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给儿子讲唐诗一书的前言 为为自己代言自己代言 终于要出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了。 按照出版社的要求,需要一篇序言。序言,可以自己来 写,也可以请他人来写。照常理来看,请一位名家来写序, 是可以为这本书“增色”的。名家写的序应该会更好;有了名 家的推荐,读者可能会更愿意购买,书的销路可能会更好。 说实话,我也想过请一位名家帮我喝彩几句。虽然也能直接 或者间接地联系上几位,但最终还是作罢,决定“自序”一 下。 自己作序,用去的只是时间;请他人作序,欠下的却是人 情这个时代,最难还的就是人情。书出来后不管有没有 人看,我都当敝帚自珍;序不管写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喝彩, 我都当自得其乐,还是自己作序,为自
2、己代言吧。 书是写出来了,但我还算有自知之明。一是这年头要出一 本书,难度并没有多大;二是书里面的内容,完全属于我个 人的东西其实并不多,我更多的是在把前贤讲过的那些东 西,换上我自己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而已。书里面的内容最开 始只是缘起于某一天我给儿子讲杜牧的清明这首诗。后 来,给儿子讲的多了,我就想着是否可以出一本书。我的初 心是给儿子讲古诗,只是单纯地想努力当一个好父亲而已。 但既然讲了那么多,又何妨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呢?不管 他人如何评价,至少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是我们父 子亲情的见证。我相信,我努力在儿子心目中树立起来的父 亲形象,一定可以对他的未来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当我老 去
3、,尤其是死去之后,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看到这本书 后,还能想起我。 再浓的亲情在时间面前,有时也会显得很脆弱,更何况是 在亲人离世之后。我离世之后,我的儿子还能怀念我多久? 我的孙子呢?如果我在他还未出生之前就离世了,他除了能 在照片上看到“爷爷”的模样外,对我的认知又还能有多少? 我的曾孙子呢?虽然我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还是想“贪 婪”一些我想努力让我的子孙后代在我已经离世很久之 后,还能想起我这个人。我想,除了毫无生命气息的数码照 片之外,只有给他们留下一些文字,才能让他们通过文字来 认识我这位“先辈”。古人想通过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不 朽”,我没那么大的“野心”,更没那么大的
4、本事,但我至少可 以用我的文字来浸渍亲友爱人的心,好让自己不至于在他们 心中“速朽”。 我给儿子讲这些唐诗时,是有意做了一些选择的。 一看知名度,必须是那些在唐代诗歌史上知名度较高的诗 人;二看诗歌,必须是他们的代表作品;三看诗歌的主题, 必须是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但时间有限,我的精力有限, 一本书也很难容纳太多的内容,所以目前为止我只给儿子讲 了 71 首。李白、杜甫这种“超重量级”的诗人,我也只各选了 他们的数首诗;而像“初唐四杰”这些诗人,我通常只选一首 来讲。后续,我会慢慢地给儿子讲更多的唐诗,还有宋词、 元曲。 讲述的过程其实是父子俩对话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灌 输。所以,读者们看到的
5、不是一本“唐诗鉴赏词典”,而是一 本“课堂实录”。每一次的讲述都没有提前安排,都是在日常 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想到某首唐诗,然后父子俩就开始对话 了。比如外出旅游,想到唐朝有某位诗人曾经到过这里,于 是就讲一首他的诗;比如夫人出差后,儿子想妈妈了,于是 就讲一首关于思念的唐诗;比如不能回湖北老家过年了,就 想到讲一首关于思乡的唐诗率性而为,开口就讲。虽然 后期整理成文字时,也认真地去读了一些专家们写的鉴赏文 章,但限于个人的水平,可能明明有错漏却未能发现,所以 还请读者们多多批评指正。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我的这本书就是我陪伴儿子的证 明。从书中的对话可以看出来,我很少直接告诉儿子我对一 首诗的理解,而是一点点引导他去深入地探究。事实证明, 在我们交流之后,哪怕是静夜思这种幼儿园的孩子都知 道的唐诗,儿子都能有一些更深入的、新的见解,而那些见 解,哪怕是我所带的高中生,都不一定能讲得出来。所以,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是父亲或者母亲,希望您能把这本书当 做亲子交流的工具。只要您先认真阅读了,哪怕您的文化水 平不高,我相信您也能与自己的孩子谈谈唐诗。您也可以让 您的孩子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他们在书中对话的引导下,也 能有自己新的发现。 就用以上文字为自己代言吧!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