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1 梦回繁华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繁华一、导入新课知繁华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来,它被无数 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被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曾四次被盗出宫、五次进入宫 廷,它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 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生:清明上河图 。 )没错,正是清明上
2、 河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引得无 数人为之倾倒。 (板书:梦回繁华 毛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感知为教学起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带着 问题进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读繁华二、整体感知读繁华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 ,然后细读文章。 1.扫清字词障碍 请同学们结合工具书以及课文下方注释,掌握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2.初步感知课文 设问 1: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具体印证 这一突出印象? 预设 突出印象是繁华。具体印证的句子有: (第 3 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
3、象。 (第 4 段)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 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第 4 段)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第 4 段)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 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 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设问 2:第 3 段和第 4 段都写繁华,两段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 第 3 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 4 段则
4、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两段之间是从 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让学生在把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 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作者所感知画面的整体特点,而且能够用文中具体的语句加以印 证。以此训练学生自主把握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寻繁华三、自主探究寻繁华 1.浏览课文,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设问 1: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并说说文章可分 为哪几个部分,概括主要意思。 (生浏览勾画,批注交流) 预设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 第 2 段:介绍了这幅画作的作者张
5、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第 35 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主体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设问 2: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行文?请具体说明。 预设 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行文,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 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 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用浏览全文和勾画中心句的方法,对课文内容有了全局印象,就 能够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由于第 4 段说明顺序的特殊性,学生对课文重点也有了关注, 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以移动视点摄取对象的顺序的妙处。 2.细读课文第 4 段,判断局部的说明顺序 设问:作者是从
6、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预设 第 4 段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1)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先介 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2)接着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逆水行驶的 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 漕船上船夫呼喊、桥上的人呼应、行人围观的紧张一幕。 (3)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绘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 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
7、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 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3.浏览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设问: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预设 本文主要使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具体如下: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纵 24.8 厘米,横 528.7 厘米。 ”准确介绍画作纵高和横长,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格有直观的了解。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 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此句将图画比作乐章,突出画面内容繁华而又紧张的特 点。 (3)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提篙盘索
8、。桥上呼应 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 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具体描绘画面细节,使读者对画面呈 现的内容产生画面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同 时也为体味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做铺垫。 4.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特色 设问: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哪些词句能让你体会到内容的“繁华”和语言的典 雅? 预设 本文语言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即准确、平实。例如用列数字、举例子等 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平实、准确、具体;同时,本文语言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如 生动典雅。这主要体现在摹状貌
9、、引用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使用上。打比方增强了文 章的生动性,引用古典文献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第 4 段为了说明画作内容表 现的“繁华” ,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大量四字词 语的使用,既再现了北宋时期繁荣的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典雅,富有古典 文化气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来体味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学生学习语言就能 由表及里,既直观又深刻。既从表面上结合具体句子看到语言不同的特色,也从内在体 会到为什么语言会呈现出这种不同。 四、文本深读思繁华四、文本深读思繁华 如果要你介绍这幅画,你会怎么介绍呢?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
10、看看作者是如何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先独立填写下面的自主学习单,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由每组的 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展示)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画作的时代 背景 作者情况对画作的具 体介绍 画作的历史 和艺术价值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北宋时期商 业繁盛,城 市的文化生 活也十分活 跃,绘画题 材扩展到城 乡市井平民 生活的各个 方面 张择端,活 动于北宋末 年至南宋初 年,幼读书 游学、后习 绘画。此画 是其回首故 土、梦回繁 华的写照 课文第 3、4 段 采用了中国 传统绘画特 有的手卷形 式,以移动 的视点摄取 对象;脉络 清晰、结构 严谨,人物 形态各异; 采用兼工带 全文采用逻 辑顺序,第
11、4 段主要采 用空间顺序 列数字、打 比方、摹状 貌、引用 写的手法, 线条遒劲, 笔法灵动; 写实性很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根据学生课堂生成的“介绍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概 括,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向他人介绍。 五、总结归纳话繁华五、总结归纳话繁华 1.总结归纳 设问:本节课盘点收获的时刻到了,请同学们畅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吧。 预设 学了一种体裁:文艺性说明文。 品了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 (说明对象) 。 游了一座名城:汴京(繁华) 。 懂了一些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赏了一种语言:生动典雅。 2.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故宫藏画的故事
12、 清明上河图三大未解之谜 解读 清明上河图 ,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2)推荐学生观看国家宝藏之千里江山图 ,为这幅名画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 简介。 结束语:一幅人物繁多、场景复杂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介绍得条理清晰、细腻具 体,给人以美的感受。它反映了南宋人民梦想回到当年繁华盛世的强烈愿望,它让我们 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梦回繁华,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铺陈的是传 奇,激荡的是国魂。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负青春韶华,在今天这个繁华盛世,再创 辉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总结归纳环节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深化学习内容,检验听课效果, 帮助学生形成说明文的阅读策略。作业的设计是对文
13、章内容的拓展,也是为了让学生更 好地感受这幅画作的价值,更好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梦回繁华 读繁华读繁华寻繁华寻繁华思繁华思繁华话繁华话繁华 【设计亮点设计亮点】 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重点用来训练学生学会浏览 与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反 复使用浏览全文和细读重点段落相结合的方法来自读课文,既注重文体特点,还注重文 体知识。以“繁华”为主线,紧扣“繁华”一词,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读繁华,明确了本 文的说明对象,初探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文本意识,锻炼了学生快速梳理信息的能 力;
14、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寻繁华,快速又准确地把握文本,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文 中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典雅的语言风格,再探文本内容;第四环节文本 深读思繁华,根据学生课堂生成的“介绍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叙述,内化 文本;最后总结归纳话繁华,帮助学生形成说明文的阅读策略,推荐课外阅读,激起学 生求知的欲望,以期达到课文学习虽已结束,学生趣味犹存的效果。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 如何体会如何体会梦回繁华梦回繁华语言的典雅生动之美语言的典雅生动之美 梦回繁华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常在说明中 运用具体生动的说明方法和文学的笔法,对要说明的对象进行具体的描绘,写
15、得生动活 泼,兼具知识性和文学性。语言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 有情趣,引人入胜。比如:“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 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又如“疏林薄雾,农 舍田畴,春寒料峭”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等语句,大量地使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所 以学习这篇文艺性说明文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体会文章节奏美的基础上探 寻语言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6、,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诵读的魅力。 梦回繁华梦回繁华中的名词解释中的名词解释 1.漕船:用于漕运的船只。 新唐书张万福传:“万福因驰至涡口,驻马于岸, 悉发漕船相衔进,贼兵倚岸熟视不敢动。 ”清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未生自燕南附 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 章第二节:“北宋建都东京,依靠东南漕运,漕船是必不可缺的运输工具。 ” 2.赶脚:指赶着驴或骡子供人雇用的活计。类似如今的出租车,赶脚的把驴拴于城 根,有需要者就骑上它,赶脚的紧随其后。 3.正店:是宋代酒类专卖制度下的官方直属酒类“零售商店” 。宋代实行“榷酒”制 度,管理体系是由户部兼管理酒类专
17、卖最高机构,各州郡设监酒务、监酒税的专官。 “都 酒务”是首都之外各州郡官办卖酒机构,县一级叫“酒务” ,也叫“酒库” ,下设酒坊直 接卖酒。以“酒务”为中心,形成批零销售网络。直属“酒务” 、经营正规的称为“正店” ,不隶属于“酒务” 、小规模、从酒务(酒库)批发来零售的店叫作脚店、拍店。 有关有关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评价的评价 东京梦华录与清明上河图 ,一文字叙事记史,一图画标识展现。珠联璧合, 蔚为大观,长成传奇。由此两者成为“靖康之耻”后南宋时期最近也最远、最真实也最 梦幻的遥想,成为后人对承平、繁华、安居、乐业最为大胆也最为迫切的梦想! 刘火东京梦华录里的各色人等 人们喜爱清明上河
18、图 ,喜欢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因为诸如此类的繁荣街景总能触 动我们深藏心底的一丝念想那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锦绣繁华的追求向往!那就是 中国人千年不灭的盛世之愿、大国之梦! 清明上河图三大未解之谜 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 外的传世杰作。自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 鉴赏家把玩、欣赏,被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 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它辗转飘零, 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新课导入 清明上河图 篙( ) 翰林( ) 题跋( ) 擅长( ) 覆灭( ) 绢本( ) 田畴( ) 驮队( ) 岔道( ) 踏青
19、( ) 跋涉( ) 漕运( ) 枢纽( ) 舳舻( ) 纤夫( ) 宏敞( ) 桅杆( ) 酒肆( ) 遒劲( ) 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长而不冗( ) o l 字音识记字词清单 hnb shnfjun chutuch tshco shzh lqin hnwis qiqiozhn yrn l 多音字 劲 ( )遒劲 ( )干劲 jn jn 劲:指“坚强有力;力量大”时读“jn” 。 l 词语集注 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题”指 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20、。舳,船尾。舻,船头 。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 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遒劲:雄健有力。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 辆很多,往来不绝。 l 词语巧辩 络绎不绝车水马龙 相同点:都有“热闹非凡,来往不绝”的 意思。 不同点:“络绎不绝”可以形容人,也可 以形容车等。“车水马龙”侧重于交通状况, 形容车马或车辆来往不绝。 1. 国庆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街 ,到处人山人海,( ) ,真是太热闹了! 2. 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总是 ( )。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整体感知 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 象是什么?文中哪些
21、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 一突出印象? 繁华 u(第3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 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u(第4段)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 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 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 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 繁忙景象。 u (第4段)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 非凡。 u (第4段)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 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 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 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 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 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22、 第3段和第4段都写繁华,两段的区别 是什么? 第3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4段则 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两段之间是从概括 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自主探究 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 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并说说文章可分为 哪几个部分,概括主要意思。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1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 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第2段:介绍了这幅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 其创作动机。 第35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基本情况、主体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 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行文?请具 体说明。 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行文,从画作的时 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 本身,最后介
23、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 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 而全面,重点突出。 细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第4段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1)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 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 ,再介绍赶集的乡人,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 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2)接着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 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逆水行驶的船,再介绍 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上船夫呼喊、桥上的 人呼应、行人围观的紧张一幕。 (3)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绘的街道。先介
24、绍 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 行各业及行人。 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 分明,层次清晰地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 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本文主要使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 貌等说明方法。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准 确介绍画作纵高和横长,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格有 直观的了解。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 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 ,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将图画比作乐章,突出 画面场景繁华而又紧张的特点。 (3)摹状貌:“船正
25、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 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 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 、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 ,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具体描绘画面细节,使 读者对画面呈现的内容产生画面感。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哪些词句能让你体会 到场景的“繁华”和语言的典雅? 本文语言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即准确、平 实。例如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平 实、准确、具体;同时,本文语言也体现了说明语 言的多样性,如生动典雅。这主要体现在摹状貌、 引用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使用上。打比方增强了 文章的生动性,引用古典文献增强了 文章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第4
26、段为了说明画作内容 表现的“繁华”,“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 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大量四字词语的使 用,既再现了北宋时期繁荣的生活景象,更使得文 章的语言生动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 如果要你介绍这幅画,你会怎么介绍呢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清 明上河图的。 文本深读 画作的时 代背景 作者情况 对画作的 具体介绍 画作的历史和艺 术价值 说明 顺序 说明 方法 北宋时期商 业繁盛,城 市的文化生 活也十分活 跃,绘画题 材扩展到城 乡市井平民 生活的各个 方面 张择端,活 动于北宋末 年至南宋初 年,幼读书 游学、后习 绘画。此画 是其回首故 土、梦回繁 华的写照 课
27、文第 3、4段 采用了中国传统绘 画特有的手卷形式 ,以移动的视点摄 取对象;脉络清晰 、结构严谨,人物 形态各异;采用兼 工带写的手法,线 条遒劲,笔法灵动 ;写实性很强 全文采 用逻辑 顺序, 第4段 主要采 用空间 顺序 列数字 、打比 方、摹 状貌、 引用 总结归纳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了一种体裁:文艺性说明文。 品了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说明对象)。 游了一座名城:汴京(繁华)。 懂了一些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 赏了一种语言:生动典雅。 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故宫藏画的故事清明上 河图三大未解之谜解读清明上河 图,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2. 观看国家宝藏之千里江山图,为 这幅名画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简介。 课堂小结 一幅人物繁多、场景复杂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介绍得条理清晰、细腻具体,给人以美的感受 。它反映了南宋人民梦想回到当年繁华盛世的强烈 愿望,它让我们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 傲。梦回繁华,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铺陈的是 传奇,激荡的是国魂。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负 青春韶华,在今天这个繁华盛世,再创辉煌! 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读繁华寻繁华思繁华话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