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2-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理解思维与人的密切关系。 2.明确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并理解其含义。 3.理解思维的共同特征。 4.明确思维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1.一个区分:思维的广义和狭义 之分。 2.两个关系:思维与人的关系、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3.三个特征:思维的共同特征。 -3-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思维的含义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 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
2、级阶段。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 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 规律的反映。 -4-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说一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区别: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 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有待发展成为理性认识,二者均以实践为基础,又反作用于实践。 -5-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2.战略
3、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 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 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 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 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 本质。 -7-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
4、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3.思维具有能动性 (1)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 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2)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 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8-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忆一忆借用所学“意识的能动性”理解“思维具有能动性”。 提示:意识的能动性包括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够能动 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同样,思维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能反 作用于实践。 -9-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
5、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情境导引 读古诗: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读此诗是如何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的。 提示: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推理 的结果,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本诗对庐山景象的描述为“远近高低 各不同”,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10-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项目
6、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概括性 定 义 所谓间接性,就是人凭借已有的知 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 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 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测事 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现实的本 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 多次经历某些事物 之后,把它们的共同 特征和规律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 -11-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项目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概括性 举 例 (1)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 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进化的规律 (2)医生根据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血 液、尿液、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的 有关
7、资料,就能确诊病患和病因 (3)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 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 学生的内心世界 (5)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 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 情 (6)人们不知道某些疾病与遗传基因的 关系,但人们可以根据实验来认识它 们之间的关系 (1)人们把形状、大小 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 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 枣树” (2)把枣树、苹果树、 梨树等依据其根、茎、 叶、果等共性统称为 “果树” (3)每次看到“月晕”就要 “刮风”,地砖“潮湿”就要 “下雨”,就能得出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的结论 (4)人们认为“凡正常运 行的计
8、算机都有中央处 理器” -12-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项目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概括性 联 系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 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例如,人之 所以能够根据屋顶潮湿作出曾下过雨的推断,是因为知道 下雨和屋顶潮湿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结果,而这种认识正是 先由思维的概括性所获得的。因此,思维的概括反映和间 接反映的特点是密切联系的 -13-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9、例题1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 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思维特征的辨别,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答案:C 思路解读:之所以能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是多次 经历后的结果,所以体现的是思维的概括性,C项符合题意。 -14-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方法技巧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紧密相连,很容易混淆,判断的关 键是:间接性体现由表及里,有一个推测的过程;而概括性是把握
10、某 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常见信息是“多次经历之后,得出某一结论”。比 如,单纯看“础润而知雨,月晕而知风”,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但是 如果这一结论是通过很多次观察获得的,则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15-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情境导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说道: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 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 代课题,
11、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 展。 -16-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分析这段话是如何体现思维能动性的。 提示:首先,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重大
12、时代课题的系统和科学的回答。其次,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7-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全面把握思维的能动性 (1)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性反映。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 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 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 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2)思维对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思
13、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 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 预期的目的。 -18-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 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 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 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这句话能 够表明( ) 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性反映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英雄的头脑是产生思维的基础 英雄的思维能帮助实践实现 预期目的
14、 A. B. C. D. -19-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思维的能动性,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答案:A 思路解读: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 动性反映,同时对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思维是对客观世界 的反映,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正确;实践是思维的基础,错误;正 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英雄的思维未必 都是正确的,错误。 方法技巧 对思维的能动性的理解要避免几个误区:第一,思维不是 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而是能动反映。第二,思维对认识对象的 反映并
15、非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第三,思维不仅能够能动 地反映认识对象,而且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认识对象。 -20-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1-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维是( ) 指认识的初级阶段 指认识的高级阶段 对事物现象和外 部联系的反映的思维 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A. B. C. D. 答案:D 解析: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狭义的思维是指认识的高级阶 段,是对事物的本
16、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22-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平时我们所说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有其共同点,即它们都是( ) 对人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 人们认识事物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重要思维方式 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 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 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 方法和工作方法 A. B. C. D. 答案:D 解析:这些思维均属于理性认识,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 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
17、,故排 除;正确。 -23-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隔墙见角而知有牛”“隔岸见烟而知有火”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系统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引言存在“由已知经验推测未知事物的情况”,所以体 现的是间接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4-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4.“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灵活性 C.概括性 D.敏捷性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说明了“灯”的共性,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故只有C项符合 题意。 -25-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暗香传来,所以推断那不是雪, 而是梅。这是思维的( ) 概括性 间接性 能动性 合理性 A. B. C. D. 答案:C 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三个特征。题干中由“暗 香”推断出“不是雪,而是梅”是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现实 进行的间接认识,属于思维的间接性,而这种推测同时也是思维能 动性的体现,正确;与题意不符。 -26- 第一框 思
19、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6.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是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 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 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 (1)材料反映出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2)请简要说明思维具有这一特征的原因。 -27-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1)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2)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 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而把握一类事物 的共同本质。因此,思维具有概括性。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及其具有这些思维特征的原因。解答问 题前先分析材料,材料谈到我们平时看到的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但是树的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个性,这符合思维概括性的特 征。第(1)问,反映的是思维的概括性;第(2)问,可从概括性的含义中 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