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登 泰泰 山山 记记 望岳 杜甫杜甫 岱宗夫如何?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 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 山,岱宗,是我国五大名山之山,岱宗,是我国五大名山之 一。和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一。和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 岳”。因其居东,突兀挺拔,岳”。因其居东,突兀挺拔, 雄伟壮丽,被称为雄伟壮丽,被称为 “五岳独“五岳独 尊”。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尊”。历代封
2、建帝王把泰山作 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 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到处建庙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到处建庙 塑神,从而使泰山文物,和中塑神,从而使泰山文物,和中 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熔为一体。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熔为一体。 人们常常把泰山当作崇高伟大人们常常把泰山当作崇高伟大 的象征,因而泰山成为游览的的象征,因而泰山成为游览的 胜地。胜地。 简介泰山简介泰山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累叠的山势, 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 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 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的集 大成者。 泰山泰山在山东省中部,面积在山东省中部,面积436平方公里,顶峰玉平方公
3、里,顶峰玉 皇顶,海拔皇顶,海拔1524米。米。 泰山,古称泰山,古称岱宗、岱岳岱宗、岱岳 东岳:泰山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南岳:衡山 五岳五岳 西岳:华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中岳:嵩山 泰山被尊为泰山被尊为“五岳独尊”“五岳独尊”,古代帝王常登山封禅,加以,古代帝王常登山封禅,加以 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 记游的精美之作。记游的精美之作。 泰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兀挺拔的气势、雄伟壮泰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兀挺拔的气势、雄伟壮 丽的景观,而成为饮誉四方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科丽的景观,而成为饮誉四
4、方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科 教文组织评为教文组织评为“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世界人类文明遗产”。 飞来峰 一线天一线天 柏洞柏洞 经经 石石 峪峪 孔子登临处孔子登临处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作者 姚鼐(姚鼐(17311815),字),字 ,一字梦谷,室名,一字梦谷,室名 , 清代桐城人。所编清代桐城人。所编 ,历来负有盛誉。姚鼐治学以,历来负有盛誉。姚鼐治学以 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著有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著有 。在创作方。在创作方 面,面,姚鼐姚鼐师承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刘师承,刘师承方苞方苞,三人都是桐城人,又,三人都是桐城人,又 都以古
5、文辞著名,世称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 。姚鼐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姚鼐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 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关于桐城派,这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关于桐城派,这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 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 ,刘,刘 大櫆和姚鼐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大櫆和姚鼐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 “ ”。姚鼐是桐城派的。姚鼐是桐城派的 ,他强调“义理、,他强调“义理、 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考据、词
6、章,三者不可偏废。” 姬传姬传 惜抱轩惜抱轩 古文辞类纂古文辞类纂 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诗文集 桐城派桐城派 方苞方苞 桐城三祖桐城三祖 集大成者集大成者 一边听课文范读一边思考,一边听课文范读一边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描绘泰山景色的?作者是如何来描绘泰山景色的? 并概括出五段的段意并概括出五段的段意 第第一段: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 山及其最高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日观峰的位置。 第第二段:段:记述登山经过。记述登山经过。 第三段:第三段:集中集中 描写泰山日出的景象。描写泰山日出的景象。 第四段: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
7、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泰山在祖国的位置泰山在祖国的位置 汶水汶水 济水济水 泰山之泰山之阳阳,汶水,汶水 西西流;其流;其阴阴,济水,济水东东 流。阳谷皆入汶,阴流。阳谷皆入汶,阴 谷皆入济。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当其南北 分者,古长城也分者,古长城也。最。最 高日观峰,在长城南高日观峰,在长城南 十五里。十五里。 课文第一段,作者概括介绍了(课文第一段,作者概括介绍了( )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处的地理位置 和山水形势,点出(和山水形势,点出( )位置,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位置,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作者采用由(作者采用由( )到()到( )再到()再到( )的
8、写法)的写法. 泰山泰山 日观峰日观峰 泰山泰山 日观峰日观峰 面面 线线 点点 第一段第一段 阳阳:山南或水北:山南或水北 阴阴:山北或水南:山北或水南 当当:处在某地或某时:处在某地或某时 阳与阴阳与阴 山南水北为阳:泰山之阳山南水北为阳:泰山之阳 山北水南为阴:其阴山北水南为阴:其阴 西西,东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状语, 向西向西,向东向东 分分:分界分界 第二段写作者与朋友登山的过程。用浓墨写出登山的第二段写作者与朋友登山的过程。用浓墨写出登山的 ( )和在山顶上所见的()和在山顶上所见的( )的景色)的景色.作者登作者登 山的线路可以简明地表述为:山的线路可以简明地表述为:(
9、) ( ) ( )( )( ) ( ) ( ) 艰难艰难 夕阳风光夕阳风光 京师京师 泰安泰安 山巅山巅 泰山溪水泰山溪水 南麓南麓 中谷中谷 中岭中岭 西谷西谷 十八盘十八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 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 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
10、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乘乘:冒着冒着 历历:经过:经过 限限:界限界限,这里指城墙这里指城墙 级级:台阶:台阶 负负:用背驮着,引申为覆盖:用背驮着,引申为覆盖 烛烛: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照耀照耀,照亮照亮 晚日晚日:夕阳:夕阳 若带然若带然:像飘带一样:像飘带一样 居居:停留停留,缭绕缭绕 以以: 在在,于于; 至于至于:到达到达 有有: 又又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 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朔、晦、望与既望朔、晦、望与既望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11、 望:阴历每月十五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第三段重点写(第三段重点写( )的过程及日出的景象。作者)的过程及日出的景象。作者 观日出的时间是:观日出的时间是: ( );地点是:);地点是: ( )。作者按日出时间顺序,极写泰山日出的壮)。作者按日出时间顺序,极写泰山日出的壮 丽景象。丽景象。 观日出观日出 戊申晦戊申晦 五鼓五鼓 日观亭日观亭 日出日出 日正出日正出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 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 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 视
12、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第三段第三段 稍稍:渐渐:渐渐 一线异色一线异色:像一条条:像一条条 线似的呈现出不同颜色线似的呈现出不同颜色 采采:通通“彩彩” 日上日上:太阳升起:太阳升起 承承:承接:承接,托起托起 或或:有的人、有的山峰:有的人、有的山峰 观泰山日出(按时间顺序描写景观泰山日出(按时间顺序描写景 物变化)物变化) 稍见云中稍见云中白若白若樗蒲樗蒲数十立者数十立者 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五鼓五鼓 大风扬积雪击面大风扬积雪击面 足下皆云漫 稍稍 山山: :白若樗蒲白若樗蒲 云云: :一线异彩一线异彩 须臾须臾 五彩五彩 日上日上 日日: :正赤如丹正赤如丹
13、 海海: :动摇承之动摇承之 回视回视 色色: :绛皓驳色绛皓驳色 山山: :而皆若偻而皆若偻 泰 山 日 出 泰 山 日 出 待日出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 出 时日 出 时 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 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稍见稍见 日上日上日上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日日 出出 后后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视回视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泰山日出是壮观而 动人心弦的,是岱动人心弦的,是岱 顶奇观之一,也是顶奇观之一,也是 泰山的重要标志,泰山的重要标志,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第四段
14、略写泰山的(第四段略写泰山的( ),写),写 了(了( )、)、 ( )、()、( )和()和( ),其目的),其目的 是表现泰山的(是表现泰山的( )内涵。)内涵。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 岱祠岱祠 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皇帝行宫 道中石刻道中石刻 人文人文 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 岱祠岱祠 道中石刻道中石刻 第四段第四段 僻:僻:偏僻偏僻 不当道:不当道:不在路不在路 旁旁 及:及:来得及来得及 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以日观亭为参照物,写其周以日观亭为参照物,写其周 围的建筑群,表现泰山的古老风围的建筑群,表现泰山的古老风 貌貌 (岱祠(岱祠 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15、皇帝行宫 道中石刻)道中石刻) 岱岱 祠祠 东东 岳岳 大大 帝帝 庙庙 岱祠岱祠 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 碧 霞 元 君 ( 东 岳 泰 山 天 仙 玉 女 ) 碧 霞 元 君 ( 东 岳 泰 山 天 仙 玉 女 ) 道中石刻道中石刻 第五段,总结冬季泰山的景物特点:“三多”、“三少”、第五段,总结冬季泰山的景物特点:“三多”、“三少”、 “三无”。“三多”是:多(“三无”。“三多”是:多( )、多()、多( )、多)、多 ( );“三少”是:少();“三少”是:少( )、少()、少( )、少()、少( );); “三无”是:无(“三无”是:无( )、无()、无( )、至日观数里)、至日观数里
16、 内无内无( )。)。 概括出高山石多松多的特点概括出高山石多松多的特点. 石石 平方平方 松松 土土 圜圜 杂树杂树 瀑水瀑水 鸟兽音迹鸟兽音迹 树树 石多平方石多平方 利于刻字利于刻字 姊妹松姊妹松 第五段第五段 石罅:石罅:石缝石缝 平顶:平顶:指树顶是平的指树顶是平的 迹迹: :指鸟兽的足迹指鸟兽的足迹 日观日观:日观峰:日观峰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冬季泰山景色的特点:冬季泰山景色的特点: 三多:三多: 多石多石 (石)多平方(石)多平方 多松多松 三少:三少: 少土少土 (石)少圜(石)少圜 少杂树少杂树 三无:三无: 无瀑水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无鸟兽音迹 数里内无树
17、数里内无树 五大夫松 1 1、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 在何处?在何处? 简述简述 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见之景。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见之景。 作者从泰安动身,南麓登山作者从泰安动身,南麓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 越中岭,再循西谷到达极顶,其时天色越中岭,再循西谷到达极顶,其时天色 已晚。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 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 的景物特点。的景物特点。 说明作者登山路线说明作者登山路线 北 南 京师京
18、师 齐河齐河 长清长清 (历(历) 泰山西北谷泰山西北谷 (穿)(穿) 长城之限长城之限 (越越) 泰安泰安 (至至) 南麓南麓 (中谷中谷) (登登) 中岭中岭 (越越) 西谷西谷 (循循) 山巅山巅 (至 至) 长长 途途 跋跋 涉涉, 历历 尽尽 艰艰 辛辛 险险 (乘(乘) 泰 山 景 观 示 意 图 泰 山 景 观 示 意 图 2、思路、思路 交 代 泰 山 位 置 交 代 泰 山 位 置 记 述 登 山 过 程 记 述 登 山 过 程 描 绘 日 出 美 景 描 绘 日 出 美 景 返 记 人 文 景 观 返 记 人 文 景 观 补 写 自 然 景 观 补 写 自 然 景 观 3
19、3、全文共五段,每一段的要点是什么全文共五段,每一段的要点是什么? 第第一段: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 山及其最高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日观峰的位置。 第第二段: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 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到的景象。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到的景象。 第第三三段:段:集中集中 描写泰山日出后的景象。描写泰山日出后的景象。 第第四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第五五段: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总结 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游踪 进行叙述了偕友人
20、冬日登泰山的经过,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过, 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雪后 初晴初晴的瑰丽景色和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日出时的雄浑景象,的雄浑景象, 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 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泰山的位置泰山的位置 至于泰安至于泰安 越过中岭越过中岭 登山的经过登山的经过 (28日日) 观日出奇景观日出奇景(29日日) 日出图日出图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 由南麓登由南麓登 循中谷入循中谷入 复循西谷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遂至其巅 岱祠 碧霞元君祠 以
21、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山巅之所见山巅之所见 夕阳风光图夕阳风光图 人文内涵人文内涵 简 明 达 意 清 晰 简 明 达 意 清 晰 苍山负雪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明烛天南 山水如画山水如画 居雾若带居雾若带 五鼓五鼓面迎风雪待日出面迎风雪待日出 稍后稍后白山矗立若樗蒲白山矗立若樗蒲 须臾须臾一线异色成五彩一线异色成五彩 日上日上正赤如丹红光承正赤如丹红光承 回视回视群山异色拜日观群山异色拜日观 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说作、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说作 者的登山线路,写景特点。者的登山线路,写景特点。 先写:先写: 京师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再
22、写: 山麓山麓山顶山顶 路程:路程: 四十五里(远)四十五里(远) 石级:石级: 七千有余(高)七千有余(高) 路线:路线: 中谷中谷西谷西谷山巅(险)山巅(险) 最后:最后: 顶景顶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 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 上上 下下 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 远远 近近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 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 描写了怎样的胜景?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
23、了日出前、 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 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 日出日出前前 大风扬积大风扬积雪雪击面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云中云中白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 日出日出时时 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须臾成五采五采 日上,正日上,正赤赤如丹,如丹,下有下有红光红光动摇承之动摇承之 日出日出后后 回观日观以西峰回观日观以西峰 或得日,或否,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而皆若偻 色 彩 点 染 色 彩 点 染 绚 丽 壮 美 绚 丽 壮 美 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运用
24、和作用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运用和作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作者初登山巅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这是作者初登山巅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 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 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形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形 象生动的绘出了积雪的光彩。象生动的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作者山巅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这是作者山巅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特别是特别是 “半山居雾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雾写成静
25、态不仅把动态的雾写成静态,而且设而且设 喻新奇喻新奇,给人美的享受给人美的享受。 3、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 更显出日观峰的雄俊,并且赋予山峰以人更显出日观峰的雄俊,并且赋予山峰以人 的感情,形象而生动。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掌握词句掌握词句 余余以以乾隆三十九年乾隆三十九年 余始循余始循以以入入 在在 而而 界限界限 象门槛象门槛 青青 渐渐的渐渐的 越长城之越长城之限限 山巅崖山巅崖限限当道者当道者 苍苍山负雪山负雪 稍稍见云中见云中 或或曰:此东海也曰:此东海也 或或得日,或否得日,或否 汶水汶水西西流
26、流 明明烛烛天南天南 有的人有的人 有的有的 名作状名作状 名作动名作动 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本文主要表现手法 1 1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本文对景物很少直接描写,而是本文对景物很少直接描写,而是 抓住景物特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抓住景物特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例如: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例如: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 山顶俯视所见“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和在日观亭时 “足下皆云漫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 在严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在严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寒寒”字,但”字,但 “大风扬积雪击面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
27、无冰雪,无瀑水,无 鸟兽音迹鸟兽音迹”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 2 2 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动静结合,气象万千 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 银色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银色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 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 一洗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一洗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苍山负雪,苍山负雪, 明烛南天。明烛南天。” 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 飘浮不定,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飘浮不定,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 一幅静态山水
28、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一幅静态山水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 宁静气息:“宁静气息:“半山居雾若带然。半山居雾若带然。” 3 3 叙事简练,语言形象叙事简练,语言形象 全文仅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全文仅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 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印象。 例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例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用“用“山多石,少土山多石,少土雪与人膝齐雪与人膝齐”寥”寥 寥数语便将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寥数语便将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 景色描绘出来了。写登山景色描绘出来了。写登山 情景,用情景,用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道中迷
29、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就不仅”就不仅 简洁,而且生动形象。简洁,而且生动形象。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 A.汶汶( w n )水)水 南南麓麓( l ) B 樗樗( c )蒲)蒲 石石磴磴( d ng ) C瀑瀑( p )水)水 石石罅罅( xi ) D徂徂( c )徕)徕 须须叟叟( y ) c 2、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极极天云一线异色(天云一线异色( ) A尽尽 B尽力尽力 C至多至多 D非常非常 (2)绛皓)绛皓驳驳色,而皆若偻(色,而皆若偻( ) A 成分不纯成分
30、不纯 B 辨正是非辨正是非 C不允其议不允其议 D 颜色错杂颜色错杂 (3)僻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 A 不正不正 B 偏僻偏僻 C冷僻冷僻 D僻静僻静 A D B 3、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最高)最高日观日观以西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西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2) 与子颍坐与子颍坐日观日观亭待日出亭待日出 (3) 回视回视日观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4)至)至日观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A(1)()(2)是山峰名,()是山峰名,(3)()(4)是亭名)是亭名 B(1)()(3
31、)指山峰,()指山峰,(2)()(4)指亭)指亭 C(1)()(3)()(4)是山峰名,()是山峰名,(2)指亭)指亭 D(1)()(4)指山峰)指山峰 (2)()(3)是亭名)是亭名 C 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是日,观道中石刻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32、为“阳”;山的北面水 的南面为“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 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 泛指城墙。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 末一天为“晦”。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D 3 古代纪年月日法古代纪年月日法 (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 年、三年等。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33、 (2)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 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 年。也可以用来纪日。纪年,例如,丁卯 三月;纪日,例如,是月丁未。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 月丁丑。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 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 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 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 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 等
34、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 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 巳年。 如果余数-3得0,就是天干或地支的最末 一位。例如1995年,199510,余数为5, 5-3=2,天干为乙;199512,余数为3,3- 3=0,地支为亥,1995年就是乙亥年。 练 习 对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山之南) 泰山之阴(山之北) B、南麓(山坡) 石罅(缝隙) C、复循西谷(沿着行走) 绛皓驳色(错杂) D、明烛天南(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答案:B 练 习 对下列文段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 阴
35、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 A、文章先写汶水和济水分流,再写两水的分界线古长 城,然后点明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这是由面 到线再到点的写法。 B、日观峰是以古长城为参照来写的,作者写日观峰为下文 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C、全段文字是登上泰山之前看泰山,是高瞻远瞩,山外看 山,使读者在入泰山探胜之前,就先产生一种气势雄峻 的总体感受。 D、这段文字中点出古长城,表明泰山曾是古代两国的边界, 并且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泰山的地位。 答案:D 练 习 对泰山日出这段文字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先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
36、负 雪“照应;”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是日出前在 寒山之顶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幻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 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是由高向低处俯视;”绛 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素,分外妖娆的日出美 景。 D、本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图,本段是泰山日出图,前 者着力描”静“状,后者有意绘”动“态,动静 相宜,相辅而又相承。 答案:C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 总总 结结 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 者的者的游踪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 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雪后 初晴初晴的瑰丽景色和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的雄浑景象。写出 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 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十 八 盘 十 八 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