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特征 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 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 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 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 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第 20 讲讲 国共十年对峙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一、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2、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 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 (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 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军事:从 1930 年 10 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
3、人的“围剿”。 政权: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 1930 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 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生死转折: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胜利会师: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 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
4、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3)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教材补缺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 年) 1形式上统一全国 宁汉合流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1927 年 8 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军队继续北伐。张学良于 1928 年 12 月从东北发出 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2对外政策:反苏亲帝 对苏联:敌对 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断交 对英美:依附 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换取帝国
5、主义的承认 对日本:变化 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逐步转向抗日 二、抗日战争 (一)日本局部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6 年) 1背景 蓄谋已久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1927 年日本在东方 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欲转嫁危机 中国内战 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国际社会 无暇顾及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 暇东顾 2.表现 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6、中国 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 年,日本帝国主义扶 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一 二八事变 1932 年 1 月 28 日,日军袭击上海,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华北事变 1935 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 走向合作抗日。 教材补缺 中国军民的抵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在中共及民主爱国人士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民主运动,要求国民政 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 年 12 月,中共在北平领导的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
7、全国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5 年 8 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 年 12 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 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全民族抗战(1937 年 7 月1945 年 9 月) 1七七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进攻宛平城与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成为全民族 抗战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公
8、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事 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 淞沪会战 (1937 年 8 月11 月) 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 妄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 了重大作用 太原会战 (1937 年 9 月11 月) 国共联合作战。八路军 115 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 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 (1938 年 1 月5 月)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 役。徐州会战
9、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部署武汉会战赢 得了时间 武汉会战 (1938 年 6 月10 月) 苏联空军参战,消耗了大量日军。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 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 年 10 月1945 年 8 月)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粉碎了日军消灭国民政府的企图。其中在 1940 年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 33 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游击区抗战 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 中国远征军 1942 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 (3)评价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
10、极地抗战。 中国“以空间换时间”, 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 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 久战”。 鼓舞了民心士气。 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4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概况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 115 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此后,120 师和 129 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 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1940 年 8 月12 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 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
11、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 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图示解史 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 5侵华日军的罪行 军事侵略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东部、中部大片领土 屠杀人民 193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 30 万人;细菌战和毒气战 以华制华 在占领区扶植汪精卫等伪政权,实行残暴殖民统治 以战养战 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经济和资源,以满足战争需求 奴化教育 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
12、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反抗意志,达到民族同化 6.抗战胜利及意义 (1)抗战胜利 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 后军民举行反攻。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9 月 3 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抗战胜利日。 1945 年 10 月,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 (2)抗战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3、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的转折点。 教材补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英、美出 于对日斗争的需要,于 1943 年 1 月与中国签订有关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 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 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 ,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 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 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三、解
14、放战争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努力 重庆谈判:1945 年 10 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 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阶段 时间 战略重点 战略防御 1946 年 6 月1947 年 6 月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7 年 6 月1948 年 9 月 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 战略决战 1948 年 9 月194
15、9 年 1 月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3)胜利意义 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轻巧识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 考点一 全民族抗战 1十四年抗战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 1937 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 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 8 年时间。 如果从 19
16、31 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 降,则为 14 年。“九一八”事变后的 14 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 年抗战”的概 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 针对练 1 (2018 郴州一次质检,9)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 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 活动都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 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 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C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
17、的全程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应是十四年,即从 1931 年开始,这更能客观 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 D 项正确。 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 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3陕甘宁边区 存在的时间是 1937 年1949 年,是中共主导的国民政府地方战时临时性的行政区域,包括 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该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抗日
18、战争的政治指导 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1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 政权中, 中共党员,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进行“精兵简政”。 到 1941 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 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 (2)经济建设: 从 1940 年初到 1941 年底, 各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的政策。从 1941 年前后,由于日军在军事上反复“扫荡”并
19、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面临 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3)根据地的这些建设措施调动了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 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 (1)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 了基础。 (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 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0、。 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 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家国情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 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 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王明路线
21、 19311934 年间,王明等在中共党内推行的一条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路 线,史称“王明路线”。“王明路线”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的界限,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在军事上,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来又变为保守主义和逃 跑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 2“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1)“革命根据地”,特指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 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 1937 年到 1945 年即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
22、 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 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 域(“国统区”)。 1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及历史意义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包括三个方面:土 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 式;根据地是革命基地。 (2)历史意义 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
23、义的中国化。 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统一的 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针对练 2 (2018 广安、眉山一模,30)1930 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 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 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 19271930 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江西 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 年城市,陡然增加
24、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 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的结果,故 B 项正确。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 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 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 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战。 3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 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 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从以城市为
25、中心到创建农 村革命根据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全面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 胜利 从农村再到城市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 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 转到城市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适 时调整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 地政策,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4.解放战争中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内战独裁,失去民心 坚持独裁、内战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蒋 介石政权败亡的根本原因 通货膨胀,经济崩溃 为解决内战所需的大量军费问题,
26、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解放战争后期,国民经济陷入崩溃 的边缘。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经济原因 内耗严重,党内分歧巨大 内部派系众多,与蒋介石有严重的政治分歧斗争。这是 蒋介石政权失败的内部原因 战略方针失误 错误的战略方针造成了军事上的失败,这是蒋介石政权 失败的个人原因 材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 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 年 12 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要求:分析材料,概括毛泽东提出的主要主张。 信息:_ 答案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抵抗日本侵略;改革内政,实
27、现民主共和。 材料二 1938 年 3 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 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 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要求:分析材料,指出此时国民党积极抗战的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_ 答案 加强军队训练;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指导及援助各地抗日武装。 材料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 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 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
28、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 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 1 民族意识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影响 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战,是实现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角度 2 民族意识对抗战胜利的影响 角度 3 抗日战争对民族意识的影响 答案 角度 2:民族意识的觉醒、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角度 3: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材料 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 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 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
29、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 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 7 000 万增至 1 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 5 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 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 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 东京街头的民众”等。 辨析史料:上面的史料中记述的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判断方法如下:一、合 理推断: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伤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日 本资源匮乏,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这些都要求日本国内民众支
30、持战争。再加上当时日 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普通民众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普遍采取了支持战争的 做法。二、用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资料印证。该史料的记载和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 中的新闻内容高度吻合。 应用: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 ) A美化侵略战争,基本不可信 B因是后人记述,可信度不高 C因是教科书选用,反映官方立场 D史料真实可信,选用动机不可告人 答案 C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30 解放战争时期的外交 卷,30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2017 年 卷,30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 卷,30 根据地革命力量的发展 卷,30 解放战争时期的外交 2016 年 卷
31、,30 国民党独裁统治 卷,29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卷,30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2015 年 卷,30 国民党防御战的准备 卷,30 日本经济侵略 2014 年 卷,41 历史教科书目录 卷,30 国民政府的外交 1(2018 课标全国,30)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 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 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 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
32、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 A 解析 A 对: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 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B 错:“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C 错: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成立,美 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D 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 1949 年 10 月,与 题干时间不符。 技巧点拨 中共中央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早在解放战争时 期就已经萌芽。 2(2018 课标全国,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 他的整个一生
33、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 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 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A 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 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B 错:材料 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C 错: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 尚未完成。D 错:材料
34、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 技巧点拨 善于解读史料并把史料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是解答高考题的关键。本题是美国 记者对抗日根据地的记载,结合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民主政策即可得出答案。 3(2017 课标全国,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 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 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35、“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 利”等可知,中共此举是为了扩大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B 项正确。这一时期为抗日 战争时期,A、C 两项所提到的历史事件与这一时间不符,故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2017 课标全国,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 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 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解析 材
36、料体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及群众组织的巨大发展, 相较于抗战初期, 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故 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情况,排除 C 项。 5(2017 课标全国,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 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 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
37、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人民解放军对英国军舰的做法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坚决还击,这实际上说明我们并不 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B 项正确。A、D 两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符排除;这 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C 项以偏概全,排除。 6(2016 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 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时间“1932 年”,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局部抗战时期,又由图片中“挽回利 权”“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
38、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 D 项。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 19 世纪末,故 B、C 项错误。 7(2016 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 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 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 D 解析 国民党禁止刊载的“谬误名词”涉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史实,这些“谬 误
39、名词”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严重冲击了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了维护“一党 专制”,国民党不得不把这些名词进行封杀,故选 D。指定“谬误名词”及其禁止转载的做 法, 会激化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排除 A; 政府把“争取民主”“国共合作”等归为“谬 误名词”,显然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排除 B;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是合法的中央 政府,中共军队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进行抗战的,排除 C。 1(2018 天津河北区模拟)下图是 19271928 年中共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中国工人
40、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答案 B 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导致共产党员绝对值锐减,故 A 项错误;题干反映工人比例下降 而农民比例陡增,与毛泽东等深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相关,故 B 项正确;土地改革运 动的开展是解放战争时期与 19501952 年,故 C 项错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 在 1919 年五四运动,故 D 项错误。 2 台儿庄战役前,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 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 战役爆发后, 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 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
41、)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答案 C 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在西安事变之后,故 A 项错误;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 序幕的是太原会战,故 B 项错误;“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 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表明正面战场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故 C 项正确;抗日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之后,故 D 项错误。 3 (2018 长沙高考猜题卷, 7)1936 年 7 月起, 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八次, 张群针对日本无理要求, 强硬地向日方提出: 1.废止上海、
42、 塘沽停战协定; 2.取消冀东伪组织; 3.华北日军及日机不得任意行动及飞行;4.解散察东与绥北伪军。张群的态度( ) A标志着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宣战 B彰显了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C体现了国民政府准备联共抗战 D表明蒋介石深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 答案 B 解析 1941 年 12 月 9 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 ,正式对日本宣战, 故 A 项错误;从题干材料“1936 年 7 月起,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八次, 张群针对日本无理要求,强硬地向日方提出”可知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强硬,彰显了国民政 府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故 B 项正确;这时的蒋介石还在“围
43、剿”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接 受联共抗日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故 C、D 项错误。 4(2018 山东日照 5 月校际考试,30)1941 年 1 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 固派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新四军重大损失。事变发生后,中共决定“不宜借此 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 暂时不反攻为妥”。此举的出发点是( ) A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B维护全民族抗日的大局 C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 D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中共之所以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 党决裂”,其根本原
44、因就在于中日民族矛盾依旧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抗 战大局出发,必须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首要工作重点,故 B 项正确。 5中国共产党曾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 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 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 一”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释放出诚意 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以民族大义为重 D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取消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的行动,体现出当时中
45、日民族矛盾上 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由对立转向合作,故 C 项正确。 6(2018 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 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 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 ) 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 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D 解析 国民大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 A 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 党的影响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 同样在东北没有根据地, 故
46、B 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同样没有达到东北地区,故 C 项错误;解放 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兵力和实力上唯一超过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 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 D 项正确。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 邯郸一模,30)1926 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 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 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 国际( )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 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
47、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 的斗争具有组织性”可知重视工人领导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人斗争而非工农 联盟,故 B 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 1927 年,故 D 项错误。 2(2019 唐山模拟)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 ) 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 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 答案
48、 A 解析 1927 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 因而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 著特征,故 A 项正确;毛泽东掌握中共军队领导权是在 1935 年遵义会议后,故 B 项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从 1931 年开始, 而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在 1937 年, 故 C 项错误; “打 倒列强除军阀”是 19241927 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口号,此时中共人民军队尚未建立, 故 D 项错误。 3(2018 呼和浩特期中)1928 年 6 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 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 A
49、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C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 D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 答案 B 解析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民大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党 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和所学知识可知, 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符合中国的国情, 团结工农,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 B 项正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说明中共的工作中心在农村展 开,与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共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或多或少受 苏联影响,无法体现独立自主,故 D 项错误。 4(2018 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 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 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