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特级教师).doc

    • 文档编号:108157       资源大小:225.2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特级教师).doc

    1、 第 1 页 共 17 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师:师: 同学们, 大家请看一个实验 (实验器材: 一个生鸡蛋, 一杯 400ml 清水和一杯 400ml 饱和盐水):生鸡蛋放进清水中,鸡蛋怎么样 了? 生(合):生(合):鸡蛋下沉。 师:师:生鸡蛋放进盐水中,大家观察鸡蛋又怎么样了? 生(合):生(合):上浮。 师:师: 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 果呢?(学生沉思一会儿)这是因为:清水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 力,所以鸡蛋下沉;盐水的密度增大(比清水大),使得浮力大 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上浮。因此,要获取新知识、新理论, 必须通过实验

    2、得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 神,就是主要论述实验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师:师: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作者丁肇中(出示幻灯片,学生边看 教师边介绍)。 师:师:课前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丁肇 ( )中 彷徨 ( ) 生生 1 1:丁肇 ( zho )中 生生 2 2:彷徨 ( png hung ) 师:师:解释下列词语:彷徨、齐家、袖手旁观、不知所 第 2 页 共 17 页 措。 生生 3 3: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何处去。 生生 4 4: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 生生 5 5: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

    3、过问或协助。 生生 6 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师:好。接着,请大家一起来理解课题:哪位同学来说说,在大 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生:生: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师:师:格物和致知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生: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师师:在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跟今天丁教授所说的目的和含 义会不会一样? 生:生:不会。 师:师:那么,作者所说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又是什么?请大家勾 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生: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 师师:课文中揭示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生:生: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 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

    4、地袖手旁观。 师:师:大家一起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两个意义朗读一遍。 生(合):生(合):(齐读) 师:师: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请问这篇文章 第 3 页 共 17 页 的文体是什么? 生(合):生(合):议论文。 师:师:对,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板书:议论文)我们必须掌握议 论文哪三要素? 生(合):生(合):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1 世纪教育网 师:师: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合):生(合):总分总。首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最后解 决问题(得出结论)。 师:师:快速阅读课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 结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论证思

    5、路。(提醒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标好段序,并板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生:生: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 第二部分 (2-12) 、 第三部分 (13) 。 师:师:有没有其他划分方法? 生:生: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2)、第三部分(13) 师:师:这两种划分方法都可以。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什 么问题? 生(合):生(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教师板书) 师:师:作者认为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生(合):生(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师板书) 师:师:作者的观点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出现,因此我们可以把第一、二自 然段合为一个部分。 作者

    6、认为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必须要有格 物致知精神。大家观察这是课文的什么? 第 4 页 共 17 页 生(合):生(合):题目(课题)。 师:师:因此,题目即是作者的观点,也是文章的论点。(板书:论点) 请问:作者围绕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这个问题进 行几个方面的分析?举了哪些事例?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生: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 师:师:具体哪三个方面? 生:生:首先提出对实验的态度:不能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师:师:这是谁的例子? 生(合):生(合):王阳明。 师:师:作者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生:生: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师:师:这里作者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

    7、,以王阳明格院子里 的竹子为例子。那么,我们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文章哪 个段落告诉我们?21 世纪教育网 生(合):生(合):第三自然段。 师:师:大家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生(合):生(合):(齐读) 师:师: 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平天下, 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不是寻求新知识。换一句话说,针对自然科学而言,中国传统教 育研究的是哪个方面? 生(合):生(合):社会科学。 师:师:它们注重的是什么? 第 5 页 共 17 页 生(合):生(合):理论。 师:师:因此王阳明最终宣告失败,其实他没有真正做到格物,他是 怎样做? 生:生:格己。 师:师:我们已经回答了第一方面,接着

    8、呢? 生:生: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师:师:作者举了什么事例?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生:生:探究竹子的性质。 师:师:这两个方面都运用了事实论据,因此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合):生(合):举例论证。 师:师:同时有没有作道理的分析? 生(合):生(合):有。 师:师:有道理的阐述,在议论文中我们说它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合):生(合):道理论证。21 世纪教育网 师:师:作者接着又怎么分析? 生:生:分析了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 师:师:什么实际情况?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生: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 动手。 师:

    9、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事例论证? 生生 1 1:中国学生轻视实验,缺乏动手的事例。 生生 2 2:自己的亲身经历。 第 6 页 共 17 页 师:师:能概括一下作者有过怎样的经历吗? 生:生:埋头苦读,但用这种方法到美国留学,却吃了不少苦头。 师:师: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自己本人的经历就是最 好 的证明。 为什么?因为作者也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学生 。作者这样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什么?也说明了什么? 生生 3 3:揭露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生生 4 4:说明了格物致知(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师:师:作者分析到这里,把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生:从三个方面分析了,

    10、问题也解决了。 师:师:既然问题得以解决,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生:生:我们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教师板书) 师:师:课文最后又对我们提出了什么? 生:生: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 神真正变成这个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齐读) 师: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这种格物致知精神?同桌相互交流讨 论,推荐一位来回答。 生生 1 1:要多观察、多动手,得到一些实践知识。 生生 2 2:要通过实践得到结论,运用实践检验书本知识。 生生 3 3:还要有计划,敢于探究问题,大胆发挥想象力。 生生 4 4:还要有判断力,有探究精神。 生生 5 5: 师:师: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

    11、精彩,希望大家能把同学的建议用到日常 第 7 页 共 17 页 生活中去。那么,在科学领域,有些科学家的理论也不完全是正 确的。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 落时, 它的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 驳倒亚里士多德认为的下跌速 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 (多媒体演示:伽利略自由 落体实验)因此,科学领域要获取新的知识、新的理论,都必须 通过实地实验。那么,你还能从生活中举一些通过实验来获取 新知识的例子吗?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来举一举。 生生 1 1:毛笔往空中一放,会自动向下降落,说明地球有引力。 生生 2 2(物理科代表):(物理科代表):力的相互作用 生生 3 3(化学

    12、科代表):(化学科代表):100ml 的水和 100ml 的糖水混合在一起,不会 等于 200ml 的水, 因为两种水的密度不同, 所以获得新知识必须 通过实验。 师:师:除了书本中的,还能举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吗? 生生 4 4:我们要了解叶子的性质,必须拿到显微镜去观察,通过实验, 得到我们要观察的叶子的性质。 生生 5 5:在煮沸的水中加进软水,软水会变成硬水。 生生 6 6: 师:师: 我们生活中应该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 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知识 。 打个比方,为了研究四驱车的原理,我们会拆开来观察,从中获 得一些知识 师:师:(课堂小结)文章针对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和真

    13、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摆 第 8 页 共 17 页 事实、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板书:从三个方面分析)文 章在论证的过程中,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合起来 叫做摆事实,讲道理)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哪些地方看 出来? 生(合):生(合):对比论证。(教师板书:对比论证) 生:生:王阳明格竹子的态度和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的事例 形成对比。 师:师:好的。现在,一起来完成课堂练习: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完成下列问题 3 道练习题(出示幻灯片)。 生: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师:师:(巡视后校对) 师:师:(布置作业)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学习课文的写法

    14、,写一篇 不少于 500 字的读后感。(教师边说边出示幻灯片)最后,老师 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实践出真知。(下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汕头市达濠第三中学 邱传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 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第 9 页 共 17 页 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

    15、实意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法、分析归纳法、讨论交流法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导入的器材(生鸡蛋、烧杯、清水、盐水)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发情趣一、实验导入,激发情趣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 三、揭示课题三、揭示课题 四、整体感四、整体感知,知,理清思路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课文,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论证思路。 五、研读课文,探寻方法五、研读课文,探寻方法 1、明确论点,分析结构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论点: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结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分析问题,探寻方法 提问

    16、:提问:作者围绕问题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举了哪些事例?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 3、质疑问难,合作交流 同桌交流讨论:同桌交流讨论: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这种格物致知精神? 第 10 页 共 17 页 六、拓展延伸,体验反思六、拓展延伸,体验反思2121 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 老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后,提问:你 还能举一些“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知识”的例子吗? 七、课堂小结,练习检测七、课堂小结,练习检测 八、布置作业八、布置作业 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学习课文的写法, 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 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 丁肇中 一、论点:

    17、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论证结构:21 世纪教育网 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分析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 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提出希望)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 汕头市达濠第三中学 邱传东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第一种佳境:人在 课中,课在人中。第二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种 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细细回味此次教学基本功比赛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勉强也只能算是第一种境界。 第 11 页 共 17 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节选自丁肇中的一份报告, 是一篇漫谈式 的议论文。文章

    18、的结构层次是常见的议论文模式: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因此,我紧紧围绕本文的 论证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本课之路虽已走过,但我有必要重新审 视自己留下的脚印,得以教学反思如下: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一、丰富认识,集思广益一、丰富认识,集思广益 我反复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辅资料。因为课堂教学重在准备, 做到有备而教。备不但要教材、备重点难点、备教学方法,更应 该备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准备得越充分,在课堂中应对意料之外 问题的把握就越大。不断丰富自己,是语文教师将课上得轻松自如的 必要阶段。 此外,一节成功的课,无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备课过程中, 我时时征求同行的意见

    19、, 尤其是在试讲的时候, 林志雄主任高屋建瓴, 从宏观上把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语文组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许多改进的地方,从细节上耐心指导,每个环节都认真推敲,使 本课生色不少。所以一节好的课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二、精心设计,突出重点二、精心设计,突出重点 来源来源:21:21 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阐明自 己的观点,学习自然科学应该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因此如 何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是本课的教 学重点。我在安排教学环节

    20、时设计了揭示题意(释题),旨在让 第 12 页 共 17 页 学生理解格物致知在文中的真正含义。因为我认为儒家所说的格物 致知是虚的,它主要是指精神方面,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因为万 物可给人以启迪,可陶冶人的情操;而丁教授所赋予的格物致知 的新的含义,它是实的,主要是指科学实验,指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 真相,从而让学生初步明确了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文章运用事实论据,言之有据,剖之有理,有力的论证了文章论 点,而且灵活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因此在研读课文中我设计了这样 的问题: 作者围绕问题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举了哪些事例?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这里是文章分析问题的主阵地,也是突出本课

    21、教学重点的最好途径。这个问题既涵盖了对文中三个事实论据的分 析, 也让学生掌握了各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经过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自主回答、概括归纳,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凸现亮点,学科渗透三、凸现亮点,学科渗透 时间的长短并不是课上得好坏的关键, 关键是在确定的时间里你 怎样展示了你的课堂。因此,我大胆利用物理实验(生鸡蛋在等量的 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反应)来导入新课,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 效果;同时,在拓展延伸环节利用多媒体演示伽利略自由落体 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例子的发掘, 不但能让课堂多出一些亮丽的瞬间,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同 时也注重学科与学科之

    22、间的渗透。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 学生而言,阅读首先得钻进去,但文本的字数有限,从文本中折射出 来的内涵、价值才是无限的。 四、乐中思定,不足之处四、乐中思定,不足之处 第 13 页 共 17 页 一是对课堂环节掌握还不够熟练。 在开课前由于自己把主要的精 力都放在备课及课件上, 但却没有系统的把整节课的内容和幻灯片的 连接在脑海里多次回顾,熟记。导致在上课时有些环节的连接显得很 生疏,不够自然;过渡也显得生硬,衔接不够紧凑。21 世纪教育网 二是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练。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走向精练,需要经 过不断地打磨。因为废话只会降低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准,只会告诉他 人你内心世界的贫乏。本人的教

    23、学语言还有待继续锤炼,使之言简意 赅。 三是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当碰到学生在课堂 上不想回答问题或回答问题声音很小时,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 性,使课堂走向活跃与和谐,还需认真的思索,不断完善课堂上的各 个细节。 语文课堂,一个永远呼唤教师课堂魅力的舞台。它最能展示一名 教师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风采了。语文教师应当身配利剑,以深刻独到 的思想为质,以精彩畅达的语言为锋,舞出世间最美的剑花。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第 14 页 共 17 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第一种佳境:人在 课中,课在人中。第二种佳境:人如其

    24、课,课如其人。第三种 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细细回味此次教学基本功比赛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勉强也只能算是第一种境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自丁肇中的一份报告,是一篇漫谈式 的议论文。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常见的议论文模式: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因此,我紧紧围绕本文的 论证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本课之路虽已走过,但我有必要重新审 视自己留下的脚印,得以教学反思如下: 一、丰富认识,集思广益一、丰富认识,集思广益 我反复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辅资料。因为课堂教学重在准备, 做到有备而教。备不但要教材、备重点难点、备教学方法,更应 该备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准备得越充分,在课

    25、堂中应对意料之外 问题的把握就越大。不断丰富自己,是语文教师将课上得轻松自如的 必要阶段。 此外,一节成功的课,无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备课过程中, 我时时征求同行的意见, 尤其是在试讲的时候, 林志雄主任高屋建瓴, 从宏观上把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语文组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许多改进的地方,从细节上耐心指导,每个环节都认真推敲,使 本课生色不少。所以一节好的课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 15 页 共 17 页 二、精心设计,突出重点二、精心设计,突出重点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阐明自 己的观点,学

    26、习自然科学应该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因此如 何 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是本课的教 学重点。我在安排教学环节时设计了揭示题意(释题),旨在让 学生理解格物致知在文中的真正含义。因为我认为儒家所说的格物 致知是虚的,它主要是指精神方面,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因为万 物可给人以启迪,可陶冶人的情操;而丁教授所赋予的格物致知 的新的含义,它是实的,主要是指科学实验,指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 真相,从而让学生初步明确了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文章运用事实论据,言之有据,剖之有理,有力的论证了文章论 点,而且灵活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因此在研读课文中我设计了这样 的问题:

    27、作者围绕问题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举了哪些事例?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这里是文章分析问题的主阵地,也是突出本课 教学重点的最好途径。这个问题既涵盖了对文中三个事实论据的分 析, 也让学生掌握了各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经过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自主回答、概括归纳,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凸现亮点,学科渗透三、凸现亮点,学科渗透 时间的长短并不是课上得好坏的关键, 关键是在确定的时间里你 怎样展示了你的课堂。因此,我大胆利用物理实验(生鸡蛋在等量的 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反应)来导入新课,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 第 16 页 共 17 页 效果;同时,在拓展延伸环节利用多媒体演示伽利略自由落体 实验来

    28、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例子的发掘, 不但能让课堂多出一些亮丽的瞬间,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同 时也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 学生而言,阅读首先得钻进去,但文本的字数有限,从文本中折射出 来的内涵、价值才是无限的。 四、乐中思定,不足之处四、乐中思定,不足之处 一是对课堂环节掌握还不够熟练。 在开课前由于自己把主要的精 力都放在备课及课件上, 但却没有系统的把整节课的内容和幻灯片的 连接在脑海里多次回顾,熟记。导致在上课时有些环节的连接显得很 生疏,不够自然;过渡也显得生硬,衔接不够紧凑。 二是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练。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走向精练,需要经 过不断地打磨。因为废话只会降低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准,只会告诉他 人你内心世界的贫乏。 本人的教学语言还有待继续锤炼, 使之言简意 赅。 三是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当碰到学生在课堂 上不想回答问题或回答问题声音很小时,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 性,使课堂走向活跃与和谐,还需认真的思索,不断完善课堂上的各 个细节。 语文课堂,一个永远呼唤教师课堂魅力的舞台。它最能展示一名 教师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风采了。语文教师应当身配利剑,以深刻独到 的思想为质,以精彩畅达的语言为锋,舞出世间最美的剑花。 第 17 页 共 1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特级教师).doc)为本站会员(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