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含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652610       资源大小:298.86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小豆芽)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含解析).docx

    1、专题 03 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 第第部分部分 20212021 年高考真题年高考真题 1.(2021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 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 “不学礼,无以立” ,要“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答案】A 【解析】题干大意是:老子认为,没有了无为而治的道就要能依靠管 理者的美好品德,若品德做不到完美就需要领导者有对他人的仁慈, 领导者做不到仁慈就需要下属有忠实于事业和恩情的义气,下属没有 忠诚义气就只好用

    2、行为规范来制约,而孔子认为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 安身立命,要做到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 能动,二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其主张都是对周礼的反思,看到了周礼 对于维护统治的作用,故选 A 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是认为周礼对 于维护统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所述周礼是西周时期的,这 并不能满足封建贵族在春秋时期追求富国强民、实现成就霸业理想的 政治诉求,排除 B 项;二人的主张是面对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现实的 积极回应,而并不是说要维护夏商周的制度,排除 C 项;老子和孔子 的主张都有对周礼不同程度的认可,而当时的统治者恰恰是僭越礼乐 制度的,所以其主张都没能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3、排除 D 项。 2.(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 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 “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 尤甚者,以正风俗” 。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 ,上能事 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答案】B 【解析】从“以正风俗” 、 “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 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 故选 B 项;由“二姓之好” 、 “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 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 A 项;宋

    4、代政府并没有放弃 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 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 离,排除 C 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 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 D 项。 3.(2021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 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 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答案】B

    5、 【解析】 “善书”由士绅编撰,内容多是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 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这体现了儒家一直以来所倡 导的价值观,而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说明是在强化主流价值观,故 选 B 项;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是在南宋末年得到确立的,而不是明清 时期,排除 A 项;明清时期官方意识形态就是理学和心学,上述现象 恰恰是在助推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排除 C 项; “善书”的内容侧重于 宣扬儒家主流价值观,所以是在强调儒家经典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 而不是冲击,排除 D 项。 4.(2021广东高考选考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 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

    6、服饰颜色和制式 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比德于玉”是指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 玉一样的品德,材料中“规言矩行”是指说话赶路不离规矩,比喻言 行谨遵法度。这反映了明代生员的穿衣风格深受儒家道德伦理的影响, 故选 A 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明代八股取士的影响,并且科举制度有 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 B 项;题干比较的是庶民和生员的服 饰,和社会等级有关,但只从这两类人,无法得出明代整个社会结构 日益固化,排除 C 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审美文化的

    7、主体是市民,其 构成主要是小商贩、雇员、艺人等中下层城市居民,与材料中的“生 员”身份不一致,排除 D 项。 5.(2021山东高考选考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 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 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是:儒家学派注重礼乐,认为全国各地用相同 的乐则会上下达到和谐,社会秩序稳定,可见儒家认为乐有利于国家 的统治,墨家学派则认为乐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听狱和治理 国事,而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作的事情,可见墨家是认为有 乐

    8、是不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反映了儒墨两家的政治立场不同,故 选 B 项;儒家和墨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所以主要是 关于政治方面的,而不是文化取向方面的,排除 A 项;儒家和墨家对 乐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治国之策的态度,而不是关于学术的观点, 排除 C 项;西周时礼乐是用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的,而不是个人生活 态度,排除 D 项。 6.(2021浙江高考选考 1 月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 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 “齐物” ; “逍遥” B “天行有常” ; “仁政” 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

    9、 “非攻” D “制天命而用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D 【解析】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人道有为,即“制天命而用之” (发 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学说,这一“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故选 D 项;庄子的“齐物”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逍遥”就是对事物 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荀 子的“天行有常”指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没有突出人的地位, 排除 B 项;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指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 礼法不会有邪行;墨子的“非攻”指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排除

    10、C 项。 7.(2021浙江高考选考 1 月5)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 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 ,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 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 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 【答案】C 【解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反对埋首书册,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发明本心” ,故选 C 项;陆九渊批评 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 ,排除 A 项;.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 儒学的主张,成为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排除 B 项;程颢、 程颐兄弟

    11、合称“二程” ,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排除 D 项。 8.(2021浙江高考选考 6 月4) 汉书称颂汉武帝: “雄材大略 虽诗 书所称,何有加焉! ”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 思想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之外,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 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故选 B 项;汉武帝推行察举制,隋唐以后, 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排除 A 项;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开 拓大一统事业,汉武帝改变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排除 C 项;汉武 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主张, 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12、, “重 新”说法错误,排除 D 项。 9.(2021浙江高考选考 6 月7)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 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 观。他强调 A “心外无理”B “宇宙便是吾心” 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天地之化日新” 【答案】D 【解析】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 调“天地之化日新”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故选 D 项;明 代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排除 A 项;南宋陆 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排除 B 项;普罗塔格拉提 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

    13、的第一次觉醒,排除 C 项。 10.(2021广东高考选考17)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 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 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 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 给朝廷。 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 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 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 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

    14、即 佛、道) ,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 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 “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 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已之臆见,而必力 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 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6 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 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8 分) 【答案】 (1)背景:秦始皇“焚书坑儒”,大

    15、量典籍遭到破坏;汉武帝采纳董 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汉武帝重用文人贤 士,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原因:身体力行,收集并整理先秦古籍;重视对古籍的考辩,力求真 实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2)原因:宋明理学学风空疏;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阮元经世致 用思想。 内涵:科学精神或科学方法。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 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 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可知,秦始皇 “焚书坑儒”,使大量典籍遭到破坏;汉武帝时尊崇儒术,儒学成为 官方统治思想;汉武帝重用文人贤士,重视文化教育建设等。第二小 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

    16、,实事求是, 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可知,河间献王身 体力行,收集并整理先秦古籍;重视对古籍的考辩,力求真实的治学 态度和方法等。 (2)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 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话之境可知宋明理学学风空疏,脱离现实,僵化 教条;根据材料二中“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圣贤讲学,不在空言, 实而已矣可知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违背了儒学传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商品经济活跃,经世致用思潮兴起等。 第二小问新内涵,根据材料二中“近人来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 是为学鹊,颇饶有科学的精神”,可知在民族危机与西学东渐的背 景下,梁启超提倡科学精神

    17、或科学方法思想启蒙,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11.(2021浙江高考选考 6 月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 责实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 。 “万乘之主,千乘之 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 引自韩非子 材料二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 ,然后才有“天 下定于一” 。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 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 , 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 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

    18、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 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 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 (5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 分析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 作用。 (5 分) 【答案】 (1)代表: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 命运:逐渐消失;法治思想被儒学吸收;维护统治的工具。 (2)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作用: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19、治的重要标志。 【解析】 (1)第一小问代表,据材料一“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 “引自 韩非子 ”结合所学得出战国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吴起、申 不害、韩非。第二小问命运,结合所学得出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 ,其法治思想被 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必须礼崩乐坏 ,然后才有天下 定于一 ”结合所学得出春秋时期礼乐制崩溃使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互 相兼并。第二小问区别,据材料二“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 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结合所学得出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 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20、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 形式。第三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得出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第部分 2021 年各地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2021陕西榆林四模24)殷商时期,盘庚提出“罔不惟民之承 保” “式敷民德” ;西周时期,文王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用咸 和万民” 。这说明,商周时期() A统治者推行“仁政”B儒家民本思想受到重视 C宗法观念日益强化D养济保民思想既已出现 【答案】D 【解析】殷商和西周的统治者都意识到执政需注重民众的需求、考虑 民众的愿望,统治者更加注重

    21、民众的作用,说明养济保民思想已经出 现,故选 D 项; “仁政”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排除 A 项;儒家民 本思想是春秋时期出现,儒家创始人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排除 B 项;宗法观念是血缘家族的体现,与注重民众的需求的保民思想无关, 排除 C 项。 2 (2021山东泰安高考全真模拟1)在夏商由盛而衰以至覆灭的历 史镜鉴中,周人最终将“德”与“民”确定为“政”之根本,用人伦 道德重塑“天” “帝”内核,天神与天命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得以重新 确立。用人的这些观念() A完善了君权神授理论B破除了对原始神灵的崇拜 C丰富了先秦人文主义D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将德与

    22、“民确定为“政之根本,用人伦道 德重塑天 帝内核” ,可知周人强调血缘人伦秩序,并与此明确 天神权威,巩固统治,丰富人文主义内涵,故选 C 项;依所学,汉代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理论,排除 A 项; “天神与天命的权威性和可 靠性也得以重新确立” ,可知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因此并未破除对原 始神灵的崇拜,排除 B 项; “用人伦道德重塑天 帝内核,天神 与天命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得以重新确立” ,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用人伦 秩序强化天神权威,而非强调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排除 D 项。 3 (2021广西 5 月高考模拟24)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 用来说明() 史料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

    23、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 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答案】B 【解析】 尚书中的“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 听自我民听” “永保民”体现出爱惜民力、重民、安民、保民思想,有 早期民本思想的内涵,故选 B 项;殷商时期,统治者往往通过占卜的 方式决定国家大事,体现出政治行为的神秘色彩,与保民思想无关, 排除 A 项;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排除 C 项;上天命令君主,君主 是天意的体现,是用神权强化王权,排除 D 项。 4 (202

    24、1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5 月联考1)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 “思”和“行”相结合,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 放心” “有心养心” “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A注重主体自觉性B突出教化功能性 C主张格物致知论D强调仁礼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学” “思”和“行”相结合、 “养心、养气”之说、 “求放心” “有心养心” “养浩然之气”都是关于人作为个体主动自觉的修养的内 容,故选 A 项;教化功能是对别人的,而题干信息是人对自己的主动 要求,排除 B 项;格物致知论是宋代理学家的主张,与

    25、先秦时间不符, 排除 C 项;仁是人对他人的态度,礼是主张贵贱有序,题干强调的是 人自身的修养问题,排除 D 项。 5 (2021山东青岛高三自主检测1)春秋时期,晏婴提出“利于国 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两者的共同点是() A宣扬变法革新B主张以民为本 C维护邦国利益D规范统治秩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 利于国者爱之(对国家有利的人和事,我们都应该 喜爱和欢迎)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 不沿用旧的法度) ”可知两者都是主张维护邦国利益,故选 C 项;仅 商鞅主张宣扬变法革新,排除 A 项;儒家

    26、思想主张以民为本,排除 B 项;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诸侯纷纷变法图强,且材 料没有涉及规范统治秩序,排除 D 项。 6 (2021辽宁大连二模1)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道于老师 孔子。子贡问: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这一思想,理学家程颢曾经指出: “以己 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恕”道 () A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B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束缚 C有利于和谐社会形成D得到民众普遍自觉遵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 恕也”可知,其强调的是建立一种和

    27、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 维护社会稳定,故选 C 项;材料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目的是稳 定社会秩序,并非是维护等级制度,排除 A 项;料强调建立和谐的人 际关系,与对人的束缚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提倡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 “普遍自觉遵守”过于绝对,排除 C 项。 7 (2021山东临沂二模1)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 子希望建立“王道乐土” ,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 他们所说的“道”是() 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B追求平等和谐的共同标准 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 【答案】A 【解析】 “天下有道”的社会指社会秩序, “王道乐土”

    28、指王的社会秩 序, “以道佐人主者”也可以理解为方法、规则,综合所述说明“道” 即秩序、规则,故选 A 项; “天下有道”不能说明平等,奴隶社会本身 就是不平等社会,排除 B 项; “天下有道”指秩序,而不是道德品质, 排除 C 项; “天下有道”的社会强调社会的秩序和规则,并不能说明这 秩序符合自然规则,排除 D 项。 8 (2021四川广元三模24)孔子提出了“君子”的概念,他认为 “君子”对公共事务有着宽阔的视野,不会因个人私利而影响其对事 物的判断。他还认为只有把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有责任心的人充 实到政府各部门,才能建立起一个好政府。孔子的这一理念() A体现了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冲

    29、击了周代的礼乐制度 C影响了各朝代的治国模式D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 君子不会因个人私利而影响”可知君子 是理想化的人格,据材料“良好教育的人和有责任心的人建立起 一个好政府”可知孔子主张建立理想化的政府,在纷争混乱的春秋战 国时期难以实现,故选 A 项;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排除 B 项;各朝代 的治国模式基本沿用法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C 项;春秋 战国时期,各诸侯纷纷变法,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孔子的理念没有契 合社会现实,排除 D 项。 9 (2021四川内江三模24) 礼记是对孔子“礼”的解说。汉代 礼记礼运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

    30、义以为纪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如有不由此者,在執(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小小的安定) ” 这种“小康”理想() A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B奠定了中华文化基因 C反映了孔子保守主张D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义以为纪” “未有不谨于礼者 也” ,可知礼是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 周成王和周公旦都谨慎奉行礼制,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 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就叫做小康,而这正是中国传 统文化所追求的守秩序、遵礼仪的理想社会,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因, 故选 B 项;汉代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

    31、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礼制 的重要作用,并不是孔子恢复周礼的内容,排除 C 项;这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之一,并没有体现其阻碍社会进步的弊端,排除 D 项。 10 (2021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4)从春秋开始古代逐渐 形成了以“仁战”为核心的武德文化主要包括“义战” 、 “人和”的习 武原则, “师出以律”的行武方路, “精忠报国” 、 “唯人是保”的侠客 精神。 “仁、义、忠、智、勇、严、信、礼”的武德标准等。据此可知,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 A与春秋争霸密切相关B深受儒家文化的沁润 C主要流行于军营之中D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 【答案】B 【解析】据材料“ 仁、义、忠、智、勇、严、

    32、信、礼的武德标准等” 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仁” “礼”可知,武德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 故选 B 项;据所学“春秋无义战”可知春秋争霸会冲击仁义思想,排 除 A 项;材料主旨是武德文化的内容,没有涉及武德文化的适用范围, 排除 C 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武德文化不受 统治者重视,排除 D 项。 11 (2021山东日照二模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 各引一端” ,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 角量也,谓之法 管子七 法 法不阿贵, 绳不绕曲, 法之所加, 智者弗能辞, 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有

    33、 度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 是 私与法争,其害甚于无法 慎子逸 文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 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 诡 使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B强调因势制宜C追求礼法结合D重视社 会和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尺寸也、规矩也” “法不阿贵”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 不行” “法令行而私道废” ,可知制定法律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故选 A 项;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可知材料强调法律要一视同仁,反对法律 因势制宜,排除 B 项;法家思想强调法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排除 C 项;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34、 , 可知材料强调法律注重公平公正,而非强调法律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的 作用,排除 D 项。 12 (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1)战国时期,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 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道的机会。如孟子、 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停留过,荀 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他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 “不任职而论 国事” ,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齐国国君推行礼乐仁政B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 荣 C齐国重用儒学士人治国D儒学适应统治者的迫切需 要 【答案】B 【解析】 “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反映

    35、的是战国时期士人流动频繁,材料“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 中心”反映的是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故选 B 项;材料“士人 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道的 机会” ,并非单指齐国,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士人流动频 繁,未涉及齐国重用儒学士人治国,排除 C 项;适应统治者迫切需要 的是法家思想,排除 D 项。 13 (2021山西运城城市高中联合体高三 4 月模拟24)战国时魏国 的竹书纪年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而史记记载:三年之 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史书反映的事件() A 竹书纪年成书时间早,比较可信 B 史记是比较符合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需求

    36、C两本史书证实了夏朝历史的开端 D反映了中央内部王权的争夺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可知这一记载符合 儒家的孝道文化,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史记成 书于西汉,故选 B 项;据材料“战国时魏国的竹书纪年 ”可知竹 书纪年并非夏代的第一手史料,不一定可信,排除 A 项;据二重证 据法,只有史料记载不能证实夏朝的开端,还需要出土文物进行验证, 排除 C 项;据所学当时还没有中央王权,排除 D 项。 14 (2021 江西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 24) 孟子在解释 “武 王伐纣是否是弑君”的问题时说: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 贼之人谓之一

    37、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的解释主要是基 于() A法治学说B兼爱学说C德治学说D性善学 说 【答案】C 【解析】孟子认为武王伐纣不是弑君,因为商纣王是不仁不义之人, 所以孟子说只听过讨伐这个不仁不义的人,没有听说是弑君,所以孟 子的标准是仁义、德政,故选 C 项;孟子对于弑君标准的判断是“仁” , 并不是法治,排除 A 项;兼爱是墨家的思想,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 同等的去爱所有人,排除 B 项;性善是对人性的判断,不是对弑君标 准的判断,排除 D 项。 15 (2021河北邯郸三模1)孟子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构建其政治理 想,他通过“民贵君轻”的价值阐扬、 “保民而王”的具体策略以

    38、及“与 民同乐”的共生情怀,实现了从“仁心”到“仁政”的超越。孟子的 仁政思想() A要求君主与百姓都应具有一颗仁爱之心 B “保民而王”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最终落脚点 C民贵君轻思想得到所有封建帝王的认可 D “与民同乐”的情怀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实现了从仁心到仁政的超越” ,结合民本思 想的内容,可知孟子将孔子“仁”的哲学理念引入政治理念中,形成 了“仁政”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以民为本从而实 现称霸诸侯的政治目标, 故选 B 项; “仁政” 思想的主题实施者是君王, 排除 A 项; “民贵君轻”的思想很难得到暴君的认可,排除 C 项;孟子 仁政思想

    39、的核心是“王道” ,排除 D 项。 16 (2021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24)孟子曾对井田制 的崩溃耿耿于怀。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每 家农户耕种同等数量的份田,过着没有差别的和谐生活。这表明了孟 子() A对井田制度的理想化诉求B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 C反对实行土地的私有制度D以复古为治国的政治目标 【答案】A 【解析】 “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理想 化的模式,希望贵族先公后私,井然有序,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故选 A 项; “仁政必自经界始”可以看出孟子对因井田制达

    40、到社会有序的一种 理想追求, 而没有提到它种制度与现实的冲突性, 排除 B 项; “公事毕, 然后敢治私事” 可见在孟子眼中, 是可以有私田存在的, 排除 C 项; “每 家农户耕种同等数量的份田,过着没有差别的和谐生活”可以看出孟 子的治国理想,因为“仁政必自经界始”可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秩序, 而不是回到古代,排除 D 项。 17 (2021河北保定二模2)古代皇帝冕服上的十二章花纹各有不 同的寓意,如,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山是比喻王者威重 四方,为众人所仰望;华虫(雉)取其文采,象征文德;彝为宗庙礼 器,雕虎猿花纹,表示威猛、智慧和孝行;水藻喻以水清玉洁,品行 高尚。据此可知,皇帝

    41、的冕服() A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 念 C宣扬了儒家“仁”的治国理念D反映了农业文明生产方式 的落后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皇帝的冕服与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山水花鸟、 原始图腾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观 念和审美思想,故选 B 项;皇帝的冕服显示帝王的威仪神圣和至高无 上,不可能通过冕服维持社会秩序,排除 A 项; “仁”的治国理念只是 部分花纹蕴含的寓意,与“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等无关, 排除 C 项;农业文明生产方式的落后指封建社会下的铁犁牛耕的小农 经济长期停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18 (2021安徽

    42、A10 联盟高考最后一卷25)汉高帝(刘邦)以“孝 治天下” ,推重“孝道” ;自惠帝始,西汉天子皆以“孝”为谥,如汉 景帝谥为“孝景皇帝” ;汉武帝时,以察举“孝” “廉”为进仕门径。 这反映出当时() A儒道思想开始走向融合B治国理念继承了法家精神 C政治统治借助血缘伦理D察举制影响社会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以孝治天下 ,推重孝道 ” “西汉天子皆以孝 为谥” “以察举孝 廉为进仕门径” ,可知汉代皇帝高举“孝” , 实则是借助人伦中的“孝” ,将其扩充至万民对皇帝的“忠” ,故选 C 项;儒道思想融合只在汉武帝时,排除 A 项;汉代治国理念先实黄老 之学,后是儒家思想,排

    43、除 B 项;正是因为汉代以孝治国,才实行察 举制,排除 D 项。 19 (2021福建三明三模2)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 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 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 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引经决狱”这种司法审判方式的解读和列举的史料 可知,这是据春秋经义中“父子相隐”理论形成了“亲亲相隐” 的司法原则,通过引用儒家经典所载的古老判例或某项司法原则对案 件做出判决,表明了道德影响法律判决,故

    44、选 B 项;材料是关于法律 受到道德的影响,不是冲击法律建设,排除 A 项;题干强调的是法学 方面的司法审判方式,并未提及儒学思想,排除 C 项;题干是关于道 德对法律判决的影响,未体现宗族血缘逐渐淡化,排除 D 项。 20 (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25)春秋战国时期, 忠与孝分离,君可以选择臣,臣亦可以选择君;汉代宣扬忠孝一体, 并将行孝对象在父母长辈之外又衍生出君主和师长。这种变化() A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C削弱了宗法血缘的影响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忠孝一体行孝对象衍生出君主”可知汉代 进一步强化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

    45、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 A 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排除 B 项; 汉代宣扬忠孝一体,深受宗法血缘的影响,排除 C 项;西周时期的分 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排除 D 项。 21 (2021山西二模25)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 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 都要引经据典,以表 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 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这表明当时() 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 大权 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 缓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所

    46、述,皇帝和大臣在各项事务中引经据典,以求合 理合经,可以看出儒家经典成为皇帝和大臣政治认同的标准,故选 A 项;儒家思想影响政务办理,不代表着国家大臣都是儒家学派,排除 B 项;儒家思想只是在事务的执行上有标准化的影响,并没有直接影响 到皇位继承,独尊儒术是为皇帝服务,并非制约皇帝,排除 C 项;皇 权与相权之争涉及到相权的扩张与收缩,材料未谈及丞相权力大小, 与之无关,排除 D 项。 22 (2021安徽“五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5)如图是汉墓出土画像 石农作养老图的拓片,画中一老者手持鸠杖坐于树下(东汉郑 玄据 周礼 注解鸠杖是君王赐予之物) , 一人手提食盒准备侍奉老者。 这反映汉代()

    47、A扶助老幼的社保体系完备B休养生息政策开始实施 C书画作品体现了文人意趣D儒学教化引领社会风尚 【答案】D 【解析】据题干“画中一老者手持鸠杖坐于树下(东汉郑玄据周礼 注解鸠杖是君王赐予之物) ,一人手提食盒准备侍奉老者” ,反映出社 会的良好风尚,结合其为“汉墓出土”可知,这表明汉代儒学教化的 “尊老爱幼”引领社会风尚,故选 D 项;1992 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 正式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制度,排除 A 项;休养生息政策开始 实施于汉初,材料反映的时间是在东汉,排除 B 项;该画像石主要折 射出当时的儒学社会风尚,其重在写实,而非抒臆,排除 C 项。 23 (2021辽宁“决胜新高考名

    48、校交流”高三 3 月联考2)有研 究认为,在汉武帝身边的亲信重臣中,固然儒者较多,但并非纯儒, 而是兼通其他学派者,即所谓“习于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者, 这样的官吏在政事上倾向法治,叫作“文法吏” 。这反映出西汉() A独尊儒术的措施被废止B法治思想蕴含在官方学说 之中 C出现了儒道并进的局面D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不断 提升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亲信重臣中有大量文法吏,而文法 吏“习于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说明当时法治思想蕴含在官方 推崇的儒学中,故选 B 项;西汉独尊儒术,排除 A 项;题干中的文法 吏是儒法并进,而非儒道并进,排除 C 项;文法吏在政事方面

    49、倾向于 法家,而且这些群体并不能使得整个官僚队伍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 升,排除 D 项。 24 (2021山东淄博高三 4 月阶段性诊断考试2)司马迁的史记 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 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 ,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 , 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 ,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 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答案】D 【解析】西汉司马迁为吕后设吕太后本纪 ,惠帝和吕后同传,体现 了司马迁著史的求实精神; 东汉班固为惠帝作 惠帝纪 , 为吕后作 高 后纪 ,舍吕后

    50、本姓从夫,且置于高后纪之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 的男尊女卑,尊礼从礼等,是其影响班固著述,故选 D 项;材料客观 陈述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但题干问题是解读其出现不同的原因,排 除 A 项;西汉和东汉均有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B 项;母系意识影响力 减弱的原因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影响力的增强,且题干强调思想文化影 响下引起的修史方式的不同,排除 C 项。 25 (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高考押题卷25)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 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张楚”的纪年顺 序,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但只把 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陈 胜和项羽都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