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资料)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Ⅱ语文.docx

    • 文档编号:1059311       资源大小:51.2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99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99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9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高中语文资料)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Ⅱ语文.docx

    1、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 语语 文文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代诗文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 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 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的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出自 大家之手的俳谐诗, 于庄与谐、 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 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象、 境界与格局,这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 一

    3、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形式众多并为市民所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 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阕:霜降水痕收,浅碧鳞 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上阕最后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 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 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 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 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却峰回路转,让

    4、人恍然明白,确有醍醐灌顶之意,给人以跳 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 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 民众乐于接受。 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 伊曼努尔康 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调起读者的期待心理,预设情 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谐趣产生之第二要义为语言逻辑跳 跃引致。逻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 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的前三联 多角度铺陈

    5、水仙花,用语典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对前联意境进行 转折,打断逻辑的连贯性,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今人发噱,谐趣横 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呈现了文人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且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的影响,负载了文人对生 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 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 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编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为俳谐诗

    6、的创作领袖,苏轼、黄庭坚等具有引领作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B城市繁荣促进了大众文化发展,戏剧因素融入俳谐诗文的创作中,使其不受排斥。 C俳谐诗并非纯粹追求语言风趣,其中不乏对民众心理需求的考虑,民众乐于接受。 D受民间文化影响的俳谐诗能体现出对生活及其谐趣有所追求的宋代士大夫的幽默性格。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 项, “作为俳谐诗的创作领袖”的说法属于偷换概念, 原文第二段说苏轼、黄庭坚、辛弃疾对遣兴娱乐的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 袖”,并非“创作领袖”。故选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

    7、章从作家、民众、俳谐诗中的哲理和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等方面阐释了俳谐诗兴盛的原因。 B作者举苏轼南乡子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人们对俳谐诗不但没有拒斥而且选择了会通。 C作者举黄庭坚的演雅一例说明了俳谐诗除了追求打诨效果外往往还包含哲理意味。 D作者从心理期待与语言逻辑两个角度论证了俳谐诗的产生符合民众的心理需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分析文章的能力。B 项,根据文本第三段的内容来看,“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 取拒斥的态度, 而是选择了会通”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论点, 举苏轼 南乡子 的例子不仅证明中心论点, 同时更直接证明的是“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故选 B。

    8、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大家”诗中庄与谐、雅与俗中的张力使得俳谐诗中的气象、境界与格局比较罕见,异于常人作 品。 B因为俳谐诗与杂剧有相通之处,所以俳谐诗在创作中也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 C悲喜转化、因果倒置、逻辑错位等恰恰是俳谐诗创作者借用语言逻辑制造谐趣的方法。 D俳谐诗能很好地体现两宋时期的时代生活,是因为它出自民间,写的是底层的生活场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B 项,强加因果,“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是俳谐 诗和杂剧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相通之处,但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C 项,“悲喜转化”曲解文意。该 选项信

    9、息主要集中在原文第五段,原文说的是“化悲为喜”。D 项,“写的是底层的生活场景”错误,原 文只说俳谐诗出自民间,没有具体说其写作内容,而从前文所举的苏轼、黄庭坚的事例来看,俳谐诗的内 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 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 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 也不能事先

    10、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 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 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 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 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 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 之

    11、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 年国家公布施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 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 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 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 材料三: 2009 年,全球爆发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

    12、控,并坚持公开透 明地公布疫情信息, 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 做好防控。 此外, 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仅 87 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流疫苗。 2014 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 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 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 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13、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 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 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 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 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 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 况,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食物中毒、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 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 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和抗击新冠肺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答案】A 【解析】

    15、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 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 差别确定答案。A 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 方式、 成因等情况, 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说法错误。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 可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可以有效防控的。故选 A。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 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

    16、得到有效控制。 B2009 年我国成功抗击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 产批号的 H1N1 甲流疫苗。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 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 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高度赞赏, 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 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

    17、 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A 项,“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地方政 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说 法错误。结合原文“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 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分析可知,是我国部分地方政府,选项扩大了范围。B 项,“2009 年我国 成功抗击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流 疫苗”说法错误。 “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错, 结合

    18、原文“2009 年,全球爆发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 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可知,文中并没有涉及甲型 H1N1 流感取得 胜利的主要原因,选项于文无据。C 项,“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 要阶段的洗礼, 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 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法错误。 “正是因为经历了, 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提升”说法有误,应急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各级迅速防控,应急体系 建设不断完善等原因。故选 D。 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

    19、防控?请结 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 控。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 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 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 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

    20、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 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 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 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结合 “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 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 盘棋,联防联控”分析可知,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

    21、能迅速组 织联防联控。结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 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 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 的研发和生产,仅 87 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流疫苗”分析可知,应急体系建 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 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结合“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 棋, 联防联控

    22、,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分析可知, 民众方面: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 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 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 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

    23、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 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 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 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 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 拿出了一条裙

    24、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 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 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 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 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摇着 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

    25、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 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 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 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 【注】眼戳刺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 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 颠着一双小脚, 鼓着劲儿厉声道: 这丫头不像话, 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 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

    26、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 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 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 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 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 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 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27、。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 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 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 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 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 年第 21 期) 【注】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8、3 分) ( )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创设 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表现了她神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 城里人。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勇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战世俗 的记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 内

    29、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曲解文意。“渴望成为城里人”错。陈 金莲之所以打听城里的事,是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选 B。 8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我”的身份是一个女孩子,可以更好地走近陈金莲这个人物,了解她的内心,有利 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我”的经历是农村出生,到城里读书,有开阔的眼界,对农村的风气认识得更 清楚,便于展示当时农村社会环境的特点;“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由“我”来讲述,增加了 故事的真实性,也融入了“我”的感受与情绪,便于表现主题。 【解

    30、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主题安排材料 的布局,答题时一般从叙述的顺序、人称视角的变化、文章的线索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角度分析,先明 确特征,然后分析好处。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诵读全文,找到文中使用的叙述角度,再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 样叙述的好处及作用。“我”是第一人称,情节结构上,以“我”为视角展开故事情节:“我却忙着串 门”“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我很 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多少年后,一 次我回故乡”。可见“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是故

    31、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我”的讲述使故事更具真实 性。人物塑造和揭示主题上,“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自从我去 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 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交代“我”的特殊 身份,有利于塑造陈金莲的形象和表现小说改革开放的主题。 9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十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人们开始走出封闭,解放思想,大胆追求美好事物。村

    32、里不少女孩偷偷做了裙子,陈 金莲是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目光;陈金莲的裙子被 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裙子也 越穿越短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以小见大”这一关键词, 联系情节内容和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即可。小说围绕陈金莲穿裙子展开故事情节:“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 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乘凉 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 个

    33、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 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村里女孩的裙子式 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通过陈金莲第一个穿裙子、女 孩偷着做裙子,表现年轻人开始走出封闭,追求美好;“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 勇敢地走了过去”“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说明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 思想;“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表现改 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 二、

    34、二、古代古代诗文诗文阅读(阅读(3 34 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 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 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莍东 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

    35、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 、 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 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 ,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 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

    36、而复击。独终日于 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 西山不可以久留。 10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B 项,“和”读 h,应和,跟着唱。本句中,“和”后面是代 词宾语“之”,“和”应 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句子翻译为:鹤在幽深的地方鸣叫,子鹤 跟它相应和。故选 B。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

    37、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 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 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 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 之君,未可与易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 项,“明年”,文中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 B 项,“适当”,文中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C 项,“可以”,表示可能或能 够。古今同义。D 项,“南面”,文中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故选 C。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

    38、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山人所作放鹤、招鹤 之歌”错。原文说“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这里省略主语苏轼,可见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为苏轼。 故选 D。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5 分)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5 分) 【参考答案】 (

    39、1)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之为乐。 (2)用这来保全他们的本性并在后世著名。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重要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翻译时应注意:饮酒于斯亭,介词结构后置 句,正常语序为“于斯亭饮酒”;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句话翻译时应注意:全,保全;名后 世,省略句,名(于)后世。 【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涨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大水淹没到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水退了, 他便搬到旧居的东面,东山的脚下。他登上高处而望,得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筑了个亭子。 彭城的山,山冈、山岭四面围合,隐隐约约地像个大圆圈;只有它的西面缺一块,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对 着空缺处。春夏之交,草

    40、木茂盛,与天相接;秋冬季节,皎洁的月光、皑皑白雪,又使千里大地呈现出一 样的颜色。刮风下雨,或明或暗的时候,只要一举首一低头,各种景色就有百样变化。 云龙山人有两只白鹤,非常驯服,而且善于飞翔。早晨云龙山人便望着西山的空缺把它们放出去,听 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 有时候在池塘或稻田里站立, 有时候在白云之外飞翔; 傍晚便朝东山飞回来。 因此, 给亭子取名叫作“放鹤亭”。 太守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和部下,去会见云龙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他斟了酒给云龙 山人,并且告诉他说:“ 你知道隐居的乐趣吗?即使是统一国家的君主,也不可能换到这种乐趣呢! 易 经上说:鹤在幽深的地方鸣叫,子鹤跟它相应和

    41、。诗经上说:鹤在沼泽的深处鸣叫,它的声 音能够传到天上。鹤这种动物,清远闲放,远离尘世,所以易经 、 诗经的作者都把它比作人世间 的贤人君子。道德高尚的隐士,亲近它玩赏它,应当是有益无害的了,然而卫懿公因喜爱鹤却亡了国。周 公作酒诰来训诫康叔治理百姓,卫武公作抑来警戒自己,他们认为使人迷乱衰败的东西,没有比 酒更厉害的了;而刘伶、阮籍这帮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做君主的,即使像鹤一 样清远闲放的东西尚且不能喜爱,如果喜爱这类东西就会亡国;而那些隐居山林、逃避世俗的人,即使喜 爱像酒一样使人迷乱衰败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何况喜爱鹤呢?由此看来,做君主的乐趣和做隐士 的乐趣是

    42、不可以相提并论的。”云龙山人高兴地笑着说:“真有这样的事么?”苏轼于是作了放鹤和招鹤 歌: 鹤飞出去了啊,从西山的缺口,高高地飞着向下观望啊,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一下子收敛了羽翼, 好像要停下来啊,忽然间看到了什么,又高高地飞上天空。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 头。 鹤飞回来了啊, 在东山的北面。 那下面有个人啊, 头戴黄色的帽子, 脚穿草鞋, 穿着葛布缝制的衣服, 拨动着琴弦。自己耕种自己吃啊,剩下的让你吃个够。回来啊回来啊,西山不可以长久地停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

    43、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离任,宴僚佐 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上片后两句以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朋友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有美堂前的沙河塘里华灯初上,水调歌曲优美动听,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 D这首词意象优美,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含

    44、蓄蕴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 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 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错。“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看, 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 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 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45、故选 C。 15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夜深风静想要回去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琉璃) ; 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朋友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两人的友谊纯洁深挚;以景结情,既表达了 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解析】“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 的映照下, 钱塘江水澄澈得像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明澈如镜、 温婉静谧的江月, 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 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 形容了有美

    46、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以景结情,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 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 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 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 诗句是“ , ” 。 (2) 论语为政中“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 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

    47、3) 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也不信竟有如此下劣 凶残的事情发生,并进一步反问“ , ?”表达了沉痛之情。 【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3)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 法,如“厦” “喋”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第第 IIII 卷卷 表达题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48、。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 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黄庭坚不吝 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 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 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 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 ,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 )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

    49、行笔,优雅 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 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 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 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 ,后者则 显得无为而治 。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 ,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 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50、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 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第一处,行云流水:形容文章、书画等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无衣无 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根据上文“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可知,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资料)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Ⅱ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