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080119       资源大小:3.04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1207392380yun)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docx

    1、20212021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地球、月球与太阳 5.5.地球地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 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 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 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是一个推论。 2.海边看到帆船回港,人们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而船离开岸边时,都是船身 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历史上第一位进行环球航行的是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 方向西边航行,最终

    2、又回到了起点。 4.1961 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 星球。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地球 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 行星。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这是一幅地球的图片,是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蓝色部分可能 是什么?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又可能是什么?请大家比较一下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 面积哪个更大? 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

    3、色部分 能是森林或草原。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6.地球陆地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大洋洲大陆、南极洲 大陆等板块,亚欧板块的面积是最大的,最小的是大洋洲板块的大陆面积。 7.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实验: 实验方法: 第 1 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桅杆顶部、桅杆中部和船身分别 做上记号。负责操作的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记录三 个记号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 2 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 实验现象: 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航行,无论是进港还是离港,都是同时看见帆船的全身,而

    4、模型小船 在曲面上航行时,离港时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返港时,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 船身。 实验结论: 由此可以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形的。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在下图标注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在下图标注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主要停靠点。主要停靠点。 6.6.月球月球 1.人类对月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阶段、观测阶段和登陆阶段。 从最初先民用神话故事描述对月球的美好想象,到后来人类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猜测环 形山的成因,再到 1969 年“阿波罗计划”登月,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在月球表面进行科 学实验。 2.400 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

    5、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 环形山、高地和“月海”。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 到大约 50 年前,科学家又得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 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 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 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4.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 27.3 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也 是 27.3 天。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

    6、看见月球的正 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 5.认识月相示意图 6.月相变化的顺序是: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 月残月新月,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7.月亮升起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月亮升起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6 点或者 9 点都可以,这样可以观察到月亮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 总体是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部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圆,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 空或者看不见(一天比一天出现得晚);下半夜则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见,下弦月出现 在东部天空。 8.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 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

    7、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月 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没有地 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二者有完全不同 的成因。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 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 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9.模拟环形山形成的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实验 实验器材: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原理: 细沙模拟的是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星。陨星落在月球上会 形成凹坑,这就是环形山。

    8、石子从不同高度落下,表示陨星撞击月面的速度不同。较大的 陨星撞击形成较大的环形山,较小的陨星撞击形成较小的环形山。 实验方法: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 3 厘米厚的细沙。 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现象: 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 低,沙坑越小。 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 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太阳光 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而直射时环形山不太明显。 实验结论: 月球上的环形

    9、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0.10.模拟月球的公转模拟月球的公转, ,观察“月相”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 实验材料:台灯、排球等。 实验步骤: 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实验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地球转 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 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实验结论: 月相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月球

    10、本身不透 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我 们从地球上会看到月球明亮的区域大小发生改变。实际上我们目睹的就是一个月时间里, 月球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 7.7.太阳太阳 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 5500C,内部温度可达 1500 万C。它的体积相当于 130 万个地球那么大。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发光发热,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5500 摄氏度,内部温度可达 1500 万摄氏度。 体积,它的体积相

    11、当于 130 万个地球那么大。 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2.太阳离地球约有 1.5 亿千米,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 30 万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 上需要 8 分多钟,也就是说,此刻照在我们身上的太阳光,是太阳 8 分 20 秒之前发出 来的。 3.1.51.5 亿千米究竟有多远?亿千米究竟有多远? 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 30 万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 8 分 20 秒。 假如乘坐速度为 1000 千米/每小时的飞机,要连续飞行 17 年; 假如乘坐速度为 4 万千米/每小时的火箭,要连续飞行 5 个多月。 4.与太阳运动有关的成语:东升西落 日上三竿

    12、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日落西山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太阳在一天中运动变化的最直观的描述。清楚地表述太阳在一天中 的位置变化需要用到一个量: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不是描述长度,而是描述角度,因而不 能用尺子去量。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6.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 阳的高度。 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来描述太阳的位置。 7.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任何物体, 他们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 8.测量太阳高度角测量太阳高度角的方法的方法 一名同学背对太阳站定。 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

    13、一根线,测出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 9.上午上午 9:009:00 和下午和下午 3:003:00 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以正午太阳高 度为对称点,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呈轴对称。如上午 9 点和下午 3 点的太阳高度相同, 只是方向不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10.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正午为界,呈现出轴对称性。上下午的太阳高度相等,只是 方向不同。 11.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呢?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什么时

    14、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呢? 一天当中,正午 12:00 太阳直射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接近于 90 度,而太阳升起 和太阳落下的那一瞬间,太阳高度角最小,接近于 0 度。 12.12.测量并画出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测量并画出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 8.8.太阳钟太阳钟 1.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有什么影响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有什么影响? ?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位置相 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 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15、。 4.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改变着: (1)影子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早晨的影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正 午它又重新变长。 (2)影子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 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5.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 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晷面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 称为“日晷”。 6.日晷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日晷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阳光”下,晷针影子投于晷盘,影子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而移动,古人根据晷针 的影子落在晷

    16、盘上的刻度确定当时的时间时刻。 7.日晷 日晷是有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赤道日晷的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北极星。 牛顿钟属于地平日晷,根据竖立在平坦地面的竿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和线条的相对位置, 直接读取时刻,是最原始的地平日晷。 地平日晷的晷针始终指向北极星,也就是晷针与晷盘的夹角是当地的纬度。 立式日晷的晷盘垂直于地平面,晷针的反向延长线指向北极星。 8.8.记录一天中阳光下小棒影子的长短。记录一天中阳光下小棒影子的长短。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影子较长,然后逐渐变短,正午最短,然 后逐渐变长,直至日落影子消失。 9.9.做物体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做物体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17、 实验方法: 用手电筒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观察它的影子。 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画出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和角度照射时小棒的影子。 实验现象: 改变照射的方向,铅笔的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改变照射的高度,手电筒越高,影子越短;手电筒越低,影子越长。 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呢? 当手电筒垂直于铅笔照射的时候,桌子上就不会出现铅笔的影子。 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10.10.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观察实验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 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记录纸的观察

    18、点上。选择空旷处放置,不要移动。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位,并在记录纸上标出来。 每隔 1 小时,在记录纸上标出小棒的影子,并记下时间。 实验问题: 问题 1:最长的影子会出现在什么时候?最短的影子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一般来讲,最长的影子会出现在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的那一刻,最短的影子出现在太阳 与小棒垂直的时候。 问题 2:早晨和上午的影子为什么都在西边?而下午和傍晚的影子为什么都在东边? 因为影子与太阳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早晨和上午太阳在东方,因此影子都在西边,而 下午和傍晚太阳在西方,因此影子是在东方。 问题 3:影子长短的变化是均匀的吗? 影子长短的变化不是均匀的,越接近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越慢,越接近太阳升起和太阳 落下的时候,影子长短变化越明显。 问题 4:小棒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改变着:(1)影子的长短有规律 地变化。早晨的影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正午它又重新变长。(2) 影子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 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注意事项

    本文(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