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doc

    • 文档编号:1185495       资源大小:104.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大海之歌)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2022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doc

    1、- 1 -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帮备考方向导航高考帮备考方向导航 文文 1 12020 全国卷,13,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 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 “礼” 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 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2、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 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 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 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 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 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

    3、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 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 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 “地 之义” “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 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 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 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

    4、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 堂” “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 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 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 “孝” 的 “仁 - 2 - 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 。鲁迅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 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 ” “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 值的意义。

    5、(摘编自汤一介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

    6、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文文 2 22020 全国卷,13,9 分阅读下面的

    7、文字,完成 13 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 “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 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 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 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 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

    8、 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 - 3 - 传 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 受欢迎。 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 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 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 远见和忠诚;唐文 捕蛇者说 ,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 “苛政猛于虎” 的罪恶;宋文 岳阳楼记 , 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 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

    9、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 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 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 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 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 (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 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

    10、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 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 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 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 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 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 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

    11、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 息重、分类复杂。 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 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 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 4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 “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

    12、.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 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 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 不谋而合的。 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 例、标准的变迁史。 文文 3 32019 全国卷,13,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 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 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源泉。 ”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 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 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 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

    14、发生着 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 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 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 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 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 - 5 -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5、!”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 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 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 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 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 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 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

    16、体时 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 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 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 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 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 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

    17、代伟大 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 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18、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6 -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 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 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

    19、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这与文中情感 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 精,凝聚共识。 文文 4 42019 天津,57,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 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 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 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

    20、如资金、材料、 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 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 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 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 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 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 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

    21、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 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 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 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 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 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

    22、 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因此,注意在为 - 7 - 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 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 的不能贮存、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 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

    23、.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 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 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2.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 )(3 分) A.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 A.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 并论,等同看待

    24、。 B.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 源。 C.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 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答 案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 8 - 文文 1 1 1.C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 更重要的位置”无中生有;B 项,“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错误,文章 第二段只是说“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没有说是“特有的”;D

    25、项,“传统 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二十四孝中的某些 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 2.A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 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文章第二段引用孝经中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孝的重 要意义;文章第三段引用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的话,说明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 是“天道”的要求;文章第五段引用鲁迅作品中的话,则批评了“父为子纲”说,肯定了 “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3.C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6、C 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 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推论错误,文中无信息支持此观点。 文文 2 2 1.C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 距”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在选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对文选和古文观止进行比较。 B 项,“时代范围窄”错误,文章第三段介绍了文章正宗的选文范围是“左传 国语 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并不窄;“分类复杂”张冠李戴,文章第五段是说“萧统的文选分很 多门类,烦琐不堪”, 文章正宗 古文部分分三类,并不烦琐。 D 项,“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 以偏概全,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所选的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持论偏颇,并非所选取的

    27、宋人 作品都持论偏颇。 2.C 略。 3.D 略。 文文 3 3 1.B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A 项涉及原 文第二段。原文指出,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 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生机,并没有说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且原 文“然而”后的语句,指出在创作实践中很多作家、艺术家还存在一些困惑。A 项把与时代互 动的理念作为创作实践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充分条件,不符合原文意思。 B 项来源于原文第四段。 - 9 - 原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一些现代作家,还是一些当代作家,他们创作的成功都与他

    28、们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有关。B 项是对这段信息的概括,故 B 项正确。C 项涉及对原文第四段的 理解。原文强调,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作家将普通劳动 者及其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原文没有说普通劳动者才是 文艺“最理想”的读者。故 C 项不正确。D 项涉及对原文第五段的理解。原文既承认“娱乐和 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艺术家应该考虑到这些需要;又强调 “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是新时代艺术家重要的责任,这意味着艺术家应该意 识到文艺在推动时代进步和民族复兴上的重要任务。 D 项说“无须考虑”片面理解了原文的

    29、意 思,故 D 项不正确。 2.D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A 项 是对文章整体论证结构的分析。文章第一段是提出问题,后面几段是分析问题。从前面提出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论题,到中间论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 的依据,到最后强调“以精品奉献人民”,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故 A 项正确。B 项是对文章 论证思路和论证内容的分析。文章兼顾现实与历史,第二、第五段主要是对当下创作的分析, 第四段主要是对新文化运动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故 B 项正确。C 项是对局部论证方法和论证 作用的分析。文章第三段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属于

    30、引用论证,一方面衔接了上下文,既呼 应上文提出的“更深层的东西”,又引出下文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的论述,另一方面 在主题上进一步支撑了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故 C 项正确。D 项是对局部 论证主题的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论证的是在今天作家、艺术家怎样“以精品奉献人民”,强调 “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D 项不仅置换了论题,而且把“形象的塑造”说成 “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范围。故 D 项不正确。 3.D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A 项是对原文第二段观点的推断。作者引述一些作家、艺术家关于现实走到小说家想象力

    31、 前面的说法,是要指明这些作家、艺术家遇到了如何透过表象理解和把握本质的困难。今天的 时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需要在纷乱的表象之下,理解和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 容。故 A 项正确。B 项是在原文第二、第三、第五段基础上的推断。第二段强调了日新月异的 变革时代给作家、艺术家带来的挑战,第三段强调了作家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 奔涌的时代浪潮下的力量,才能投身沸腾的生活,第五段强调了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具有人民意 识后会激发起创作热情。故 B 项正确。C 项主要涉及对原文第四段“情感共同体”的理解,要 求在理解原文中关键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做出推断。老舍的话出自他的生活与读书, -

    32、 10 - 原文是:“光有写作热情,而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这句话强调深入生活,与人民相结合的重要性,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完全相通。故 C 项正 确。D 项涉及对原文第五段观点的推断。原文认为,“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 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强调由数量转向质量,但原文并没有提 出艺术家的创作数量要减少,“少而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鼓励的是“好而精”。 而且,原文强调“凝聚认同”,但不等于选项中的“凝聚共识”。故 D 项不正确。 文文 4 4 1.D 略。 2.B 略。 3.C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A 项,注意力和物质、能量等不属于同一 类,故“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推断错误,且“因此”强加因果;B 项,“在任何时候”说法绝对;D 项,“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说法绝对。


    注意事项

    本文(2022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doc)为本站会员(大海之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