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题 1414 现代中国的科技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教育、 文学艺术成文学艺术成 就就 第第部分部分 20212021 年高考真题年高考真题 1.(2021浙江高考选考 1 月14)新中国成立时,科技人员不足五 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 科研几乎一片空白。20 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这得益于() 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 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863 计划” “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 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BCD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 生的
2、发展方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故正确;中央政府各 个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推动了科研的进步, 故正确; “863 计划(1986 年) ” “火炬计划(1988 年) ”等重大科技 规划实施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新 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 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故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2.(2021广东高考选考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 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
3、之光荣,及近代所受 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 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 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 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 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 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 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1932 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 (说明:运用
4、具体史实,对材料所 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答案】示例 1:目标一 观点: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 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 题。 分析: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我们的祖先建设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 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 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 30 年代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各阶级、阶层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 醒。在这个过程中,对
5、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愈发重要。 结论: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一,既可以 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培养其家国情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一个重要举措。 示例 2:目标二 观点:了解中国文化演进历程,尤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培养高尚的 志趣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品质。 分析: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推动了 世界文明进程;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 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 欧洲,促进
6、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促进 了东南亚的开发。30 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 一目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又可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 因此,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二,既树立 了青年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锤炼了学生的意志,提升了其品 德修养。 示例 3:目标三 观点:了解各国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常识,关注国际形势, 唤醒学生对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分析: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7、,维新派 的托古改制与宣传进化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些论调在新文化 五四运动后逐渐归于理性,青年学生既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 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30 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这一目标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 地位,又可以培养其对本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 因此,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三,既可以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主题是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 研制的一些探索。首先,课程目标在
8、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 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标准来体现和实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教师角度来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制定的最高要 求。从学生角度来讲,似乎关联度不大,但我们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来理解这道题。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体现的是 主流意识形态,1932 年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置,体现了当时国家发 展的需要。其次,本题为观点评析题,题目要求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 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这就要求准确把握材料中的观点,陈述 自己的看法,并得出结论性意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可以整体评析: 如,该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适应了救亡图存的主题;也可以 对
9、每一点展开评析,如,课程标准的目标一是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 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 认为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也可以评析其局限性,如, 该目标缺乏对民众运用的学习等,但必须观点正确。本题的落脚点是 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通过对历史上优秀文化、先辈奋斗足迹 的回忆,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爱国热情。 第第部分部分 20212021 年各地模拟试题年各地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2021福建厦门三模10)1950 年,木偶戏艺人袁克勤当选陕西 省文代会代表,次
10、年又被选为长安县人大代表。他经营的剧社革新舞 台布景,推出符合新时代的剧目,营业额稳步上升。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A人民政府接管了私营工商业B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 C “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D文艺工作服务人民大众 【答案】D 【解析】木偶戏艺人能当选为文代会代表和人大代表,是其行为符合 人民需要、受到人民信任的结果,故选 D 项;1950 年,人民政府并没 有接管私营工商业,而是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排除 A 项;题干中的信 息不是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而是体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文艺部门 发生的变化,排除 B 项; “双百”方针是在 1956 年才提出的,与题干 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2 (
11、2021四川德阳一模22)在 1950 年和 1951 年,毛泽东曾 2 次 致信教育部, 要求 “各校要注意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 , 要学生做到 “身 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并于 1953 年将“身体好”列为“三好学生” 第一条。这反映了() A注重身体锻炼成为社会共识B国家战略对新中国教育的 要求 C竞技体育目标深入教育领域D新中国教育方针发生重大 变化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各校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要学生做到身体 好、学习好、工作好,并于 1953 年将身体好列为三好学生第一条”可 知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一五计划的开展,对劳动者的身体素 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故选
12、B 项;材料强调的是在教育领域提出身体 健康的理念,而非全社会的共识,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身体健康, 而非竞技体育,排除 C 项;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 除 D 项。 3 (2021山东潍坊高三 3 月高考模拟10)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 织出版社创作了大量连环画,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民翻身、 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知识、婚姻问题、 儿童故事等方面。此举旨在() A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B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 C利用连环画通俗性教育民众D推动扫盲教育的顺利开展 【答案】C 【解析】新中国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要 向广大工
13、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民众,与材料中“政 府组织出版社创作”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相符, 故选 C 项;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不符,排除 A 项;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 1953 年,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不符, 排除 B 项; 1952 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与材料中 “新 中国成立后”不符,且扫盲教育重在识字,与材料中“大量连环画” 不符,排除 D 项。 4 (2021吉林长春三模31)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演员侯宝林、 作家老舍、语言学家吕叔湘等成立相声改进小组,
14、成立识字班,停演 了部分拿伦理和底层群众开玩笑的段子,并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曲艺服 务大队,配合形势创作如此美国 圣诞节攻势等受到欢迎的新文 艺作品。这些做法() A体现了文艺新风为国家服务B鼓舞了中朝军民的战斗士 气 C贯彻了“双百”方针的精神D完成了传统曲艺的推陈出 新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成立识字班,停演了部分拿伦理和底层群众开玩笑 的段子”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需要, “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曲艺服 务大队,配合形势创作如此美国 圣诞节攻势 ”体现了服务于抗 美援朝的需要,这些都体现了文艺新风为国家服务,故选 A 项;选项 表述仅是材料中 “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 “创作 如此
15、美国 圣诞节攻势 ”部分做法的作用,选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 B 项;根 据所学, “双百 ”方针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 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材料中并未体现学术的争鸣, 排除 C 项;传统曲艺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完成”一词表述有误,排除 D 项。 5 (2021江西南昌二模30)1952 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 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 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 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 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是对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B适
16、应国家基本建设的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考古学属于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设置体现了国家在有针对 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适应了建国初期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 建设的需要,故选 B 项;教育体系是指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 的有序组合,范围广泛,仅从大学考古学专业的设置无法看出该体系 的发展,排除 A 项; “双百”方针是在 1956 年才提出的,晚于材料中 的时间,排除 C 项;计划经济体制于 1992 年才正式提出,21 世纪初才 初步确立,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6 (2021四川泸州三模31)1952 年,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暂行规 程
17、和中学暂行规程 ,规定小学学生成绩分为学业成绩和操行成绩 两项,中学学生成绩分为学业成绩、操行成绩和体育成绩三项。这些 规定() A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标志教育法规的完善 C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D推动了一五计划实施 【答案】C 【解析】 “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 ,学业 成绩和操行成绩两项、体育成绩”可知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规定中 小学生成绩,除了关注学业成绩外,还关注品德、体育等成绩,表明 我国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故 选 C 项;依所学,2001 年初,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普及,排除 A 项;材 料中“规定小学学生成绩、中学学生成绩”可知材料强
18、调的是对于中 小学生成绩的规定,而非强调完善法律法规,排除 B 项;依所学,一 五计划起止时间为 19531957 年, 与材料 “1952 年, 教育部公布了 小 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 ”不符,排除 D 项。 7 (2021安徽蚌埠一模12)1952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 规程 (草案)在全国试行。规程将“爱劳动”提升到“国民公德”的 层面,要求教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该规 程() A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B满足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C促成人民教育事业的奠基D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规程将爱劳动 ”提升到国民公德的层面, 要求教
19、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可知 1952 年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即将进行一化三改,规程的颁发是适应国民经济 建设的需要,故选 A 项;规程重视对“国民公德”的教育,而不仅仅 是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排除 B 项;材料重在强调教育的多面性而非 人民性,排除 C 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才提出全面发展的教 育方针,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8 (2021 四川凉山州三模 30) 1912 年后, 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大 学规程 ,规定大学历史学分为中国史、外国史两类,西洋史逐渐成为 外国史的主流。到 50 年代初的世界史已不再是西洋史,对亚、非、拉 美都开展了教学与研究,世界史取代
20、西洋史已成必然之势。这一变化 表明() A世界格局发生转变B中国成为亚太中心 C中国全面融入世界D大西洋国家的崛起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到 50 年代初的世界史已不再是西洋史,对亚、非、 拉美都开展了教学与研究,世界史取代西洋史已成必然之势” ,结合所 学可知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世界史已不再是西洋史,对亚、非、拉美都 开展了教学与研究,此时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中国更加注重对发展中 国家的历史教学和研究,故选 A 项;当时中国还没有成为亚太中心, 排除 B 项;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的历史研究受到意识形态影响, 外交实行“一边倒” ,并没有全面融入世界,排除 C 项;新航路开
21、辟后 大西洋国家就崛起了,排除 D 项。 9 (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0)图 4 是 1952 年 5 月 至 1953 年底,中国高校院系调整示意图。 图 4 图 4 反映了当时中国() A外交政第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反思苏联经验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D 【解析】1952 年底以后工业类别的高校数量始终保持第一位,其次是 农林及医药类,而综合类及财经类数量明显下降,说明当时国家的重 心是进行工业建设,高校类别的调整适应了当时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故选 D 项;20 世纪 50 年代初我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未发生大的转 变,排除 A 项;1953
22、年底中国还没有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B 项; 院校的调整是为了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与反思苏联经验无关,排除 C 项。 10 (2021四川攀枝花一模34)图 8 是上海电信局制订的改进知识 分子工作计划摘录。促成该计划制订的是() 保证高级知识分子每周至少有 40 小时用于技术 业务生产工作。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俄文。 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 图 8 A “向科学进军”的号召B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D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的战略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高级知识分子每周至少有 40 小时用于技术业务生产 工作、学习俄文、思想改造工作”可
23、知国家重视技术业务生产与学习 俄文,结合所学可知,1956 年至 1967 年,国家与苏联合作,开展国防 科技建设,从而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故选 A 项;1977 年 5 月,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排除 B 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这与材料中“知识分 子的思想改造、学习俄文”不相符,排除 C 项;依所学,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这与材料中“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工作”不相符,排除 D 项。 11 (2021四川遂宁三模30)下图是著名画家周令钊 1953 年创作 的画作。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24、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 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结出的丰硕成果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的社会风尚 【答案】D 【解析】1953 年,中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 “学习红军长征的战斗 精神,征服自然,建设我们的国家”的口号对国家建设需要的迎合, 故选 D 项;这幅画具有写实风格,与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不 符,排除 A 项;图示工人,结合“1953 年”这一时间点,并非是农民 参与生产,排除 B 项;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提出的,排除 C 项。 12 (2021广东茂名二模9)在 1952、1953 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 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一些理
25、工科大学生,甚 至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 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 中使用,重点配备。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D大跃进运动提高毕业生工 作积极性 【答案】A 【解析】大批毕业生奔赴工业建设最前线,这一毕业分配现象与当时 党和国家重点发展工业的战略方针密不可分,故选 A 项;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开始的,排除 B 项;1956 年三大 改造完成后计划经济在我国初步建立, 时间不符, 排除 C 项; “大跃进” 运动开始于 1958 年,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3 (2021辽宁
26、葫芦岛二模9)19501953 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 放军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教育运动。在扫盲运动中,全军参加文化 学习的人数达 150 多万人,其中干部 32 万人。开办速成中学 55 所, 速成小学 222 所。 全军共抽调 14 万干部担任文化教员和其他教学工作, 每个连队配备 34 名文化教员。至 1953 年,全军官兵基本摘掉了文 盲、半文盲帽子。扫盲运动() 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 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让中国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ABCD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通过扫盲运动,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为人 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
27、必要的条件,符合扫盲运动的历史 意义,与抗美援朝无关,故错误;扫盲运动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 故正确;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建设解放军的现代化,故正确; 全军官兵基本摘掉了文盲、半文盲帽子,不是全中国,故错误;选 择 A 项符合题意。 14 (2021陕西榆林四模31)1956 年 1 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会议报告中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 号,要求确立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并且提出了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 各项措施。此次会议的部署意在() A建立科学事业计划体制B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 C贯彻“双百”文艺方针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B 【解析】中共提出“向现代科学进
28、军”的口号,要求确立科学发展的 远景规划,提出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各项措施,是为了调动知识分子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故选 B 项;让知识分子服务于国家的工 业化建设,不是建立科学事业的计划体制,排除 A 项;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排除 C 项; “科 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 1995 年,排除 D 项。 15 (2021浙江宁波“十校”高三 3 月联考11)著名美学家朱光潜 说: “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 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 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
29、我不愿,而是由于我 不敢。 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这说明“双百 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提高了美学的学术地位 C促成民主新阶段的到来D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方针出台前,朱光潜对中共的文化 政策心存顾虑而不敢创作,但方针出台后,他便有勇气放心创作了, 这说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故选 D 项; “百花齐放”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排除 A 项; “百家争鸣”推 动美学艺术发展,与提高美学的学术地位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 的是新中国的文学政策,并未促成民主新阶段到来,排除 C
30、 项。 16 (2021湖南株洲一模10)1956 年,周恩来总理在知识分子会议 上指出: “我们必须首先打破那种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依赖思想” , “既不 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 学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这反映出当时() A发展科技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B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 系改善 C中苏关系恶化已影响科技交流D我国对科技发展之路的理 性认识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1956 年,周恩来在知识分子会议上指出,我们不 能有缺乏自信的依赖思想,但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先进科学 技术的学习,这反映出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科 学技术,体
31、现对科技发展之路的理性认识,故选 D 项;材料反映了如 何发展科学技术, 而非发展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排除 A 项; 1956 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对中国敌视封锁和包围,关系并 未缓和,排除 B 项;中苏关系恶化是在 1960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除 C 项。 17 (2021辽宁丹东一模9)新中国的第一部体育电影是两个小 足球队 (1956) ,影片讲述了高中生王力因自大而输掉足球比赛,在 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下改正缺点获得认可的故事。还有电影女篮 5 号 (1957) 、 小足球队 (1965)等也表达了类似的主题。这类电影 旨在() A传达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B倡导国
32、民为建设强身健体 C构建民众的集体主义意识D促进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需要集体配合的运动项目因一人自大而失 败,被教育后获得认可,这一时期还有类似电影出现,可以看出想通 过体育题材的电影来构建民众的集体意识,故选 C 项;材料并未传播 向上的体育精神,而是强调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协作,排除 A 项;材料 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并非倡导强身健体,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 是体育协作精神,并非是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排除 D 项。 18 (2021山东淄博高三 3 月模拟考试10)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一批文学作品。他 们
33、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 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得益于() A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影响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D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一批文学作品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 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这得益于 1956 年“双 百方针”的推行,故选 C 项;此时的文学尚未摆脱意识形态影响,排 除 A 项;改革开放政策确定是在 1978 年,排除 B 项;百家争鸣是学术 思想,材料和百花齐放有关,排除 D 项。 19 (2021北京丰台区二模15)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 出
34、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1867 年,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指出剩余 确立了无产阶 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级斗争的指导 思想 B 至 1911 年,中国共修建铁路 8200 公里, 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占 46%, 贷款修 筑占 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 1200 公里, 只占 14% 列强控制了中 国的经济命脉 C 1935 年,美国成立工程振兴局。在 1935 1943 年间,该局雇佣了近 330 万人,共主 办 25 万个工程项目,花费了 110 亿美元用 于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项目 刺激生产和消 费, 缓和了劳资 矛盾 D 1956 年,
35、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 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 有利于文化和 科学事业的发 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的发言可以有利于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科学事业发展的史实相应, 故选 D 项; 资本论并未涉及无产阶级斗争的内容,不能直接推断出 结论,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确立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排除 A 项;材料中仅能反映中国铁路方面受到外国列强控制,并不能代表经 济命脉被列强控制,排除 B 项;罗斯福新政的史实只涉及举办救济和 公共工程这一方面,可以推断出刺激生产和消费,但不能缓和劳资矛 盾,排除 C 项。 20 (2021天一大
36、联考“顶尖计划”高三第一次考试14)1956 年下 半年,我国科技文艺领域出现了多次大讨论,既有戏剧界对“鬼戏” 是否是封建迷信的讨论,也有对麻雀是否是“四害(老鼠、麻雀、苍 蝇和蚊子) ”的讨论。这些讨论() A表明科技文艺政策亟待确立B践行了“双百”方针的精 神 C不利于科技文艺界内部团结D反映了“左”倾思想的盛 行 【答案】B 【解析】 “既有戏剧界对鬼戏是否是封建迷信的讨论,也有对麻雀 是否是四害(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 的讨论”反映 1956 年提 出双百方针,体现在文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故选 B 项; 1956 年 5 月双百方针提出,排除 A 项;大讨论有利于思想解放
37、,排除 C 项; “左”倾思想的盛行是在“文革”时期,排除 D 项。 21 (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9)至 1957 年底,中国体育学界掀起 了体育学术论争,大家纷纷就传统武术等体育发展问题展开大讨论。 当时体育界仅有的两家专业期刊, 体育文丛和新体育还增辟专 栏,发表我国体育学界的不同言论,体育学术界进而呈现出空前的繁 荣。体育界的学术繁荣() A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折射出当时体育学界浮夸 盛行 C说明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重心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 出和践行 【答案】D 【解析】1956 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双百方针,鼓励学术的讨论和发展, 体育学术的争论,就是双百方针的践行,故
38、选 D 项;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在 195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浮夸风起于大跃进, 是在 1958 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材料的内容是体育学术的 争论,没有涉及增强人民体质,排除 C 项。 22 (2021安徽池州高三上学期期末31)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最 高国务会议上指出: “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 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 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 ”毛泽东的这一讲话()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B进一步阐释了“双百”方 针的作用 C强调对科学艺术工作的态度应慎重D意在构建社会
39、主义的艺术 意识形态 【答案】B 【解析】毛泽东提出的处理科学、艺术争议问题的方针,是“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具体体现,为科学和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 论保障,故选 B 项;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 出了“双百”方针,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态度的作用,而非态度本身, 排除 C 项; “双百” 方针的提出意在促进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排除 D 项。 23 (2021贵族盘州一模31)1958 年,教育部提出初高中各年级都 开设生产劳动课,每周 2 课时;各年级每学年均有 1428 天的体力劳 动时间。1961 年,教育部又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倡导劳动与教 育相
40、结合,劳动课时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作出了重大调整 C工业化降低劳动技能要求D适应国家调整的时代要求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58 年,教育部提出初高中各年级都开设生产劳动 课1961 年,教育部又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倡导劳动与教育 相结合,劳动课时明显减少” ,结合所学知识,1958 年处于生产大跃进 时期,存在“左”倾错误,1961 年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纠正“左” 倾错误,故选 D 项;劳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排除 A 项;这一时 期,中国的教育方针并未作出重大调整,排除 B 项;工业化对劳动技 能的要求逐渐提升,排除 C
41、项。 24 (2021甘肃二模31)图 6 是 1962 年出版的文字改革中丰 子恺先生的今昔对比图。当时文字改革的目的是() 图 6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据上图,可知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转变,增强了汉字的 实用性,有利于汉字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故选 B 项;新 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排除 A 项; 1956 年毛泽东提出 “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 ,时间不符合,排除 C 项;文字改革促进了文字的 普及和实用,并不能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排除 D 项。 25 (2021四川成都
42、二模30)图 5 为创作于 1962 年的藏族题材人 物画翻身奴隶的儿女 ,描绘了一群藏族孩子盘坐在毡子上读书写字 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 图 5 A义务教育普及塑造了时代新风B绘画艺术彰显了浪漫主义 风格 C民主改革开启了藏区发展新篇D西部开发缩小了儿童发展 差距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翻身奴隶藏族孩子读书写字”并结合所学 知识,1959 年,中央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使百万农 奴翻身获得了解放,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故选 C 项; 1986 年,中国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 翻身奴隶的儿女彰显了现实主义风格,排除 B 项;2000
43、 年,中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26 (202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16)1964 年,中共 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 ,提出要大力改变学习俄 语和其他外语人数的比例,需要扩大外语教育的规模,提倡大中小学 外语教育“一条龙服务” 。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A外交新局面的打开B “一五计划”的开展 C国际格局发生巨变D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提出要大力改变学习俄语和其他外语人数的比例,需 要扩大外语教育的规模” ,结合当时的中苏关系可知,该政策出台的背 景是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故选 D 项;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是在 2
44、0 世纪 70 年代,时间不符,排除 A 项; “一五计划”的开展受到了苏联 的帮助,应该加强对俄语的学习,排除 B 项;当时的国际格局依旧是 两极格局,并没有发生巨变,排除 C 项。 27 (2021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第二次考试14)1964 年 10 月 17 日,日本共同社评论, “政府认为,不应当抱有这样的飞跃 式的想法:因为中国进行了核试验就应该立即让中国加入联合国” 。这 一评论反映了() A中国国防科技已领先世界B中国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C日本企图阻止中国核试验D中国已拥有了远程核导弹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因为中国进行了核试验就应该立即让中国加入 联合国
45、”等信息结合所学,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 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可知,日本认为中国成功进 行了核试验就应该立即让中国进入联合国,反映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空 前提高,故选 B 项;根据所学,此时中国国防科技上取得重大成就但 尚未领先世界,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认为因为中国核试验成 功,应该让中国加入联合国,并未反映企图阻止中国核试验,且日本 发表这一评论时中国已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排除 C 项;根据所 学,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第一枚中远程 导弹发射成功要到 20 世纪 70 年代,排除 D 项。 28 (2021福
46、建泉州二模10)面对国内巨大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发展 任务,我国仍于 1964 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 年东风2A 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实现了核爆炸。据此推知,当 时() A “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B发展国防工业是首要经济 任务 C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势D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科技 发展 【答案】C 【解析】面对国内巨大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发展任务,我国仍要发展核 武器,是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中苏交恶,美国对中 国的威胁等) ,研制核武器,发展原子能工业,是国家独立、民族自强 的重要保障,故选 C 项; “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47、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与军事无关,排除 A 项;20 世纪 60 年代的经济任务是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而发展国防 工业是政治、军事任务,排除 B 项;核武器发展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并且材料中没有提到国际地位问题,排除 D 项。 29 (2021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 11 月教学质量测评9)下图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系统 19511965 年留苏学生人数示意图。 据此可知() A60 年代末留苏浪潮遂告终结B留苏人数波动受中美关系 的影响 C “一五”计划前期留苏形成热潮D苏联对华援助推动教育制 度变革 【答案】C 【解析】从上图可以看出 1953 年到 1957 年这一阶段中国的留苏的
48、学 生形成高潮,这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工业化经验,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服 务,故选 C 项;从上图可知 60 年代末留苏浪潮陷入低潮,没有终结, 排除 A 项;留苏人数波动受中苏关系的影响,不是受中美关系的影响, 排除 B 项;上图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系统 19511965 年留 苏学生人数变化折线图,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变化有关,没有涉及中国 教育制度变革,排除 D 项。 30 (2021福建福州二模11)图 2、图 3 分别为 20 世纪 60 年代国 产彩色动画片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的剧照。这类 作品反映了中国美术电影() 图 2图 3 A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艺术B深受苏联影视艺术风
49、格的 影响 C创作主要源自中国古典神话D着重宣传阶级斗争的意识 形态 【答案】A 【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动画片带有明显的奋斗气息体现了时代的特 征,同时又利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人物画风格,故选 A 项;该图 跟苏联社会主义形态无关,排除 B 项;图 2 不能体现“古典神话” ,排 除 C 项;图 2 不能反映宣传“阶级斗争” ,排除 D 项。 31 (2021浙江宁波高三 4 月选考适应性考试13) “这次卫星发射 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 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 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
50、全世界革命 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 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对新华社这一新闻分析正确 的是() A当时特别突出科技成果的政治意义 B中国开始迎来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 C这一卫星是用“长征 2 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 D此时中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拉近了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 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 迷梦”可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的发射成功, 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故选 A 项;中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发生 于 19561965 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