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综合探究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感受司法公正 -2-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必备知识 一、模拟法庭程序 程序 内 容 开庭 准备 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 庭纪律。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基本情况,宣布案由,宣布审 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 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法庭 调查 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 庭的证人证言。出示证据并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进 行质证。质证主要围绕证据是否客观存在、是否与案件有 关联、是否合法取得等问题进行 -3-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
2、议题探究 程序 内 容 法庭 辩论 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互相辩论。审判长分别征询原告、被告的最后意见, 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如同意,合议庭主持调解;如不同 意,合议庭休庭评议 合议庭 评议 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退庭进行评议 宣告 判决 合议庭重新回到法庭,审判长宣读判决书内容(主要包括认 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理由与结果、诉讼费用的 承担以及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 -4-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二、解决纠纷的方式 方式 概念 形式 共同点 调解 通过第三方 的排解疏导、 说服教育, 促使发生纠 纷的双方当 事人自
3、愿达 成协议,从 而解决纠纷 ,这种活动 就是调解 诉讼调解(法院在诉讼 过程中的调解)、行政 调解(行政机关在执法 过程中的调解)、仲裁 调解(仲裁机关在仲裁 过程中的调解)和人民 调解(群众性组织即人 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在这几种调解中,法院 调解属于诉内调解,其 他都属于诉外调解 三者作为社会纠纷的 解决机制相互辅佐、 交相并存,又以其各自 相对独特的调整机制 而相互独立,是现代社 会纠纷解决机制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 会成员提供了多种可 供其自由选择的解决 纠纷的途径 和 方 法 -5-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方式 概念 形式 共同点 仲裁 由
4、双方当事人协议将 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 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 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 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 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 法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 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 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 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 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 束的一种制度 诉讼 俗称“打官司”,它是在 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 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 序解决具体纠纷 诉讼法分别规定了民事、 行政与刑事三种诉讼类型。 它们在案件性质、诉讼目 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 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 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6-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三、诉讼程序与证据 1.程序 以民事
5、诉讼为例,主要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开庭审 理、判决,当事人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判决以及再审程序和 执行程序。 程序 内 容 当事人 起诉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 生争议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 院受理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 的起诉条件,予以接受并决定立案受理的,应在7日内立案, 并通知当事人 开庭审 理及判 决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完成审理前的调查、准备工作后, 应当按法定程序开庭审理。 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 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 的,按法定程序申请延长 -7- 综合探究 感
6、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程序 内 容 当事人 提起 上诉 当事人对一审法院所作的裁判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 上诉期间上诉于一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从而引发第二 审程序 二审法 院审理 及判决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符合法定上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受理。 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经过阅 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 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 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再审程 序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 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 者当事人
7、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 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执行程 序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由审判 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8-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2.证据 内 涵 不同诉讼阶段,证据的内涵不同。 在起诉阶段,只要与案件事实 有表面联系的材料都可能被认为是证据。而随着诉讼的深入, 原来被认为是证据的材料可能会被逐步剔除,原来并不认为是 证据的材料又在不断加入。因此,诉讼证据只有根据裁判的需 要认识它、理解它,才具有法律意义 属 性 客观真实性指作为民
8、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证 据的关联性指民事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证据 的合法性指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 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 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种 类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包括:当事人陈述、 书证、物证、视 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八种 -9-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思维拓展 1.举行模拟法庭有何意义? (1)“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打破了以往较为单一的校园普法宣传形 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切身感受法律 的庄重威
9、严、公平公正,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法治 观念,有效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2)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 免因为一时意气情绪失控而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并建议同学们 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利。 (3)通过模拟法庭教学,学生得以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 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10-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2.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1)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指由若干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
10、 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 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按合议制组成的审判组织,称为合议庭。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在不同的审判程序中,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有所不同。 (2)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 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 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11-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3)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 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所谓向群众公开,是指允 许群众旁听案件审判过程(主要是庭审过程
11、和宣判过程);所谓向社 会公开,是指允许新闻记者对庭审过程作采访,允许其对案件审理 过程作报道,将案件向社会披露。 根据法律规定,公开审判也有例外,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一是涉及 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军队的秘密;二是 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是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 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所谓商业秘密,是指技术 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主要包括生产工艺、产品配方、贸易联 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业秘密。无论是公开审理 的案件,还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一律公开。 -12-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4)两审
12、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 结的制度。依两审终审制度,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不服一 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允许上诉的裁定,可上诉至二审人民法院,二 审人民法院对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为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不 得再上诉。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 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13-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结合模拟法庭活动,分别从审判人员、原告、被告、证人等角度谈 谈你对“使诉讼和法律获得生命的应该是同一种精神,因为诉讼只 不过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
13、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这句 话的理解。 -14-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提示这段话是在强调审判程序的重要性。当前,有的人对程序法的 作用、功能和内容缺少足够的认识,重实体轻程序,不按程序法办 事,以致造成执法不公。我们务必充分认识程序法的重要性。程序 法可以保证实体得到公正执行,程序不公,实体法也就无法实现公 正。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的前提,是解决纠纷效率的保证, 是权利实现的手段,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执法程序不公会带来严重后果。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法执行,确保执 法公正。作为审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秉公
14、办理案 件,不得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作为原告,应 该依照法定程序提起诉讼、提供证据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作为被告,应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应诉、提起上诉等,以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证人,则要按照法定程序出庭作证,如实提供 证言,避免作伪证或隐匿证据。 -15-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模拟法庭活动的体验,谈谈你对证人应当出 庭作证的认识。 提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证言的特性决定的。证人是指凭其 亲身体验感知案件有关事实而向法院陈述作证的自然人。证人证 言具有不可替代性
15、,即不能由其他人员代替证人作证。证人证言的 不可替代性要求证人必须亲自到庭作证。 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保证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需要。对于某 些案件的审理,证人不出庭,案件事实无法查清,因此,证人无正当理 由拒不出庭作证,事实上构成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直接妨害了 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这就有必要对这些证人采取强制措施, 强制他们出庭作证。在民事诉讼中,有些案件的被告无正当理由拒 不到庭,法律都要求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到庭,以保证民事 诉讼的顺利进行,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反对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无 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证人到庭。 -16-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16、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的需要。由于公民 的法律意识不强,若再不付诸必要的措施强制证人到庭作证,那么, 将可能导致法律规定的公民出庭作证义务形同虚设,这有损于法律 的严肃性,破坏法律的尊严。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是法治的基本 构成要素,实行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就不允许任何人践踏法律,不允 许证人随意不出庭。因此,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对于维护法律尊严是 十分必要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贯彻现代司法的直接言词原则, 发现案件真实,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如前所述,直接言词原则必 然要求证人当庭陈述,接受当事人的质证。证人不出庭作证,当事 人双方不能对
17、证人进行“交叉询问”,当事人的质证、辩论权受到限 制和削弱,法官也不能直接接触原始的证人,这不利于发现案件真 实,同时,当事人也得不到充分的程序保障,有悖于程序公正之要求。 因此,要落实直接言词原则,实现司法公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 证人出庭作证。 -17-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1.徐某为甲公司高级电脑技术员,后在一次技术性业务活动中出现 失误,甲公司决定解除徐某在本公司的职位并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关 系,此争议依法进入诉讼程序。对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案件中的 举证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徐某均有举证责
18、任 B.由徐某负举证责任 C.甲公司负举证责任 D.法院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答案C 解析根据证据规则,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除名、 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等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 位负举证责任,故选C项。 -18-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2.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 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怎样处理?( ) A.结合案件情况,并对证明力度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B.通过双方辩论确定胜负 C.应当不予采信双方的证据 D.责令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 答案A 解析依据法律
19、规定,应对双方证据进行对比,取信证明力度较大的 证据,以维护公正,故选A项。 -19-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3.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 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其原因在于( ) 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是合 法,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单方作出的,公民只有被动服 从 较之行政机关的物力、财力、人力,普通公民显然势单力薄, 在举证能力上无法与之抗衡 法律以这样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来体现公正 法律这样规定可以减少公民的麻烦,帮助公民打赢 官司 A. B
20、. C. D. 答案A 解析行政诉讼是“民告官”,为了体现公平公正,需要行政机关举证其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符合题意。 -20-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4.投毒案中,犯罪分子用液体毒剂A使被害人中毒,投毒后该液体即 迅速挥发为气体,融入空气中,后经专家现场测查才认定空气中的A 气体。则在本案中,A气体属于( ) A.物证 B.鉴定结论 C.不属于法定证据种类 D.既是物证,又是鉴定结论 答案A 解析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及状态证明案 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材料中提到的 这种A气体是
21、犯罪分子作案时使用的液体毒剂A发出的,并且是客 观存在的物质,所以属于物证,故选A项。 -21-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磊与刘松是好朋友。一日,刘磊找刘松借了2万元,并写了借条。 半年后刘磊还了1万元,还有1万元没还。年底刘松又向刘磊索要借 款2万元,刘磊说已经还了1万元,刘松不承认刘磊已经还过款,两人 发生纠纷,刘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刘磊返还借款2万元。最 后法院判决刘磊还款2万元。 上述案例中刘磊为什么要多还款1万元? -22- 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训练 答案(1)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决定了“谁主张,谁举 证”的举证原则。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 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 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2)本案原告起诉,要求被告刘磊 返还欠款2万元,这是一种主张,原告以借条为证据加以证明,但由于 被告在诉讼中承认向原告借款2万元的事实,没有提供已还款1万元 的证据,所以就应承担返还2万元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