方法。 3.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

    15、量,掌握基 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 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 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 3 课用手来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 长度的数据,设疑:我们能不能还可以用其它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长 度和高度? 2.学生思考,同桌位商量方法。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方法,其他同 学考虑行不行,老师一一把合适的方法罗列在黑板上。 4

    16、.发布活动任务:我们就用橡皮、小立方、小棒、铅笔盒、书 本来测量桌子的长、宽和高。 二、探索活动:测量桌面的长、宽和高。 1.指导学生分组首先用小棒测量自己桌子的长、宽和高,并做 好记录。 2.分小组进行汇报,老师把各小组的测量结果都写在黑板上。 3.提问:你有没有从这些数字中发现什么? 4.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每个小组测出的都不一样。 5.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用书本、回形针、小立方体测量 桌子的长、宽和高。 三、讨论交流: 1.老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长、宽和 高,结果会不一样? 2.学生讨论,个别回答。 3.老师总结:由于用来测量的物体,同学们在测量时产生了一 定的误

    17、差,所以结果不太一样。 四、拓展活动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第第 5 5 课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 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 计数,也更准确。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 法。 3.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以图表形式

    18、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 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 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 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 4 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 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

    19、出,不同物体作为单 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 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 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发标准物。学 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 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 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 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 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

    20、和讲台的长度。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 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2.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 也可在学生测量 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 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 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 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 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 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 工具时,小立方体 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

    21、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 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 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5.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 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三、拓展活动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 窗台的长度。 第第 6 6 课课 做一个测量纸带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内容:做一个测量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 方体进行测量。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引导学

    22、生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 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 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 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塑料桶测量带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 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个

    23、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 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21*cnjy*com 2.教师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 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3.今天我们来制作自己的测量带,并用它来测量物体的周长。 二、制作、测量。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1)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 (2)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 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期。【出处:21 教育 名师】 2.学生制作纸带。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 的学生。 3.用测量纸带测量

    24、物体。先测量书的长度。填写活动手册。 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 边沿的长度,然后 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 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 三、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 2.老师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3.学生分组讨论,个别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总结:测量带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比手、小立方更轻, 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 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四、拓展活动 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 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第第 7 7 课课 比较测量纸

    25、带和尺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内容: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知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 是非常有意义的。 2.引导学生了解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 不同之处。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 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5.认识

    26、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 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 伴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 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测量纸带 、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演示引入尺子,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 历。 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 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 用。 2.明确任务。 老师:今天我们

    27、来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看看它们有什 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1)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 助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 (1)教师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把尺子的 0 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尺子上与物体 另一端对应的刻度;介绍如何读数。 (2)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3)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 记录测量结果。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21 教育网 三、学生交流讨论: 1.教师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2.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3.老师小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 是非常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 同之处。21cnjy 拓展活动: 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下家中家具的长、宽和高,并试着 用表格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