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地点:地点:803班班时间:时间: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掌握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 另一边的长; (2)过程与方法: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 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培养 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传 2500
2、 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 的地面图案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相传 2500 年前,毕达哥拉 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 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 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二、探二、探究勾股定理 1 1、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 (1)展示图片: (如图是一个行距、列距都是 1 的方格网。在方格网中投影显示 - 2 - A CB 出以格点为顶点等腰直角ABC,并显示 分别以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 形、。 ) 提出问题:三个正方形面积 S、S和 S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
3、系?如用它们的边长表示,能得到怎样的 式子? (2) 引导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特殊关系? (3) 归纳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2、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 (1)在行距、列距都是 1 的方格网中,再作一个格点不等腰直角ABC,分别以 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让学生在课前备好的网格纸上 画图,然后投影出图。 引导思考:1、三个正方形面积S、S和S分别是多少?(学生分组交流,展示求 面积的不同方法,如:在正方形周围补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而得到一个大 正方形,通过图形面积的和差
4、,得到正方形的面积.或者,将正方形分 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求得正方形面积)。2、S、S 和S是什么关系?3、如用 它们的边长a,b,c表示,能 得到怎样的式子?设计意 图及设想 (2)学生根据问题, 分组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 你们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 的长有怎样的关系?能用 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4)归纳总结: 直角三直角三 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 (5)介绍勾股定理的命名:.约 2000 年前,代算书周髀算经中就记载 了公元前 1120 年我国古人发现的 “勾三股四弦五” .当时把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 较长
5、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所以我国称它为勾股定理. A CB c b a - 3 - 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三、证明勾股定理三、证明勾股定理 1、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对勾股定理研究和证明的历史. 2、 引导学生证明勾股定理: 如图在直角ABC 中, C90AB=C, BC=a,AC=b, 求证:a 2+b2=c2 3、向学生介绍下列两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方法一)以 a、b 为直角边,以 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 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ab 2 1 .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 A、E、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
6、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HAE RtEBF, AHE = BEF. AEH + AHE = 90, AEH + BEF = 90. HEF = 18090= 90. 四边形 EFGH 是一个边长为 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 c2. RtGDH RtHAE, HGD = EHA. HGD + GHD = 90, EHA + GHD = 90. 又 GHE = 90, DHA = 90+ 90= 180. ABCD 是一个边长为 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2ba . 2 2 2 1 4cabba . 222 cba .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美国总统的证明方法) - 4 - 由 2 2 2 1 2 1 2 2 1 cabba .得 222 cba 四、巩固练习四、巩固练习 例 1如图,在 RtABC 中,ACB =90o,BC=12, AC=5, (1)求 AB 的长.(2)求 AB 边上的高的长。 A C B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会用学过的内容解决课前的问题吗?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