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下册:9.1 压强-教案(2).docx
-
文档编号:1201136
资源大小:74.2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孙红松)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下册:9.1 压强-教案(2).docx
1、初中物理压强重难点突破 压强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生活中经常用 到。 压强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主线, 同时又是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 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 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 节教学内容中,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 ,是学生培养 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 的应用。 压强的概念是为了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因此,理解
2、压 强概念的关键在于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虽然学生对压力的 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但许多学生容易混淆 压力与重力,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重力有关。因此老师为了突破, 压力这个难点,可以提前用纸板制作一些三合板。让学生亲身体验一 下压力的方向,如果向上压时,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如果斜着向下 压时,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如果沿水平方向压三合板时,此 时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竖直面向前。这样学生就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 受到压力的方向可以向各个方向。比用画图的方式更简洁,更容易理 解。通过对比压力和重力,学生就容易理解压力的概念。 课本上的蚊子和骆驼的两幅图片, 可以丰富学生
3、关于压强的感性 认识,并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这里可能 需要让学生谈一谈蚊子的嘴对皮肤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还要谈谈庞大 的骆驼的体重作用在蹄子上,蹄子对沙漠松散沙子的作用效果,或者 谈一些个人在生活中获得的相关感受。通过效果的对比,突出主题,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致,为深入教学引路。 在进行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 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比如给出如下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 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子的容器,气球,铅笔 等。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设计并进 行实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问题:怎
4、样体现压力的作用效 果?怎样改变压力大小?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大小?设计和进行实验 时要控制哪些变量? 我们不要限定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 多种途径,发散思维来探究压力与哪些因素 有关?有的学生可能会利用铅笔来验证,用 两个手指用力向中间压一根铅笔, 为什么有 一个手指感觉比较疼, 而另一个手指感觉没有那么明显?根据二力平 衡,相同大小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怎么会有两种感觉呢? 有的学生可能会利用气球来验证,分别用一个 手的手指和另一个手的手掌去压一个气球, 会发现, 手指这一段凹陷程度比较深,而手掌这一段凹陷程 度比较浅,根据二力平衡,相同的力怎么会有不同 效果呢?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利用矿
5、泉水瓶和海绵来验证, 先把矿泉水瓶正 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然后把矿泉水瓶,倒放过来,发 现海绵的凹陷程度变大了,学生可能会猜想,海绵的凹陷程度与受力 面积有关;接着把矿泉水瓶里面的水倒出来一些放在海绵上,发现海 绵的凹陷程度变小了,学生可能会猜想,海绵的凹陷程度与压力大小 有关,这样的实验更简单,更有效。 还有更多的同学可 能会根据书上的所给的 提示,利用小桌子和海绵、 沙子来验证。先把小桌桌 面朝上放在海绵上,观察 海绵被压下的深浅;再把 在小桌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最后把小桌腿朝 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 1 和 2 中,受力面积 相同, 压力不同, 海绵被压下的深浅不同, 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 1 和 3 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海绵被压下的深浅不同,表明压力的 作用效果不同。 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总之,学生能想到的方法越多,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越发散,学生 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得到了突 破。整个课堂都交给了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起了引 导作用,而且老师也轻松了不少。这样的方法,简洁又高效,何乐而 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