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高考热点高考热点 3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背景材料】【背景材料】 历史的发展是有时序性的,由古至今缓慢发展的过程中积聚着“突变”的力量,而这突变就是从原有的发展轨 道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这是历史发展的精彩瞬间,可以在唯物史观的统领下,从不同思维角度、 多元思维层次 去理解历史,彰显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社会转型波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纵横古 今、贯通中外,如果从一个时间段切入,可以突破高考试题题量和分值的限制,体现“大历史”的宏观建构,全 方位地考查学生的能力。正基于此,转型时期的历史自然成为命题者关注的重点。 【备考策略】【备考策略】 1. 在
2、备考中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不同时期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注意社会转 型期“矛盾凸现”的具体表现和具体解决办法和方案。 2. 从考查题型和能力来看,以非选择题为主,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考查时间跨度较大,从古代一直延伸 到近现代,甚至当代;二是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社会转型的异同点,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 比较能 力;三是注重考查如何解决转型期的 “矛盾凸现”,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突破】【要点突破】 “社会转型时期”既是历史进步的关键节点,也是历史发展由旧到新的重要过渡期。 社会转型不是社会局部的改变,而是社会整体系统全面的结构性的调整转
3、化。“转”是一种状态,一个历 史阶段,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过程,但不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因而具有明确的时代特色。 中国史上的重要转型期 春秋战国时期(前 5 世纪前 3 世纪) 1.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 具体表现 (1)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 制度逐渐形成。 (2)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 成。 (3) 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 (4)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地主
4、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5) 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 3. 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4. 相关主题:秦始皇及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小农经济、百家争鸣等。 明末清初(1618 世纪) 1. 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2. 具体表现 (1) 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强 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 文化:文化专制、 理学统治禁锢
5、思想;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文学 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 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5) 外交:政府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同时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 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殖民活动影响海疆。 3. 转型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同时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代议制形成,启蒙运动兴起,自然科学诞生。 4. 相关主题:李贽等进步思想家、明清商业状况、科
6、技开始落后、明清小说和文人画、中学西传和西学 东渐等。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9 世纪中期) 1.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 2. 具体表现 (1) 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 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大量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 思想上: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4) 社会生活上:西方经济侵略
7、,改变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3. 转型原因: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 同时代的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4. 相关主题:鸦片战争的影响、小农破产、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通商口岸等。 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 总体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2. 具体表现 (1) 政治: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 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 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
8、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政治体 制的转型。 (2) 经济:列强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继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和辛亥 革命。 (3) 文化: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先后出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潮,向西方学 习转向制度和思想层面。 (4) 社会生活上:大城市生活习俗转为简约文明。 3. 转型原因:内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外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同时代的西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 4. 相关主题:维新
9、思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民族工业案例等。 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 年) 1. 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 具体表现 (1) 政治:新中国成立,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三大制度),颁布 1954 年宪法。 (2) 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1953 年起实施“一五”计 划,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3) 文化:毛泽东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 出现,文学艺术界出现大批出色的作品。
10、(4) 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奠定 了新中国外交基础。 (5) 科技上: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科技。 (6) 社会生活上:物资相对匮乏,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时代主题。 3. 转型原因: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同时代的世界:两大阵营“冷战”,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出现 “黄金时期”,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形成。 4. 相关主题:政治科技创新、外交成就、社会观念转变、毛泽东思想发展等。 改革开放时期(1978 年以来) 1. 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11、济过渡。 2. 具体表现 (1) 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 “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2) 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 济。 (3) 文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由轻 视人才转向尊重人才、知识;“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促进 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4) 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
12、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 (5) 科技上:以“载人航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 (6) 社会生活上:讲究卫生、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的文明生活方式。 3. 转型原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代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4. 相关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领域的变迁。 世界史上的重要转型期 1416 世纪的西方 1.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 2. 具体而言:三件大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转型表现: (1) 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首次打破
13、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 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2)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 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 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 义社会过渡。 (4) 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 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 中外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处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
14、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 17-18 世纪的西方 1. 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 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 现为: (1) 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2) 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3) 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 (4) 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
15、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5) 科学方面突飞猛进: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 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仍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 1. 总体特征: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 2. 具体而言 (1) 政治领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资 本主义制度。 (2) 经济领域:英、法、美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逐步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3)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由于欧美国家的对外扩张,
16、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近代化刚刚起步,与西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仅步履艰难,而且领导权始 终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 1.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 重大转折表现 (1) 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趋势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垄断和垄断组织的产生,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 从经济工业化的角度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向
17、以重工业 为主,尤其在德国、美国表现十分明显。 (3) 从利用能源的角度看,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4)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看,资本主义迎来了第一次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 展是不均衡的。 (5) 从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看,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 成。 (6) 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看,教材虽没有说明,但应该知道,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定 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英法美为典型,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另一种以俄德日为典型,保留浓 厚的封建残余,专制色彩较浓。 (7) 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看,在
18、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 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在斗争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战后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 治体系。 (8) 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看,运动中心由德国转移到俄国。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诞生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社会主义由理想首次变成现实。 【对点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0南师附中)有学者择取截至 2014 年 3 月已公布的西周至战国时期共 2 000 余件刻有 15 字以上的礼 器铭文加以分析,制作成数据图,以考察其特征。下列有关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时代 铭文总数 量 宗族类铭 文
19、 所占比重 西周时 期 31229294% 春秋时 期 12812497% 战国时 期 30413% 注:宗族类铭文,主要指制作该鼎的主要目的与宗族有关,如在宗族祭祀、 陪嫁、 宴飨等场合中使用,镌刻着 “用 作朕文考某某尊彝”,或“用作宝鼎,用飨朋友”之类的话语,或缀以“子子孙孙永宝(保)用”类的愿望 A. 说明先秦时青铜铸造技术逐渐衰落 B. 反映了分封制发展渐趋完善的过程 C. 体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 D. 表明传统血缘贵族社会的消亡 2. (2020海安中学)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该现象() A. 反映了农产品
20、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3. (2020泰州中学)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挂靠国有、集体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 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国有集体企业地位的动摇 D.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序幕 4. (2020 广东二模)15 世纪前期,葡萄牙亨利王子得到一条商业信息:在北非阿拉伯市场上出售的黄金、 象牙、 鸵鸟羽毛和奴隶,是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跨越沙漠运来的。他为将这
21、项有利可图的贸易抢过来,推动葡萄牙 () A. 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B. 向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C. 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 D. 扩大地中海沿岸贸易 5. (2020山东潍坊期末)16 世纪 60 年代,英国兴起了清教徒运动,提出“一切信徒皆教友”的思想,要求废除 华美仪式,提倡建立“简化”“廉价”的教会。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长 B. 封建世俗势力极力争夺教权 C. 清教徒主张实用和进取 D. 英国国教腐败引起教徒不满 二、 非选择题 6. (2020苏北四市一模) 20 世纪 20 年代,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反现代化因素的存在,抑制了现代化因 素的增长,使国民
22、革命成为必要,而这一革命,将中国现代化运动推向新的高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洋军阀的统治致使中国初步政治现代化严重异化。在短短的 12 年中,北洋中央政府频繁地更换 8 位元首、24 届内阁和 5 届国会或参政会。同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盘踞一方,在军阀政治的导演下,中国舞台 上上演了一幕幕军阀混战的闹剧。其中,1920 年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之间发生的第一次直 皖战争影响较大。军阀混战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环境,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黄金岁月”黯然失色。 摘编自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战争进展顺利,到19
23、27年4月,北伐军在10个月内攻占了近半个中国, 取得了巨大胜利。北伐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国民革命运动所要完成的直接目标,由此国家统一进程的步伐大大 加快,初步地重新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也为南京政府裁撤遍布各地的厘捐、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提供 了前提。革命的指导思想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传播,对民众进行了政治启蒙,扩大了民众参政的广泛 性思想文化进步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指导中国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 摘编自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社会现代化价值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国民革命之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2) 综合上述材料
24、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民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C【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宗族类铭文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比重也在下降,这反映出 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族已经逐渐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以及相关的宗族祭祀活动,体现了宗法制度的逐渐瓦解 和“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故 C 项正确。 2. D【解析】 根据“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表明商人和官僚把 他们的财富主要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这造成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D 项正确。 3. A【解析
25、】 根据“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 A 项正确。 4. A【解析】 15 世纪前期,为了商业利益,葡萄牙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故选 A;西班牙开辟了向美洲的 新航路,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的信息,排除 C;葡萄牙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并 非扩大地中海沿岸贸易,排除 D。 5. A【解析】 英国的清教运动主张“简化”“廉价”的教会,迎合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聚财富的要求, 实质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故选 A 项;这种现象迎合的是资产阶级,并非封建世俗势力争夺教权, 排除 B 项;“主张实用和进取”没说明实质,排除 C 项;英国清教徒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阻碍而发生, 排除 D 项。 6. (1) 政治:政局动荡;军阀割据;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经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依然存在。 (2) 评分标准 论点论据和论证 国民革命 加速了中 国现代化 的进程 政治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加快了国 家统一的步伐;扩大了民主范围;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 经济 加快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想 传播了新三民主义;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